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派系传乘谱系
武当弟子:可清楚道门太极拳传承谱系?

武当弟⼦:可清楚道门太极拳传承谱系?武当⼭道门太极拳同其它同类技艺传承⼀样,有其产⽣、发展和成熟的漫长历史过程。
中国道教协会北京⽩云观正⼀清微派第15代传⼈安声远道长介绍:道门原始太极拳传⼈安声远相传太极拳可追溯到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说是他根据蛇鹊相⽃的形态所悟创太极拳的雏形。
历代⾼道在此基础上,不断揣摩、体悟、演化,形成了多种拳法。
早在唐朝时在武当⼭修炼多年的丹道⿐祖,吕洞宾曾创编有《吕⽒太极拳》,实为⾄今仍在道门内外传承的武当纯阳拳功;宋代陈抟⽼祖曾创编《华⼭太极拳》,在武当⼭留下“睡仙”美名;再经历代⾼道不断传承与融合,到宋元时期,武当武术⽇渐丰富。
元明时期张三丰祖师在武当⼭创编《三丰太极拳》,在中国道教历史三位代表性⼈物都在武当⼭修炼多年,不断传经诵法,教化育徒,普渡众⽣,逐步形成了武当⼭特有的太极地域⽂化。
武当⼭道门太极拳便是其中⼀种独具特⾊的⽂化载体。
近代武当太极拳代表性传⼈徐本善据《武当宗谱》及《武当秘鉴》作者,前清道长严嘉康⼿迹,藏书共⼋册,其中记载:张三丰祖师是武当太极拳公认的集⼤成者、公推为武当太极拳的创始⼈。
实际是对武当太极拳有创新的代表性传承⼈。
道家传说张三丰曾得“天书”⼀部,⽽后到武当⼭⾦顶龙岩观挂丹,于是在武当⼭修炼⽂、武两技,并创造了武当⼭内家拳正宗⼀派。
后有史料记载,先哲祖师张三丰⽈:⽆极⽣有极,有极⽣太极,太极⽣两仪,两仪⽣四象,四象⽣⼋卦,先天后地产阴阳,太极占中央。
三丰整编有⽆极拳12式,太和拳8法,太极拳16式,后经三丰多年苦⼼研究,三种拳术之精华融⼊⼀炉,通称为太极拳36式。
从这以后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武当太极拳。
此拳经下传后,不断补充完善,达到武当太极拳共88式。
到第七代弟⼦武当⼭⽟虚宫⽞武真⼈陈敬儒本⼈,多年习练形意拳和⼋卦掌,汇中⼀炉,天、地、⼈合⼀为太极拳,⼜精补了20式,主编了武当太极拳108式,为尊重张三丰,也叫三丰太极拳,后来统称为武当太极拳。
道教的基础知识

道教的基础知识道教:一、道教的创立:东汉末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张陵(又称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因信徒入教必须交五斗米故名之)。
后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天师,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二、道教派系:(1)全真道:创建时间:金末;主要经典有:(道经)《道德经》、(佛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儒经)《孝经》(主张道、佛、儒三合一);主要特征: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箫,不事黄白之术(冶炼金银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戒规: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传播地区: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
(2)正一道:形成时间:元代;主要经典:《正一经》;主要特征:以行符箫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戒规: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传播地区: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三、道教的基本教义:(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A、“道”是“万物之母”/“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B、“德”是道的显现/“德”是道的行动;(2)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A、内养——气功;B、外养——炼丹服丹;C、房中术——禁欲;四、供奉的主要对象“三清”:系道教最高层神团。
三清主要指:A、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B、上清灵宝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宫C、太清道德天尊——住大赤天之太清宫“四御”;指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
