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报告——以嘉定区朱桥幼儿园为例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幼儿入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然而,入园适应问题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1.情绪波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由于环境陌生、亲人分离,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这种情绪波动表现为哭闹、不愿上学、拒绝与老师交流等。
2.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这导致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影响适应能力。
3.社交能力欠佳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
这使他们难以融入幼儿园生活。
4.亲子关系紧张入园后,幼儿与家长分离,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部分家长过度担忧幼儿在园情况,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二、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对策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2.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同时,鼓励幼儿在园内自主完成这些任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提高幼儿社交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
4.加强家园沟通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适应策略。
同时,家长要理解幼儿入园适应的困难,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5.创设温馨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应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
还可以设置亲子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前就能熟悉环境。
6.逐步过渡入园时间幼儿园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入园生活。
例如,先从每周一上午入园开始,逐步增加入园时间。
三、结论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记得那个周一的早晨,幼儿园门口聚集了一群焦虑的小宝贝和他们的家长。
幼儿入园适应调查分析报告

幼儿入园适应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源起幼儿的入园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于新入园幼儿中的问题,当家长把新入园幼儿送到幼儿园并离开之后,幼儿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适应的情况。
有研究表明,幼年时期的严重的入园焦虑如处理不当,成年后可能会患有恐惧综合症,影响今后的生活工作,为一生留下、祸患。
如何帮助幼儿实现从家庭向幼儿园顺利转变与过度,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高入园的适应性,是儿童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因此,课题针对小班幼儿教师以及已入园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旨在通过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进而分析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在解决此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携手,针对幼儿不同的焦虑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缓解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使其在幼儿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日后的教育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目的幼儿入园期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入园适应,幼儿的入园适应表现同时也会影响其家长的工作、生活。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之关健。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情况,寻找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有效对策,解决幼儿入园哭闹等焦虑问题,使幼儿尽快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及时地建立起对教师的依恋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教育的尽快开展,从而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平稳过度,并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有助于家长学习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和科学育儿的方法技能。
三、调查方法借助问卷星,创设问卷,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及已入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幼儿适应情况、幼儿适应表现、幼儿生活自理方面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通过不同对象以及角度了解幼儿刚入园适应表现及情况。
本次问卷针对小班教师调查我们共收回18份问卷;针对已入园幼儿家长调查共收回86份问卷。
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小班教师层面1.通过问卷结果显示,有44.44%的老师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件困难的事情,有55.56%的老师觉得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小班幼儿入园情况调研报告

小班幼儿入园情况调研报告小班幼儿入园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小班幼儿入园情况,包括他们适应园所的时间和方式、适应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旨在为园所的入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三、调研结果1. 幼儿入园时间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班幼儿(60%)在3岁时入园,20%的幼儿在2岁时入园,10%的幼儿在4岁时入园,10%的幼儿在5岁时入园。
2. 幼儿适应园所的方式根据调查结果,有60%的家长选择了缓慢适应的方式,即先让幼儿在家附近的活动中心或游乐场等地进行适应,再逐渐过渡到幼儿园。
30%的家长选择了一次性适应的方式,即直接让幼儿进入幼儿园适应。
还有10%的家长选择了其他方式,例如先让幼儿在亲属或朋友家适应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幼儿园。
3. 幼儿适应园所的问题在幼儿适应园所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家长反映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不愿离开家等。
此外,有30%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所中遇到同伴冲突,不懂与人相处等问题。
还有20%的家长提到了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不喜欢园所的食物等问题。
10%的家长提到了孩子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
4. 适应园所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幼儿适应园所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在入园前,我们组织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入园的过程和幼儿适应的方式。
其次,在幼儿入园后,我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适应,第一周只要求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一两个小时,然后逐渐增加时间,第二周幼儿可适应全天的活动。
在幼儿园里,我们提供了安静的休息区和亲切的教师陪伴,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幼儿之间的交流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
