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传播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第六章)电波传播概论

色散效应是由于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 度有差别而引起的信号失真。载有信号的无线电波都占据一定 的频带, 当电波通过媒质传播到达接收点时, 由于各频率成分传播 速度不同, 因而不能保持原来信号中的相位关系, 引起波形失真。 至于色散效应引起信号畸变的程度, 则要结合具体信道的传输情况 而定。
式中,h1和h2的单位为米。 视距传播时, 电波是在地球周围的大气中传播的, 大气对电波
产生折射与衰减。 由于大气层是非均匀媒质, 其压力、温度与湿 度都随高度而变化, 大气层的介电常数是高度的函数。
天线 与电波传播
在标准大气压下, 大气层的介电常数εr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并逐渐趋近于1, 因此大气层的折射率n= 随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若将大气层分成许多薄片层, 每一薄层是均匀的, 各薄层的 折射率n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当电波在大气层中依次通过 每个薄层界面时, 射线都将产生偏折, 因而电波射线形成一条向 下弯曲的弧线, 如图 6-4 所示。
② 当工作波长λ和两天线高度h1和h2都不变时, 接收点场强随
两天线间距的增大而呈波动变化, 间距减小,波动范围减小,如 图6-7所示。
天线 与电波传播
图 6 – 6 接收点场强随天线高度的变化曲 图 6 –7 接收点场强随间距d的变化曲 线
天线 与电波传播
③ 当两天线高度h1和h2和间距d不变时, 接收点场强随工作波
图 6 – 8 接收点场强随工作波长λ的变化曲线
天线 与电波传播
6.3 天波传播
天波传播通常是指自发射天线发出的电波在高空被电离层 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 有时也称电离层电波传播, 主要 用于中波和短波波段。
1. 电离层概况
电离层是地球高空大气层的一部分, 从离地面60km的高度 一直延伸到1000 km的高空。由于电离层电子密度不是均匀分 布的, 因此, 按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变化相应地分为D, E, F1, F2四 层, 每一个区域的电子浓度都有一个最大值, 如图 6- 9所示。 电 离层主要是太阳的紫外辐射形成的, 因此其电子密度与日照密 切相关——白天大, 晚间小, 而且晚间D层消失; 电离层电子密 度又随四季不同而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 太阳的骚动与黑子活 动也对电离层电子密度产生很大影响。
式中,h1和h2的单位为米。 视距传播时, 电波是在地球周围的大气中传播的, 大气对电波
产生折射与衰减。 由于大气层是非均匀媒质, 其压力、温度与湿 度都随高度而变化, 大气层的介电常数是高度的函数。
天线 与电波传播
在标准大气压下, 大气层的介电常数εr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并逐渐趋近于1, 因此大气层的折射率n= 随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若将大气层分成许多薄片层, 每一薄层是均匀的, 各薄层的 折射率n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当电波在大气层中依次通过 每个薄层界面时, 射线都将产生偏折, 因而电波射线形成一条向 下弯曲的弧线, 如图 6-4 所示。
② 当工作波长λ和两天线高度h1和h2都不变时, 接收点场强随
两天线间距的增大而呈波动变化, 间距减小,波动范围减小,如 图6-7所示。
天线 与电波传播
图 6 – 6 接收点场强随天线高度的变化曲 图 6 –7 接收点场强随间距d的变化曲 线
天线 与电波传播
③ 当两天线高度h1和h2和间距d不变时, 接收点场强随工作波
图 6 – 8 接收点场强随工作波长λ的变化曲线
天线 与电波传播
6.3 天波传播
