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惠崇的《春江晓景》一课,该课主要内容是描写春江的景色和味道。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春江晓景》的内容,认识到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学习一些生字词汇,如:“野鸭”,“翠岩”,“龙船”,“艄公”等。

•掌握描述景色和描写味道的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学会运用语言通过文字描写景色和味道。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美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增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爱好。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放映有关春江的图片和视频,结合回答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春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活动(1)预读老师通过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文本,并找出生字词汇和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帮助。

(2)整体阅读学生分小组或个人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段落,同时互相交流比较看法,老师进行点拨和解答。

(3)理解课文老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描写春江的表达手法以及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分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自己是诗人,给大家带来更加灵动的感受。

(5)背诵分享学生通过背诵一段课文,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思考,增强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教学总结通过课堂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对春江的味道和景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和魅力。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更多的语感和感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和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指导。

五、扩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阅读和了解,对作品《春江晓景》及其作者惠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CONTENCT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2
01
03
掌握古诗《惠崇春江晓景》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 知识。 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诗。
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 》等,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通过多媒体展示春江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 美景,为学习《惠崇春江晓景》做铺垫。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01
介绍苏轼的生平、成就及代表作 品,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 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能 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 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 诵全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 创作简单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江畔景色的美丽和生机,培养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 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反复诵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专 注度、互动情况,以及他们对古
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分析
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 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 理解、分析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篇一《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

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

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

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反思: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九原区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惠崇江晓景教案2语文版

九原区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惠崇江晓景教案2语文版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现在开始我们的《美文诵读》!生:快起来,诵起来,大家一起来!(拍手诵诗,之前学过的题画诗)。

二、新授(一)诵读1、大家背诵得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晓景》)什么意思呢?(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晓景》,让苏轼题的诗.)2、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苏轼。

我们对苏轼已经不陌生了,谁找到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通过看书和上网找资料来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是父亲苏洵的长子,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3、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屏幕)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看屏幕几个学生读)4、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而且还注意到了咱们学习的停顿的读法。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着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思考训练】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3、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设置问题:该诗都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一共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1、让学生诵读第一层(前八句),并设问:作者写了哪些意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们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呢?2、诗人在赏月的过程中,有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与之前所学苏轼,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诗句,有哪些异同?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诗歌,有情地朗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结合诗歌意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进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多媒体的使用。

(2)以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的片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鱼龙潜跃水成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的心田。

《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二、赏析全诗:(一)、整体感受: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明确:乡愁朗读点评(略)整体概说:《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A、景致: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

注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

简评(略)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展示:师生皆可。

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雄伟壮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在探索诗词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感受诗词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2.将学生自己与诗词作者同位思考,在追溯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心灵波动;
3.在还原和再现文本语言所创设的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去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人物跳动的情感脉搏,再现其音容笑貌;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欣赏其外在和内在美。

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文本的构筑法则,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4.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 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

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

(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

如:晓、暖、满、短、欲等。

(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

(学生评价)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展示课件)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

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

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
是这样吗?
(课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咱们一起读一读。

6.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四、(课件) 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