对于不适应园所的食物问题,我们与家长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了解到孩子的口味偏好,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我们鼓励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所的表现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教育中,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幼儿离开家庭 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伴,以及不同的 生活和学习方式。良好的适应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的现状,为幼儿园管理 和教育提供参考。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因素:部分幼儿对陌生环境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 些幼儿自身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更多的帮助和。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家庭因素: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幼儿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 力;有些家长存在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的适应过程。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幼儿适应性现状
1、幼儿适应性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班新入园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其中, 70%的幼儿在第一周内适应了幼儿园生活,25%的幼儿在第二周内适应,5%的幼儿 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适应。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主要表现为哭闹、焦虑、孤 独、缺乏安全感等。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方面:
2、个性化关怀:幼儿园应根据每位新入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 关怀和帮助,如通过谈心、鼓励等方式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1)幼儿园方面:
3、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应积极探索适合新入园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 游戏化、生活化、社交化,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适应集体生活。
(2)家庭方面:
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 调查研究
01 一、确定主题
目录
02 二、研究背景
03 三、研究方法
小班新生入园调查报告

小班新生入园调查报告第一篇:小班新生入园调查报告小班新生入园调查报告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
目前,家长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基本上都知道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生活。
与之相对应,幼儿园也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
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
总之,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问题,不仅可以使小班幼儿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在新环境中稳定向前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小班新生入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为了尽快了解幼儿、亲近幼儿,更好更快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独立能力、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因此我们做了这次新生入园调查的工作。
二、调查对象研训中心附幼小四班幼儿全体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28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100%。
三、调查时间2010-09——2010-10四、调查内容及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拟定了关于孩子的基本情况、家长基本情况、孩子的生活习惯、独立能力、日常行为表现、托班情况、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对孩子入园的希望等几名方面的家长问卷,要求家长根据自己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作出真实的填写。
五、结果与分析1、孩子的基本情况:男孩有16人,女孩有12人;正常入学年龄的有24人,小年龄的有4人。
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是在正常年龄入学的,但也有少数年龄偏小的;整名班级是男多女少,男女比例是4:3.。
2、家长基本情况:从家长的问卷填写情况来看,有21名家庭父母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占总数的76%,中专及高中文化的有4名家庭,占总数的14%,初中文化的有3名家庭,占总数的8%。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问卷(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问卷(精选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问卷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问卷尊敬的家长:欢迎您的宝宝成为小班的新成员,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入园前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等情况,以便我们能够根据每位幼儿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特作此项调查。
为了掌握您的孩子的基本情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请家长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一、家庭基本情况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儿姓名:__________乳名: __________性别: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____父亲姓名: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母亲姓名: 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二、幼儿基本情况:1.平时早上起床时间:__________有无午睡习惯:_____________2.在家里是否能独立入睡:_____________3.是否会穿、拖衣服、鞋袜:_____________4.是否会自己吃饭:_____________5.一顿饭大约需要多长时间:_____________6.是否挑食或偏食:_____________7.是否喜欢和父母及他人交流:_____________8.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表现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家是否任性或脾气不好,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生人面前是否害羞:_____________11.有哪些兴趣、爱好:_____________12.是否爱看电视、图书,一般看多长时间:_____________13.对哪些东西过敏(食物或药物等):_____________三、其他1、您对幼儿园的期望:2、您对老师的期望:3、你更侧重于哪种方式与老师交流:4、其他特殊情况:九江曾秩和纪念学校附属幼儿园小班级2009-8-29第二篇:小班新生入园调查问卷尊敬的家长:欢迎您的宝宝成为小一班的新成员。
小班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小班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很多幼儿园都已经把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幼儿数、学前儿童人数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园中多数幼儿基本没有进入过社会,或者在幼儿园工作过几个月又转学。
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小班和中班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对解决现有中、小幼儿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一、调查情况调查对象:小班幼儿和中班幼儿。
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小班和中班共6名幼儿,其中4名幼儿刚刚入园。
调查内容:本班幼儿基本情况及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在家时对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及特点有哪些要求;本班幼儿在园表现怎么样;幼儿在家受教育内容及习惯如何;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方式及方法有哪些想法。
结论:对幼儿入园前准备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幼儿园基本情况及家长基本情况良好。