玉皇大帝——总执天道A、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B、勾陈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祗——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神仙:“真武大帝”原为星宿神,指黄道圈上北方七宿玄武,呈龟蛇形象。
宋代成为道教大神。
传真武为净东国太子,后在武当山修炼,得道飞升,威镇北方。
为北方最高神,又是水神(有有防止火灾之威力)。
道教分宗表

道教分宗表*导读:道之一字,涵义甚广,难于训诂。
而周秦学者,皆以大路解之,谓为万物之所共适,非定义也。
故《史记》称道家精道之一字,涵义甚广,难于训诂。
而周秦学者,皆以大路解之,谓为万物之所共适,非定义也。
故《史记》称道家精神专一,动合无形。
揆之此理,实不相侔。
至于法家学说,本质淆混,而于道家之素心素面,几将不可复识矣。
及夫东汉年间,沛国张陵(即张道陵)作大丹序说,以为道者,犹觉悟也。
自觉觉他,自悟悟他,较为近理。
不幸为客教所据,未便褫夺而。
而唐之道士,又以圆通、圆明释之,病其空无实际,不可尽从也。
今依庄书之化理二字(理字于修为一面,即君人南面之术,如素书所谓理身理家理国理天下)暂作诠言,未知当意与否?俟更详之。
故经云:本此宗旨而施化天人群者也。
其义有四:(一)主善为师:即学为好人。
(二)修身励业:即外功内果,或德行事功。
(三)坚固信心:即圆满志愿,或达到标准。
(四)引导人民思想:即济渡众生,或广渡有情。
正宗十家。
支宗十三家未具录,说明在寄玄照楼信中。
[一]仙宗:最上乘,别名道教。
倡始者,太一、广成、天真皇人。
(甲)纲要:宗法有五等:天神地人灵。
广之则三洞、四辅、十二部、二十四部、三十六部、七十二部之典籍,其要有二。
(乙)法门:1)超世门:守戒、养志、炼心、尽虑、湛寂、复命、知常、洞慧、微妙、虚无。
2)修为门:国政、经济、权谋、治策、纵横、兵略。
[二]金液:上之上。
别名神丹。
倡始者,女娲、黄帝。
(甲)纲要:宗法有二十四品、七十二家。
其要有四。
(乙)法门:九鼎、太清、黄白、九光。
[三]聚玄:上之中。
别名清静、齐慧。
倡始者,右玄真人、清和黄氏。
(甲)纲要:宗法有五。
(乙)法门:谴欲、澄心、化气、神育、契道。
(甲)纲要:宗法有三。
(乙)法门:吐纳、服气、休粮。
[六] 调神:中之中。
别名房中。
倡始者,素女、黄帝。
(甲)纲要:宗法有百来事,其要有六。
(乙)法门:节欲保身、禁忌方法、攻治众病、补救伤损、摄精固气、还阳补脑。
道教各派排辈用字全真龙门派百字辈

道教各派排辈用字全真龙门派百字辈道教各派排辈用字全真龙门派百字辈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心,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全真龙门派是全真道最主要也是最兴盛的一个支派,由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所创,因邱处机曾隐修陇州龙门(今宝鸡市)山,故取名“龙门”。
龙门派奉其为开派祖师。
正一道三山滴血五十字法派字辈: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
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注:三山指龙虎山、茅山、合皂山。
华山派排辈用字如下: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
嘉祥宗泰宇,万理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
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
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
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上清派传法字辈:(96字辈谱)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得惟自尊克崇祖德光绍真应师宝友嗣永仁世昌公存以敬有子必承能思继本端拱一成元复其始精清纯如载启先觉钦敬淡文灏演精信神涵湛持性定龙顺念受明特懋嘉丙锡福广春禔云章缉叶绪悉瑶芝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体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
道教四大门派他们的祖师及祖庭分别在哪里?

