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商吕不韦的营销战略思想

合集下载

吕氏春秋家吕不韦的智慧与治国策略

吕氏春秋家吕不韦的智慧与治国策略

吕氏春秋家吕不韦的智慧与治国策略吕不韦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流。

他担任秦国丞相期间,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治国策略。

本文将从吕不韦的智慧和治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吕不韦的智慧作为一个卓越的智者,吕不韦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他对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明白“智者上虑,愚者下渎”,因此在制定国策时,他会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1. 灵活变通的智慧吕不韦善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制定秦国的外交政策时,他明白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采取了以权谋害和分化瓦解敌对国家的策略,成功地为秦国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2. 系统性的思维吕不韦对政治、军事和文化都有着精深的研究。

他提出了“法术兼备,民胥由之”的政治理论,主张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善于利用权谋来巩固国家的统治。

他还致力于推动秦国的军事改革,提出了“百步穿杨,百招不侵”的军事理论,使秦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二、吕不韦的治国策略吕不韦在担任秦国丞相期间,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的治国策略,为秦国的繁荣和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统一法制吕不韦深知法制的重要性,因此在担任丞相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秦国的法律体系。

他制定了一部统一的法典,明确了法律的赏罚分明和权力的合法性,为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奠定了基础。

2. 强化中央集权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统一,吕不韦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他通过建立完善的官僚制度,使得各级官员都必须服从中央的指挥。

此举有效地避免了地方权力过大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推行军事改革吕不韦认识到军事力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方案。

他大力发展秦国的军事力量,提出了实施军功爵制和士兵制度改革的方案,使得秦军在战场上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吕不韦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拥有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治国策略。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商人。

他最出名的就是通过卖草鞋而累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除此之外,吕不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商业经验和成功秘诀。

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具有极强的商业头脑和洞察力。

他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需求,不断地发掘新的商机。

比如他发现没有人销售草鞋,就决定尝试生产和销售这种鞋子。

结果草鞋成为吕不韦的经济支柱,成为他财富的主要来源。

在经营草鞋生意的过程中,吕不韦还采取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策略。

他通过制定价格政策,让他的产品在市场上得以更好地竞争。

比如,当时市场上的草鞋都是4个贯一双,吕不韦决定每双卖5个贯。

这虽然价格稍高,但由于吕不韦的草鞋质量更好、更耐穿、更舒适,因此受到了市场欢迎。

吕不韦还采用了独特的营销策略。

他不仅仅是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是通过赠送礼物来提高销售。

他会把一些有用的物品,比如它人买之,赠送一些昂贵的礼品,例如华美的木质衣柜。

这样一来,他的赠品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还能增加他的草鞋销售量。

除了以上这些策略,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秘诀。

首先,他非常重视质量,始终坚持做出优质的产品。

他的草鞋是用新鲜的草制成,而且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来加强它们的耐用性。

其次,吕不韦重视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他经常自带一批客人到自己的工厂参观,从而增加客户对其产品的信任和信心。

最后,吕不韦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学习各种管理技巧和贸易知识。

他也努力与其他商业领袖保持联系,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吕不韦曾经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如何管理国家,而那位老人就用蚂蚁的生活来解释。

这种精神展现了吕不韦处事的谦虚品质和永不停止学习的态度。

综上所述,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典范。

他不仅具有商业头脑和洞察力,还善于制定策略和营销,并始终努力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此外,他还注重质量和品牌形象,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吕不韦的经营管理之道

