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_陈慧丽

合集下载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_陈慧丽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_陈慧丽

生物多样性 2005, 13 (6):555-565 doi: 10.1360/biodiv.050058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05-03-09; 接受日期: 2005-07-0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9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4QMX1405)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04D219301)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jihuawu@入侵生态学是当今生态学家极其关注的研究领域(李博和陈家宽, 2002; 陈兵和康乐, 2003; 徐汝梅和叶万辉, 2003; Ehrenfeld, 2003; Levine et al ., 2003; Zedler & Kercher, 2004), 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其入侵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Vitousek et al ., 1987; D’Antonio & Kark, 2002)。

目前, 大量评价植物入侵生态后果的研究都集中于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影响, 即外来植物如何影响其入侵地的植物多样性556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3卷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消费者的多样性, 而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Ehrenfeld, 2003; Levine et al., 2003)。

随着对生态系统地下部分重要性认识的深入(贺金生等, 2004; Copley, 2000; Callaway et al., 2004; De Deyn et al., 2004; Johnson et al., 2004; Wardle et al., 2004),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视了解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Belnap & Phillips, 2001; Kourtev et al., 2002; Duda et al., 2003; Ehrenfeld, 2003; Hook et al., 2004; Rice et al., 2004)。

外来植物入侵的生物多样性响应及其生态防控综述

外来植物入侵的生物多样性响应及其生态防控综述

外来植物入侵的生物多样性响应及其生态防控综述【摘要】外来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生态防控迫在眉睫。

本文从外来植物入侵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总结生态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方法。

分析生物多样性响应机制,探讨生态防控的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展望指出生态学研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同时面临的挑战也需引起重视。

提出未来的策略建议,为有效应对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增进人们对外来植物入侵及其生态防控的认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响应、生态防控、生态学、生物学、植物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综述、挑战、策略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来植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物物种被引入到原本不是其自然分布区域的地方,并且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扩散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经济、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植物入侵的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数千种外来植物入侵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其中一些外来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能够迅速占领生态空间,压制本地植物种群的生长繁殖,导致当地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探讨外来植物入侵的概念、影响以及防控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1.2 研究目的外来植物入侵作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生物多样性响应及其生态防控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目的包括:1.总结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2.探讨生态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方法,比较各种防控手段的效果与适用性;3.分析外来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响应机制,揭示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稳定的规律;4.总结生态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经验与教训,探讨未来研究与防控的发展方向。

评估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评估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评估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入侵物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到非本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它们可能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入侵物种可能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它们可能会占据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或消失。

例如,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红火蚁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物种,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沿海地带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红火蚁会攻击其他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其次,入侵物种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入侵物种的引入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发生变化。

例如,澳大利亚的兔子是一种来自欧洲的入侵物种,它们在澳大利亚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兔子食草量大,导致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森林严重退化,影响了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重要生态过程。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影响。

一些入侵物种可能会传播疾病或危害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经济活动。

例如,非洲大蜗牛是一种来自非洲的入侵物种,在美国南部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非洲大蜗牛会繁殖迅速,吃掉农作物和植被,对当地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入侵物种的检疫和管控。

其次,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入侵物种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人们可以通过购买本地产的植物和动物等方式来减少入侵物种的引入。

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等方式来减轻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外地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外地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外地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物种的跨越国界、大陆以及岛屿的迁徙现象不断增加。

这种现象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入侵物种是指非本地物种,在其适应能力上成功地在一个新环境中存活并繁殖,并且它们的生长能力和竞争力比本地原生物种更好。

在入侵生物种中,入侵植物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外地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有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对于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回顾外地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并探讨它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外地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征1.入侵植物种类广泛外地入侵植物的种类很多,包括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的来源地和入侵地往往相似。

对于最严重的外地入侵植物,可以被视为一个富集的种群。

2.大多数外地入侵植物属于快速生长植物大多数外地入侵植物在适应新环境往往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

它们通过快速增长、繁殖和生产种子来占领栖息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对光、水和营养元素依赖性低相对于本地物种,大多数外地入侵植物对光、水和营养元素需求较低。

这使得它们在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更具生存优势,从而抢占了本地植被的生存空间。

它们也可以通过增强其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在环境资源短缺的条件下继续繁殖和生长。

二、外地入侵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外地入侵植物能够抢占本地植物的生长空间,并且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当外地入侵植物占据一块土地时,本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这样就会减少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对土壤质量的贡献小除非大规模生长,否则外地入侵植物对土壤本质上不会造成任何好处。

