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小故事里的管理大道理
一年级小寓言故事最新的_小故事大道理

⼀年级⼩寓⾔故事最新的_⼩故事⼤道理寓⾔故事是⼩学语⽂教学的重点之⼀,也是⼤家的作⽂必修课。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年级⼩寓⾔故事最新的,供⼤家参考。
⼀年级⼩寓⾔故事1抱瓮⽼⼈孔⼦的学⽣⼦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
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南边时,看到⼀位⽼⼈正在给菜园⾥的蔬菜浇⽔。
那位⽼⼈挖了⼀条渠道,⼀直通到井边。
⽼⼈抱着⼀个⼤⽔罐,从井⾥汲⽔。
⽔沿着渠道⼀直流到菜园⼦⾥。
他不停地⽤⽔罐汲⽔,累得上⽓不接下⽓。
虽然他费了很⼤的⼒⽓,但是⼯效却很低。
于是,⼦贡⾛过去对⽼⼈说:“⽼⼈家,现在有⼀种机械,⽤它来浇地,⼀天可以浇⼀百畦呢,⽤不着费很⼤的⼒⽓但⼯效却很⾼,您不想使⽤它吗?”浇⽔的⽼⼈抬起头,看了看⼦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贡⼗分认真地对⽼⼈说:“将⽊头砍凿加⼯,做成⼀种机械,让它的后⾯重,前⾯轻,⽤它来提⽔,就像把⽔从井⾥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样,⽔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翻滚⼀样。
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gao)。
”浇⽔的⽼⼈听了⼦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
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
⼀个⼈⼀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就会性情反常;⽽⼀个⼈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然不合拍,成为⼀个与天地⾃然社会不相容的⼈。
你所说的那⼀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贡听了这个⽼⼈的⼀番话,像⾃⼰做了什么错事⼀样,难为情地⼀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所说的⼀番道理,看起来有⼀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他在机械效⽤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
这则寓⾔告诉我们,在新事物⾯前抱残守缺的⼈,做起事来不但吃⼒不讨好,⽽且还会被后⼈笑话。
⼀年级⼩寓⾔故事2庖丁解⽜这⼀天,庖丁被请到⽂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头⾁⽜。
职场二则寓言故事职场小故事工作大道理

职场二则寓言故事职场小故事工作大道理
碗和盆
一个碗清闲下来时和它身边的盆谈自己的感慨:“你老兄别笑话,我还真服你!”
“怎么了,一下子这样多愁善感?”盆问。
“我观察了很久,你真比我行!就说盛东西,油、盐、酱、醋,哪一样你不比我盛得多!阳光下,弄个影子,你的,都比我大!”
苦笑了一下,盆问它:“你既然善于观察,不知道注意没有——我俩哪一个底部留在桌面的水渍印痕明显?”
“当然是你!”碗说。
盆道:“老弟,你没深究,这仅仅因为:我的压力比你大。
你呀,该知足!”一片树林
一棵树出土后生长了不久就显得根正苗直,它出一门心思地追求进步,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俺要成栋梁之材!”
一门心思做事的,往往太专心于自己的理想,难免这方面没应付一点那方面欠交流一些,周围的树呢,是讲究“人情交往”的,于是,大家都开始不待见它。
在脚下,树们都以纠结的根系缠住这“栋梁之材”;在空中,树们都弯腰扭身,不约而同地遮盖这“栋梁之材”。
于是,很久以后,一位寻“栋梁之材”的木匠来到了这片树林,查看一番后,他摇摇头,吩咐跟着的徒弟:“都砍了做柴烧吧,抓紧时间另育一片林子!”