吕不韦的经营管理之道

吕不韦的商场绝招二
高屋建瓴﹢把握信息﹢科学部署
•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 就会滚滚而来。这个法则意思即你能得到多 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这个法则强调了收集和分析信息情报的重要 性。这一点吕不韦就做得很好。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不足以谋一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华商经营管理之道
第四讲
——吕不韦的经营管理之道
主讲: 曹光求
商业奇才 吕不韦
吕不韦,约公元前 290~公元前235年, 卫国濮阳人(今河南 濮阳西南) “吕不韦者,阳翟大 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贵,家累千金。” ——《史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风险投资家——吕不韦
奇货可居
吕不韦出生之时,卫国已经日渐衰败。秦国 的王孙嬴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吕不韦经过 多方探听,把嬴异人的身世、家庭关系、目 前处境等了解得一清二楚。当他见到这位落 魄的王孙时,凭他多年的经商经验,一眼便 看出:多方寻觅的宝贝就在这里!所以,他 不由得脱口而出,留下了一句经商名言:此 奇货可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吕不韦的商场绝招三
杰出的策略﹢杰出的执行
•格瑞斯特定理: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 的执行才能奏效。 •只有策略而没有行之有效的执行,策略将 永远只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变不成现实。执 行是一门大学问,需要高超的行政能力和高 明的公关手腕。而吕不韦在执行自己预定方 案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超的公关能力尤其 值得我们借鉴。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吕不韦的商场绝招四
健全激励机制﹢注重唯才是举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 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吕氏春秋. 求人》 •“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 司马 迁《史记》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吕不韦是濮阳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开拓“国际贸易”第一人。

在经商方面,吕不韦比“商业之祖”范蠡更有本领,他白手起家,年纪不大就离开家乡濮阳,到拥有丰富木材和药材资源的阳翟去经商,以“贩贱卖贵”的经商手段,逐渐成了“家累万金”的阳翟首富。

接着他到楚国发展,没有成功。

又到赵国首都邯郸经商,很快就成为赵国的首富,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吕不韦是卫国人。

卫国是个小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

但他有独到的经济眼光,他走出“国”门,搞起了“国际贸易”。

从这个角度讲,吕不韦是濮阳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开拓“国际贸易”第一人。

吕不韦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挖到的,至今尚无法考证。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学家、经济史学者认可的吕不韦的经商理论:一是“贩贱卖贵”,二是“奇货可居”。

其实还有第三,就是“官商勾结”,这是他能够迅速成为巨富的法宝,使他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

在阳翟,他是一邑首富,到了邯郸很快成为一国首富。

吕不韦在商业上的主要才能,表现在官商勾结方面。

他首先善于包装自己,把自己的商业行为做到了顶峰。

在赵国,他和上层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吕府迎来送往的大多是达官贵人、各国使节,这使他的商业与官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他开创的商人与官场合作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被一些商人视为成功的首选。

吕不韦“贩贱卖贵”的经商理念,是一般商人都知道的最起码知识,单靠这一点是难以发大财的,“奇货可居”理论才是他发家的关键。

他到邯郸以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奇货可居”运用得十分娴熟。

战国末期赵国的所谓“奇货”,主要是珠宝、私盐、铁等物资。

吕不韦适时猎取,待价而沽,然后抓住机遇,赚得巨额利润。

吕不韦在邯郸富到了什么程度?富到了他认为再挣钱已经没啥意思的地步。

说他是一个经商天才,绝不为过。

吕不韦是政治投机冒险家,巨商从政第一人。

吕不韦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私欲的无限膨胀促使他产生了“握得金龟钓江山”的冒险念头。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吕不韦的以小博大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吕不韦的以小博大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吕不韦的以小博大
以小博大的成功投资—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的生父据说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一个传奇人物,著有《吕氏春秋》。

他曾经投资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成为秦国的掌权人物,又使得自己的儿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吕不韦是如何使得投资秦国的项目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对我们的管理学有何启示意义?
根据《不韦列传》等史书记载,吕不韦的投机项目通过以下三步逐步实现成功:
1、吕不韦趁着异人(秦庄襄王,后改名为楚)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与其结交,并进献美女赵姬(据说赵姬在被进献给异人时已有吕不韦的身孕),拉拢异人;
2、秦国大王的王妃华阳夫人无后,因此吕不韦撮合异人成为秦华阳夫人的嫡嗣,这样一方面华阳夫人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异人成为了太子,如愿以偿;
3、在进献赵姬的时候,已与异人谈好两个入股条件:赵姬须为正室;赵姬生子应立为嫡嗣。

经过这三步,待到异人继大统的时候,如愿以偿地官拜相国,赵姬则为王后,而吕不韦的亲子嬴政则为太子。

从吕不韦的投机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三点:
1、投资潜力股(落难的贵人);
2、潜力股与绩优股(华阳夫人)相结合,找到两者的诉求共同点;
3、得到潜力股的有力的控股条件,为将来的大比例分红做铺垫。

请思考:项目组合研究的就是如何进行正确的项目投资,其中包括项目选择和项目风控。

吕不韦无疑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项目,那他又是如何进行项目风控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古代商人的广告策略

