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1

合集下载

你常用并且常错的标点符号,快收藏吧!

你常用并且常错的标点符号,快收藏吧!

你常用并且常错的标点符号,快收藏吧!导语:标点符号一直是大家所困扰的,今天先带着大家看看滥用的标点。

1.冒号滥用有两个表现:①用冒号,破坏了语意表述的连贯性,②一个句子中连用两个冒号。

例如: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

(属第①种,“:”去掉)2.引号滥用引号用法主要有: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③指明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

(句中“海尔——波普”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用法,所以引号应去掉)3.括号滥用判断括号是否滥用,要看括号内文字能否注释前文。

例如:出版社在2008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括号里的文字不能注解“详细地址”,属滥用,删去。

)4.顿号滥用集合名词、概数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二、三十米”,是概数,顿号去掉。

)5.逗号滥用滥用逗号会导致语意不连贯而出现歧义。

例如: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依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

(“并”前用逗号,导致语意不连贯而出现歧义,删去逗号,意思可明确为:“依照法律规定”同时限制“征用”和“补偿”。

)6.句号滥用主要指句内括号末句、作定语的非独立引用末句和省略号后面不能用句号。

例如: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引号内的句号多余,删去。

)7.标点漏用例如:学校领导决定文科各系,中文系、哲学系、经济系、历史系、外文系,要加强语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句中“中文系……外文系”应是对“文科各系”的内容的补充说明,所以应用括号括起来,并紧贴其后。

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第一篇: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附件1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1.在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

例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等,顿号(、)应改为逗号(,)。

(一)、(二)、(三)、(1)、(2)、(3)、①、②、③、等等,这些序号既然用了括号,就不能再加顿号及其他标点。

1、2、3、A、B、C、a、b、c、等等,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作序号时后面不用顿号,应该用下脚圆点号“.”(只有中文数字序号后面才使用顿号如“一、二、三、等”)。

2.冒号“:” 误为比号“︰”。

3.破折号误为两个一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破折号应为“——”。

把“——”改为“——”的方法是:将其刷黑再选择成黑体,两个一字线就连在一起了。

4.表示数量范围的数字之间误用了一字线“—”或半字线“-”,应该用浪纹线“~”,2~3天,20~30人,等等。

浪纹线“~”可在插入菜单中的特殊符号里查找,也可在新罗马字体下按Shift+~。

5.省略号(……)误用为(……),省略号形状按规定应该为六个连点,还有在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的也不对。

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符号应该删去)6.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时,小时与分钟之间应当使用英文冒号,如6:00、23:00,不能使用中文冒号,如6:00、23:00,也不能用比号(︰)。