二、分析原因通过对近三年来的小班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入园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自理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不能自己穿脱衣服、不能自己吃饭或喝水、自己叠被子不能自己整理床铺。
二是由于与幼儿园相比,农村地区孩子在幼儿园中更加受重视。
受教育条件以及教师素质所限,农村地区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学到很多知识,这为他们以后去城镇中进行社会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一些乡村教师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造成他们在幼儿园中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
其次,一些幼儿家长还存在着“溺爱”现象:如在有些农村地区家长把对幼儿园和老师过度关心作为教育、照顾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有些家庭还存在着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作为一种强制性要求等一些因素使得这些幼儿在家里无法得到独立应对生活中所遇到困难与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幼儿园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的第一个课堂,是其学习技能、形成个性、走向成人社会的开始,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起点。
幼儿教育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幼儿园小班调研报告范文

幼儿园小班调研报告范文幼儿园小班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视逐渐增强。
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发展和未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小班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并寻找优化教育的方法,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园小班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师水平,以及幼儿园小班可能存在的问题。
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通过与幼儿园负责人、教师以及家长进行交流和访谈,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三、调研结果1. 教育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幼儿园小班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
其中,语言和数学的学习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许多幼儿园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 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方面,幼儿园小班主要采用游戏教学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师注重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同时,也注重让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水平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园小班的教师具有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背景,但也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情况。
此外,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方面的知识也有待提升。
4. 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幼儿园小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幼儿园小班的教室环境较为拥挤,不利于幼儿的活动和发展。
其次,有些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体差异。
此外,一些家长反映,幼儿园的学费较高,给家庭经济造成了一定压力。
四、优化提升措施为了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小班的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提升措施:1. 教育环境改善:增加幼儿园的办学面积,改善教室的布局和设施,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2. 应用多样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游戏教学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提升教师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G G A D U B E
Q N N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报告
----以嘉定区朱桥幼儿园为例
□王春花
(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幼儿园,上海201815)
1、问题的提出
本调查试图小班新生自理能力及家长教育指导情况,
同时调查幼儿在家庭内的运动情况及家长指导运动情况,
由此提出相应指导建议,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同
时,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
1尧调查的对象
(1) 对象的抽选。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幼儿园 全体小班新生幼儿。
(2) 对象的特点。
在园132名幼儿,男孩69名,女孩63 名。
其中独生子女101名,非独生子女31名。
天居玲珑湾家
庭78人,海伦小区28人,其他社区26人。
经过调查发现:本
科及以上学历家长超过全体家长人数的半数。
由于朱桥地
区引进了大批的人才,甚至出现7名硕士以上学历,跟以往
几年相比,家长的学历大幅度提升。
2尧调查的内容
包括:幼儿基本情况(7项)幼儿生活起居(10项)幼儿
性格特点(4项)、幼儿运动能力(11项)其他(1项)
三、研究的结果
1尧教育和生活责任人
经过调查发现:孩子教育责任人中62.9%是妈妈,教育
责任人是爸爸和妈妈的占22%。
生活责任人中另有6.1%幼
儿的生活由妈妈和祖辈共同承担。
2尧幼儿生活起居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独立人睡情况是以不独立为主,其
次是独立,最后是偶尔独立,比例接近。
83.3%的幼儿有午睡
习惯,少数幼儿偶尔午睡,极个别幼儿不午睡。
近半数幼儿
穿脱衣裤时依赖成人,17.4%幼儿不会穿脱衣裤。
大部分幼
儿会独立大小便,12%的幼儿不会独立大小便。
绝大部分幼
儿偶尔有整理物品的习惯,21.2%幼儿有整理习惯。
3、幼儿社会性及爱好
绝大部分幼儿在陌生人面前害羞。
极少数幼儿从来不
与父母交流。
绝大部分幼儿有时会乱发脾气,21.2%幼儿比
较任性。
4、幼儿运动表现
79.5%幼儿喜欢参加体育,46.2%幼儿有固定运动时间,
76.5%幼儿接送时自己走,极少数不是自己走。
5、家长对幼儿运动的态度及指导
家长在陪幼儿练习动作中由多到少依次是:跑、走、双
脚跳、攀爬、钴爬、单脚跳,其中投掷、躲闪跑、平衡人数相
等。
表:家长对幼儿运动指导汇总表
运动兴趣班每天运动时长
有没有
半小时
以内
1小时
左右
1-2
小时
2-3
小时
3小时
及以
上
人数14118284633178
百分比10.689.421.234.825.012.9 6.1
可见:0.6%家长带孩子报了运动兴趣班,家长陪孩子
运动时间相对集中在1小时左右,6.1%家长运动3小时以
上。
四、分析与讨论
(1) 爸爸和妈妈作为孩子教育和生活责任人,在实际生
活中,重视教育,轻视生活。
其余都托管给祖辈家长或其他
人。
家长陪伴玩游戏、讲故事情况比较好。
建议:爸爸除了参与孩子的教育,还要适当参与孩子的
生活教育。
不要错过与孩子陪伴的关键期,多陪孩子玩游
戏、讲故事。
(2) 关于幼儿生活起居情况,孩子的进餐情况不容乐
观,进餐时依赖成人,不够独立,吃饭时间长,超过三分之一
的孩子存在挑食现象。
独立午睡的幼儿人数不算多,近半数
孩子穿脱衣裤依赖成人,六成孩子会独立大小便。
建议: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除了要求家长在
吃喝拉撒方面做好常规工作,还需要在细节方面做要求,做
到品质生活。
(3)关于幼儿社会性及爱好方面,幼儿害羞的占三分之
二。
很多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任性的孩子占三分之二。
建议: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社会性,多带孩子到社区公
共区域等场所运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减少任性脾气的发
作。
(4) 关于幼儿运动表现,近八成幼儿乐意参与体育,不
到半数的家庭有固定的运动时间,接送时极少数孩子不是
自己走。
建议:结合幼儿园运动特色,让家长在家庭内延伸体
育,在亲子组团式活动中也融合运动。
(5) 关于家长对幼儿运动的态度及指导,家长不太花时
间和精力在运动兴趣班上,每天运动时间集中在1小时左
右。
由于新小班有59.1%幼儿住在天居玲珑湾,所以集中主
要带孩子到小区游乐场,其次才选择去其他场所游玩。
家长
们不太乐意分析孩子运动少,或许他们觉得孩子运动强度
和密度已经达到标准了。
建议: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项目均衡参
与。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