古代商人的广告策略

古代商人的广告策略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需要大写特写的,他就是战国末期,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

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深知炒作造势的的巨大作用。

吕不韦千金悬赏改动《吕氏春秋》一字的举动,几千年来一直被人误解,以为他是为了表明此书的精湛,其实这种看法是大错而特错。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吕不韦此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吕氏春秋》这本书的炒作宣传行为。

几千年前的吕不韦就有如此的超前意识,被尊为广告业的老祖宗名副其实。

就吕不韦“千金悬赏一字”的举动,在今天的市场营销理论中可视为很好的广告策略。

为了宣传《吕氏春秋》,他出千金悬赏一字,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口口相传,无形中为他的《吕氏春秋》塑造了极大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虽然为此举会支出千金,但却无形中赢得了更多的财富。

北魏时商人刘白坠酿制的鹤觞酒在当地颇有名气,一新任地方官带此酒赴任所,路遇强盗,掠酒狂饮大醉,地方官趁机呼人擒之。

此事在民间一传开,刘白坠趁机将酒改名为“擒奸酒”,巧妙地利用舆论扩大影响。

果然,“擒奸酒”名声远扬,竟被当时游侠渲染为“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坠春醪”。

同样,刘白坠成功的秘诀也是在他的广告宣传策略。

虽然他的策略与吕不韦不同,可都是运用宣传策略,制造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成功的推销了自己的产品。

从古代商人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若想产品畅销,不但产品要好,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甚至更为重要。

产品若不进行宣传,做的再好也会无人问津,但是一旦运用了好的广告策略,销路一定会大增,也许前期会投入一部分的资金,但是收益却是事半功倍的。

山西票号的创始人雷履泰,创立“日升昌”后,因其经营有方,诚信可靠,业务蒸蒸日上,有鉴于此,山西商人纷起效尤,投资票号,从此山西票号大胜。

表面看来是其诚信可靠招来了更多的业务,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日升昌”的诚实可靠不正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吗?人们因为信赖它,所以相互告知,知名度愈来愈大,所以生意也越来越好。

可见,良好的口碑也是广告宣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

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

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第7期文| 李清泉一位传奇地走上政治舞台核心的成功商人,成就了《吕氏春秋》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使吕不韦这个名字成为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吕不韦作为战国时期成功的商人,以低价买、高价卖的形式游走于列国之间,赚取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同时,这位商人还传奇地走上政治舞台的核心,成就了《吕氏春秋》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使吕不韦这个名字成为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功的人一定具备优于常人的格局、智慧和眼光,所以吕不韦的一生,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发:第一,眼光决定成败,格局打造乾坤。

吕不韦身为一个商人,有着对市场、货物和价值的判断。

但是,吕不韦又和普通商人不同,在他看来,拥有投资价值的不仅有货物,还包括人。

史书记载,在见到被派到赵国来当人质的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之后,吕不韦与父亲进行了一番对话。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回答:“十倍。

”吕不韦接着问:“ 贩卖珠玉,获利几倍呢?”父亲回答:“ 百倍。

”吕不韦又接着问:“如果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多少倍呢?”父亲说:“无数。

”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

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这番对话就是我们后世成语“奇货可居”的典故。

这说明,吕不韦看问题具有一种更加宏大的视野,能够贯通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事物更深层次的本质。

第二,行事须要三思,出手必得根本。

做事不能盲目行动,一件事能不能成功,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根本。

吕不韦虽然断定“投资异人”收益无限,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分析,在实际中怎么操作,从哪里介入,显得非常关键。

吕不韦首先通过过人的口才做通了异人的工作,又计划通过华阳夫人让异人成为秦国的继承人。

他给了异人5 0 0 两金子作为到秦国的活动经费,而自己也带着礼物和重金到了秦国,他先想办法接近华阳夫人的哥哥和姐姐,又在他们的引荐下见到了华阳夫人。

奇货可居-吕不韦

奇货可居-吕不韦

奇货可居——吕不韦的经营之道作为政治的投机家,吕不韦可将奇货可居演绎得惟妙惟肖。

赵国遇子楚,到华阳夫人协太子。

再到后来出任秦相,为始皇:“仲父”吕不韦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一步一步地计划着自己的经营之道。

