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测评
最新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苏教版选修4

1.计算步骤
—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
—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2.计算模式(三段式)
mA(g) + nB(g) pC(g)
起始浓度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转化浓度 x mol·L-1 mol·L-1 mol·L-1
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2CO2(g)+S(l) Δ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73702143】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起始: 10 mol x mol 0 0
转化: 2 mol 2 mol 2 mol 2 mol
平衡: 8 mol (x-2)mol 2 mol 2 mol
设容器体积为V L,由K=0.1可得K===0.1,解得x=7,C项正确。]
错误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是因为升温时,吸热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速率减小。
正确观点:升高温度,吸热反应速率和放热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所以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同理,降低温度,吸热反应速率和放热反应速率都减小,但放热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小,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大,因此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在10 L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3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xB(g)2C(g),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3.4 mol,生成0.4 mol C,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步步高】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项训练 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项训练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比较1.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 20 mL 3 mol·L-1的X溶液B.20℃ 30 mL 2 mol·L-1的X溶液C.20℃ 10 mL 4 mol·L-1的X溶液D.10℃ 10 mL 2 mol·L-1的X溶液答案 B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在本题中要综合考虑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先比较浓度的大小,这里的浓度应该是混合以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的浓度相等,因此只要比较X的浓度,X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因为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 mL,所以X的物质的量最大,浓度就最大。
通过比较可知,混合后A、B选项中X的浓度相等,且最大,但B中温度更高,因此B的反应速率最快。
2.对于可逆反应H 2(g)+I2,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答案 B解析A项由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2v消耗(H2)=v生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二者的比值也不断变化;D项达成(HI);C项随着反应的进行,到平衡,对于某一物质来说,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对于不同物质,则不一定,如平衡时v逆(HI)=2v正(H2)。
二、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3.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测试(6).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题3分,共51分)1.在2A+B3C+5D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1B.v(B)=0.3 mol·(L·s)-1C.v(C)=0.6 mol·(L·s)-1D.v(D)=0.8 mol·(L·s)-1解析:四个选项用不同物质的速率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速率,要想比较其速率,最好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假若用v(A)表示,A中v(A)=0.5 mol·(L·s)-1,B中v(A)=0.6 mol(L·s)-1,C中v(A)=0.4 mol·(L·s)-1,D中v(A)=0.32 mol(L·s)-1,所以B最快。
答案:B2.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v(正)、v(逆)都减小,正反应减小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3.在FeCl3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溶液后,有以下可逆反应存在:FeCl3+3KSCN Fe(SCN)3+3KCl。
已知Fe(SCN)3呈红色,则在该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Cl晶体后(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红色将()A.变深 B.变浅 C.不变 D.无法确定解析:加入KCl,溶液中K+、Cl-浓度变大,但是K+,Cl-不参与离子反应Fe3++3SCN-Fe(SCN)3,所以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反应4A (s) +3B (g) 2C (g) +D (g),经2 min ,B 的浓度减少0.6 mol/L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2 min 内的反应速率用B 表示为0.3 mol/(L ·min) B .在2 min 内用A 表示反应速率是0.4 mol/(L ·min)C .在2 min 内用C 表示反应速率是0.2 mol/(L ·min)D .当V 正(B)=3V 逆(D)时,反应达到平衡2.20℃时,将10mL 0.1mol/L Na 2S 2O 3溶液和10mL 0.1mol/L 的H 2SO 4溶液混合,2min 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上述反应要看到同样的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A .48s B .40s C .20s D .15s3.等物质的量的A (g )与B (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 (g )+B (g )2C(g )+D (s )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 正(A )=2v 逆(C ) B .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平衡常数K 值越大,A 的转化率越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B .H 2、I 2、HI 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 .当反应达化学平衡时,各组分浓度相等D .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加热、加压、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m A(气) + n B(气)p C(气) + q Q(气)当m 、n 、p 、q 为任意整数时,下列情况一定为平衡状态的是(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 v (B): v (C): v (D)=m:n:p:q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 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 也断键反应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6.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
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项训练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项训练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比较1.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 20 mL 3 mol·L-1的X溶液B.20℃ 30 mL 2 mol·L-1的X溶液C.20℃ 10 mL 4 mol·L-1的X溶液D.10℃ 10 mL 2 mol·L-1的X溶液答案 B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在本题中要综合考虑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先比较浓度的大小,这里的浓度应该是混合以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的浓度相等,因此只要比较X的浓度,X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因为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 mL,所以X的物质的量最大,浓度就最大。
通过比较可知,混合后A、B选项中X的浓度相等,且最大,但B中温度更高,因此B的反应速率最快。
2.对于可逆反应H 2(g)+I2,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答案 B解析A项由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2v消耗(H2)=v生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二者的比值也不断变化;D项达成(HI);C项随着反应的进行,到平衡,对于某一物质来说,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对于不同物质,则不一定,如平衡时v逆(HI)=2v正(H2)。
