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依达拉奉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
急性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程度高,治疗难度大。
依达拉奉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收缩激素的作用,放松血管,改善脑血流,从而减轻脑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经过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下是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1. 减少死亡率:多项临床试验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一项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组的死亡率降低了20%。
2. 改善生活质量:依达拉奉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死亡率,还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出血常伴随着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肌力和语言能力。
一项研究发现,依达拉奉治疗组的肌力恢复速度明显更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4. 降低再出血风险: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出血再出血的风险。
研究发现,依达拉奉治疗组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说明依达拉奉可以有效维持血管的稳定性,防止再次出血。
5. 减少并发症:急性脑出血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高压等。
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存率。
依达拉奉作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改善脑血流,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再出血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依达拉奉可以有效地保护脑组织,减轻脑出血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由于个体差异和副作用的存在,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方法:对急性脑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实验组治疗后7d,14d,21d,28d的神经缺失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出血;疗效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1],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2]。
目前研究证实,脑出血后细胞的损伤与自由基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3]。
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临床已证实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4]。
我院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损伤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74例,其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3.88±18.67)岁。
CT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5]。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9例,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的多少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商品名:必存,南京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针剂,每支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2次/d,疗程14d。
应用3~4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疗效及功能缺损评分标准[5]: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疾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摘要】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在高原地区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治疗机制和用药注意事项,探讨了该药物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可行性和优势。
对依达拉奉未来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发展进行展望,探讨了其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部分总结了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出血中的潜力,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的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出血、高原地区、药理作用、临床疗效、治疗机制、注意事项、发展方向、前景、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依达拉奉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其在高原地区的疗效备受关注。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病情危急且易造成严重后果。
在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以及气压较低,患者的生理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时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制定。
未来,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出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2. 正文2.1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栓溶解作用:依达拉奉能够促进纤溶酶的生成,增加纤溶活性,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从而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减少出血病灶的体积,达到减压减颅内压的作用。
2. 抗氧化作用:依达拉奉可以抑制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有助于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害。
3. 抗炎作用:依达拉奉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组织炎症水肿,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引起的炎症局部症状。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各种慢性疾病的增多,脑出血就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
而在高原地区,由于地势的高低变化,气候条件的异常,脑出血的患病率更是高于一般地区。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早期采用此疗法治疗,对于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式,它主要起到了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缺氧情况较为突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难度更大。
而依达拉奉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效果。
对于高原地区急性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疗效观。
它可以减少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循环,提高脑血流量,从而减少脑灌注压,缓解脑水肿。
依达拉奉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扩张颅内外血管,从而缓解患者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依达拉奉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小板聚集,防止栓子形成,促进血流畅通。
它还可以减少脑出血面积,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病情稳定,促进患者的康复。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是较为积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都需要谨慎对待,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依达拉奉的疗效,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第二篇示例:依达拉奉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其在高原地区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高原地区因气候、地理等因素的特殊性,使得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给当地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结果等方面对其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进行探讨。
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的疗效观察

131神经功能评 分 ..
根 据 斯堪 的纳 维 亚 脑 卒 中量 表 对 患 者 的神 经 系 统 缺损 状 态 进 行 评分 ,于 治疗 前 及治 疗 1d 4 后各 评定 1 ,总缺 损分 为4 分 , 次 5 最 低 为 0 ,轻度 功 能 缺 损 为0 1 分 ,中 度为 1  ̄ 0 ,重 度 为 分 ~5 63分
综合 治疗 ,2周后 分别 进行 脑 水肿 及神 经功 能评 分比较 。结果 依达拉 奉 合 醒脑静 治疗 组 与 常规 治疗 组治疗 1d 脑 水肿体 积及神 经功 能 4后 评 分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O 5和 P < 0O ) P< . 0 . 。结论 依达拉 奉合 醒 脑静 对急性 脑 出血 后脑 水肿 疗效 显著 ,且有 利 于神 经功 能恢 复。 1
随机 分为治 疗组 (= 0 与常规 治疗 组 (= 0 ,治疗 组在 常规综合 治疗基础 上加 用 醒脑静 注射 液 2 mL加 入到 5 葡萄糖 或 09 生理 盐 n3) n3) 0 % . %
水 20 ,静 脉 滴 注 ,1 /,连 用 1d 5mL 次 d 4 ;依 达拉 奉 3 m 0 g加 入 0 % 生理 盐 水 l0 L 中静 脉 滴 注 ,次 /,共 1d . 9 0m d 4 。常 规 治疗 组常 规 西药
【 键词 】依达 拉奉 ;醒脑 静 ;脑 出血 ;神 经功 能评 分 关
中图分类 号 :R 4 .4 733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7- 14 (0 1 3 06 - 2 6 1 8 9 2 1)0 - 0 0 0
热2 例 ,尿 失禁 或尿潴 溜2 例 ,消 化道 大 出血0 。两组 患者在 年 6 5 例 龄 、性别 、肌力 、病情严重程度上差 异均 无统计学 意义 ( >O 5 P . ), 0 具有可 比性 。 1 . 2治疗方法 Βιβλιοθήκη 1 . 临床疗效 .2 3
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观察

2 0 1 5年 4月 B 第 3卷 第 1 1 期
程 。对两 组患者 的生命体征 进行实时监测 , 以进 行及
时 的治疗 。 1 -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 察 患 者 治 疗 后 的 疗 效 。 痊 愈 : 患 者 神 经