天波传播通常是指自发射天线发出的电波在高空被电离层 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 有时也称电离层电波传播, 主要 用于中波和短波波段。
1. 电离层概况
电离层是地球高空大气层的一部分, 从离地面60km的高度 一直延伸到1000 km的高空。由于电离层电子密度不是均匀分 布的, 因此, 按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变化相应地分为D, E, F1, F2四 层, 每一个区域的电子浓度都有一个最大值, 如图 6- 9所示。 电 离层主要是太阳的紫外辐射形成的, 因此其电子密度与日照密 切相关——白天大, 晚间小, 而且晚间D层消失; 电离层电子密 度又随四季不同而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 太阳的骚动与黑子活 动也对电离层电子密度产生很大影响。
第1章-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波段名称
Ka Q U M E F G R
频率范围(GHz)
26.5——40 33——50 40——60 50——75 60——90 90——140 140——220 220——325
表1-2 最常用微波频段划分
波段符号 UHF L S C X Ku K Ka
频率(GHz)
0.3-1 1-2 2-4 4-8 8-12 12-18 18-26 26-40
合成孔径天线
水平交叉长线阵
圆极化天线(如螺旋天线)
表面波天线(如介质棒天线)
有源天线
超导天线
微带天线
自适应天线
常用频段
超短波、短波
超短波至超长波 中波至超长波 短波至超长波 超短波至中波 超短波至极长波
微波
超短波至短波
微波至超短波 极长波
微波至超短波 短波至超长波
微波 超短波至短波
第1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2. 天波传播(电离层反射传播)
• 经电离层连续折射而返回地面到达接收点 • 频率范围:中波、短波(短波为主) • 优点:能以较小的功率进行可达数千千米的远距传播 • 缺点:受电离层影响衰落现象严重
2
电波传播与散射
第1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3. 视距传播
•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直视的传播方式 • 频率范围:超短波、微波 • 优点:可传送宽带大容量数据 • 缺点:传输距离短
前言
表1-3 主要的天线类型和常用频段
形式
水平半波天线
折合阵子
对称阵子
八木天线 笼形天线
角形天线
锥形天线
鞭天线
单极子天线
加顶天线
铁塔天线
框形天线
环天线
电波传播理论基础

E2 r ex T Ei e jk2 z ˆ ˆ H r e y T E e jk2 z i 2 2
透射波功率:
1 Pav t Re E 2 H 2 2 1 2 2 Ei T 2 2
透射波与反射波功率之和:
Pav r Pav t
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干涉叠加,介质1中电磁波由 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项与表示沿z方向传播的波,
称为行波项;第二项没有相位传播因子,是两个
振幅相等、传播方向相反的行波叠加而形成的空 间分布,且不随时间而传播,称为驻波项。
对于理想介质,反射系数是实数,
E E 1 2 2cos2k z 1 / 2 i 1 1 1/ 2 1 2 Ei 1 2cos2k1 z H1 1
ˆ ˆ ˆ E t r et E t et|| E t|| exp jk 2 et r H r 1 e E r ˆt t t 2
界面上电场切线分量连续;入射、反射和透射波相 位相等得到:
ˆ ˆ n Ei r Er r n Et r
如果介质是理想介质,反射系数为实数
介质1中的电磁场为: 行波项
驻波项
E1 r e x Ei e jk1z e jk1z e x Ei 1 e jk1z 2cosk1 z ˆ ˆ ˆ ˆ H r e y E e jk1z e jk1z e y E 1 e jk1z 2cosk z i i 1 1 1 1
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干涉叠加,电场和磁场的振幅 不再是常数,而是随空间不同位置而变化,在
电波传播理论基础概述.