7.公文的编号应该用“...‟”不能用“[]”,如甘教语发 (2008)‟3号。

第二篇:公文中的标点用法公文中的标点用法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公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公文内部的标题,即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标题,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格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1.2.3,第一,第二,第三,),可以加句号.公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公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公文内容之间空一格.公文标题的内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例如: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件公文的标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民主法制维护安定团结保障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决定》,在“加强民主法制”和“维护安定团结”之后,没有用顿号.公文标题中含有两个以上标题时,一般只用两个书名号.从外到内,第一个用双书名号,第二个用单书名号,第三个以后可不再用书名号.例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这个公文标题内含有3个标题,即: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1 请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只用两个书名号.在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使用简称可不加书名号.例如:宪法.如果是草案,使用全称时,应将“草案”二字用括号括起,置于公文名称之后、书名号之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草案)》;使用简称时,不加书名号和括号,例如:公司法草案.有时由于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较长,而将制定机关在公文名称中略去(公文制定机关可以从公文中得知),这时,公文名称也应加书名号.例如:《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这个公文名称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被省略了.人民代表大会以外的公文标题的内部,也有用逗号的,并在标题末尾用问号等.例如:毛泽东一篇文章的标题:《“友谊”,还是侵略?》在人民代表大会公文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二、呼语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讲话稿、报告稿等公文中,一般都使用呼语,例如:“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讲话稿、报告稿中第一次出现的呼语,要顶格写,末尾一般加冒号,有时也可以加叹号.第二次以后出现的呼语,要缩两格写,末尾可以用冒号,也可以用叹号.在段首的呼语,可以用冒号,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叹2 号.较长的呼语,末尾一般用冒号,内部用顿号或逗号.例如:①“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②彭真在日本国会演说的呼语:“尊敬的坂田道太议长阁下,尊敬的木村睦男议长阁下,尊敬的议员先生们,朋友们:”.三、主送机关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公文(单指印发、而不在会议上口头报告、讲话的公文)一般都有主送机关.公文主送机关的末尾用冒号.涉及多个主送机关,其内部用顿号将其隔开.例如:“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如果涉及不同的机关,而同一类机关又分为两个以上的机关,可分别用逗号、顿号将其隔开.例如:“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四、结构层次序数中标点符号的用法第一层“一、二、三……”,用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一)、(二)、(三)……”,用括号,例如:“(一)”、“(二)”、“(三)”;第三层“1、2、3……”,用小圆实心点,例如:“1.”、“2.”、“3.”;第四层为“(1)、(2)、(3)、”,用括号,例如:“(1)”、“(2)”、“(3)”.在使用括号的层次序数,括号外不再加其他标点符号.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顺序时,在“首先”、“其次”、“再次”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首先,”、“其次,”、“再次,”.用“第一”、“第二”、“第三”表示顺序时,在“第一”、“第二”、“第三”之后分别用 3 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可在“一是”、“二是”、“三是”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一是,”、“二是,”、“三是,”.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用“甲”、“乙”、“丙”、“丁”表示顺序时,在“甲”、“乙”、“丙”、“丁”之后分别用顿号.例如:“甲、”,“乙、”,“丙、”,“丁、”.在“一方面”、“另一方面”之后,可以分别用逗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五、句号的特殊用法1.在一些公文的开头语和其他段落的最后用以提起下文的一句末尾,过去常用冒号,现在可以用句号.例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个制度本身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报告)2.在一个使用分号的句子内部,不可以用句号.如果必须用句号,后面的分号要改用句号.六、逗号的特殊用法1.如果在应该用顿号的并列短语的内部还有应用顿号的并列的词,这时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逗号.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2.主语部分较长,在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用逗号.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级4 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乡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3.句子的特殊成分,常常用逗号把它与别的成分隔开.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4.在用“以及”、“和”连接的句子中,在“以及”、“和”之前可以用逗号.例如:①目前,县级人大常委会普遍设有办公室、代表联络室、法制室,以及财经、教科文卫、农业、城建等工作委员会.②人民也一定要能够自由地去支持政府,和有一切机会去影响政府的政策.(毛泽东语)5.在×××说(指示、规定)之后,如果原文独立引用别人的话或文件的内容,用冒号.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果将别人的话或文件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用逗号.例如: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6.在一个中心词置后的句子中,修饰这个中心词的、意思相对独立的短语之间,过去常用顿号,现在也可以用逗号.例如: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七、破折号的特殊用法破折号的作用同括号的作用相近,都是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通常比较重要的注释部分用破折号,比较不重要的注释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完整的,用括号。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2.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

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3.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

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

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关系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应改问号为逗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例: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一个选择问句,“今天去呢”并非一个完整的问句,应该用逗号。

3、到装句中问号、叹号前置之误例:到底怎么办?这件事。

这是一个倒装句,“这件事”是全句的主语。

凡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倒装句中叹号也应置于句末。

4、概数误用顿号例:一天才走五、六里。

“五、六里”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路程。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用顿号,因为一加顿号便成了“五”和“六”并列。

这就不符合原意。

5、连词前误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例: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

“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不是联合词组,而是两个分句,分句间应用逗号。

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例: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工、农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集合词语,不能用顿号来隔开。

8、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应将“淮剧”后的顿号和“黄梅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9、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例: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我们日常的写作和交流中,标点符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就像是文字的导航仪,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意思,使语言更加准确、流畅。

然而,有几种标点符号常常被用错,给我们的表达带来了一些困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及其正确用法。

一、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但在使用顿号时,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注意。

1、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三四个月”“十七八岁”,这里不能写成“三、四个月”“十七、八岁”。

2、并列的词语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比如,“你要不断进步,提高,完善自己。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像“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二、逗号逗号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标点符号之一,其用法也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1、主语较长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比如,“_____提出的这个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要用逗号。

例如,“他,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3、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一般都要用逗号。

三、分号分号主要用于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1、分号一般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则分句之间不用分号,而用逗号。

例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比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四、冒号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

1、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

例如,“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在日常的书写和交流中,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并且使文章更易读易懂。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第一个常见错误是句号和逗号的混淆。