道教四大门派他们的祖师及祖庭分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上下传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门派,其中有四大门派非常著名,具体如下。
1、正一派
正一教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天师家学,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
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
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
2、全真派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
相传王重阳早年遇仙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
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
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
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3、茅山派
茅山派,上清派的别称,因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称为茅山派。
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创始人为葛洪。
上清派实际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创,故名。
4、闾山派
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最早源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的宗教形式,逐渐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一个派系,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供奉闾山九郎为法主。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全图(一)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全图(一)中国道教神仙谱系中国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话,这是这是中国神仙体系的起源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人物逐渐被写入诸子百家的书籍,例如《山海经》记载的女娲、夸父、后羿、共工、相柳、精卫、西王母等;《庄子》里记载的的广成子、彭祖、鲲鹏、河伯、海神等。
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淮南子》、《史记》、《列仙传》、《神仙传》中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传说。
南北朝时期《元始上真众仙记》介绍了元始天尊、扶桑大帝东王公西王母等道教大神,陶弘景的著作《真灵位业图》则将神仙分七个等级,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
唐代崇奉道教,尊老子位始祖,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因此,唐代前中期道观中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无三清殿。
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喜爱道教的皇帝,王钦若奉旨著有《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道家诸神体系,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中编制的黄箓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写成。
盘古:开天辟地之神。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盘古神话的产生很古老,上古时期人们口口相传,文字记录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三皇三皇:有不同的版本。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另外还有: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太平御览》。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帝王世纪》。
女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神农炎帝神农炎帝: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是中国医药界的始祖。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蚩尤: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统帅上古九黎部落。
相对于汉族一般自认炎黄子孙,苗族则尊蚩尤为祖。
道教正一教各法派介绍

道教正一教各法派介绍1.龙虎宗(天师道):龙虎宗即龙虎山正一宗坛。
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箓派系。
龙虎山在江西鹰潭。
据《汉天师世家》、《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道书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龙虎山炼丹修道,丹成而有龙虎现,故名龙虎山,后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魏时自汉中还居祖坛龙虎山,开龙虎山正一宗坛,传授弟子。
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正一宗坛更为显重,宋赐历代天师为“先生”,在京师建立“授箓院”,大规模修建龙虎山宫观。
