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机械能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而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机械能守恒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 (1)E k1+E p1=E k2+E p2 (2)ΔE k =-ΔE p (3)ΔE A =-ΔE B一、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增加。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1.推导如图441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经过A 、B 两点,则图441a .重力做功与小球动能变化的关系为W G =12mv 22-12mv 12。
b.重力做功与小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为W G=mgh1-mgh2。
综合a、b两种情况可以得出12mv22-12mv12=mgh1-mgh2或12mv22+mgh2=12mv12+mgh1。
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而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的总量也保持不变。
(3)表达式:E k2+E p2=E k1+E p1或12mv22+mgh2=12mv12+mgh1。
1.自主思考——判一判(1)通过重力做功,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2)物体的机械能一定是正值。
(×)(3)合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4)合力做功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5)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合作探究——议一议(1)黄果树大瀑布,如图442所示,自70 m高的断崖绝壁凌空飞下直泻犀牛潭,气势排山倒海。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5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教科版必修2.ppt

1 2
mv
2 2
E3
1 2
mv
2 3
1 2过程:由动能定理
mgh1
-mgh2=
1 2
mv22
-0
mgh1
mgh2+:由动能定理
mgh2=
1 2
mv32
-
1 2
mv22
mgh2+
1 2
mv22
1 2
mv32
E2=E3
1 3过程:由动能定理
mgh1=
1 2
mv32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V的直流电源上 。
答案:B
2、在验证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等打点稳定后再释 放纸带
B.必须用天平称量所用重锤的质量
C.为了方便,应在打下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进行测量和计算
(3) 先 接 通 电 源 , 松 开 纸 带 , 让 重 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 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电火花计 时器
纸带
夹子 重物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楚且第一、二两
点间距离约为2mm”的一条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
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连续的
v 25m / s
小结
例3 以20m/s的速度将质量是m的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若忽
略空气阻力, (以地面为 参考面) 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2)上升过程中何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速度多大?
⑶动能为重力势能三分之一是的速度? 解:整个过程因为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2020-2021粤教版物理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粤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第五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2。
[科学思维]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科学思维]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机械能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2.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被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射箭时绷紧的弦把箭弹出去,这些过程都是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验证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而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1)E p1+E k1=E p2+E k2。
(2)mgh1+错误!mv错误!=mgh2+错误!mv错误!。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体自由下落时,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2)射箭时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非机械能. (×)(4)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A、B两位置,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多选)一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重力做了2 J的功,则()A.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2 JB.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2 JC.该物体动能减少2 JD.该物体动能增加2 JAD[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 J的功,重力势能减少2J。
通过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则物体动能增加了2 J,故A、D正确,B、C错误.]3.(多选)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落地时的速度相同B.落地时的动能相同C.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竖直上抛时重力做功最多D.落地时机械能相同BD[三种抛法,重力做功相同,故落地时动能相同,但速度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抛出时三个球机械能相等,故落地时机械能相等。
第四章 机械能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 讲
第6讲
• 提炼:功的主体是力,但功不是由力单独决定的。判断一个 力做功情况要看这个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作用点)的运动方 向之间的关系。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 讲
第6讲
• 2.功的计算 • 例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 kg的物体受到 与水平面成37°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10 N的作 用,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距离x1=2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 讲 第6讲
π 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做功的力为动力;当 < α ≤ π 时, 2 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说 π 明做功的力为阻力;当α= 时, W=0,不做功。 2 2.功率 W W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定义式 P= 。平均功率 P = ,如 t t 果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平均功率也可用 P=Fv 进行计算。瞬时功率一般用 P=Fv 进行计算,v 为 F 方向上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 讲
第6讲
• 1.下列情景中,关于各力做功情况的描述正确的 是 ( BC )
• A.引体向上运动中,单杠对人做正功
• B.踢出的足球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脚对球不做功 • C.抛出的篮球斜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 负功 • D.公交车向前加速运动,座椅对乘客不做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 讲 第6讲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 讲
第6讲
• 4.机车启动问题的分析 • 例5 某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车的质量 为5 t,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如果运动中所受阻 力的大小恒为车重的10%,取g=10 m/s2。求: •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 (2)若汽车以额定功率由静止开始启动,则当汽车 速度为5 m/s时的加速度是多大?若汽车行驶了0.5 km时已达到最大速度,则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为多少? • (3)若汽车以恒定加速度0.5 m/s2启动,则这一过 程能维持多长时间?这一过程中,发动机的牵引力 做了多少功?
