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行为、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的研 究 较 少 。有 关 政 府 支 出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政 府 支 出 占 总支 出 的 比重 方 面 。一 些 跨 圈 的研 究 发 现 政 府 支
出 占 GDP的 比重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负 ( ar, B ro 19 9 0、19 : os ra dH ne sn 2 0 o但 是 , 一 些 9 1 F le n e rko , 0 1 t 学 者 ( lmr d Gaea dE s r ,1 9 ;Ag l L n h Se o , l n at l 9 5 ey el id , a dOhso ,1 9 n ls n 9 9)对 政 府 支 出 (或 税 收 )与 经 济 增
成 经 济 效 率 地 区性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冈 是 各 地 区政 府 在 配
出现 争 议 的 另 外 一 个 原 因 是 公 共 支 出 的不 同方 而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可 能 不 同 ,仅 仅 研 究 他 们 的综 合 影 响 ,
最 终 结 果 可 能是 不 确定 的 。
从 实 证 角 度 上 讲 , 目前 在 国 际 上 财 政 分 权 后 地 方
置 地 区经 济 资 源行 为 上 存 在 差 异 。 由于 地 方 政 府 的 收 入 约 束 受 到 中 央 政 府 宏 观 调 控 政 策 的 影 响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地 方 政 府 就 必 须 在 地 方 财 政 支 出 结 构 上 作 出 调 整 ,以满 足各 地 区公 共 产 品 和公 共 服 务 的需 求 。 因 此 , 各 地 区财 政 支 出 结 构 的差 异 也 是 造 成 区域 经 男, 16 - , 湖南衡阳人 , 经济学博士, 副研究员,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 口中心支行; 郭 凯 (9 8 ) 男, 17 一 , 陕西汉中人 , 经济学博士,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 门中心支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成为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财政支出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其支出的方向和用途。

如果财政支出被用于投资和公共服务领域,则财政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政府的教育支出、科技研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都将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财政支出过多地分配给传统服务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相对较弱。

财政支出的质量也很重要。

如果财政支出表现出极度浪费和不透明,或者过多地分配给腐败和金融寡头等特权群体,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相反,如果财政支出公正、透明、科学、合理,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将更为明显、更为可持续。

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从实证研究来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

然而,通过对多个国家、多个时期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普适的结论:首先,教育和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

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发展的促进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

同时,卫生支出也将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次,公共投资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文化设施等,会进一步推动涵盖广阔领域的高效市场经济的形成,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再次,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社会保障支出往往流向日常生活开销或福利补贴的提供,虽然可以缓解民无所依和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并不具有直接的经济增长效果。

服役员工、失业者、残障人士等群体的补贴意义明显,但需要谨慎防范过多支出和不合理的负担可能给改革留下隐患。

3. 结论总之,在实证研究中,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种作用需要保持透明和持久的发展方向。

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地市级城市面板数据为例

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地市级城市面板数据为例

作者简介 :邓
悦 ,武汉大学讲 师,管理 学博士 ,主要从事公共财政管理研 究;詹 添丞 ,武汉大学硕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社
会保 障基金风险管理研 究。

… 一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方财政 支出与 区域经济发展 关 系的实证分析— —以地市级城 市面板数据为例
既有文献 的不同在于 ,基于全 国全部地市级数据 ,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对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
长 这一 问题 进 行研 究 。
二 、 文 献 评 述
国外关于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 的实证关 系研究较早 ,B a r r o( 1 9 9 0 )将财政支 出引入到内生经济 增长模型 ,从一般的均衡分析框架出发 ,同时将财政支出项 目划分为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生产性财政 支出 ,其实证 结论表 明前者对人均 G D P产生显著 的负 向影响 ,后者对人均 G D P有正向影 响 ,但统计
亿元 ,2 0 1 1 年为 4 7 2 8 8 1 . 6 0亿元 ,按照可 比价格计算是 1 9 7 8年的 2 2 . 9 6 倍 ,从 1 9 7 8年至 2 0 1 1 年经 济年平均增长率为 1 6 . 0 9 %。经济增长的高速 与我 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紧密相关 的,国家通过改革 财政支 出制度 ,大力实施公共财政支出政 策 ,充分发挥财政部 门在配置社会 资源 中所起 到的重要作 用 ,促 进了经济持续稳定 的增长 。据相关资料显示 ,1 9 7 8 年 ,我 国财政支 出为 1 1 2 2 . 0 9亿元 ,2 0 1 1
中图分类号 :F 8 1 0 . 4 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2 9 7 2( 2 0 1 3 )0 3 — 0 0 1 8 — 0 7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_基于聚类分析的新视角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_基于聚类分析的新视角