一些外地入侵植物种类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骤然下降,从而削弱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此外,由于大量生长,外地入侵植物可能会影响土壤状况,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代表性和基础性的生物群体之一,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植物物种多样性是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着重讨论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一、外来植物入侵的概念和危害外来植物是指没有在该地区自然生长的植物,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许多外来植物来自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

另一方面,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对原有生物多样性形成严重危害。

外来植物具有复杂的生物学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在新环境中迅速扩散并形成生态系统入侵链。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形成多重危害,包括对本土生物的占领、破坏和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外来植物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换种。

外来植物种类丰富,它们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寻找新型的生态位,代替了本地原有的植物。

2. 破坏。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生态结构形成了威胁。

它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竞争性,被广泛应用于造林、园林、植被修复等领域,但如果不加管理,外来植物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压缩本地生物多样性,给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3. 病虫害。

外来物种入侵会拓展它们的生态位,对于现有生态系统而言,这个过程将由于生地位的转变而需要重新调节。

在这种调节中,入侵物种可能带来了新的病害和病毒,这极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

二、外来植物对本土植物的危害外来植物的入侵对本土植物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和生态灾害。

缩小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范围,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委内瑞拉的Majagua(Devil's Rope)。

它是一种南美国家的棕树,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严重的入侵。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Majagua占据了接近40%的本地植物生态位,使本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作者:殷天颖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4期摘要:近几年来,外来生物所产生的生态问题频发,对于长沙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并为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外来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30随着国家间的交流与贸易活动的频繁,在交易过程中大量的外来植物或被引进或被夹带过来,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外来植物的生长必然会对本地的植物群落造成影响,甚至使本地的植物失去生长空间,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只有清楚的掌握外来植物产生的影响,才能对受入侵的生态和土壤进行修复。

1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1 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参与植物废弃物分解与养分提供的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若是受外来植物入侵,对其多样性造成一定的改变和影响,就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构成威胁[1]。

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外来植物的入侵会在不同群落植物中对微生物含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要对不同外来植物与当地土壤中的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原生环境与受污染环境中,不同环境下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在原生环境中,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将其结构和功能都作出了改变。

而在受污染区域,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根系所分泌的化学组成和树根的周转速率都存在差异,因此,外来植物会在植入地点进行物质输出,进而改变了当地土壤微生物的结构。

1.2 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外来植物的引进过程中,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多多少少的会带进当地植物生长的土壤,而这些土壤中就会含有大量的土壤动物。

