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6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请师傅协助学友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齐
楚
秦
燕
韩
赵
魏
长平
桂陵
A
B
C
D
E
F
G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楚庄王 越王勾践 管仲 赵括 晋文公 庞涓
1、顺藤摸瓜 藤:①春秋霸主②任用管仲为相③召集诸侯会盟 瓜:A秦穆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齐桓公 2、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A秦B燕 C楚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B城濮大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齐楚燕韩赵魏
秦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画像
苏秦是合纵主张的代表
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
燕
赵
齐
魏
韩
楚
秦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张仪画像
张仪是连横主张的代表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是______,他称霸的主要原因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3、城濮大战使_______成为霸主,后来_____打败晋军问鼎中原。 4、战国七雄的形成源于哪两个事件。 5、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 6、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有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胜利,使东战 (春秋时期)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 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共32张PPT)

井田制崩溃
三、诸侯争霸
阅读下列资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 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 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 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上对别的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楚庄王称霸
与楚庄王有关的成语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绝缨之宴 饮马黄河
后来,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都洛邑附 近,阅兵示威。周天子慌恐,派王孙满劳师, 楚庄王乘机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问鼎中原之后,楚庄王再次北上与晋交锋, 终于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实现了饮马黄河,
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一鼓作气
知识拓展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合伙做买卖 管仲出的本钱少,分红却要多,鲍叔牙手 下的人骂管仲贪婪,鲍却说:“他家生活 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管仲曾经做了 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 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 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 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鲍却说:“管仲家里有 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 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 叔牙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 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
课堂小结
春 秋 时 期 的 经 济 发 展
铁农具出现
生 产 力 提 高
牛耕使用
王 分室 封衰 制微 逐、 步诸 瓦侯 解争
霸
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等
给人民带来灾难 影 促进局部统一 响
历史七年级上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位.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2.霸主:
、 吴国、 越国、
先后称
霸中齐原桓.春公秋末期, 和 先后北上争霸
(注:
是春秋诸时侯期国的第一位霸主)
3.争霸的影响:疆有域的不断扩展被灭掉,一些强大
的诸大侯规国模的的民族交融
,出现
了
。
春秋时期形势图
晋文公 秦穆公
齐桓公 宋襄公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7.“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
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
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8.现在要拍一部反映春秋历史的电视剧,下
列那个历史人物是不合适的( A)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
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此时说明(A)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强大的诸侯 B.周天子已不能对诸侯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对天子不存在纳贡义务
6.“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了春秋时
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D)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影响: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力跟一个诸
侯国差不多;
各诸侯渐渐不听从天子的命侯
诸 侯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
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争斗;一些较大的诸 侯国以“尊王攘夷 ”的名义征战,争夺霸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________业、冶铁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以及________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制逐步遭到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_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________的经济支持。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①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②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金属货币。
3、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表现: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3)结果:诸侯争霸4、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①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促进了民族大规模的民族交融5、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社会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2.管仲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 发展生产B. 改制军制,组建军队C.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D.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 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 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一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 农业
铁器和青铜器相比有哪些优点?
青铜较软,易弯折
铁器坚硬、锐利;铁矿分布较广
青
铁
铜
器
器
刀耕火种
深耕细作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 手工业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 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三 诸侯争霸
春秋首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
管
桓
仲
公
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
✓ 任用管仲为相,尊改王革内攘政夷,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 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三 诸侯争霸 —— 影响
1. 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 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治
变
乱
诸侯争霸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16
课堂检测
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 B
A.青铜器的使用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商业城市的兴起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
一个霸主,他是 A
A 齐桓公 B 秦穆公
C 楚庄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温故知新
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 起止时间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 约前160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 前1046年
建立 者
禹
汤
都城 重大 事件
中国历史 阳城 上第一个
王朝
亡国 之君
七上历史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这句话,你怎样看?
※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小讨论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积极: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齐
桂陵
魏
3、主要战役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国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 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三、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孟子曾说过:
• 晋文公是怎样称霸的?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条件
任用贤能
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
称霸方式: 城濮大战
晋
VS
楚
城濮之战!
越
王
卧薪尝 胆
勾 践
称 霸一 时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 (前770-前476年)
※历史特征: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 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 为“霸主”。
战国
公元前221年
齐 桓 公
秦齐 穆公 桓公
晋
宋
文
襄
公
公
楚 庄 王
阅读课本27页,回答:
你知道哪自些然有条关件管:靠海,盛产鱼盐
条仲的故管事仲?改革: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荡
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的 政治:王室衰微 春
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 大诸侯势力崛起
秋
时
目的:争夺利益
旗号:“尊王攘夷” ;
期
军事:诸侯争霸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争霸 影响:
1了材0一多料些个一疆诸:域侯春较国秋趋(大。初势利的在期:)国争的民家霸1族0,过0交多加程流个快中加小了,强国统有逐,一些步由步诸归伐侯分并;国裂成此被走战间消向国各灭统初族,一期交出的流现
与交往不断加强。
各材诸料侯二国:为春了秋不战被各国吞诸期并侯间,国的纷变混纷法战实图就行强是改,一革个推来弱动提肉社高强会自食变己的革的过(国程利力,)。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变化2 手工业上:青铜 业、冶铁业、漆器制作 等有所发展
变化3 商业上:出现了商 品 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 使用
先进的冶铁业 精美的漆器
金属货币
交换市场
1 探春秋之变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 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 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大材量料人三口:失春去秋生战命国或混流战离期失间战所,争。人带同民来时长了战期巨争处对大于生的分产灾裂的难和破(动坏弊乱也),
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课堂小结
农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
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等均有发展
动 经济:经济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交换市场,
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工业:
商 业:
阅读课本
变化1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笔记
一、重点词语
1.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
2.秦孝公: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
3.改革:指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变法。
4.变法:指对国家制度、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5.奖励耕织:商鞅实行变法后,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农民免除徭役。
6.奖励军功:商鞅实行变法后,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7.废除井田制:商鞅实行变法后,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8.建立县制:商鞅实行变法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9.统一度量衡:商鞅实行变法后,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二、重点问题
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秦孝公的支持和信任为商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变法措施符合了当时社
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商鞅本人具有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商鞅变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同时,建立县制和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这些改革为秦国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州市第八中学“以学为主,以生为本”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6、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授课时:1
学习重点:齐晋争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战国的那段历史。
4.战国七雄是指、、、、、、七国。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6、公元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结果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三、自学讨论:
通过预习,总结一下战国时期比较大的几场战争以及交战的双方。
四、巩固练习:
1.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2. 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A.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 周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D. 打败了不向周王纳贡的楚国
3.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①周幽王②管仲③孙武④周厉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晋文公入主中原奠定霸业的著名战役是()
A. 涿鹿大战
B. 城濮大战
C. 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5. “卧薪尝胆”的诸侯王是()
A. 齐桓公
B. 吴王夫差
C. 晋文公
D. 越王勾践
五、过关检测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A.秦孝公B.齐桓公C.宋襄公D.晋文公
2、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3、“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4、“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①燕国②赵国③魏国④齐国⑤韩国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5、材料分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六、教与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