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焦虑的文献综述
考试焦虑心理研究分析综述

考试焦虑心理研究分析综述摘要:考试焦虑是各国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中外的心理学界对考试焦虑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
至今,心理学界对考试焦虑的研究逐渐趋向全面和成熟,在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概念、研究发展过程、测量工具、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干预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考试焦虑的相关问题,以此明确考试焦虑的辅导角度,以期使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关于考试焦虑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词:考试焦虑、研究综述一、前言随着各种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用各种标准化测评手段对个体方方面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已成为当今社会选拨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种考试也应运而生。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成就取向十分明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成功、出人头地是非常主流的一种追求,因此应对形形色色的考试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许多烦躁情绪的来源。
有学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直接由他们考试的表现决定。
许多研究发现,考试焦虑对考试表现的影响是广泛存在的。
考试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特指由于考试带来的紧张状态很多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考试前学生们存在普遍的考试焦虑现象,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
研究已经证实,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如Hancock(2001)曾发现,在高度看重用某些标准评价学生的课堂中,考试焦虑较高的学生的表现也更差,也更缺乏学习动机。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各种各样的考试成为个人成长道路上必经的路口。
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人口数量的压力,这种状况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由这些原因而导致的严峻的考试形式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考生面临各种考试时产生的焦虑心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过高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考试成绩,还可能对考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因此,无论考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尽力尝试找出解决的办法。
心理学界从对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研究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由于流派和各自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很多学者都对考试焦虑的各方面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
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近年来,学校考试因其重要性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考试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考试的重要性体现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比较孩子的考试结果,来衡量他们的努力投入和取得的成果。
学校采用考试作为学术成绩评估的主要手段,而社会则对考试成绩更加看重,一般认为,考试成绩较高的孩子将找到更好的政府工作,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在考试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焦虑情况日益深入人心。
他们在考试前易被高大的考试压力所打倒,在考试期间容易紧张不安,以及在考试后难以放松的负面情绪等都是学生考试焦虑的一部分。
由于考试焦虑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还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问题并尝试以多种策略来解决学生的考试焦虑。
要深入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情况,研究者们发现许多由学生考试焦虑引发的因素。
据不同的研究,这些因素可以分成家庭、学生和社会环境三类。
家庭因素是指家庭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如家庭氛围、家长的态度等,以及家庭财务状况等。
学生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如个性、自信心、智力水平和感受的能力等。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处于的信息环境,尤其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集体比较观念,以及学校和教育的激励机制。
此外,由于学生考试焦虑有许多因素在内,因此针对学生考试焦虑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比如,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生情绪等,是当前普遍采取的预防和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措施。
此外,家庭教育环境的调整也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家庭教育是社会环境及学生个人状况的深层影响。
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改变孩子对考试的看法,也可以调节孩子对考试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孩子的考试焦虑。
综上所述,学校考试是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也已成为学生和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和治疗策略对于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问题和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近年来,学生的考试焦虑越来越多。
考试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考试成绩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对这些学生而言,考试是他们最大的压力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将会出现很多焦虑状况,如失眠、不安、恐惧、焦虑等等。
临近考试时,他们将会更加焦虑。
因此,研究及早发现和克服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针对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做出了很多研究,研究主要关注高中生对考试焦虑的发生、发展、预测以及解决方案等问题。
首先,研究人员们发现,高中生考试焦虑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许多高中生表现出很强的焦虑情绪,而且焦虑情绪会随着考试时间的增加而变得更强烈。
此外,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女生考试焦虑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女生的考试焦虑较男生更为明显,而且女生的紧张情况也更严重。
其次,研究人员发现,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有多种影响因素,如外部环境、家庭因素、内在性格等。
从考试焦虑的发生机制来看,考生会因外部环境的压力而产生担心,像家长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同学对于考试表现的质疑,老师对考试要求的严格等,都会导致考生生出担忧和焦虑情绪。
此外,家庭因素也是考试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气氛,如果出现家庭矛盾或者家庭环境不良,这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导致他们考试焦虑的发生。