B E t
D H dl (J ) dS c S t
D H σE t
D dS dV
S V
D = B = 0
3
B dS 0
S
2017/9/20
詹姆斯· 麦克斯韦(1831--1879) ,伟大的英国
球坐标系
2 1 1 1 2 2 (r 2 ) 2 (sin ) 2 2 r r r r sin r sin 2
2017/9/20 12
散度
F (a x ay a z ) (a x Fx a y Fy a z Fz ) x y z
旋度
Fx Fy x y ax F x Fx
Fx z ay y Fy
矢量场的散度运算
az z Fz
矢量场的旋度运算
Fz Fy Fx Fz Fy Fx ax ( ) ay ( ) az ( ) y z z x x y
磁通量的时间变化率的负值。 动生电动势:回路切割磁力线,磁场不变。(注 :发电机工作原理) 感生电动势:回路不变,磁场随时间变化
2017/9/20 14
法拉第(1791-1867)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
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 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于1833-1834年连续发现电解第一和第二定律,为现代电化学工业 奠定了基础。 1845年发现磁致旋光效应(法拉第效应)。 法拉第名言: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象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波传播基本知识

雷达系统利用电波 传播进行目标探测 和定位
雷达通过发射电波 并接收回波信号, 计算目标距离和位 置
电波传播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对于雷达 系统至关重要
雷达领域的电波传 播技术不断发展, 提高了探测精度和 距离
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实现全球定位和导航
雷达导航:利用雷达发射和接收电波信号,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导航
传播速度:电波 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等于光速
传播范围:电波的 传播距离取决于发 射功率和频率
干扰因素:电波 传播易受到电磁 干扰的影响
无线电波:通过自 由空间传播,不受 地面障碍物影响
微波:通过大气层 传播,用于卫星通 信和电视广播
红外线:通过物体 表面反射传播,用 于遥控器和感应器
紫外线:通过空气 和物体表面传播, 用于杀菌和消毒
直射传播:电波直接从发射天线直线传播到接收天线,不受障碍物阻挡 反射传播:电波在地面或建筑物等障碍物上反射后传播到接收天线 折射传播:电波在经过不同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方向改变的传播 多路径传播:电波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天线,产生多径效应
定义: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约为每秒30万公里。 影响因素:电波传播速度受介质影响,在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降低。 传播方式:电波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方式。 与频率的关系:电波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不同频率的电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电波传播是指 电磁波在空间
传播的过程
传播方式:直 射、反射、折
射和透射
第7章 电波传播概论

⑥ 天波通信, 特别是短波通信, 建立迅速 ,机动性好, 设备 简单, 是短波天波传播的优点之一。
第7章电波传播概论
7.4 地面波传播
一 、概念
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传播方式称为地面波传播。
当天线低架于地面 , 且最大辐射方向沿地面时 , 主要是 地面波传播。
在长 、 中波和短波的低频段(几K~几MHz)常用这种传播 方式。
④ 电离层所能反射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一般是短波范围。 由于波段范围较窄, 因此短波电台特别拥挤, 电台间的干扰很 大 , 尤其是夜间; 由于电离层吸收减小, 电波传播条件有所改 善, 台间干扰更大。
⑤ 由于天波传播是靠高空电离层的反射, 因而受地面的吸 收及障碍物的影响较小, 也就是说这种传播方式的传输损耗较 小, 因此能以较小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
当超短波 、短波投射到这些不均匀体时 , 就在其中产生感 应电流 , 成为一个二次辐射源, 将入射的电磁能量再辐射。
这种再辐射是无序的 , 随机 方向的辐射 ,称为散射。
通过散射 , 电波就能到达不 均匀介质团能“看见 ”但发射点 却不能“看见 ”的超视距范围。
第7章电波传播概论
三 、散射通信的特点
几千米或十几千米的近距离通信。
海水的电导率比陆地的高 , 因此在海面上要比陆地上传得 远的多。
2 、传输质量稳定
由于地表面的电性能及地貌 、地物等并不随时间很快地变 化 , 并且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因此信号稳定, 这是地面 波传播的突出优点。
第7章电波传播概论
7.5 不均匀媒质的散射传播