江西 广西 湖南 四川 宁夏 重庆 陕西 青海 新疆
吉林 甘肃 安徽 云南 内蒙古 贵 州 河南
质心距离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湖北
内蒙古 吉林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 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82
财经问题研究 2008年第 1期 总第 290期
经典的财政理论根据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将公 共产品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区域性公共产品 , 根据“谁受益 ,谁付费 ”的原则 ,相应地决定了各 级政府部门的支出责任 。对于地方性公共产品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比更能了解居民的偏好 , 对地方的情况更熟悉 ,因此 ,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对该种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相同成本或成本相 差不大时 ,地方性公共服务更适合于地方政府提 供 ,这也就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该具有 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 。目前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占 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已达 70%以上 ,如果试图优化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 ,就必须重视地方财政支出结 构优化问题 。
一 、文献述评 自 19世纪末以来 , W agner等著名的经济学 家就开始了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
究 。而后 ,许多学者对这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 A rrow和 Kurz[ 1 ]在构造公共支出模型上做出了开 创性的贡献 。近几十年来 ,面对自由资本主义经 济思潮的兴起 ,各国政府纷纷开始严格控制财政 支出规模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而在进行财政调整 时 ,面临削减部分财政支出的选择 。同时 ,很多发 展中国家受到财政约束的限制也面临着艰难的选 择 ———是削减保健支出 、教育支出 、基础建设支 出 , 还 是 削 减 行 政 管 理 支 出 、国 防 支 出 (D evarajan, Swaroop and Zou) [ 2 ] 。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l 佣 政 : _ 财 与 融 I i 金
财政 支 出结构 与 经 济增 长 关 系的 实证研 究
以 河 南省 为例
李喜 平
( 州财 经技 师 学院 , 南 郑 州 4 0 1 ) 郑 河 50 3
【 摘 要 】 文章通过建立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模型 , 结合河南省财政支 出的有关数据 , 具体分析 了财政支 出总量 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果表 明财政支 出总量对区域 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 而分析 了各类财政支 出与经 济增长之 间的 进 关系, 认为河南各 类财政支 出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但财政支 出结构还存在很 多不合理 的 因素, 出结构有待 支 进 一步 的调整。通过实证研究以便使河南省政府部 门更合理地分配财政支 出, 使财政支 出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 键 词 】 财政支 出结构 ; 关 经济增长 ; 实证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 82 5F2 【 F 1. ;14 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00—08 0 10—782 1)906—2
Y A ( “ Y” W ” F4 T 5 = lL Ⅱ S F X s 0 e () 4
同样 对 ( ) 两 边 取对 数 , : 4式 得
l =n +d K 1n +, T + lS + 3 F " n F  ̄lQ n lA on + 1L 3l Z " nY  ̄l W+/ X + 5 T Y 3 1 n h n A n +L L ’ () 5
出的 影 响 。
从理论上分析 , 政府财政支 出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单 个 要 素 生 产 率 , 是 将 模 型 ( ) 模 型 ( ) 行 对 比后 , 以发 但 7和 8进 可 现加入 财政 支出后资本和劳动 的产 出弹性都有所下 降 , 明财 说 政支 出并没 有改进单个要素增长率 , 但对区域经济增长 的影响 却是正效应 , 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财政支出这一解释变 量 的加 入提 高了全要 素生产率 ,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支 出这个变

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胡大海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20期[摘要] 一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财政政策,而经济增长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支出政策有密切关系,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以期能够熨平经济的波动,并保证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

本文主要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30- 020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都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支出,其规模的增大是否就能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便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和GDP总量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从绝对规模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额走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走势基本一致,即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我国财政支出总量也从1978年的1 12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9 247亿元,其34年间增长了9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前期增长速度较慢,从1993年开始,我国财政支出增速大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GDP的总量也从1978年的3 64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2 115亿元。

从相对规模及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其走势呈现一种U型的形态,即先降后升。

从1978年的30.78%开始下降,直至1996年达到谷底即11.15%,之后开始稳步回升,虽然在2003-2004年出现了短暂的回调,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到2011年这一比重已达到23.1%。