功 能缺损 ≤1 0 %;显效: 1 0 % <患 者 神 经 功 能 缺 无 效:患者神 经功能缺损 >9 0 %甚至死完 。并采用 中
结论
在 常规 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脑 出血 患者依达拉奉 治疗 ,能有效提 高患者 的疗效 ,值得推广 与应 用。
【 关键词 】脑 出血 ;依达拉奉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 7 4 3 . 3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6 6 8 1 . 2 0 1 5 . 0 1 1 . 0 9 8 . 0 2
平 均年 龄 ( 5 2 . 7 ±9 . 6 )岁 。患者 的 出血部 位 : 内囊 损 ≤5 0 %;有 效 :5 1 %<患 者神经功 能缺损 ≤9 0 %;
后 颅 窝5 例 、合 并 脑 室 出血 1 8 例 。 其 中伴 有 冠 心病 国卒 中神 经 功能 缺损 评 分表 评 定患 者在 治疗 前 , 以 1 7 例,伴有高血压2 9 例,伴有糖尿病2 4 例 。血肿量为 及 治疗 后 1 4 天 的神 经 功能缺 损 情况 。轻 度 、 中度 、
Obs e r v e t he c u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e da r a v o ne i n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pa t i e n t s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依达拉奉是一种常用的脑血管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
在高原地区,由于缺氧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急性脑出血病情更为严重,治疗效果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针对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缺氧环境可能对依达拉奉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
由于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下,机体的代谢和吸收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依达拉奉在体内的分解和排泄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和药物浓度的达到程度。
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时,需要调整依达拉奉的用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脑出血的病理过程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在高原地区,脑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而脑出血患者的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和低氧环境的影响,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更加容易。
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时,除了应用依达拉奉来溶解血栓外,还需要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血液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以增加治疗效果。
高原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变化也可能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由于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可能导致脑出血患者皮肤温度下降,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依达拉奉的吸收和作用效果。
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可能导致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力增加,进而加重脑损伤。
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时,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和气道通畅,减轻脑压增高的影响,以提高依达拉奉的疗效。
依达拉奉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脑出血中的疗效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药代动力学、气候变化和高原环境等。
只有充分了解和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医生应根据高原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急性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组织,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丧失。
依达拉奉是一种抗纤溶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中。
依达拉奉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化,减少纤溶活性酶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免受损伤。
1. 减少死亡率:一些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INTERACT2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MISTIE-III研究中也观察到,依达拉奉治疗组的患者有更低的死亡率。
2. 改善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一项最近的META各项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的患者更有可能在90天内恢复到良好的神经功能状态。
3. 减少血肿体积:通过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化,依达拉奉可以减少脑出血后血肿的体积。
一些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肿体积减小较多。
1. 不良事件增加:依达拉奉治疗可能增加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
INTERACT-2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依达拉奉组的患者更常见出现新的血肿、颅内感染等不良事件。
2. 出血复发率无明显降低:一些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后,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并没有明显降低。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存在争议。
尽管一些研究显示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功能恢复和减少血肿体积,但也有研究显示增加不良事件风险和无明显降低出血复发率。
在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风险和益处,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决策。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来明确其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3例。
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结果:通过21 d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方法为30 mg依达拉奉+
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滴注治疗,2次/d,连续治疗14 d 为一疗程。
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方法为予胞二磷胆碱0.5 g+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连用14 d。
余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等治疗两组相同。
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常规复查头颅ct、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凝血功能。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1]。
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降低90%~100%;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情况不明显,减少或增加范围均小于17%;恶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增加,增加范围高于18%。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1 d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93%、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均处于正常水平。
3 讨论
脑出血后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及微血管,局部脑血流下降,引起神经细胞和轴突急性坏死,随着脑水肿的发展,受损脑组织血流量进一步下降,血肿周边脑组织出现继发损伤,即“缺血半暗带”
[2]。
有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出血后的脑损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自由基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破裂,自由基可与蛋白、核酸、脂类等发生反应,破坏细胞化学结构,使神经细胞功能丧失,还可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引起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脑水肿。
脑出血早期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对减轻或防止继发性脑损伤,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具有积极意义[4]。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能刺激前列环
素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发挥有效的抗氧化作用[5]。
由于依达拉奉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团,其血脑屏障通透率为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能减轻脑水肿,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且依达拉奉没有纤溶作用,对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出血时间和血液凝固均无影响,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对较高,且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gebel j m,jauch e c,brott t g,et al.natrural history of perihematomal edema in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2,33(11):2631-2635.
[3]吴家幂,刘春梅.脑出血后周边组织继发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279.
[4]李赵梅,娄卫东.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浙
江临床医学,2008,10(2):159-160.
[5]王道林,刘伟禄,徐姣.奥扎格雷钠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5):325-326.
(收稿日期:2012-11-21)(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