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变化

合集下载

浮力与物体的浮力变化

浮力与物体的浮力变化

浮力与物体的浮力变化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一个浮力,该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方向与重力相反。

浮力是影响物体浮沉的重要因素,而物体的浮力会随着不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一、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是决定其浮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被浮力推到液体或气体的表面;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而木块浮在水面上。

二、浮力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也是影响其浮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

如果将一个物体的体积增大,其浮力也会相应增大。

这解释了为什么气球在充气后能够浮在空中。

三、浮力与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也会对其浮力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物体的几何形状越规则,其浮力越容易计算。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物体的形状可能影响其浮力的变化。

例如,一个中空的物体相比于一个实心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质量,但由于中空物体的体积较大,其浮力也会相应增大。

四、浮力与气体中的物体在气体中,浮力同样适用。

气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气球被充满气体时,体积增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浮力,将气球推向上方。

综上所述,浮力与物体的浮力变化是由物体的密度、体积和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解决。

通过合理利用浮力,我们可以设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浮力应用,例如船只、气球等,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浮力

浮力

计算题
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4dm3,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如果这个物体重4N,它在水中将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 g=10 N/kg,求: (1)木块重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 (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A、B两个不同材料做成的球都漂浮在水面,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各 自体积的1/2和1/3,则A、B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C ) A. 2:3 B. 3:2 C. 3:4 D. 4:3
选择题(基础)
一只密封的箱子,体积为4dm3,质量是5kg,不慎掉入河水中,箱子在水 中最后将(C ) A. 漂浮 B. 悬浮 C. 沉入水底 D. 无法判断
同步练习
巩固训练
选择题(基础)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其浮力大小的变 化情况是(C ) A. 浮力不断变大,但小于重力 B. 浮力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 C. 浮力先不变,后变小且始终大于重力,直到最后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 D. 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
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水中,如果将其截去一半,则它将(C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以上都有可能
计算题
某同学在薄壁平底试管中装入一些沙子,管口密封,制成一个“土密度 计”。当把它放入水中竖直漂浮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当把 它放入某液体中竖直漂浮时,试管露出液面的高度为7cm.若试管和沙 子的总质量为30g,试管的横截面积为1.5cm2,水的密度为 1×103kg/m3.求:
(1)试管在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2)在水中漂浮时,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选择题(基础)

深度分析浮力变化与压强变化的关系

深度分析浮力变化与压强变化的关系

课程信息初中物理深度分析浮力变化与压强变化的关系编稿梁龙云_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邹慧玲上图中甲容器中物块B漂浮在液面上,将物块A放在B上(如图乙所示),液体未溢出。

甲容器内的物体所受的浮力Fiw=GB,乙容器内的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z,=G a+G b,甲乙两容器内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发生变化,产生浮力的变化量M孚,则有AF r.^=3物△也叫=$畔A/z"国性Ap由上分析可知:竺孚=pMg=p«g S容4h=kp,S容得明=竺亳,此式常常在分析浮力变化与压强变化的关系时用到。

s容说明:1.△「=竺运中的码是指容器中所装的所有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量。

1Q子子。

容2.上述结论适用于规则柱形容器内液体未溢出的情况。

【真黑暖袈名核袈题罟经典】例题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2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浮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Pa,g取10N/kg,则乙球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解析:由△p=—邕,得街孚=Ap S容=40Pax50xl0'4m2=0.2N细线剪断前,甲和乙一起悬浮在水中;细线剪断后,甲漂浮,乙沉底,浮力的变化量就等于甲露出来的那部分体积所对应的浮力。