有时候,人们在句子中使用了逗号来代替句号,或者在句子结尾使用句号来代替逗号。

这种错误会导致句子意思变得模糊,读者可能会产生困惑。

要避免这种错误,需要清楚逗号和句号的使用规则。

逗号用于标记句子中的短暂停顿,或者用于列举项之间的分隔。

句号则用于标记一个完整的句子的结束。

所以,当你想要结束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使用句号而不是逗号。

另外,如果你想在句子中添加一个短暂的停顿,或者用逗号将一系列项分隔开来,请确保在逗号后面继续使用适当的句子结构。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使用冒号和分号的混淆。

冒号和分号在用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很多人却常常混淆两者。

冒号用于引出一个解释、说明或者例证,而分号则用于连接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

要避免这种错误,要清楚冒号和分号的使用规则。

如果你想引出一个解释、说明或者例证,使用冒号;如果你想将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连接在一起,使用分号。

另外,要确保在使用冒号或分号时,后面的句子结构仍然完整。

第三个常见错误是使用括号的错误。

括号用于插入重要的补充信息,但很多人在使用括号时常常出现错误。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括号中使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简短的补充信息。

这种错误会导致句子结构混乱,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

要避免这种错误,要明确括号的使用规则。

括号内的信息应该尽量简短,只包含关键的补充信息。

另外,要确保在使用括号时,前后的句子结构仍然完整,不会因为括号的插入而导致句子意思不明。

第四个常见错误是使用引号的错误。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者强调一些词语,但很多人在使用引号时常常出现错误。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句子中随意地使用引号,而不清楚引号的使用规则。

这种错误会导致句子的含义变得模糊,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

自-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自-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

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顿号。

例(1)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上例中有两个错误。

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例(2)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上例中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2.分号和冒号。

例(3)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鲁迅《祝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这样几点:①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句中讲了四个方面的情况,作者用了分号,把复杂的内容用简省的文字表述得非常清楚。

②分号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如果各分句里边没用逗号停顿而直接用分号表并列是不行的。

表并列的几个分句里至少有一个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

③最后一个分句前用冒号表示总结上文。

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

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3.问号和叹号。

例(4)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荷花淀》)。

问号一定要用在疑问句的后边。

句中问号不能用在“怎么了”的后边,因为这只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句子还没说完。

叹号也是如此。

例(5):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

例(6)我哪里比得上他呀!问号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连续几个问句接起来,如无特殊需要,通常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你都用对了吗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你都用对了吗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你都用对了吗1.句号(.):使用规则:句号在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束时使用。

它用于陈述句、命令句和感叹句的结束。

常见错误:在段落中不正确地使用句号,例如将句号放在逗号或其他标点符号之后。

2.逗号(,):使用规则:逗号用于分隔列表中的项目、连接地点、时间和连词等。

它还用于直接引语的前后以及在插入语中。

常见错误:过度使用逗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或者在不需要逗号的地方使用逗号,例如将逗号放在连词之后。

3.问号(?):使用规则: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的结束。

它仅在直接的疑问句中使用。

常见错误:将问号用于陈述句或间接疑问句中,将逗号和问号同时使用。

4.感叹号(!):使用规则:感叹号用于强调和感叹句的结束。

常见错误:滥用感叹号,使用过多的感叹号来表达情感,造成语气过于强烈或失真。

5.冒号(:):使用规则:冒号通常用于引出说明、解释、列举或引语等。

它还用于表示时间、书名、章节等。

常见错误:错误地使用冒号代替逗号或分号,或者在不需要冒号的地方使用冒号。

6.分号(;):使用规则:分号用于连接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或用于分隔列举中的长句子。

它还可用于引导复杂的句子、在插入语之后以及在并列的分句中。

常见错误:使用分号代替逗号,将分号与连接词一起使用。

7.引号(""''):使用规则:引号用于标记直接引语、示意用语、特定术语和标题等。

常见错误:只使用一个引号或错误地使用引号,例如将引号用于间接引语,或者在不需要引号的情况下使用引号。

8.括号(([]{}):使用规则:括号用于将补充说明、解释或插入的内容与主要句子分开。

方括号常用于引用文本中的注释或插入自己的注释。

常见错误:过度使用括号,或将括号用于不需要说明的内容。

9.破折号(-):使用规则:破折号用于表示突然中断、转折、强调或插入说明。

它也可以用于表示数字的范围或日期的连续。

常见错误:错误地使用破折号代替连字符或减号,或者放置过多的破折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
今年的中考出现了标点符号的新题型。

因此我们特意整理了部分标点符号易错内容,供老师、学生朋友们参考:
(一)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 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 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7.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二)冒号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三)问号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四)感叹号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五)引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