元朝敕命主江南道教事,后又诏龙虎山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龙虎宗则更加兴盛,并在道教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龙虎宗以符箓见长,为道教的“三山符箓”(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之一。
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后,统称正一符箓,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
目前该派主要活动场所为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2.净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
始创于中国南宋初。
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元初,西山隐士刘玉(1257~1308)又自称数遇许逊等仙真,降授净明道要,遂开创净明道派,以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一时从学者甚众。
刘玉所创新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自称为第二代祖师。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
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
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
倡言净明,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
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
该教日常宗教活动以符箓斋醮为主,因而后逐渐归入正一道。
目前该派主要活动场所为江西南昌万寿宫3.茅山派道教教派之一。
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所创。
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
此派主修上清、灵宝和三皇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中国道教神仙谱系中国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话,这是中国神仙体系的起源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人物逐渐被写入诸子百家的书籍,例如《山海经》记载的女娲、夸父、后羿、共工、相柳、精卫、西王母等;《庄子》里记载的的广成子、彭祖、鲲鹏、河伯、海神等。
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淮南子》、《史记》、《列仙传》、《神仙传》中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传说。
南北朝时期《元始上真众仙记》介绍了元始天尊、扶桑大帝东王公西王母等道教大神,陶弘景的著作《真灵位业图》则将神仙分七个等级,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
唐代崇奉道教,尊老子为始祖,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因此,唐代前中期道观中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无三清殿。
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喜爱道教的皇帝,王钦若奉旨著有《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道家诸神体系,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中编制的黄箓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写成。
上古大神盘古开天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开天辟地之神。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盘古神话的产生很古老,上古时期人们口口相传,文字记录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三皇三皇:有不同的版本。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另外还有: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太平御览》。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帝王世纪》。
伏羲画八卦伏羲: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
女娲炼石补天图女娲:造人、补天之神。
轩辕黄帝轩辕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神农炎帝神农炎帝: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是中国医药界的始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派系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派诸真宗派系谱第一、混元派: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三教诸经师金木水火土浑合本空洞朝谒上玉京虚无生一气良久归太清第二、混元派:一永通玄宗道高本常清德祥恭敬泰义久复圆明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日月星斗真金木水火土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