一 、定义 电波在低空对流层或高空电离层下缘遇到不均匀的“介质
1 、损耗大: 散射波相当微弱 , 传输损耗很大(包括自由 空间传输损耗 、散射损耗 、大气吸收损耗及来自天线方面的损 耗, 一般超过200dB) , 因此对流层散射通信要采用大功率发 射机 、 高灵敏度接收机和高增益天线。
第7章电波传播概论
7.4 地面波传播
一 、概念
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传播方式称为地面波传播。
当天线低架于地面 , 且最大辐射方向沿地面时 , 主要是 地面波传播。
在长 、 中波和短波的低频段(几K~几MHz)常用这种传播 方式。
④ 电离层所能反射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一般是短波范围。 由于波段范围较窄, 因此短波电台特别拥挤, 电台间的干扰很 大 , 尤其是夜间; 由于电离层吸收减小, 电波传播条件有所改 善, 台间干扰更大。
⑤ 由于天波传播是靠高空电离层的反射, 因而受地面的吸 收及障碍物的影响较小, 也就是说这种传播方式的传输损耗较 小, 因此能以较小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
当超短波 、短波投射到这些不均匀体时 , 就在其中产生感 应电流 , 成为一个二次辐射源, 将入射的电磁能量再辐射。
这种再辐射是无序的 , 随机 方向的辐射 ,称为散射。
通过散射 , 电波就能到达不 均匀介质团能“看见 ”但发射点 却不能“看见 ”的超视距范围。
第7章电波传播概论
三 、散射通信的特点
几千米或十几千米的近距离通信。
海水的电导率比陆地的高 , 因此在海面上要比陆地上传得 远的多。
2 、传输质量稳定
由于地表面的电性能及地貌 、地物等并不随时间很快地变 化 , 并且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因此信号稳定, 这是地面 波传播的突出优点。
第7章电波传播概论
7.5 不均匀媒质的散射传播
一 、定义 电波在低空对流层或高空电离层下缘遇到不均匀的“介质
1 、损耗大: 散射波相当微弱 , 传输损耗很大(包括自由 空间传输损耗 、散射损耗 、大气吸收损耗及来自天线方面的损 耗, 一般超过200dB) , 因此对流层散射通信要采用大功率发 射机 、 高灵敏度接收机和高增益天线。
2020高中物理竞赛-电磁学篇(电磁场理论)07电波传播理论基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波传播b(共12

dvt jv
dt
m
dv dt
eE
v
B0
j
m e
v
E
v
B0
j
vx vy vz
e m
2 2
g
g
g
0
2 2
g 2g 2
j 2g 2
0
0
Ex
0
E
y
j
Ez
g
eB0 m
电子的回 旋角频率
磁化等离子体中传导电流密度为 J f v eNv 磁化等离子体中的Maxwell为:
E j0H H J f j 0E
r
1 j2
j 2 1
0
0
0 0 3
电离层的张量介电常数
E H
jj00rH
E
1
1
p2 g2 2
2
p 2g g2 2
3
1
p2 2
, p 2
Ne 2
m 0
对上述结果稍作分析得到: ① 当 g 时,电磁波的圆频率与电子自 旋频率相同,电磁波能量被电离层中电 子极大的吸收而处于磁旋共振状态,导 致电磁波能量极大被损耗。如果
电磁场理论
Electromagnetic Theory 2020高中物理竞赛 (电磁学篇)
一般情况下,地磁场远大于在电离层中传播的时 变化电磁场的磁场,所以有近似关系
0H B0
eE
ev0 H
c v
1
电子受到的作用力可近似为:
F
eE
v
B0
0 H
eE
v
B0
m
dv dt
F
对于时谐电磁场,电子的运动也应该是时谐运动, 因此电子的运动方程为:
dt
m
dv dt
eE
v
B0
j
m e
v
E
v
B0
j
vx vy vz
e m
2 2
g
g
g
0
2 2
g 2g 2
j 2g 2
0
0
Ex
0
E
y
j
Ez
g
eB0 m
电子的回 旋角频率
磁化等离子体中传导电流密度为 J f v eNv 磁化等离子体中的Maxwell为:
E j0H H J f j 0E
r
1 j2
j 2 1
0
0
0 0 3
电离层的张量介电常数
E H
jj00rH
E
1
1
p2 g2 2
2
p 2g g2 2
3
1
p2 2
, p 2
Ne 2
m 0
对上述结果稍作分析得到: ① 当 g 时,电磁波的圆频率与电子自 旋频率相同,电磁波能量被电离层中电 子极大的吸收而处于磁旋共振状态,导 致电磁波能量极大被损耗。如果
电磁场理论
Electromagnetic Theory 2020高中物理竞赛 (电磁学篇)
一般情况下,地磁场远大于在电离层中传播的时 变化电磁场的磁场,所以有近似关系
0H B0
eE
ev0 H
c v
1
电子受到的作用力可近似为:
F
eE
v
B0
0 H
eE
v
B0
m
dv dt
F
对于时谐电磁场,电子的运动也应该是时谐运动, 因此电子的运动方程为:
第8章电波传播基本理论

λ
r0 >> 1
时,有
通过对上式的分析可以证明, 通过对上式的分析可以证明, S0面的不同区域对产生 观察点的场贡献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整个S0面 观察点的场贡献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整个 上的二次波源对M点的场都起主导作用 点的场都起主导作用。 上的二次波源对 点的场都起主导作用。这可以通过划分 费涅尔带的方法来分析。 费涅尔带的方法来分析。
2 2 2
3) 费涅尔带的半径
由图可知, 由图可知,
ρ n = ρ 0 + Rn
rn = r0 + Rn
2 2
Rn ≈ ρ0 + 2ρ0
2
ρ1
r1 R1
rn M
O
ρ0
r0
Rn ≈ r0 + 2r0
8.3电波传播的菲涅尔区
Rn ∴ (ρ n + rn ) − (ρ 0 + r0 ) ≈ 2
S0 ρn