毁了有能耐的,有时就是毁了一个集体。
郑人买履的小寓言大道理

郑人买履的小寓言大道理
【最新版】
目录
1.郑人买履的故事概述
2.故事背后的大道理
3.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1.郑人买履的故事概述】
《郑人买履》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的人因为过于相信尺度,而忘记自己脚的尺寸,导致买回来的鞋子不合适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2.故事背后的大道理】
故事背后揭示了大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过分依赖规则、制度或者既定的标准,而忽视了实际情况。
郑人买履正是因为过分相信尺度,而忘记了自己的脚的尺寸,结果导致鞋子不合适。
同样,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过分依赖某种标准或者规定,而不顾实际情况,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3.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过分依赖教科书或者既定的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
在企业管理中,也不能过分依赖规章制度,而忽视了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1页共1页。
10则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受益一辈子

10则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受益一辈子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
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赠人玫瑰手染余香。
10则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受益一辈子1、镰刀灭蚊子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小时候,在大家眼中,杜威是一个沉默寡言且不太聪明的孩子。
一年夏天,学校刚扩建完毕,很多地方需要清理。
杜威的班级蚊子特别多,尤其傍晚,学生被叮咬得根本无心上课。
一天放学时,老师吩咐学生自带工具,准备进行“灭蚊”行动。
第二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工具,大部分是捕蚊网、灭蚊拍,还有灭蚊药水等等。
当杜威拿着一把镰刀走进教室時,同学们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老师也不解地问:“你带镰刀干什么?”杜威回答:“灭蚊子呀!”同学们忍不住大笑起来,用镰刀灭蚊子?真是天大的笑话!杜威轻轻地摇了摇头,不置可否。
接下来,同学们在教室里忙了起来,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蚊子还是不断冒出来,怎样都消灭不完。
而杜威呢,他独自走出教室,来到后面的一片杂草丛旁,挥舞镰刀割起草来。
同学们发现,随着杂草的清除,加上大家的努力,蚊子似乎消失了。
同学们这才佩服起杜威来,杜威则红着脸说:“昨天我发现,教室后面的杂草丛才是蚊子的来源和藏身之处,只有把杂草清理掉,蚊子才会彻底消失。
”【人生启示】: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彻底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2、猴子等果子一群猴子在树间嬉戏,忽然,它们发现在一棵大树的顶端挂着一枚果子,那枚果子又大又红又鲜,看上去好吃极了。
然而,那挂过的位置太高太危险了,猴子们不敢上去,只好在树下面等,等那枚果子自己掉下来。
等啊等啊,那枚果子就是不掉下来,许多猴子不再等了,一个接一个走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猴子了。
这只猴子毅然决然地说:“我一定要等到那枚果子掉下来!”就这样,这只猴子从夏天等到了秋天。
秋末,那枚果子终于从树上掉下来了,然而——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水分大失,因为过度的成熟而变小、变暗了,着地时,当即摔成了烂泥。
4个落难的人-小寓言大智慧_寓言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小故事

4个落难的人-小寓言大智慧_寓言小故事_企业管理
哲理小故事
四个寻找新大陆的人,摆脱了狂风大浪的侵袭之后,几乎是一丝不挂了,其中一个是商人、一个是贵族,还有一个牧人和一个王子。
他们落魄他乡,其命运如同失宠后沦为乞丐的贝利才将军一般,靠沿途乞讨维持生活。
虽然四人天南地北的,出身各不相同,但命运使他们聚集在一起,要说起来话可长着呢。
在一处泉水旁,他们坐下了,几个无助的落难人在这里一起商讨怎样摆脱困境。
王子讲的是大人物的不幸,而牧人则认为大家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每个人都得用尽全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只要努力做事,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牧人说。
牧人的主张立刻得到了其他三位的认同,商人懂数学,他说:“我去教数学,教多少时间算多少。
”
王子接着说:“我教政治。
”
“我嘛,懂得徽章学,我创办一所学校。
”贵族也连忙说。
牧人说道:“你们谈得对,我的朋友。
但你们要明白,一个月的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是得不到回报的,怎么办?我们就只能空着肚子挨饿?你们给了我一线美好的希望,但这很遥远。
而现在我们正在挨饿,我们当中谁能提供明天的食物呢?或者谁能说出,今天的晚餐是否有了着落?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里,你们的学问用不上,而我则可以让其变成现实。
”
说罢,牧人走进了森林,砍柴卖得的钱,换来了当日和第二天的饮食,解决了长期挨饿的状况,四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也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小寓言大智慧:劳动是摆脱生存危机的最好办法,用双手辛勤劳动,劳动创造一切。
职场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职场寓言小故事大道理职场寓言小故事大道理在职场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岗位的不同,而无优劣之分;职场上得志不必喜,失志不必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职场上一些寓言小故事以及大道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职场寓言小故事1:一个铜钱的故事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个年轻人,抓了一只老鼠,卖给药铺,他得到了一枚铜币。
他走过花园,听花匠们说口渴,他又有了想法。
他用这枚铜币买了一点糖浆,和着水送给花匠们喝。
花匠们喝了水,便一人送他一束花。
他到集市卖掉这些花,得到了八个铜币。
一天,风雨交加,果园里到处都是被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
年轻人对园丁说:“如果这些断枝落叶送给我,我愿意把果园打扫干净。
”园丁很高兴:“可以,你都拿去吧!”年轻人用八个铜币买了一些糖果,分给一群玩耍的小孩,小孩们帮他把所有的残枝败叶捡拾一空。
年轻人又去找皇家厨工说有一堆柴想卖给他们,厨工付了16个铜币买走了这堆柴火。
年轻人用16个铜币谋起了生计,他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摆了个茶水摊,因为附近有500个割草工人要喝水。
