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文:周邦彦:兰陵王
兰陵王 柳

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 五仄韵;后端九句,六仄韵。
关于柳
“柳”、“留”二字谐音,常作留
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 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9/13/2013
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①柳阴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 ,阴影很直。 ②烟:即雾。丝丝弄碧:柳条随风 飞舞,闪弄其嫩绿的姿色。 ③故国:故乡,亦指旧游之地。 ④梨花榆火催寒食:此交饯别是在 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古代寒食节 禁火,朝廷于 清明赐榆火予百官。 ⑤迢递:遥远。 ⑥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
第一叠: 隋堤柳烘 托了离别 的气氛
9/13/2013
• 第一叠: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 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 气氛 拂水飘绵送形色 • 第二叠: • 离情与惜别之情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 • 第三叠 : 折柔条过千尺 • 愈行愈远,愈远愈恨
第二叠 : 离情与 惜别之 情
9/13/2013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 催 寒食。
兰陵王 柳
宋
周邦彦
关于兰陵王
兰陵王,词牌名。三段,一百三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作者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 居士,钱塘人。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 ,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 丽精雅,多用典故,长调尤善铺叙, 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 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 集》,已佚。代表作有《瑞龙吟(章 台路)》、《西河· 金陵怀古(佳丽地 )》、《苏幕遮(燎沉香)》、《蝶恋 花· 早行(月皎惊乌栖不定)》、《兰陵 王· 柳》、《少年游(并刀如水)》等。
周邦彦《兰陵王·柳》诗词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诗词赏析兰陵王·柳宋代: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5)原文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5)原文这首词是否在写送别或客中送客,一要据写作背景来考察,二要就词自身提供的信息来分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见于南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道君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
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櫽栝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纤手破新橙。
道君大怒,坐朝宣谕蔡京得旨:周邦彦职事废弛,可日下押出国门。
隔一二日,道君复幸李师师家,不见李师师,问其家,知送周监税。
道君方以邦彦出国门为喜,既至,不遇,坐久至更初,李始归,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道君大怒云:尔往那里去?李奏: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门,略致一杯相别。
不知官家来。
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有《兰陵王》词。
今《柳阴直》者是也。
道君云:唱一遍看。
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后官至大晟乐府待制。
道君,宋徽宗。
这一本事似有传奇色彩,不足为凭。
即从此处记载看,此词和《少年游》即事成篇不同,显然不是为李师师而作,但李师师愁眉泪睫,憔悴可掬,确实是为此词所感动的。
既然本事无助我们理清此词的主题,那就从作品出发来作分析。
第一片柳阴直应折柔条过千尺,送行不是理解词旨的关键,因为送行是他人的行为,谁识才是理解词旨的关键。
谁识,认识谁呢,即无人相识。
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由柳起,而写自己在旅途中所见,几番犹多次,意谓在隋堤上多次见到别人送行。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这里才开始写自己的身份:京华倦客。
倦客,客居他乡而厌倦旅途生活者。
他此刻因见他人送行,而登楼望故乡,内心痛苦,十分寂寞:谁识京华倦客。
他人将行尚有人送行,自己却无人送行,能不悲伤。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年去岁来和曾见几番相应,皆言他人,折柔条而作别者并非是自己,故应折柔条过千尺只是设想而已。
第一片处处扣柳,又处处写羁旅离情。
《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

