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 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 (3)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在计算过程中的移动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小数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具:准备小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数除法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小数除法的计算实例,如2.4÷1.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小数除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小数除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小数除法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主题相符合。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对于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上存在差异,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小数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小数点的处理和运算顺序。

3.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教学案例。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能够买几本书?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例如,3.5÷2.5的运算过程,可以分成3÷2和0.5÷2两个部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计划及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计划及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计划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以掌握的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除以整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以及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与整数除法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学习小数除法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纸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律,总结运算方法。

3.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笔算和口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小数点的处理、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以及在小数除法中出现的循环小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小数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小数除法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除法的学习,例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可以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小数除法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和例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然后,展示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比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小数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小数除以整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的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除以整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点在除法运算中的移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小结。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小数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小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入小数除法的话题。

提问:“如果你拿了一张100元的钞票,老板找回你80元,剩下的20元怎么算?”引导学生思考小数除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如2.5÷4。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变化,讲解小数点在除法运算中的移动规律。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单元内容概述: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将重点介绍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以及积、商和余数的关系等。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重难点分析:重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小数点的位置。

难点: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教学内容(1)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意义在于反映商的精确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些数不能准确地用整数或分数来表示,而用小数来表示则更加精确。

在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以便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重量。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只不过需要将小数点去掉后再进行计算。

计算0.5除以2,我们可以将0.5看作5个十分之一,然后再除以2,得到十分之一。

(3)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稍微复杂一些,需要先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计算0.2除以0.4,我们可以先将0.2和0.4都转化为分数形式,即15和12,然后再进行计算。

(4)积、商和余数的关系在小数除法中,积、商和余数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被除数除以除数时,得到的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就是被除数。

计算1.5除以0.3,我们可以先计算15除以3得到5,然后再计算5乘以0.3再加上0.1得到1.6,所以1.5除以0.3的商是5,余数是0.1。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年级:五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案设计者:[此处填写设计者姓名]教案设计日期:2023-2024学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小数。

3. 小数除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演示法:通过PPT或黑板演示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回顾分数除法的知识,引出小数除法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

3. 讲解计算方法:详细讲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小数点位置的处理。

4. 演示计算过程:通过PPT或黑板演示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讨论与解答: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7. 总结:总结小数除法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小数除法。

注:本教案为基本框架,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教材内容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商的近似值。

3.循环小数。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出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

二是,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等方法灵活计算。

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使学生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编写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教学,体现了“基于情境、结合意义、探究获得”的基本思路。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跑步情境,利用长度单位千米、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也是通过米和厘米的转换以及“商的变化规律”等已有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可见,教材呈现了“算法掌握”和“算理理解”两者不可偏颇的教学取向。

同时,教材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知识”的思想。

2.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数学与数学学习都不可能“去结论化”。

强调“数学活动”、突出“思维过程”“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与抽象并概括结论、结语并不矛盾。

因此,教材将原来不出结语或通过学生对话形式将计算法则分解呈现的方式,改为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概括算法之后,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如“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教材内容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商的近似值.3.循环小数.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解决问题.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出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增加循环节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等方法灵活计算.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3.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5.使学生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编写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教学,体现了“基于情境、结合意义、探究获得”的基本思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跑步情境,利用长度单位千米、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也是通过米和厘米的转换以及“商的变化规律”等已有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可见,教材呈现了“算法掌握”和“算理理解”两者不可偏颇的教学取向.同时,教材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知识”的思想.2.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数学与数学学习都不可能“去结论化”.强调“数学活动”、突出“思维过程”“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与抽象并概括结论、结语并不矛盾.因此,教材将原来不出结语或通过学生对话形式将计算法则分解呈现的方式,改为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概括算法之后,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如“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等.因为,适当的结语是掌握算法、指导计算操作所必须的,同时,让学生在概括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表达更准确、更完整,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学习过程.四、具体内容(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除法分两种情况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了3个例题.例1和例2是两种基本情况:例1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能除尽;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是特殊情况: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要先商0.1.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重点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另一种是一般的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重点放在第二种方法的理解上,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结合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这里24表示24个十分之一,除得的结果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整数除法,如,224÷4.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为后面理解算理作准备.2.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同样也是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学习完例1、例2后,小精灵提示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教材这里虽然没有给出法则,但是因为这是小数除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总结成: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添0再继续除.3.例3:特殊情况.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除1,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事实上,和整数除法相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0,就在那一位写0,不同的是整数除法最高位上的0不写,而小数除法如果商的最高位是个位商0,要用0占位.教材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二)一个数除以小数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除数和被除数小数位数的情况,安排了2个例题.一个是被除数和除法的小数位数相同,一个是被除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还有被除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多的情况安排在练习中.1.例4: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同.(1)突出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2)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3)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2.例5: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1)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思考.(2)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也要右移两位,而12.6只有一位小数,所以要在末尾用“0”补足.(3)至此,小数除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均已涉及,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提炼和完善.还可以总结成三个步骤: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三)商的近似数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如在计算钱数时,一般只精确到角或分,这样就涉及到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1.例6:取商的近似数.(1)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小数除法中取近似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不尽的时候,一种是除的尽,但是小数位数比较多,根据实际需要不用这么多.为了让学生体会,教材不再提示用计算器计算,而是在笔算的过程中感受除不尽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数.(2)掌握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小精灵给出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在学生熟练后,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的商小于5,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求出下一位的商等于或大于5,就在已经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四)循环小数1.例7: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2:例8和循环小数的认识.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节和简便记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商循环出现的原因.结合学生发现的规律,理解商出现循环的原因,是余数的重复出现.3.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组织学生结合具体计算,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五)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例9.教材编排分三个层次: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教材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然后寻找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中不出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1.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前面介绍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但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其他的方法.比如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材安排了例10,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七)整理和复习教材给出整理的线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第1题,回顾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突出转化的思想.第2题,开放性、综合性较强,而且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教学建议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同小数乘法一样,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2.要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讲明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小数除以小数,要重点说明除数怎样转化为整数.讲清了一般的计算原理,注意克服难点: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只去掉除数的小数点,而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相应地向右移动,或者把小数点的位置移错,使商的小数点常常处理错.为了帮助学生攻破难点,可适当安排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C}{C}{C}{C}{C}{C}如学完小数除法后,学生计算“0.63÷0.6”的正确率较低,错误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商的小数点位置不对(如图1).例题中没有单独安排“被除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多”的类型,只是在“做一做”中以练习形式出现,而且将被除数、除数的位数多少的三种情况安排在一节课中对一些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可能有困难.第二,商中间的0漏掉(如图2).商中间有0的除法仅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出现过,而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受到计算步数的制约,避免计算的繁杂,没有将“除数是两位、商是三位”作为教学要求,因此,商中间有0的除法基础是薄弱的.基于这两个原因,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关注要点,重视“除数位数与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这一除法类型;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铺垫与练习,以弥补薄弱,突破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