第三、尹喜派:道德清高上云呈守炼丹九重天外子方知妙中玄心静自然体发白面童颜袖吞乾坤大阴阳造化先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
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
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
留传:第四、少阳派:弘宣无极道习学理自明有个长生路飞升上云程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
汉时将军。
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
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
四月望曰圣诞。
留传:第五、正阳派:阴阳生造化动静合本元自得神仙指方知妙中玄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
山西蒲州县仙籍。
四月十四日圣诞。
唐天宝进士。
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终南。
受正阳祖师大道。
四门人(梅、柳、林、磐)。
留传瀛州龙沙派,即今:第六、纯阳派:寂然无一物妙合于先天元阳复本位独步玉京山海蟾祖师,姓刘名操,字宗成。
系燕山人。
六月初十日圣诞。
受道於钟离帝君。
第七、海蟾刘祖派:省悟自归隐修养本之神散淡蓬莱客逍遥阎苑人重阳祖师,姓王名允卿。
生於宋徽宗时。
系咸阳县大魏村人,十二月二十二日圣诞。
留传;第八、重阳派自己有真宝何须向外寻一旦成功满飞升大罗天七真派:长春祖师,姓邱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
系山东登州府栖霞县滨都人。
正月十九日圣诞。
七月初九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元武宗封“长春全道神化明应真君。
”留传:第九、龙门派: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宝长生真人,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
系山东莱州府掖县武官庄人。
生於金熙宗丁卯岁二月初六日圣诞。
七月二十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
元武宗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
”留传:第十、随山派:思道明仁往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长真祖师,姓潭名处端,字长真。
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
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初一日圣诞。
四月初一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
留传:第十一、南无派: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静宏演德惟良悟元光体性一志复圆融冲寿通旅泰了然衍望兴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新友圣书诏炼就宝金丹裕谦常礼义慈行满乾坤龙虎广修理模照永遐龄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贤长生真人,姓马名处钰,字通宝,号丹阳。
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
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圣诞。
十二月二十二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留传:第十二、遇山派:自元来正志冲寿成仙丹忠靖得礼义了然见朝天致虚端笃悟本理淳全玄清微通大化真常合妙言崇教和法本守仁有功夫恭敬明智慧圣体立遐龄宏应演音信高复现祥光诚慈惟黄贵全木会王逢云升龙虎交嗣希直用行荣茂乾坤秀莲开衍宝兴广宁祖师,姓郝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
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
生於金熙宗天眷庚申岁。
幼壮卜筮授教。
正月初三日圣诞。
十二月三十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
元武宗加封“广宁通玄太古真君”。
留传:第十三、华山派: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真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玉阳真人,姓王名处一,字精通,号玉阳。
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
生於金熙宗二年三月十六日圣诞。
四月二十三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
元武宗加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留传:第十四、嵛山派:清静无为道至诚有姐名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玄冲宗义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宁莲开丹书鉴广大复圆融旅泰万古续常义现荣阳洁渊威锦量行满卯惟祥未修空妙瑞阐言守忠良虞悟客一回朴极献崶馥清静散人,仙姑姓孙名不二,号清静散人。
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
生於宋徽宗宣和己亥岁正月初五日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飞升。
元世祖敕封“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
留传:第十五、清静派:全真通玄理大道德无为性合灰尸解只此百功夫虚静明常应宏仁守至诚嗣教宗元化悟本自遐龄保命登华会妙中演洞清超升广智慧三界永康宁长存修万古行满法光明勤用生利益金木续乾坤丹书祥速现普照瑞龙麟高上神霄太炼成运相逢邱祖岔派,玄字分支。
玄静祖师,姓孙名玄静,字元玉,号金山。
系山东莱州府即墨县崂山人。
明嘉靖敕封“护国天师”。