不久,他认识了一个路过喝水的商人,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400匹马进城。
”听了商人的话,年轻人想了一会,对割草工人说:“今天我不收钱了,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行吗?”工人们很慷慨地说:“行啊!”这样,年轻人有了500捆草。
第二天,马贩子来了要买饲料,便出了1000个铜币买下了年轻人的500捆草。
几年后,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大道理:一、他很有思想:他明白要想得到就一定要付出。
他先送水给花匠喝,花匠得到了好处,便给了他回报。
这也是双赢的智慧。
二、他很有眼光:他知道那些断枝落叶可以卖个好价钱,但如何得到大有学问。
所以,他提出以劳动换取。
这也符合勤劳制富的社会准则。
三、他很有组织能力:他知道,单靠他一个人难以完成这项工作。
他组织了一帮小孩为他工作,并用糖果来支付报酬。
从这一点看,他具备领导艺术和管理才能,他用较低的成本赢得了较大的投资收益。
20个经典寓言故事原版

20个经典寓言故事原版1、想模仿的豺狗寓言故事这篇豺狗的故事,讲的是这种可厌的动物徒然地想“学好”、“进步”,以便摆脱目前吃残羹剩饭的状况。
从前有一只,他不无道理地认为自己是动物之王,因为他十分强壮有力。
他住在树林深处的一个洞里。
每天早晨,他走出洞来巡视周围,三次以后,就怒吼一声。
然后他威严地向前走去,发现了小动物,杀死便吃,直到吃饱。
他一吃完饭,就转过身子,走回树林。
有一只胆小的豺狗,每天偷偷地跟着兽王,随在他的后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饥饿而贪心地等着扔掉食物,转回树林。
然后,他便扑到残余的食物上,拼命大嚼。
有一天,剩下了那么多猎杀的食物,豺狗吃得几乎撑破了肚皮,差点没法吞下最后的一口。
豺狗吃得饱饱的,觉得气粗胆壮了。
“树林里的这只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他难道跟我一样强壮聪明吗?当然不是!从此以后,我要来统治这树林。
每天早晨我要走出洞穴,巡视四周,然后连吼三声。
我就这样大模大样地前去寻觅我的食物来吃!”心里这样想着,他在洞里蜷着身子开始睡觉。
第二天早晨,他走出洞外,巡视了一下四周,想怒吼三声。
可是他的嘴尽管张得很大,发出来的声音却仍然是豺狗可怜的吠叫,哪个动物听了都不害怕。
因此,豺狗如果不想挨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卑贱地跟着动物之王,等到他吃饱以后,去消灭残羹剩饭。
2、承诺寓言故事邻国的国王亲自率领重兵攻占了王都,取代了这个年少国王的王位。
邻国国王担心留下后患,立即发出悬赏令:捉拿年少的国王。
赏金可观。
不过,谁也不知年少的国王的踪迹。
年少的国王乔装打扮成一个平民,像一条鱼游弋在他熟悉的疆土。
他沿途亲见了王国真实的另一面。
而亲臣奏报的是王国虚假的一面,他醒悟了,却晚矣。
他无数次向他的国民承诺,实际上都为亲臣利用。
这天,他孤单单地疾走着。
远远地来了一个人,是个小伙子,像在寻找什么遗失之物。
国王问:你在寻找什么?小伙子说:我寻找国王。
国王激动了。
说:你找国王有何事呢?小伙子说:国王曾对我承诺,我学有所成,他就重金赏我。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的启示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的启示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的启示寓言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描述动物或非人类的角色来传递一定的道德教育或哲理。
这些寓言故事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却深深打动人心。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也可以指引着我们正确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自愿和责任寓言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是自愿和责任。
例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而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和狐狸》告诉我们不要被虚假的奉承所蒙蔽,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只有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取得成功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团结与合作在寓言故事中,团结与合作也是常见的主题。
《众鸟投林》告诉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力量;《狡兔三窟》则讲述了小兔子以灵活的思维和勇气应对困境的故事。
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团结合作,分享资源和知识,我们才能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三、诚实和诚信诚实和诚信是人们所推崇的美德,也是寓言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例如,《牧羊人与狼》教导我们要保持诚实,不要说谎话;而《牛狼共饮一潭水》则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诚实和诚信是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基石。
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勇气与坚持勇气与坚持是寓言故事中所教导的又一重要主题。
如《小石头与大山》告诉我们勇敢面对困难,不怕挫折;而《乌鸦喝水》则传递了永不放弃的勇敢精神。
寓言故事中的勇气和坚持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只有拥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取得成功。
五、仁爱和宽容寓言故事中,仁爱和宽容也是常见主题。
例如,女儿情系父亲的《捉迷藏》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孝顺的故事;而《刺猬和树懒》则告诉我们应该宽容他人的不足和缺点。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仁爱和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小故事里的管理大道理
野羊的选择:爱才就不要囚禁人才
天黑了,张姓牧羊人和李姓牧羊人在把羊群往家赶的时候,惊喜发现每家的羊群头数都多了十几只,原来一群野山羊跟着家羊跑回来了。
张姓牧羊人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丢呀。
于是扎紧了篱笆,牢牢地把野山羊圈了起来。
李姓牧羊人则想:待这些野山羊好点,或许能引来更多的野山羊。
于是给这群野山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草料。
第二天,张姓牧羊人怕野山羊跑了,只把家羊赶进了茫茫大草原。
李姓牧羊人则把家羊和野山羊一起赶进了茫茫大草原。
到了夜晚,李姓牧羊人的家羊又带回了十几只野山羊,而张姓牧羊人的家羊连一只野山羊也没带回来。
张姓牧羊人非常愤怒,大骂家羊无能。
一只老家羊怯怯地说:“这也不能全怪我们,那帮野山羊都知道一到我们家就被圈起来,失去了自由,谁还敢到我们家来呀!”
启示:很多企业在留住人才的时候,采取了与张姓牧羊人同样的方法,结果是留住了人,也没能留住心。
其实,留住人才的关键是在事业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制度上的来去自由。
猴子的生存:因才定岗,循序渐进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