近似自由空间 因移动体速度快,因此需考虑场强中值的时变和 空变特征
4) 卫星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借助于对地静止的通信卫星来完成的地面 (包括陆地、海面和空中)上的各移动台与 地面上的基站台之间的电波传播 • 特点:
近似自由空间传播 不受地形、地貌和距离的影响
8.2电波传播模式
电波利用电离层的折射、 电波利用电离层的折射、反射和散射 作用进行传播的方式称为天波。 作用进行传播的方式称为天波。
r kc ∴ Π (M ) = j 2π Il c= j 4πωε e − jkρ e − jkr 1 ∫S0 ρ ⋅ r 1 + kr cos γ dS
当S0的位置满足不等式
kr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度
Fx Fy x y ax F x Fx
Fx z ay y Fy
矢量场的散度运算
az z Fz
矢量场的旋度运算
Fz Fy Fx Fz Fy Fx ax ( ) ay ( ) az ( ) y z z x x y
2016/1/17 7
2、矢量运算基础
基本概念
标量、矢量和场
常用正交坐标系
直角(笛卡儿)坐标系 圆柱坐标系
球坐标系
2016/1/17
8
2016/1/17
9
矢量加、减
A+B A
B
矢量乘
内积:结果为标量
A
A B = A B cos AB
B
= AxBx + AyBy +AzBz
球坐标系
2 1 1 1 2 2 (r 2 ) 2 (sin ) 2 2 r r r r sin r sin 2
2016/1/17 12
散度
F (a x ay a z ) (a x Fx a y Fy a z Fz ) x y z
2016/1/17 23
物理意义:
Ε H dS (wm we )d τ σE 2 dτ S τ t τ
P流入 Pm Pe PT
外界经闭合曲面S流入V内的全部电磁功率等于V
内导体的焦耳热与V内的电磁场能量的时间变化 率之和——电磁场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E
B t
(J c E )
( E H ) H ( E ) E ( H )
B D H E Jc E t t 1 1 ( B H ) ( D E) Jc E t 2 t 2
磁通量的时间变化率的负值。 动生电动势:回路切割磁力线,磁场不变。(注 :发电机工作原理) 感生电动势:回路不变,磁场随时间变化
2016/1/17 14
法拉第(1791-1867)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
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 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于1833-1834年连续发现电解第一和第二定律,为现代电化学工业 奠定了基础。 1845年发现磁致旋光效应(法拉第效应)。 法拉第名言: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象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律阐明,一条载流导线所载有的电流,与磁场沿 着环绕导线的闭合回路的路径积分之间的关系。 麦克斯韦修正的安培环路定律:磁场强度沿闭合 回路l的环流量等于通过l所包围面积的传导电流 与位移电流。
可以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导出
2016/1/17 16
安德烈-玛丽· 安培(1775~
1836),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 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①发现了安培定则; ②发现电流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发明了电流计; ④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⑤总结了电流元之间的作用规 律——安培定律。 安培被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
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 、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 理论方面的研究。 麦克斯韦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磁现象 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 对称、完美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 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的麦克斯韦方程 组。据此,1865年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计 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同时得出结论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 现象之间的联系。麦克斯韦于1873年出版了科学 名著《电磁理论》。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 电磁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经典物理学的重要支 柱之一。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 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 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1 1 ar a a r r r sin