二、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3.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在相同的A 、B 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SO 2和1 mol O 2,使它们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并达新平衡:2SO 2+O 22SO 3(g)。
若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 容器保持压强不变。
当A 中SO 2的转化率为25%时,B 中SO 2的转化率为 A .25% B .大于25% C .小于25%D .无法判断2.将等物质的量的X .Y 气体充入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 (g )+Y (g )+2M (s )2Z (g );0H ∆<。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B .加入催化剂使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C .增大压强,有利于SO 2和O 2反应生成SO 3D .在Fe 3+ + 3SCN -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 的浓度,体系颜色变深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 2(g)+I 2(g)2HI(g)。
已知H 2和I 2的起始浓度均为0.10 mol/L ,达平衡时HI 的浓度为0.16 mol/L 。
若H 2和I 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0 mol/L 时,则平衡时H 2的浓度(mol/L)是 A .0.16B .0.08C .0.06D .0.045.用CaSO 4代替O 2与燃料CO 反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燃烧技术,发生如下反应: ①CaSO 4(s)+CO(g) ⇌ CaS(s)+CO 2(g) ΔH 1=-47.3 kJ·mol -1②CaSO4(s)+CO(g) ⇌ CaO(s)+CO2(g)+SO2(g) ΔH2=+210.5 kJ·mol-1③CO(g) ⇌C(s)+CO2(g) ΔH3=-86.2 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达到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反应①和②是主反应,反应③是副反应D.2CaSO4(s)+7CO(g) CaS(s)+CaO(s)+6CO2(g)+C(s)+SO2(g)是放热反应6.在密闭容器中,m A(g)+n B(g)p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A)为0.5mol•L‾1,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c(A)为0.3mol•L‾1,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B的转化率减小C.m + n <p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加7.2SO2(g)+ 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2.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X(g)+2Y(g) Z(g) ΔH=-a kJ∙mol-1(a>0),现向该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a kJC.达到平衡时,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1∶1D.达到平衡后,若升高体系温度,则逆反应速率增加、正反应速率减少,平衡逆移3.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3s内从1.0 mol/L变为0.4 mol/L ,在这3s内A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1.8 mol/(L·s)B.1.2 mol/(L·s)C.0.6mol(L·s)D.0.2 mol/(L·s)4.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0:11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20%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不相等5.已知SO2和O2反应生成2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QKJ,在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SO2、O2、SO3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1mol、0.2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1QKJB .某时刻,SO 3的物质的量为0.28 mol ,则SO 2的转化率为40%C .某时刻,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 、0.15mol 、0.15molD .某时刻,SO 3的浓度可能为0.4mol -1·L -16.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 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0,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 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X 曲线表示NH 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 .0~8 min 内,H 2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0.075 mol·L -1·min -1D .10~12 min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7.下列反应常温时能自发进行,并既能用焓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A .H 2SO 4+2NH 3=(NH 4)2SO 4B .2Na 2O 2+2H 2O=4NaOH+O 2↑C .2KClO 3=2KCl+3O 2↑D .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8.汽车尾气净化反应之一:NO(g)+CO(g)12N 2 (g)+CO 2 (g) ΔH =-373.4 kJ·mol -1。
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过关检测苏教版选修4

1 专题2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8分)
1.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SnO2+2CSn+2CO↑,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Δ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 ΔS<0 B.ΔH>0 ΔS<0 C.ΔH<0 ΔS>0 D.ΔH>0 ΔS>0 解析:由于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大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ΔH>0;该反应有气体生成,ΔS>0。 答案:D 2.已知工业真空冶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MgCl2+2Rb(g),对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 ) A.铷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C.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 D.铷单质比化合态更稳定 解析:虽然镁的失电子能力不如铷,但由于镁的沸点比铷高,将铷蒸气抽出时,降低了铷在平衡体系中的浓度,导致平衡右移,使该反应得以进行。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物质之间交换成分的化学反应,反应方向往往决定于是否有一种物质能以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物质的形式从体系中分离出去。抓住这一点,对学习上的一些“矛盾”的问题也可以解释。例如,一般来说是强酸制弱酸(生成弱电解质),但是H2S通入CuSO4溶液中可得到CuS沉淀和H2SO4。若用上述方法解释,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而且对问题的看法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答案:B 3.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态的平衡体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变化无法判断 B.增大压强,w的质量分数减小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g)+2w(g)x(g)+2y(g) D.增大x气体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且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g)+2w(g)x(g)+2y(g),C项正确;由于无法知道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无法判断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A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右移,w的质量分数减小,B项正确;增大x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 答案:D 4.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测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 B.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 C.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D.常温下,2H2O 电解 2H2↑+O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