《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兰陵王·柳》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充沛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充沛周邦彦的《兰陵王》中表达出来的柳阴直直抒胸臆的主观感情充沛,一直令人惊讶。
柳阴直直是极具有感染力的火焰,代表一种极为特殊的文艺表达形式。
作为国内著名诗人,周邦彦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他对柳阴直直抒胸臆主观感情的深情。
一、柳阴直直,抒写苦难中的爱与恩怨早在《兰陵王》之前,周邦彦就尝试以柳阴直直的形式抒写人间情事。
他以抒情的形式描述了满怀仇恨的不堪回首、付出倾世的慈爱以及兰陵王家族中恩怨情仇褶皱的伤心事,而这正是柳阴直直抒写的精髓。
周邦彦的《兰陵王》围绕着柳阴直直展开,在他的诗作中溢出的情怀无可比拟。
比如,华玉端端,好一抹苦难的牵挂;翠袖柔柔,有着深深的思念;显示了真切的母子情份,以及无尽的张思婉柔。
二、柳阴直直,表达出团聚的温馨和怀念柳阴直直的表达方式离不开团聚的情感,周邦彦的诗作中也透露着温暖的相融和团聚的怀念。
比如,萧史忧心于失散的姐妹,愿“婴受开原鳞翼遥聚”;柳妃依偎贴身,温绥柔柔,“问我君王之蔼良”;又如思想恋人的春梦,企慕各地团聚,“九边结九节”,柳阴直直抒情得当,恰如其分。
三、柳阴直直,表达出一种深情柳阴直直不仅仅可以抒写痛苦苦涩的恩怨情仇和温暖团聚的暖暖的情感,而且还可以表达出一种深情。
比如,周邦彦以柳阴直直的形式笔记即可表达出深情:“波起狂路益清深,荡荡晨霞无窗心,佳期安得两相顾,添芳与风兮织锦”。
另外,他在诗作中精辟地表达了爱恨情仇、命运挣扎、家庭团聚等深情,勾勒出孽障恨败、母怀仇恨的中“哀思安知恨情厚”的血泪柳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四、结语周邦彦用柳阴直直抒发出独一无二的感情。
抒写出了他对柳阴直直的深情,得出的实效的感染力令人赞叹。
他使用的柳阴直直,让《兰陵王》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著名的文学作品。
浅析周邦彦《兰陵王·柳》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周邦彦《兰陵王·柳》徐放 青岛大学文学院摘 要:周邦彦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因为生活在两宋之际,恰也开了南宋词坛的风气之先,因此许多词论家对其评价很高。
清代词人周济认为他的词“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王国维也把他称作“词中老杜”。
下面就他的代表作《兰陵王》进行梳理分析,并简要分析一下他在这首词中体现出来的叙事特色。
关键词:周邦彦;离别词;咏物词;叙事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84-02一、《兰陵王•柳》的文本分析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一)词牌来历《兰陵王》,其名出自《北齐书》。
兰陵王指的是齐文襄王第四子高长恭,他骁勇善战,带领部队将士取得了邙山大捷,打败了北周的大军。
战士们便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来讴歌兰陵王高长恭。
但是宋词《兰陵王》只用了这个名头,内容却是北宋的新调。
据王灼《碧鸡漫志》记载,“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又有大石调《兰陵王慢》,殊非旧曲。
”(二)正文赏析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此处“直”指视线所及处,并非弯直之直,意即远望隋堤杨柳。
“烟里丝丝弄碧”,写提上杨柳姿态,着一“弄”字而婀娜态出。
此处的“烟”可能并非实有,而是代指“柳荫”浓密,犹如烟笼雾罩,化用自刘禹锡《台城》中的名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师范大学的金启华先生对“弄”字有更深一层的见解,“一‘弄’字,道出似乎在作弄人,自己漫不经心,却使多少人在柳生柳老之际,造成离别。
周邦彦《兰陵王·柳》原文+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原文+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
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
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
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
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
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
津:渡口。
堠:哨所。
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兰陵王·柳》原文及翻译

《兰陵王·柳》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兰陵王·柳》原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二、《兰陵王·柳》原文翻译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三、《兰陵王·柳》作者介绍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
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兰陵王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
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
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
为下文铺垫、渲染。
中片进入此番送别铺叙。
踪迹、哀弦、离席,着旧、又字,表明旅食京华、别愁殊多。
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当为船快、路遥、人远。
回头犹转眼,望人在天北,写居者伫立码头凝神痴望,形神在目。
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
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
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
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
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
宋人载西楼南瓦盛传此曲,谓之渭城三叠,不为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