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古文句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并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
2. 答案示例: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内容如下:父母呼唤,应及时回应,不可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行动,不可懒惰;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举例:在生活中,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古文词汇的讲解要细致,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分析、同义词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

《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弟子规教学活动方案

弟子规教学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3. 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1. 弟子规简介,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弟子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弟子规朗读,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弟子规进行朗读,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弟子规解读,选取弟子规中的几条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教诲,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弟子规的要求。
4. 弟子规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弟子规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准则,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5. 弟子规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弟子规为题材,创作短小的故事、诗歌或绘画,表达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
2. 分组进行弟子规朗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3. 解读弟子规的几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教诲。
4.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责任。
5.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弟子规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活动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程度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程度。
活动效果:1. 学生对弟子规的了解更加深入,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增强。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和加强。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活动内容。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深入学习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弟子规》及儒家经典,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实践应用
希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注重个 人品德修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拓展视野
建议学生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 增强综合素质。
2024/1/28
26
THANKS
2024/1/28
27
在班级中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如诚信考试、诚信作业等, 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诚信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 良好品质。
13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2024/1/28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通过讲解人生哲理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
组织学生讨论真善美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的事物,培养学 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感。
的态度与人相处。
遵守纪律
03
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
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7
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并给予反馈
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 录他们的行为变化和成长进步。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和 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024/1/28
引入其他文化经典中的家 庭教育观念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经典,如《摩奴 法典》、《论语》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观念。
2024/1/28
21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01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通过比较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家庭教育观念都有其独特性和合理性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教案1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节选一),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谦虚、勤勉,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意识,并认识到攀比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节选一)。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弟子规》(节选一)。
2、看“温馨点击”,师简介《弟子规》(节选一),书中依据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诲,提出了为人处世、言行治学的一般准则,用来教育儿童。
全文三字一句,琅琅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朗诵。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教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弟子规》(节选一),深入理解选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谦虚、勤勉,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意识,并认识到攀比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节选一),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现在有些小朋友爱比谁的玩具多,谁的文具好。
你能用《弟子规》里的语句劝劝他们吗?
2、讨论交流:当有人指出你的缺点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结合上文,讲一讲应当怎么做。
四、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两个苹果都涂红,如果还不太满意,就涂红一个。
2、教师小结。
教后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节选二),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到有益的读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节选二)。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弟子规》(节选二)。
2、看“温馨点击”,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读好书吗?上面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弟子规》(节选二),深入理解选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到有益的读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节选二),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讨论交流:平时你是怎样读书的?你还知道哪些读书的好方法?跟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吧。
2、师补充介绍一些名人读书方法。
如孔子的“学思结合法”、朱熹的“三到法”等。
3、读了这段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四、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就把水果全都涂红,如果你还不太满意,就先涂两个。
2、教师小结。
教后反思:
第5课时
课题:《弟子规》
教学内容: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做一个优秀学生。
2、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交正直诚信的好朋友。
3、培养学生的高尚德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做一个优秀小学生。
2、培养学生的高尚德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两节文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齐读文字,注意读准字音。
二、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简要了解文字含义。
(一)学习第22节: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1、齐读文字。
2、讲解这段文字的意思。
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努力赶上。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刚没有必要伤心自卑。
从德行与物质享受两方面来谈,德行远比物质享受更重要。
3、你懂了吗?齐读这一节。
4、师述:这一小节还蕴藏着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5、学生(湘润)讲《弟子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
谈懂得的道理。
6、师述:感谢湘润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故事,我们要像大教育家孔子那样虚心学习别人长处,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选听故事)涵的“外表与内在”、玉的“阮咸晒衣”。
(二)学习第23节: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1、(师述)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3节内容。
2、齐读文字。
3、解释文字意思。
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真正的良师益友就是逐渐离开你。
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时虚心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朋友,就会渐渐和我们亲近了。
4、举例说明“闻过怒”、“闻过欣”的观点。
5、齐读这23节内容。
6、选听故事。
(彤的“魏征直谏”、婷的闻过则怒。
)
三、多种形式练读两小节内容,做到背诵。
四、进行每节课一次的善恶大考验(用手势、语言判断行为对错。
)
1、遇到师长行礼问好。
2、礼让座位给老弱妇孺。
3、边走边吃,随地吐痰。
4、捡到他人物品及时归还。
5、乱扔垃圾,制造环境污染。
6、喜欢讲别人的缺点。
7、对父母没有礼貌、大喊大叫或是顶撞。
8、不说脏话、不打架。
活动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明辨是非,德行高尚的人。
第6课时
课题:《弟子规》
教学内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
2、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3、让学生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
2、激发学生对中国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电脑一台。
2、大字卡、小字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大声诵读《弟子规》。
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学生先欣赏《弟子规》。
三、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学生找找哪儿有这个字。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弟子规》。
(一)运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内容。
(二)学生学念《弟子规》。
1、请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先单句、再2句、再4句)。
2、学小古人。
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
3、接龙法。
即让学生自愿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牢。
4、拼句法。
将《弟子规》内容的每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学生看看、拼拼,并把它念出来,不会的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可以看书检查,也可以向同伴请教。
五、学生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