在外来植物植入某地时,土壤中的动物在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后也会随之进行繁殖,并且会与当地生物建立良好的共存关系,进而导致当地的土壤植物增多。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李吉详摘㊀要:近年来ꎬ外来物种经常引起生态系统问题ꎬ严重影响生态环境ꎮ文章介绍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ꎬ并为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ꎮ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ꎻ土壤生物多样性ꎻ生态系统一㊁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涉及植物废物分解和养分供应的重要环节ꎬ因此ꎬ当外来植物入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多样性时ꎬ该区域会影响稳定性生态系统ꎮ大量研究数据表明ꎬ外来植物的入侵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微生物含量具有不同的影响ꎮ因此ꎬ在恢复生态环境中ꎬ需要详细分析不同外来植物与当地土壤中微生物之间的关系ꎮ在自然环境和污染环境之间ꎬ外来植物入侵在不同环境中的影响是不同的ꎮ在自然环境中ꎬ外来植物的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很大ꎬ改变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ꎮ在受污染地区ꎬ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没有重大变化ꎮ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的根部分泌的化学成分不同以及根的周转率不同ꎬ外来植物在移植部位输出材料ꎬ从而改变了当地土壤微生物的结构ꎮ(二)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引入外来植物的过程中ꎬ为了保护它们ꎬ将它们带入或多或少当地植物生长的土壤中ꎬ这些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土壤动物ꎮ当在某个地方种植外来植物时ꎬ土壤中的动物也会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并繁殖ꎬ与当地生物建立良好的共存关系ꎬ并导致该地区的土壤植物数量增加ꎮ一些外来植物的某些土壤动物具有很强的繁殖力ꎬ并压迫其他或本土土壤植物的生存空间ꎬ或者从外来植物的根部分泌的物质生长在当地的土壤动物中ꎬ不适合其种类或数量的土壤动物ꎬ植物入侵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土壤动物ꎮ首先ꎬ植物的入侵改变了地上部分的初级生产力和植物组织的化学特性ꎬ使通过分解进入有害食物网的资源(即土壤动物的成分和来源)的质和量产生了质的和量的差异影响多样性ꎮ其次ꎬ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之间生长特征的差异(生长密度ꎬ根系特征ꎬ生物物候等)也会影响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ꎮ对我国长江口湿地互花米草的研究表明ꎬ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高度ꎬ密度ꎬ覆盖度和生物量ꎮ结果ꎬ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变化ꎮ第三ꎬ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各个营养阶段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ꎬ例如掠食和竞争ꎮ因此ꎬ不同的动物群体对植物入侵的反应方式也不同ꎮ研究指出ꎬ高海拔溴的入侵导致六种属的食真菌螨从本土C3植物的土壤中消失ꎮ据推测ꎬ这可能与某些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有关ꎬ土壤以及螨虫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它甚至会影响更高水平的捕食者数量和种类ꎮ但是ꎬ关于上述现象形成的内部机制的现有研究仅基于假设和推理ꎬ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ꎮ二㊁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一)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会影响土壤的初级生产力ꎬ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土壤中碳的矿化率ꎬ这些因素是构成土壤碳循环系统的主要因素ꎮ其次ꎬ外来植物的入侵影响土壤的碳循环ꎮ研究表明ꎬ外来入侵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比本地原生植物高得多ꎬ因此外来植物的入侵可以增加碳储量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ꎬ与本地植物相比ꎬ外来植物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和更高的净CO2同化效率ꎮ但是ꎬ由于影响土壤碳循环的因素多种多样ꎬ因此无法统一解释外来植物入侵的具体影响ꎬ废物的数量和分解速度也会影响土壤的碳循环ꎮ但是ꎬ许多研究表明ꎬ入侵的外来植物的凋落枝的数量可能不超过本地植物的数量ꎬ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ꎮ落叶率也受茎与落叶比例的影响ꎬ因此有必要详细分析不同物种的落叶ꎮ在恢复生态环境之前ꎬ需要详细分析影响碳循环的其他因素ꎮ(二)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还影响了生态环境中土壤的氮循环ꎮ构成氮循环系统的土壤的主要元素是总氮ꎬ无机氮ꎬ氮矿化率ꎬ硝化率等ꎮ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总氮的影响不一致ꎬ这主要是由于入侵植物的根生物量含量不一致ꎮ生物量含量高的入侵植物增加了当地土壤的总氮排放量ꎬ生物量含量低的植物降低了总氮排放量ꎮ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中无机氮的影响也有不同的后果ꎬ无论是增加ꎬ减少还是不减少ꎮ这主要是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物量含量所致ꎮ但是ꎬ外来入侵植物对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更为明显ꎮ研究表明ꎬ外来植物入侵当地本土植物的生长空间后ꎬ该地区的氮矿化速率显著增加或减少ꎬ但发生了变化ꎮ这主要受当地降雨和土壤pH值的影响ꎮ(三)植物入侵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机制基本上ꎬ外来植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生态系统过程ꎬ是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ꎬ固氮和非固氮植物ꎬC3和C4植物等)的生理特性以及使用有效资源的能力ꎮ首先ꎬ植物的入侵改变了引入土壤生态系统的地上物质的质量和数量ꎬ从而改变了土壤的养分循环ꎮ其次ꎬ外来植物的入侵导致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ꎮ第三ꎬ植物的入侵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ꎬ从而改变了有害食物网的路径ꎬ方向和大小ꎬ生态系统通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ꎮ三㊁结语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ꎮ文章简要介绍了入侵植物对土壤微生物ꎬ动物ꎬ碳氮循环系统的影响及其复杂性ꎮ影响力和多样性研究仍然有其缺点ꎮ然而ꎬ该领域的研究将继续加深ꎬ并且该领域的研究将变得越来越详细ꎬ从而为中国生态系统的恢复做出了贡献ꎮ参考文献:[1]殷天颖.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ꎬ2016ꎬ36(4):31.作者简介:李吉详ꎬ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ꎮ46。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球市场/市场论坛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易厚燕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摘要:目前现存的绝大部分云南松天然林,为在迹地上更新起来的中幼龄天然次生林,其林下植被不断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干扰,已严重影响到云南松天然林的群落结构和重要生态过程。