2016/1/17 11
拉普拉斯算符
直角坐标系
2
2 2 2 2 2 2 2 x y z
柱坐标系
2 2 1 1 2 ( ) 2 2 2 z
dF E (V/m ) dq
D εE
介电常数:将物质置于电场中,物质将被极化,
用介电常数ε描述。 磁导率常数:将物质置于磁场B中,物质将被磁 化,用磁导率常数μ描述。 B μH 磁场强度H d F d qv B(T) 磁感应强度B 电荷Q、电荷密度ρ、电流I与电流密度J
2016/1/17 6
法拉第被称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 实验物理学家,他的照片在1991 年至2001年时,被印在20元的英 镑纸币上
安培环路定律——Maxwell第二方程
D c H dl S (J t ) dS
E H E t
原始的安培定律是一条静磁学基本定律。安培定
2016/1/17
S
dS D
V
dV
S
dS 0 B
正弦稳态形式的Maxwell方程组的原因
直接求解偏微分方程复杂度很高,而且不易得到
闭合解
正弦稳态形式的Maxwell方程组的理论依据
欧拉公式 傅里叶级数
e jwt cos wt jsin wt
电磁场中具有相同相位的点构成的面。 平面波:波阵面为平面的电磁波。 均匀平面波(UPW ):在平面波的波阵面上,电 场和磁场均匀分布。 正弦均匀平面波(SUPW ):电场和磁场随时间 的变化为正弦形式。
s(t )
n
an e jwnt
正弦稳态形式的Maxwell方程组的导出
Ex ( x, y, z, t ) Ex (r, t ) Exm (r ) cos[t (r )]
Ex (r, t ) Re[Exm (r)e j ( r ) e jt ] (r)e jt ] Ex (r, t ) Re[E x
第一章 电波传播的理论基础
2016/1/17
1
第1节 Maxwell方程组
1.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现象的基础,可以用来解 释所有的微观电磁现象
2.麦克斯韦方程组用三维空间中矢量的某种数学运 算来描述——场论和矢量运算
2016/1/17 2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
B E dl dS c S t
2 H 2 H με 2 0 t 考虑正弦稳态形式的Maxwell方程
2 Ek E 0 2
k με
2 2
k 2H 0 2 H
2016/1/17
—— 电磁波传播常数
26
第5节、均匀平面波的传播
概念
波阵面(波前、等相位面):在任一时刻,空间
梯度
grad f f
2016/1/17
f f f ax a y az x y z
13
3、电磁场基本定理的数学表述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Maxwell第一方程
B c E dl S t dS
H E t
导体回路l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该回路所围面积的
B dS 0
S
B = 0
理,磁场一定存在旋度源)
2016/1/17 18
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 、物理学家。在数论、代数学、非 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 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 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 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 理。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高 斯一生共发表155篇论文,他对待学 问十分严谨,只是把他自己认为是 十分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其著作 还有《地磁概念》和《论与距离平 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 》等。
玻印亭矢量
S E H *
2016/1/17
S 平均
1 * Re E H 2
24
第4节、电磁波辐射与波动方程
电磁波的典型传播环境是在无源均匀媒质,此时 Maxwell方程组退化为,
考虑本构关系,并对Maxwell第一方程取旋度运算 可以得到 2
如果定义
(r ) E (r )e j ( r ) E x xm
(r ) 则E的x分量的正弦稳态形式为:E x
2016/1/17 22
第3节、电磁场能量
电磁场能够储存能量
电场能量: 磁场能量:
wE D E / 2 wH B H / 2
D t
玻印亭定理 H J c
2016/1/17 20
第2节、Maxwell方程的正弦稳态形式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
c
dl jw B dS E
S
jwB E
σE jwD H D 0 B21
c
dl H
S
jwD ) dS (J
B E t
D H dl (J ) dS c S t
D H σE t
D dS dV
S V
D = B = 0
3
B dS 0
S
2016/1/17
詹姆斯· 麦克斯韦(1831--1879) ,伟大的英国
外积:结果为矢量
A B | A || B | sin AB
2016/1/17
ax Ax Bx
ay Ay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