将利益最大化。

就像能够运用政治头脑为自己服务的资本家。

资本是发家之源。

因为有资本所以能接触到上层人物,因为有资本,所以对上层社会的礼法、做人态度都了如指掌。

五百金送子楚,五百金买奇珍玩物,足以见得。

子楚虽然只是个排行继承人候选靠后的赵国人质。

但当时王子的贵族身份,也值得让牟利的商人投资,攀附。

所以,吕氏的经营之本是“原始资本”。

吕不韦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商人,将经商理念运用到政治中。

凡事不讲情面,只比较利益。

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邯郸献姬”这段佳话。

庄襄王要自己真爱吕不韦固然生气,但转念一想,已为子楚破费大量财产,放长线钓大鱼。

虽心生百般不情愿,但为了能更好得“捞上一笔”最后还是献上姬。

大多数人认为吕不韦不过是一个投机的商人,靠投机的手段赢得政治上的新生命,从而飞黄腾达。

但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时代里。

从一个士大夫阶层都瞧不起的濮阳小商人。

奋斗至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令历史记载的仲父,还是值得我们肯定与学习的;超强的战略眼光:从异人入手,弃上从政,摆脱了从商收人歧视的局面;锐敏的政治头脑:若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秦国又岂能在仲父手上蒸蒸日上?吕不韦对秦国有着定国立军的特殊功绩。

吕不韦的经营之道,正如郭老所言:“一个朝代的歪曲谬穿,到二千年后的今天要有一个合适的公论可谓难矣!”向吕不韦致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在秦始皇的统治下产生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大变革。

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结束的是未落的领主封建制度,替代的是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制度。

秦始皇采用“始皇帝”称号,始是第一个的意思。

有始无终地传下去,直到千秋百世,没有尽头。

他的治国哲学是“法治”。

是统治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政治,管理社会的各个事项。

他的伟大性在于:(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实行经济集中管理。

(3)去除前诸侯国的语言文字,统一文字。

文字统一性为中国后来的国家统一、文化统一、民族统一尊基了深厚的基础。

卓越的领导者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就是古今中外第一的风险投资商吕不韦。

经济学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吕不韦是公元前235年,战国未年的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滑县)人,他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商人。

士农工商,商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是排在各种职业的后面,因为无论是分封制还是封建制,它的经济核心还是以不发达的农业经济为主,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我国各个朝代都出现过。

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是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生产能力。

它由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构成。

实物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知识、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人力资源。

吕不韦具有金融货币资本,从事的是投资与贸易商业。

用所具有的商业知识,在全国各地了解商品情况,主要是知道那里的产品的热销,那里的产品滞销,产品的称缺性,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分销渠道、促销等。

用货币资本购买A地价格低廉的产品,把货物运到B地销售出去,赚取差价利润。

实际上是按照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的来进行商业贸易。

这一来一往的商业贸易活动为吕不韦积累了大量财富与资本,可用富甲一方来形容。

在农业社会,吕不韦作为社会阶级比较低下的商人阶层,他明白商业贸易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济,家庭要种粮食,要织布,要盖自己的房子,再加上各个地区生产的物品都不是相同,通过贸易可使每个家庭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其它人交易,或者通过贸易商人的中间连接作用,人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多样化的物品与劳务。