第四章 第5讲 实验四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析 (1)重锤下落的高度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而与下落高度 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则需要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公式计算得到.(2)重锤由 B 点到 D 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 1 2 1 为ΔEp=mg(x3-x1),动能增量的表达式为ΔEk= mvD - 2 2 1 x4-x22 1 x2 2 mx4(x4-2x2) 2 mv B = m .由于重锤下 - 2 m 2T = 2 2T 8T2 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实 验中动能增量总是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热点聚焦
拓展创新实验
热点一
实验器材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典例1】 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下列器材中选出实验时所用的器材(填写编号)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 B.重锤 C.天平 D.毫米刻 度尺 E.秒表 F.运动小车 (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求________;开始打点计时的时候, 应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 (3)计算时对所选用的纸带要求是________. (4)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使重锤获得 的动能往往________.为减小误差,悬挂在纸带下的重锤应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
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 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 知m1=50 g、m2=150 g,则(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热点聚焦
拓展创新实验
图4-5-2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四章 第五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A.下落至C处速度最大
B.由A至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由B至D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由A运动到D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小球从B至C过程,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 运动,小球从C至D过程,重力小于弹力,合力向上,小球 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由B至D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 小,在C点动能最大,速度最大,故A、C正确; 由A至B下落过程中小球只受重力,其机械能守恒,从B至D过程,小 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小球的动能为零,则从A运动到D时,小 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图丁中,不计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和滑轮质量时,绳子 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代数和为零,空气阻力对A、 B均做负功所以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多选)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 从与悬点O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让它自由 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答案 32 J 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02=12mv12+Ep1 则 Ep1=12mv02-12mv12=32 J.
例4 (多选)如图,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上方A位置有
一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到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
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不计空气阻力,弹簧
针对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第四章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ADBCEF
[例 2] 如图 4 为利用气垫导轨(滑块在该导轨上运动时所受 阻力可忽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完成以下填空。
vC=s22+Ts3=12f(s2+s3) 由 s3-s1=2aT2 得 a=f2s32-s1。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mg=ma
根据以上各式,化简得 f= 代入数据可得 f≈40 Hz。
21-kg s3-s1
[答案] (1)12f(s1+s2) 12f(s2+s3) 12f2(s3-s1) (2)40
(2)已测得 s1=8.89 cm,s2=9.50 cm,s3=10.10 cm;当地重 力加速度大小为 9.80 m/s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 其重力的 1%。由此推算出 f 为________ Hz。
[解析] (1)重物匀加速下落时,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得 vB=s12+Ts2=12f(s1+s2)
图8
解析:第 1、2 点的距离 h=12gt2=12×9.8×0.022 m=1.96 mm≈2 mm,重锤从 O 运动到 C,重力做功 WG=mg·hOC=9.8m×56.1× 10-2 J=5.50m J。 故重力势能减少 5.50m J,重锤过 C 点时速度: vC=x2BTD=62.8-2×490.6.02×10-2 m/s=3.3 m/s, 增加的动能 ΔEk=12mvC2=12×m×3.32 J≈5.45m J。 答案:2 mm 5.50m J 3.3 5.45m J
物理第四章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 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始态 和末态的机械能(数值或表达式).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结果.
[判一判] 2.(1)合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2)合力做功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3)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提示:(1)× (2)× (3)√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研究对象 (1)当只有重力做功时,可取一个物体(其实是物体与地球构成 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2)当物体之间的弹力做功时,必须将这几个物体构成的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使这些弹力成为系统内力).
[解析] (1)设当 B 着地时,A 的速度为 v. 法一:利用公式 E2=E1 求解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 mAgh+12(mA+mB)v2=mBgh
(3 分)
得 v=
2mmBA-+mmABgh=
2×5-3×10×0.8
3+5
m/s
=2 m/s.(2 分)
法二:利用公式 ΔEp 减=ΔEk 增求解
(双选)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 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乙图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 体B机械能守恒
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中,A、B 机械能守恒 D.丁图中,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锥摆运动时,小球的机 械能守恒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灵活选择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