紫茎泽兰繁殖能力强、产种量非常大,其入侵干扰后种子在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中分布情况如何? 是否会对云南松林造成不利的影响? 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以紫茎泽兰入侵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为对象,试图通过实验揭示:不同土壤层次主要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不同土壤层次生活型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以及不同土壤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为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从土壤种子库方面提供一些资料。

关键词:紫茎泽兰;入侵;土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影响引言紫茎泽兰(属菊科泽兰属植物,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侵占能力强且有很强化感作用的恶性有害植物。

该物种于20世纪40年代从中缅边境传入中国云南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扩散,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各地,并且仍然以每年10~30km 的速度向东、北扩散,是我国危害十分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因此研究其入侵机制,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快速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于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概述1.1外观紫茎泽兰为多年丛生型草本植物,株高 50~120 厘米,最高达 3 米,根呈绳索状,十分发达。

喜温、喜湿、耐干旱、耐瘠薄,且能耐 -5℃低温,生态适应性很广,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严重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

茎直立,高 30~90 厘米,分枝对生,茎枝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

叶对生,质薄,卵形、三角形或菱形,边缘有粗大圆锯齿。

叶面绿色,叶背色浅,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基出三脉,叶柄长 4~5 厘米。

管状花,淡紫色。

瘦果细小,黑褐色,长椭圆形,具 5 棱。

冠毛白色,纤细,顶端具冠毛,随风飘移散落,极易在裸地和稀疏植被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 2005, 13 (6):555-565 doi: 10.1360/biodiv.050058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05-03-09; 接受日期: 2005-07-0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9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4QMX1405)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04D219301)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jihuawu@入侵生态学是当今生态学家极其关注的研究领域(李博和陈家宽, 2002; 陈兵和康乐, 2003; 徐汝梅和叶万辉, 2003; Ehrenfeld, 2003; Levine et al ., 2003; Zedler & Kercher, 2004), 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其入侵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 Vitousek et al ., 1987; D’Antonio & Kark, 2002)。

目前, 大量评价植物入侵生态后果的研究都集中于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影响, 即外来植物如何影响其入侵地的植物多样性556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3卷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消费者的多样性, 而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Ehrenfeld, 2003; Levine et al., 2003)。

随着对生态系统地下部分重要性认识的深入(贺金生等, 2004; Copley, 2000; Callaway et al., 2004; De Deyn et al., 2004; Johnson et al., 2004; Wardle et al., 2004),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视了解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Belnap & Phillips, 2001; Kourtev et al., 2002; Duda et al., 2003; Ehrenfeld, 2003; Hook et al., 2004; Rice et al., 2004)。

植物作为生产者为土壤生物提供有机碳, 而土壤生物分解的有机质则为植物生长提供相应的营养(Porazinska et al., 2003; Wardle et al., 2004), 因而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紧密联系、互为依存。

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中常具有不同的生物类群及组成(Wardle et al., 1999; Eom et al., 2000), 同时,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又影响生态系统过程(Heemsbergen et al., 2004)。

外来植物扩散到新栖息地并形成稳定的种群, 会影响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Levine et al., 2003), 进而引起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发生改变。

反过来这种改变很可能有利于外来植物在与土著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而加剧外来植物的扩散(Ehrenfeld & Scott, 2001; Levine et al., 2003)。

因此, 了解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于管理外来植物和修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综述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与动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氮循环动态影响的研究成果, 旨在促进对外来植物入侵后果的全面评价。

1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1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凋落物分解、根系养分吸收等土壤生态系统过程, 其多样性改变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复杂性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的限制, 有关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迄今为止很少报道(Saggar et al., 1999; Belnap & Phillips, 2001; Kourtev et al., 2002, 2003; Duda et al., 2003; Ravit et al., 2003)。

Saggar等(1999)比较了入侵新西兰的外来植物绿毛山柳菊(Hieracium pilosella)与土著植物群落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结果表明外来植物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Belnap和Phillips(2001)比较了入侵美国犹他州的外来植物旱雀麦(Bromus tectorum)、土著C3植物(Stipa comata和S. hymenoides)及C4植物(Hilaria jamesii)群落土壤中真菌物种组成与数量及活细菌生物量, 结果表明土著C3与C4植物群落土壤真菌的物种种类与数量均显著高于外来植物; 土著C3植物群落土壤活细菌的生物量亦显著高于外来植物, 但C4植物群落土壤活细菌的生物量却显著低于外来植物。