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先降后升的态势主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符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征,因为在这转轨的过程中政府将更多的财权留给了企业,因此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下降,但是2003年我国又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开始上升。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 显示,增加生产性支 出会 在短时期 内对经济造成一定 的刺激 ,促进经济的增长 ,然而从长期来看却会 对经济造 成一定 的抑制 。非生产性支出对 经济增长 的作用恰恰相反 , 这部分支 出在短期会对经济增长造成 负面 影响,但在长期 其影 响是 积极 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支 出的分 配方面,更偏好对生产性支 出的投入 ,而这却是 以牺牲 非生产性支
S r o 和 Z u的 理 论 模 型 为 基 础 ,使 用 19 到 2 0 年 3 wao p o 95 07 1
2 计 量 模 型 . 考 虑 到 劳 动 力 、人 力资 本 、开 放 性 、政 府规 模 及 初 始 禀 赋 都
模型如下 : 。
据 ,其 中经 历着 我国 的分税 制 改革 。本 文 以 D e j an, 会影响到地区经济, va r a 我们在模型 中分别加入 了这 些变量 , 具体的
G e n o B ro re wo d及 a r 认为政府 消费具有 负增 长效应 , 并指 出这 此消费增长率方程 , 得到长期经济增 长率方程为: -。 g - 可见税 率 是 由于 用 于 支 持 政 府 消 费 的 额 外 税 收降 低 了 投 资 的 回报 率 和 积 和 总 政 府 支 出 的分 配 会 影 响 经 济 增 长 ;给 定政 府 支 出的 规 模 , 改
二 、理论模 型
在 Bar ,B ro和 S l- - ri ro ar aa i Ma t n及 Me d z ,M i S~ n oa 】 i e
完全显现 。 我们通过 采用三年 的平均 值来消除 公共支 出变 动所 F ret Asa 理 论 模 型 中 , 产 方 程 为 , ert i和 e 的 生 K代 表私 人 资 本 存 造 成的短期 波动 。自变量 表示 i 省份 t 年度政 府支 出项 目j 占 所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wees g e td frt ea j sme t ff c l x e dt r . r u g se o h d t n so i a p n iue u s e s
2 D prme t f ng me t D l nUnv o eh o g , l n 0 4 C ia . e at n o Ma ae n , a a i. f c n l y Daa 1 6 2 , hn ) i T o i 1
Ab t a t Co sd rn h lv nt i e y a a s r c : n ie i g t e ee e h fv . e rpln,f c le pe diu e s d o ore p n ng a i a x n t r smu tbema es mec r s o di d— s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3期
大连 海 事 大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n l f l nM aime nvri S ca S i csE io ) o r a o i rt ies y(oil c n e dt n Da a i U t e i
pe .Th e u t n ia e h tt e e wa n e u l ru a d sa e r lt s i mo g t ep o u tv x n— r e r s lsi d c td t a h r sa q i b i m n tbl ea i h p a n h r d c i ee pe i on diu e,u r d c i ee e d t r nd e o o c g o h.I h o u tr np o u tv xp n iu e a c n mi r wt n t e lng r n,n n p o c ie e e diu e h d a o — r du tv xp n t r a sgn fc ntp stv mp c n e n mi o h.Th n,o he b ssoft e r u t ,s me p l y f nd t ns i iia o iie i a to c o cgr wt o e n t a i h e ls o s . S p ,2 0 e.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张钢段澈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2期
[摘要]地方财政支出在我国地方经济增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地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2—0088—07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呈逐步扩大趋势,尤其地方财政支出稳步攀升,已占总财政支出的70%。

这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一般而言,为了促进经增长,政府除了采取适当的财政总量政策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微观财政政策的恰当性,也即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不同的公共支出以及不同的支出结构调整政策都会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

因此,仅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来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不够的,只有深人分析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也才能更有效地运用财政杠杆促进经济增长。

19世纪末学者们就开始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并不多。

学术界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主要原因是实践急需理论指导。

近几十年来,面对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各国政府纷纷开始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而在进行财政调整时,则面临着一个如何削减财政支出的选择;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受到财政约束的限制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削减教育支出、基础建设支出,还是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关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在理论上把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和非生产性公共支出,并把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非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纳入到CES生产函数,探讨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指出生产性公共支出与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比值取决于这两项支出的产出弹性。

我国学者郭庆
旺、吕冰洋和张德勇(2003)则从社会总产品的供需平衡方程出发,构建起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探讨了物质资本投资支出占总财政购买支出的比重、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占总财政购买支出的比重对必要增长率的影响。

对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研究,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认为经济增长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负相关、与生产性支出正相关,典型的如Grier和Tullock(1989)的经验分析所表明的,GDP的实际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性支出比率显著负相关,相反,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环境;Aschauer(1989)强调要区分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资本积累 (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作用,他的经验分析表明,政府资本存量对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效应,但是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要小得多;
Barro(1991)明确区分了财政支出中的非生产性政府消费和生产性公共投资,其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消费对人均GDP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共投资对人均 GDP有正的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

第二类认为经济增长与生产性支出的关系不确定,如Huhen 和Schwab(1991)的研究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公共基础设施对生产率的替代有正的效应;Munnell (1992)和Gramlich(1994)的研究认为公共投资中基础设施的生产性效应并不确定。

第三类认为经济增长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正相关、与生产性支出负相关,如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对43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生产性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