另外,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会对考试焦虑产生影响,如过分追求完美主义,担心评价和担心失败等,这种性格特征可能会加重考试焦虑。
最后,各种研究也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抑制考试焦虑的方法。
有些研究建议,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们介绍考试焦虑的表现及抑制途径,比如增强自尊心、学习目标设定、调节自己情绪等。
此外,家庭也可以发挥作用,家长可以正确引导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重视孩子的成长,以及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从而有效缓解考试焦虑。
综上所述,近年来,针对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做出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发生、发展、预测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
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人 的意识 , 响其行 为 与成 就 。 影
二 、 试 焦 虑 的 主 要 原 因 考
影 响 考 试 焦 虑 的 因 素 很 多 , 有 个 体 生 理 的 因 既 素 , 有个 体 心理 的因 素 ; 有 家庭 的 因素 , 有 社 又 既 又 会 的 因素 , 试 焦 虑 是 在 这 些 共 同 因 素 的 作 用 下 形 考
小 学生考试压力 , 高身心 素质做 出贡献 。 提 关 键词 : 学生 ; 考试 焦虑 ; 绪障碍 ; 情 个体 生理 因素; 环境 因素 文 章编号 :7 —7 0 1 —4 2 (O 0 O 一l 9 3 9 8 —8 72 O —3 2 1 ) 1 6 一O
考试焦 虑 是学 生 最 常 见 的情 绪 障 碍 , 作 为一 它 种 消 极 情 绪 , 但 影 响 了 学 生 的 考 试 成 绩 , 且 影 响 不 而 了 学 生 的 身 心 发 展 。 考 试 焦 虑 现 象 是 我 国 目前 中 小 学 生 中 存 在 的 一 种 比 较 普 遍 的 心 理 现 象 , 经 受 到 已 教 育工 作者 和心 理工 作 者 的广泛 重视 。
同 胞 兄 弟 姐 妹 也 是 容 易 焦 虑 的 ; 约 5 焦 虑 性 神 大 O
、
考 试 焦 虑 的界 定
经 症 患 者 的 孪 生 者 有 类 似 的 症 状 。这 些 说 明 , 传 遗
考 试 焦虑 是 比较 复 杂 的 消极 情 绪 现 象 , 试 焦 考 虑 概 念 目前 尚 无 定 论 , 者 认 为 , 试 焦 虑 是 在 一 定 笔 考
成 的 。 ( ) 影 响 考 试 焦 虑 的 d- ̄ 生 理 因 素 研 究 一 ' 4
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随着考试的不断变化,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已成为学校教学和心理健康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
尽管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初中学生的焦虑研究上,但也有一些有关高中生焦虑的研究。
本文将对近期关于高中生焦虑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高中生焦虑研究,并为此领域提供研究指导。
根据通用焦虑量表(GAD-7)的研究,大多数中国高中生表现出普遍的中等焦虑水平,但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焦虑水平比女生的焦虑水平要高,而高焦虑水平会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同时,研究发现在性别差异影响高中生焦虑水平时,家庭因素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父母的支持,孩子的成就感,以及家庭收入和孩子的学习后果都会影响高中生的焦虑水平。
除了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对高中生焦虑也有重要影响。
正如某一研究所发现的,高中生受他们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压力影响,他们会感到更加焦虑。
其中最常见的压力因素为政治和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当他们感觉社会给他们设定的指标超出他们所能达到的范围时,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焦虑。
同时,高中生焦虑也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
比如,社会技能水平和情绪体验能力较弱的孩子会更加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从而感觉更加焦虑。
而自尊水平低的孩子更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困扰,进而感觉更加焦虑。
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自尊水平与焦虑水平密切相关,当自尊水平比较高时,他们的焦虑会更低。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也可能是父母强调考试成绩太多或过于严苛考试评估而导致的。
一些研究发现,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评价越多,他们的焦虑也会越多。
另外,一些父母的过度担心也可能导致孩子们出现过度的焦虑。
因此,管理和减轻孩子们的焦虑,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政府和学校有责任通过设立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先,学校应该制定适当的学习安排,既要促进学习,又能够给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过度压力。
其次,社会应该建立正确的考试评价机制,防止过度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
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书写在纸上的汗珠,担心考试数学会出错的担忧,这些深深地印在大多数高中生心中的焦虑,被人们延伸成为高中生考试焦虑。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从中发现了它的不同形式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文编写的目的是对涉及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获得更好的了解。
在调查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时候,研究者发现,学生的焦虑水平受到他们家庭、朋友、学校环境以及考试方式等多种变量的影响。
在家庭方面,家庭要么忽视,要么过分关注对学生考试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容易产生压力,产生焦虑情绪。
另一方面,朋友团体的压力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焦虑水平。
朋友之间的竞争和比较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成绩以及超越别人,从而引发焦虑。
研究者还发现,学校环境对学生的焦虑水平也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学校文化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个文化包括学校对考试的态度、学校对考试的评价等等。
最后,考试方式也会扰乱学生的情绪,比如考试时间太短、考点不够多等等。
研究者还发现,考试焦虑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心理,而且还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症状,比如头痛、失眠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变得更加焦虑,难以集中精力,影响考试表现。
此外,专家还根据学生的考试焦虑的表现,将它们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细节焦虑、总体焦虑和客观焦虑。
其中,细节焦虑指学生对考试中每一个小细节都感到担心,总体焦虑则表示学生害怕总体成绩不佳,而客观焦虑则表示学生对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毫无把握,担心自己做错。
针对高中生考试焦虑,专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些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应对和处理焦虑的方法,比如设定明确的目标、训练自我控制力量等。
第二类是避免焦虑的方法,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技巧等,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压力。
第三类是外部干预,即从社会文化层面减轻学生的焦虑压力,比如家长和老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焦虑的问题。
[精品]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doc
![[精品]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doc](https://img.taocdn.com/s3/m/f87805e9336c1eb91a375db2.png)