解析:ΔT-ΔS这个判据指的是在温度、压强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动发生的趋势,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它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一个可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能否实际发生,因为化学反应能否实际发生还涉及反应速率问题,所以A不正确。非自发不含有“不可能”之意,例如:水的分解在常温常压下是非自发的,但在通直流电条件下,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只不过消耗了其他功,所以B错。水在常温常压下电解才发生分解,即环境对它的电功才能使它发生,所以是非自发反应,所以D不正确。 答案:C 2.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其中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 A.反应进行的方向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进行的限度 D.反应物的多少 答案:D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X,在一定温度下4X(g) 3Y(g)+Z(g),达到平衡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 ) A.3.4 mol B.4 mol C.2.8 mol D.1.2 mol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等物质的量的反应,无论有多少X发生分解,体系中总物质的量总守恒。 答案:B
4.反应A+3B 2C在10 ℃时,v(B)=0.3 mol·(L·s)-1,50 ℃时v(A)=25.6 mol·(L·s)-1,若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至原来的n倍,则n值为( ) A.2 B.3 C.4 D.5 解析:10 ℃时,v(B)=0.3 mol·(L·s)-1,换算为A的速率则v(A)=0.1 mol·L-1·s-1,由题意知:0.1 mol·L-1·s-1×n4=25.6 mol·L-1·s-1,n=4。 答案: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是相同的 B.H++OH-====H2O是基元反应
C.用公式v=tc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对某一具体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是相同的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历程可能不同,用公式v=tc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比,数值可能不同。 答案:B
6.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 解析:该时间内SO2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根据方程式,相同时间内O2的浓度减少0.2 mol·L-1,所以,
112)(04.02.0)(sLmolLmolOvc
=5 s。
答案:C 7.关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提高 B.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C.温度升高,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提高 D.升高相同温度,对不同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解析:温度升高,不能降低活化能;对不同反应,升高相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故C、D错。 答案:AB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 解析:(排除法)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其之间的关系。①观点错误。因为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备选项中有①不可选,A被排除。②观点错误。因为普通分子间的碰撞并非有效碰撞,因此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备选项中有②不可选,B、D被排除。 答案:C
9.对于反应2X+Y 2Z(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则能使( ) A.反应速率不变,Z的产量减少 B.反应速率增大,Z的产量减少 C.反应速率增大,Y的转化率降低 D.反应速率减小,Z的产量增大 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产量减少,Y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BC 10.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解析:抓住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内在关系。化学平衡移动必然有反应速率的改变且v(正)≠v(逆),但反应速率改变却不一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v(正)=v(逆)时〕。A反应速率改变不一定导致v(正)≠v(逆)。B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同倍地改变,仍存在v(正)=v(逆),平衡不移动。D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等同的,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答案:C 1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2H2(g)+I2(g) 2HI(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g) 2SO3(g) D.C(s)+CO2(g) 2CO(g)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解析: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四个选项中只有A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 答案:A 12.已知723 K时,2SO2(g)+O2(g)====2SO3(g) ΔH=-Q,在相同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Q2、Q满足的关系是( ) A.Q2=Q1/2 B.Q2<Q1/2 C.Q2<Q1<Q D.Q=Q1>Q2 解析:Q指生成2 mol SO3时放出的热。若把2 mol SO2和1 mol O2混合,达平衡时生成的SO3少于2 mol,则Q1
<Q;若将反应物的量减半,由于其他条件相同,压强减小,SO2的转化率减小,生成SO3的量比第一容器的一半
少,放出热量Q2<Q1/2。 答案:BC
1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速率 A B C D v(正)/mol·L-1·min-1 v(A)=2 v(A)=1 v(A)=1 v(A)=2
v(正)/mol·L-1·min-1 v(B)=2 v(B)=1.5 v(C)=1.5 v(C)=2
解析:只有C选项用A或C表示反应速率相等,v正(C)=23v正(A)=1.5 mol·(L·min)-1。 答案:C 14.在298 K时,2SO2(g)+O2 2SO3(g)(生成2 mol SO3,正反应放出197 kJ热量),在相同温度下,向某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共放出热量Q1 kJ;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
和0.5 mol O2,达到平衡后放出Q2 kJ热量,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Q2=21Q B.Q2<21Q C.Q2<Q1<197 kJ D.Q1=Q2=197 kJ 解析: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 答案:BC
15.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HI(g) H2(g)+I2(g)已达平衡,若将体积缩小,在缩小的过程中: (1)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 (2)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 (3)平衡______________; (4)容器内颜色______________; (5)H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7)H2的浓度______________; (8)HI的分解率______________; (9)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 (10)混合气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用“变大”“变小”“不变”“加深”“变浅”填写) 解析:该反应是一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积缩小,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各物质的浓度增加,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1)变大 (2)变大 (3)不移动 (4)加深 (5)不变 (6)不变 (7)变大 (8)不变 (9)变大 (10)不变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16.将等物质的量(m)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 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21n mol,C增加了23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1)由可逆反应:
aA + bB cC+dD n初 m m m m n反应 n 2n 23n n 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等于物质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得: a∶b∶c∶d=n∶2n∶23n∶n=2∶1∶3∶2 即得a=2,b=1,c=3,d=2。 (2)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说明反应体系中有气态物质;而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体积相同v(前)=v(后),即当A为气体,B为固体,D为气体时合理。 (3)升温后四种物质的量达到相等,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而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反应方向吸热,所以其正反应方向为放热。 答案:(1)2 1 3 2 (2)气态 固态或液态 气态 (3)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