留传:第十六、金山派: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邱祖本字岔派分支。
齐真人名本守,字金辉。
留传:第十七、金辉派:本合教中理智时悟我机远近从和起阳子结金辉超元守静致同法会真人诠义功斯尚观文象乃纯邱祖复字岔派分支。
茅山乾元观。
第十八、阎祖派:复本合教永圆明寄象先修成龙绪业历代嗣宗传第十九、崂山派:复驾云龙去至教延七真中元通玄理福泽自德春马处钰祖师岔派分支。
遇山派(此派原本二十字,於同治十二年有房山县城隍庙来观,同众公议,重续八十字)。
第二十、清微派:守德崇用福一清季祖真永高常正静圆通宗本恒金鼎结大丹长生造化中与天同无极法嗣继犹龙赤明阳和日太焕碧玉宫华夏兆臻弼彦度紫垣东云衢听仙韵芝裔实蔚丛千代归黄道诚维求元动遇缘蓬莱会山人智慧兴续传奥妙理支演万古风第廿一、清微派善道崇真祖正元直德高守清希大用玄教延明朝国阜世安静何泰荣继诏龙庆天长卯岛融如舜尧二茅真君,名固。
陕西人。
更名。
留传:第廿二、清微派:崇虚与道富德仁从世理真常可思教本克成大正璧定文昌一字增崇计少玄祖性如日月体似玉银合朝无上万古留名第廿三、又二茅派:复虚与道富德仁从世理真常可思教本克成大正毕定永昌三茅真君,名衷。
系陕西咸阳人。
留传:第廿四、清微派: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得性自尊克崇祖德光绍真应师宝友嗣永仁世昌恭存依敬伦思继本丹贯以丞灏演精信念爱明持载启先觉云章揖业珠进遥芝三茅真人,红刘名熹,字世伦,号大元。
留传:第廿五、静一派: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德性同尊克崇祖德光绍直应师宝友嗣永世仁昌以存恭敬有自必丞能思继本端拱一诚第廿六、张玉皇高上派:道德功行成清静保全真黄庭聚万象辅护自元君第廿七、清微派:思道景守以自清德振绍顺继敏宗志启弘宸拱先智慧显祝延永成功合荣圣教证玄琮义理开明万法通至静常存真一处虚心怡朗性圆融第廿八、清微派:思道文德时自奇守真存正继雍熙从演妙法承宗惠百世调理嗣汉技第廿九、清微派:思道文德时自奇守真存正继雍熙玉兴智慧延广衍培祝隆新锡佑之第三十、清微派:思道大应久悟日仕普济真元玄良宜崇文智明镜广报宏思第卅一、龙虎山正乙门下天师清微派: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仙源愈兴振福海启洪波天师张虚静真人,系江西庞虎山信州人。
留传天师,宣统元年仲春,重续二十字。
第卅二、正乙派:远近资元运久长保巨浮道惟诚可宝德用信为珍秉教宏丹籙葆真启世人鸿图辇景祚圣泽振昌辰玉局受经后贵永传灵根青城垂氏派妙法继洪钧第卅三、天师正乙派:一德守真元清扬印本玄静明存正道太素永通宣蜀都降龙虎所悟乾坤全教法无中有丹书古今传第卅四、张真人正乙派:一元义道至真全守太清照应通玄理惟希最有成第卅五、正乙派:永志玄守道正乙继元宗真常明悟性宏教演法通星月皎天汉清静点行功抱一无量念机理至仁中第卅六、正乙派:一渊以道始国祚永安宁往通常玄理惟希狩景成万源从始玉朗然烟洞明真法达自性超宗义越亭第卅七、天师张真人正乙派: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扬妙法四海涌洪波第卅八、正乙派:此派自光绪八年八月,系通州里二四佑民观继起从守真正元道往体崇安清静功成满玄妙步云仙金光冲霄汉超然玉京山圆通大智慧万古永留传第卅九、正乙派:(后门火神庙)思道应云正乙终成万世圆通是法先贤有德端然永选仙功民国八年二月初一续:存心现理养性守本诚和沦静智慧犹惜上远得诠复还安定第四十、天师张道陵真人正乙派:正乙守道修往延洪鼎元时兆秉法钦崇福善永寿明智昌隆熙朝嘉绍静演真宗光大恒起广运会通乾坤清泰万事成功第四十一、正乙派:怀玄抱真道合无为养素守默保光图和致虚冲阳承化弘先第四十二、天师分支尹喜派:化弘元密道德真常灵源镇远天蓬维黄五登水参二桂恒昌清承祖印奕世绍芳第四十三、真武玄武派:宣渊一道志求德振常存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第四十四、吕祖天仙派:妙玄合道法阴阳在乾坤志心归命礼万古永长春清静无为宗临通大洞金暂状师得位辉腾谒太空第四十五、天仙派:崇高容文德永远坚立经遵尊万化体守养一炁成第四十六、天仙派:灵宝无二法真一启玄宗清静妙难思祯界叙太空第四十七、吕祖蓬莱派:圆通智毓用始清重密真丹体赴蓬莱宝鼎炼成金云霞生造化光明妙元根道德福田本万古永长春第四十八、葛真君天台派:混元分太清玄微自古今释儒悉皈依三教合元君第四十九、许真君净明派(系江西人)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数功果保忠祯第五十、果老祖师云阳派:崇静真阳复至坚守太守智礼清白信存义法明长道贵诚正理德尚实和行参赞乾坤机变运造化功第五十一、铁拐祖师云虚派:(七月初十日圣诞)太玄了清辉鹤然谢瑞徵功高身心贵妙诀合天心第五十二、何仙姑云霞派:高居三界外回首盼世尘谁是女丈夫请来同修真第五十三、曹国舅金丹派:芝田白鹤栖丹物炼药丸遍体是纯阳飞身入云汉第五十四、曹仙姑清静派:发个冲天志修行有何难太阳炼形去妙理至奥玄第五十五、樵阳真人玉线派:无恒常自在静慧一真如性定心空寂玄元道法兴陈搏老祖系四川夔州府人,留传:第五十六、老华山派:须度玄明月朗然雷随风蓬莱真清静道德中可东性定发祥泰阴阳妙法通龙虎交变化乾坤堆满充金木还本体来往运全功第五十七、周祖灵宝派:思道洞本重明香克理忠洪良居士显一嗣永承宗德大传家久清修福泽长世肇因衍庆慈风蓬业祥第五十八、周祖铁冠派:思道大应恒吾月仕普济真元崇文智明镜广心传崧岱显杨静默中存志诚寿永泰运亨昌第五十九、徐复阳祖师鹤山派:复驾云坎至崇教道九真种正通玄理福泽自得春第六十、鹤山派:重临修仙侣光华常延增乾坤均相配龙虎交黄庭秉剑立善法逍遥遇遐龄智慧明日月还升太和宫第六十一、自然派:玄云曲端静清虚色自轻月圆皈命礼抱意管丹诚元玄明至本大详理幽微参透无中有方可达希夷第六十二、三丰祖师自然派:惟道然之本若守可以隆功德归盛泰万世礼仙真本静从玄教福寿永长兴合清仁志点秉义复元登第六十三、三丰派:道德杓宏容真正守长清万强工夫首宗来教方春星月皎天汉守静默行动一德无量念玄理至仁忠第六十四、三丰派:玄云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各自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成太上渊微入妙元凌云星朗贮壶天功侯到日方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第六十五、三丰派:大道英勇德真正守常存万疆共福寿宗脉教芳春第六十六、三丰祖师日新派:大道应永得守教志常真一阳来复本同静德玄风第六十七、日新派:(此派系光绪八年七月二十日续起)冲和天根定涵养易书深宝元得正体归吉万年身第六十八、三丰祖师蓬莱派:圆通智敏用是清修觅真丹体蓬莱会保定炼成金萨真君,名守坚,号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