Kourtev等(2002)比较了入侵美国新泽西州的外来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和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与土著越橘属植物(Vaccinium spp.)的根际土(rhizosphere soil)与非根际土(bulk soil)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结果表明两种外来植物与土著种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差异显著。

随后, 他们用受控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Kourtev et al., 2003)。

Duda等(2003)亦发现入侵美国西部的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 的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土著植物。

Ravit等(2003)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其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时, 设计了2×2因子的实验, 即两个地点与两种植物。

两个地点包括一个未受干扰的原生境和一个受重金属污染的生境; 两种植物包括外来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土著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结果表明在未受干扰的地点, 外来植物芦苇和土著种互花米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均有显著的差异, 而在受干扰的地点, 外来植物芦苇和土著植物互花米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差异较小。

外来植物之所以会改变其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究其原因, 首先是不同植物物种根系分泌物(rhizosphere exduates)的化学组成及根周转(root turnover)速率通常存在差异(Coleman et al., 2000), 因而外来植物取代土著植物后会改变根系对土壤的物质输入, 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Kourtev et al., 2002); 其次, 外来植物与土著植物凋落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会影响第6期陈慧丽等: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557土壤微生物(Saggar et al., 1999)。

此外, 外来植物会改变其入侵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及土壤结构等物理特性, 从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Kourtev et al., 2002)。

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这种影响及其形成机制。

1.2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有相当多的报道, 主要集中于昆虫(Olckers & Hulley, 1991; Harris et al., 2004; Samways & Taylor, 2004)和鸟类(Ramos, 1996; Schmidt & Whelan, 1999)等, 而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多数研究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可以增加土壤动物多样性或生物量。

Aplet(1990)比较了入侵美国夏威夷的火树(Myrica faya)群落与土著植物群落土壤中蚯蚓的生物量, 发现外来植物入侵显著增加了蚯蚓的生物量。

Kourtev等(1999)发现美国新泽西州的两种外来植物群落中单位面积土壤的蚯蚓数量显著高于土著植物群落。

Gremmen等(1998)比较了新西兰次南极区群岛外来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与土著植物群落的土壤动物, 结果表明前者有更多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和螨类物种。

米草属(Spartina)植物是全球滨海湿地的典型入侵杂草, 很多研究表明米草入侵光滩后, 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总密度和丰富度要高于邻近的土壤(童远瑞等, 1985; 蒋福兴等, 1992; Lana & Guiss, 1991; Dumbauld et al., 1997)。

Porazinska等(2003)比较了入侵北美的须芒草属植物(Andropogon bladhii)和土著植物土壤中线虫的多样性, 结果表明虽然没有显著差异, 但外来植物土壤中各线虫营养类群, 如摄食细菌性、摄食真菌性、杂食性以及植物寄生性线虫的密度都趋于增加。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外来植物入侵反而减少土壤动物的数量。

如Belnap和Phillips(2001)报道旱雀麦入侵美国犹他州导致了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的降低, 物种数也由原先的19种减到了8种。

French和Major(2001)则发现, 一种入侵南非的金合欢属植物(Acacia saligna)群落与土著植物群落相比, 土壤中蚂蚁的物种数虽然没有显著差异, 但蚂蚁的个体数量显著减少, 群落组成也显著不同。

Samways等(1996)研究了入侵南非的6种杂草对地表无脊椎动物的影响时, 发现入侵植物下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都略低于土著种。

Ratsirarson等(2002)比较了南非开普半岛国家公园中入侵植物组成的桉树园和松树园与土著植物组成的森林凋落物中膜翅目(Hymenoptera)、盲蛛目(Opiliones)和端足目(Amphipoda)3类无脊椎动物, 发现土著植物森林凋落物中无脊椎动物物种数多于两种外来植物。

也有研究指出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动物群落没有影响。

Hedge和Kriwoken(2000)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比较外来植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群落与土著植物群落, 发现外来植物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没有影响。

Posey等(2003)亦观察到入侵美国东海岸的芦苇与土著植物互花米草土壤中的大型动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上述研究表明各种外来植物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格局是不一致的, 即使同一种外来植物对各种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格局也存在差异。

Yeates和Williams(2001)比较了新西兰3种外来植物群落与土著植物群落土壤中的线虫、轮虫、桡足动物和缓步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动物物种或类群对外来植物的响应表现出增加、减少或没有改变多种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