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摘要:应激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于大学生来说,考试应激则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持久且频繁的应激之一•随着考试应激而来的考试焦虑则是最主要的心理困扰。
本文主要是综合了近几年的关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以及对于焦虑的一些对策的方法阐释,以求能够得到一些有益收获,从而帮助大学生缓解考试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应激,大学生,考试焦虑1.引言应激(stress)也译为“压力”,它包含了三种含义:(1)使感到紧张的刺激物;(2)由刺激唤醒的内部心理状态,是人体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3)个体对自己是否处于应激状态的感知。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Stress)是一种反应模式,是个体在察觉需要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应激的结果可以有适应和适应不良两种情况。
引起机体内稳态变化的刺激称为应激源(Stressor),它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
考试焦虑(examine anxiety)是焦虑的一种,它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的影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般来讲,考试过程中有适度的焦虑, 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使其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危害,甚至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本文拟对国内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考试应激方面的考试焦虑这一最显著的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评述。
2.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在考试应激一系列临床表现中,过度的紧张焦虑是最显著的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在考期适度的焦虑并不会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反而会使考生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头脑兴奋性高、潜能发挥充分,考出好的成绩。
关于考试焦虑的文献综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一、目前于关考试焦虑研究的有关理论焦虑(anxiety)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焦虑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有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顾名思义就是由考试这种情景带来的一种困扰学生的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晕场”为典型表现。
(一)各学派关于焦虑的观点1.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理论,焦虑是其理论核心概念,它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
其中又以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和雅各布森的理论较有代表性。
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
他的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三分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即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
霍妮进一步阐释和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焦虑论,提出了基本焦虑论。
她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追寻焦虑的根源。
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终的根源。
沙利文从人际关系入手,阐述了焦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他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随着个体自尊的发展,焦虑也必然与自尊有关,认识到自尊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雅各布森认为焦虑的实质是自我不能选用个体喜爱的行为方式来释放本能。
在她看来,焦虑是一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一、目前于关考试焦虑研究的有关理论焦虑(anxiety)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焦虑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有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顾名思义就是由考试这种情景带来的一种困扰学生的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晕场”为典型表现。
(一)各学派关于焦虑的观点1.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理论,焦虑是其理论核心概念,它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
其中又以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和雅各布森的理论较有代表性。
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
他的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三分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即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
霍妮进一步阐释和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焦虑论,提出了基本焦虑论。
她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追寻焦虑的根源。
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终的根源。
沙利文从人际关系入手,阐述了焦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他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随着个体自尊的发展,焦虑也必然与自尊有关,认识到自尊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雅各布森认为焦虑的实质是自我不能选用个体喜爱的行为方式来释放本能。
在她看来,焦虑是一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
2. 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认为,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
如果这种经验导致人完全无助的感觉,那么焦虑症便不可避免了。
巴甫洛夫曾作过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性神经症”,以证实动物由于这个原因而焦躁不安。
1970年格尔对人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人因为挫折而感到完全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患焦虑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总之,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当原始的冲动或过度的刺激含有有害成分,就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一旦焦虑形成,它就会作为刺激冲动发挥作用,或者是通过减少冲动而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3. 人本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期望)与自我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
许多知识分子感叹书读的得越多越烦恼,这是他们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缘故。
4.流行的观点对目前焦虑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罗洛.梅(R.May)的观点和爱普斯坦(D.Epstein)和斯皮尔伯格(C.D.Spielberger)提出的理论。