商人在贸易中起着承接、中介、交易的作用,不但通过贸易使参与贸易的家庭状况变好,也使商人阶层通过拥有财富资本,从而获得经济地位。

有经济地位就有政治地位。

第一步营销计划与执行,找到物美价廉的优势产品公元前267前,秦国的太子公子市被秦昭王派刺客杀死在魏国。

这里面涉及到一场风雨腥风的政治斗争。

秦昭王赢稷在位时,母亲宣太后掌权,贵族骄恣,外戚横暴,大权旁落。

太子市的继承人地位是宣太后定的,搞了一个兄终弟及的君位传承制度。

秦昭王死后的王位继承权就会是弟弟公子市继承。

王位争夺与权力争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阴谋杀戮。

秦昭王的儿子中,最出色的是安国君赢柱。

赢柱从小就被秦昭王安排到宣太后的身边,侍奉宣太后,与宣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

秦昭王此目的,是让儿子赢柱取得宣太后的信任,这其实是对继承人与继承权的一样巧妙安排。

主要解决兄终弟及君位传承问题,让太子赢市与公子赢悝这两个弟弟没有染指王位与王权的机会。

除掉对王位威胁的太子赢市后,秦昭王于公元前265年,立安国君赢柱为太子。

赢柱由于妻妾多,这些妻妾给予他生育了儿女有20多人。

安国君最宠爱的妻子,华阳夫子没有生育小孩。

吕不韦的“奇货”赢子楚,却是安国君不喜欢的妻子夏姬所生。

无论怎么说,赢子楚这个“产品”是属于滞销货,没有市场竞争力的。

他的劣势是:(1)不是太子安国君正妻所生,而是妾所生。

礼教治国的周朝,制订名目繁多的各种礼仪,主要是通过礼来维系宗法血缘关系的贵族等级制度。

主张“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使各色民等安于本分”。

由于宗法血缘关系,继承制度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说东周政权已名存实亡了,但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与法律多多少少会受到礼治的影响。

嫡长子继承制还是主流的。

赢子楚一非嫡子,不是正妻所生。

二非长子。

(2)安国君宠爱正妻华阳夫人,不爱赢子楚的母亲夏姬。

子楚的父亲是典型的情感型的人,他会考虑到自己的决定如何影响其他人,更多地用个人的价值观而不是理性的逻辑来衡量选择,作出决策。

符合他的价值观与感情,就喜欢。

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与感情,就不喜欢。

由于子楚母亲的关系,从爱屋及乌的观点与逻辑来看,喜欢子楚的母亲夏姬,也就会喜欢子楚。

不喜欢夏姬,也就不会喜欢子楚。

赢子楚是被打入冷宫的王子。

(3)子楚作为秦质子于赵。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质子的身份、地位及受到的待遇都是高于一般的使者。

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陷3座赵国城池,赵左师触龙说太后遣少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

齐遂发兵救赵,秦军始退。

由于赢子楚现在为质子在赵国,赵国痛恨秦国的侵略,那么对质子就降低待遇泄愤。

赢子楚夹在秦国与赵国之间,里外都受到冷遇。

从秦国国内来讲,做为质子的子楚,对秦国没有军功与其它功劳,在国内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

从赵国国外来讲,子楚身在异国,没有调和两国的军事矛盾,没有为两国建立和平框架,对赵国没有恩惠。

再者,子楚远离秦国政治中心,对于继承权争夺,处于十分不利的环境。

可以用价值来说明问题,赢子楚是没有一点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唯一的优势,就是他跟安国君的父子血缘关系。

吕不韦无疑是个聪明绝顶的商人。

他的野心是追求暴利。

政治与权力也是他眼中的利润。

有一次,他问父亲:“耕田所得的利润与成本的几倍?”吕父答:“10倍。

”又问:我采购金银珠宝,然后销售出去所得的利润是成本的几倍?”吕父答:“100倍。

再问:“如果扶立一个国家的君王,借此掌握国家政权,其利润是成本的几倍?”吕父答:“不可胜计矣!”一问一答的方式,有吕不韦的战略计划在里面。

他确定了他商业的使命,扶立国家君主,掌握国家政权。

目标细分领域是在赵国为质子的秦王子孙赢异人(后改名为子楚)身上。

目标细分市场界定于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的皇位继承权。

对于子楚这件“产品”有四种战略可用,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多样化战略。

如果采用市场渗透战略的话,那么就要想办法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率。

子楚现在的市场份额几乎是零。

产品要向安君国推销的难度系比较大,安国君是不喜欢这产品的。

如果采用产品开发战略的话,子楚本身是王子,也没有开发的必要,是现成的产品。

如果采用多样化战略的话,多找几位王子包装后,向安国君销售的话,君王的位子只有一个,竞争者多了,吕不韦就会出现两面不讨好的情景,反而事与愿违。

唯一可采用的是市场开发战略。

从需求入手,让子楚当华阳夫人的儿子,取得华阳夫人势力的支持,再向安国君销售。

吕不韦把营销战略锁定在市场开发上面。

目标制定与战略制定后,这位投机商心中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可行的营销计划。

这时,他要做的事是执行,把计划与战略都落实到实处。

吕不韦做事很有分寸,不鲁莽。

在执行过程中,他收集信息与扫描环境。

安排专门的人员收集营销情报,情报人员要帮他收集秦国的政治制度、关键与权势人物的信息、安国君的妻妾与众子女的详细资料、秦王朝的军事动态与政治动态、诸侯国的力量对比与外交关系情况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子楚的爱好、兴趣、处境、性取向、婚姻状况、能力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情况、价值观体系。