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
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
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
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
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
启示: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反倒促进内耗甚至残杀,如同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而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却不能及,最后人才也被埋没抹杀,就像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
只有岗位难易适当,并循序渐进,犹如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才能真正体验出人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
钓螃蟹的故事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
启示:组织中也应该留意与去除所谓的“螃蟹文化”。
企业里常有一些分子,不喜欢看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组织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老农移石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
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耕种机。
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了结这块巨石。
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道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启示: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
对企业管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是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及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蜘蛛修网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
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地编织起蜘蛛网。
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
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小风刮起,都会让它忙着修上半天。
它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改变。
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顶已经没有了吗?”
启示:修网自然很重要,但了解网破的原因更重要。
经常会看见忙得团团转的管理者,这些在管理中充当救火队员的管理者就像那只忙碌的蜘蛛一样,没有考虑过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鸬鹚罢工:满足员工渐进职业需求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
不得已,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
很快,新买的鸬鹚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
新来的鸬鹚很知足:只干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对自己这么好,于是一个个拼命地为主人工作。
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吃的住的都比新来的鸬鹚差远了。
不久,几只老鸬鹚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被主人杀掉炖了汤。
一日,几只年轻的鸬鹚突然集体罢工,一个个蜷缩在船头,任凭渔民如何驱赶,也不肯下海捕鱼。
渔民抱怨说:“我待你们不薄呀,每天让你们吃着鲜嫩的小鱼,住着舒适的窝棚,时不时还让你们休息一天半天。
你们不思回报,怎么这么没良心呀!”一只年轻的鸬鹚发话了:“主人呀,现在我们身强力壮,有吃有喝,但老了,还不落个像这群老鸬鹚一样的下场?”
启示:工作不再是必需的谋生手段,人们越来越注重将来的保障机制,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和“自我实现”。
鸬鹚从最初“有吃有喝”就感恩戴德,到希望“年迈体弱时也有小鱼吃”,就反映了渐进的职业需求。
倘若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这些需求,最终只能导致“鸬鹚”的罢工。
小狗猎捕斑马:科学分工,团队制胜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
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决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
不一会,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启示:只要措施得力,麻雀撞坏飞机。
在组织内部,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分工,根据实际动态对人员进行最佳配置。
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纪昌学箭
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他必须学会盯住目标而眼睛不能眨动,纪昌花了两年,练到即使椎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功夫。
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
纪昌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
飞卫得知结果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
启示;企业的经营也是一样,基本的人事、财务、技术、业务一定要好好掌握,那么后续就可以鸿图大展了。
办企业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塔会倒塌。
偷鸡者
曾有这样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君子之道。
”那人回答说:“那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
”
启示: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理论?是不是很荒谬?但是我们有时候自己就做着这样的事情。
吸烟有害身体,怎么办呢?戒掉吧,每天少抽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问题,一步一步来解决。
可是事情到了最后怎么样?烟依然还在抽,企业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一步一步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