罗洛.梅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旧的生活观、伦理观、价值观逐渐崩溃,人们的独立性丧失了,对自我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因而增加了人们的焦虑。
他认为只要主观上认为某个价值受到威胁,人就足以产生焦虑的体验。
爱普斯坦的理论建立在对伞兵的研究上,他发现焦虑是在知觉到极度危险后所产生的无方向的唤醒状态。
他把这种状态描绘为极端有害的,并往往导致直接的动机(恐惧),以致造成行动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适应性的作用,当情境(威胁)恶化时,直接行动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斯皮尔伯格详细论证、完善了由卡特尔(R.BCattell)提出的状态和特征焦虑的概念,把焦虑分为特征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其理论不仅可以对焦虑作定性研究,而且可作定量探讨,从而结束了仅在理论上定性研究焦虑的历史,开拓了焦虑研究的新领域。
(二)考试焦虑理论的发展1.考试焦虑理论在欧美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理论界对焦虑的研究逐渐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动物实验转变到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的焦虑理论的研究。
原因是这样的,转变始于1951 年Taylor 发表的显性焦虑量表(MAS),并指出Taylor 进行了最早的对焦虑的测量研究[1]。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理由有二:首先,仅把Taylor 发表显性焦虑量表作为理论界研究趋势开始转变的标志,其理由显得单薄,不是十分具有说服力。
第二,我们观察焦虑理论发展历史的同时不能忽视考试焦虑理论的发展史。
考试焦虑作为焦虑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正是以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资料显示,对考试焦虑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开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Felin,Demis 和Smillie 发表了考试焦虑的第一个经验调查报告;1938 年Brown 首先发表了测验焦虑问卷[2]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考试焦虑的著作—《考试前的焦虑和疾病》。
研究成果显示,人们对考试焦虑的研究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因此,我认为有些学者的观点值得探讨。
从考试焦虑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考试焦虑的探索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在米勒的指导下,Sarason 和Mandler 正式启动了考试焦虑的系统性研究,六十年代取得了考试焦虑的概念和结构的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七、八十年代,关于考试焦虑的各种理论大量涌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研究进入平稳深入的发展时期。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欧美在考试焦虑方面的研究已经分化出了很多研究领域,如“考试焦虑的本质与现象”、“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考试焦虑的研究方法”、“考试焦虑的干预”等等,其中,考试焦虑的调适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2.考试焦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958 年,凌文铨教授发表了《关于“测验焦虑”的研究》,1985 年又引进Irwin G.Sarason 编制的91 个条目的考试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大学生进行了测试。
我国对考试焦虑的系统的研究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
郑日昌和陈永胜1990 年出版的《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是我国较早的系统阐述考试焦虑理论的著作。
之后的几十年尤其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考试焦虑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各个方面。
在考试焦虑量表的翻译与适用、考试焦虑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与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考试焦虑的调适等方面都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少量的比较研究,比如由黄辛隐等人同美国休斯顿独立学区教育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对考试后果的担忧:中国与美国中学生的比较研究》等。
二.有关考试焦虑的调查方法(一)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由汉密尔顿(Hamilton)于1959年编制,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
1.适用范围本量表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大类因子结构。
本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但不大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状态。
同时,与HAMD相比较,有些重复的项目,如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及失眠等,故对于焦虑症与抑郁症也不能很好地进行鉴别。
2.应用价值(1)HAMA是一种医生用焦虑量表,这是最经典的焦虑量表,尽管它不尽理想,但在所有同类量表中,它的使用历史最0长,用得最多,临床和研究工作也最为熟悉。
(2)HAMA能很好地衡定治疗效果,以及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变化。
如利用因子分析法作疗效分析,还能确切地反映各靶症状群的变化情况。
(3)本量表评定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焦虑症,但不太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状太。
同时,与HAMD相比较,有些重复的项目,如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及失眠,故对于焦虑症与抑郁症,HAMA与HAMD一样,都不能很好地进行鉴别。
(二)贝克焦虑量表由美国阿隆贝克(Aaron T·Beck)等于1985年编制,是一个含有21个项目的自评量表。
该量表用4级评分,适合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测量受测者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由Zigmond as与Snaith RP于1983年创制。
主要应用丁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
HAD共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抑郁,7个条目评定焦虑。
焦虑与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症状可疑;11~2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
(三)焦虑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
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国外研究认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
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所以近年来SAS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
(四)考试焦虑量表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 TAS),简称TAS,是美国华盛顿顿大学心理系的著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 G. Sarason教授于1978年编制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
TAS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及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感受及身体紧张等。
Sarason本人报告,TAS有良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
Sarason间隔几个星期测试,得到重测信度为。
80.Sarason在征兵测验中发现,高考试焦虑者作业成绩较差。
Sarason还通过实验证明,高考试焦虑的个体在完成复杂认知任务时作业成绩较差,这些研究证明TAS有很好的预测效度。
测量考试焦虑的量表非常丰富,但此量表自编制以来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