吕不韦把这次商业贸易活动与子楚比喻成“奇货可居”。

吕不韦的经营方法是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现在他想独占子楚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一本万利的名利地位。

对于子楚的情况现在吕不韦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

于是找了个时间去拜访赢子楚。

接触方式是直接沟通,单刀直入地说明来意。

沟通的目的是想要说服王子,得到一个双赢的结局。

有效的人际沟通取决于发送信息者的信息传达能力及接收信息者在积极倾听方面的表现。

吕不韦很会移情,把握住对于子楚现在的情感、思想和情境的敏感性。

第一句话是“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着回复,“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赢子楚觉得很奇怪,竞然有口出狂言者,说能帮助自己,所以反唇相讥。

吕不韦真诚的解释,“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回应了他,表达愿意倾听的兴趣,和吕不韦继续交流思想,澄清信息。

吕不韦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指出秦昭王年老体衰,生命迟早枯竭。

安国君作为第一继承人将继承王位。

安国君最宠信的是妻子华阳夫人,按照立嫡立长的继承方式,第一顺序继承人应该是华阳夫人生育的小孩,这是立嫡。

但是华阳夫人没有生育子女,立嫡自动失效。

安国君共有20多个儿子,子楚又不是最大的那个儿子,年龄排在众兄弟的中间。

安国君又不喜欢子楚,子楚现在又在赵国做质子。

无论那一个方面都处于下风,处于劣势。

在竞争中,是难以取得继承人竞赛目标的。

吕不韦第二阶段计划是为赢子楚谋取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就在于华阳夫人没有生育儿子,华阳夫人需要儿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子楚需要支持他成为合法继承人的权贵势力。

这种需求与供给,是互补与互利的。

吕不韦是不但能具备创造高的绝对价值的能力,而且还有相对于其它竞争者低的成本优势。

子楚在吕不韦眼中是低成本,高价值,高利润的“奇货”。

第二步营销计划与执行,衡量顾客终身价值,把竞争优势转化为顾客优势由于安国君潜在继承人赢子楚具有可以过继给华阳夫人做儿子这一竞争优势。

吕不韦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种竞争优势转化为杠杆优势,最后再转化成顾客优势。

任何竞争优势都必须转化为顾客优势。

吕不韦也必须着力建立顾客优势,用这种成功带动高的顾客价值与满意,从而得为吕不韦与子楚获得高的利润率。

这背后的超级顾客就是安国君与华阳夫人。

让超级顾客满意,这对于得到王位继承权这一高额利润率是基础。

子楚曾这样对吕不韦说过,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当时,这只是赢子楚在困境中,对于恩人吕不韦的一种口头承诺,表示感激之情。

吕不韦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

最大化顾客价值意味着要培育亲密的、可靠的、长期性、信任的顾客关系。

风险投资是要付出成本的。

没有成本,就没有利润。

吕不韦用货币资本500金作为赢子楚的生活费用与人际交往费用。

又出差到秦国,用货币500金采购秦国比较稀缺的奇珍异宝,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转交给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是楚国贵族,芈姓,与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有血缘关系。

吕不韦西入咸阳,费尽心思,通过华阳夫人弟弟阳泉君芈宸及大姐而联系上了华阳夫人,构建了与华阳夫人权贵势力的和谐人际关系。

宣太后与穰侯对秦国的政权控制达到相当长的时间。

子楚如果成为华阳夫人的儿子,那么继承人的地位就会得到实力派人物与外戚集团的支持。

为了树立子楚的品牌形象,吕不韦通过面对面与顾客打交道的人员销售方式,打了一场睿智的认识广告。

第一个广告树立的品牌形象是子楚有能力,很聪明。

吕不韦在华阳夫人面前夸赞子楚贤智。

第二个广告树立品牌形象是子楚很会培育人际关系,构建了广度的人际关系网络,证明子楚很会为人处事,很得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