所以AF浮=2p水gV甲=0.2N,解得甲的体积V,=建业=0.5xl0'4m3o5jPAg细线剪断前,甲和乙一起悬浮,由悬浮条件得:G甲+G乙=F^i=p水g(V甲+V乙)= 2p水gV甲、’—•.一一 3细线勇断后,甲漂浮,由漂浮条件得:G甲=F2=P7K g y V甲一37两式相减得:G乙=2p水gV甲一p水gy V甲=?水g;V甲,代入V甲得m乙=70g答案:70【拓展总结+援升茜分必读】【综合拓展】浮力变化量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的关系由明=^,可知NF日pS.=NF压,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的大小就等S容于浮力变化量的大小。

关于浮力的知识点

关于浮力的知识点

关于浮力的知识点
浮力是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它是由于物体与周围介质的位移引起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方向与重力相反。

浮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下沉,而一个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起来的原因。

例如,一个装满空气的气球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而一个铅球会下沉到水底,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大。

浮力还可以解释为为什么一些船只和潜水艇能够浮在水面上。

船只和潜水艇的设计都考虑了浮力的作用,通过控制船体或潜水艇的形状和体积,使得浮力能够支撑船只或潜水艇的重量,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或在水下航行。

这也是为什么潜水艇可以潜入水下而不会下沉到水底的原因。

浮力还可以解释为为什么在游泳时可以浮在水面上。

游泳时,人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可以支撑起人体的重量,使得人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这也是为什么在学习游泳时要掌握正确的浮力控制和呼吸技巧,以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下沉到水底。

总的来说,浮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了解浮力的原理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日常现象和物体的运动规律,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浮力来设计和制造一些工程设备和器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浮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浮力变化

浮力变化

C.(h2-h1)∶h3
D.(h2-h1)∶h1
图T7-4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类型二
浮力与压力
例2 [2012·杭州]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 图T7-5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 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 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 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专题7浮力变化问题专题7浮力变化问题一概述浮力变化问题浮力变化是指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或液体的密度等发生变化时引起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化一般伴随着液体压力及压强的变化分析由液面升降分析压强由状态分析比较浮力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一、概述
浮力变化问题
浮力变化是指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或液体的密度 等发生变化时,引起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化,一般伴随着 液体压力及压强的变化分析
图T7-5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思路点拨] 明确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含义: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的重力; 台秤测量容器重力及内计测量的含义: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 重力与浮力之差;台秤测量容器重力及内部水的重力与铝 块所受浮力之和 前后对比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减小的示数即为铝 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台秤示数增加,增加的示数即为铝块 受到的浮力大小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 ⇩
由“液面升降”分析压强、由“状态分析”比较浮力:物 体浸入液体中后,观察液面是否上升和物体静止后所处状 态,根据液面变化分析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根据物 体状态可对比分析密度、体积、浮力和质量相关量的变化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针对训练 】 1.如图 T2-4 所示,在盛有某种液体的圆柱 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 A,在木块 A 的下方 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 B。金属块 B 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 A 漂 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齐平。 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 h1,然后 取出金属块 B,液面又下降了 h2,最后取出木块 A, 液面又下降了 h3,由此可以判断 A 与 B 的密度之比 为 ( A ) A.h3∶(h1+h2) B.h1∶(h2+h3) C.(h2-h1)∶h3 D.(h2-h1)∶h1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三、思路图解
液面分析 液面上升 深度h增加 液体对容 器底部压 强变大
液中浸物 状态分析 物漂浮
ρ物< ρ液, V物>V排
液面不变 深度h不变 液体对容 器底部压 强不变
物悬浮
ρ物= ρ液, V物=V排
物沉底
ρ物> Biblioteka 液, V 物= V 排F浮=G排=G物 m排=m物
F浮=G排<G物 m排<m物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6. 【2012•自贡】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 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 渐浸入水中, 如图 T2-13 所示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 数 F 与圆柱体下降高度 h 变化关系的图象,已知ρ 水=1.0 ×103 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专题2┃ 浮力变化问题
三、计算题 11. 【2013•凉山】将体积为 1 dm3、重 27 N 的金属块用细绳吊着 从水面上方逐渐浸没于底面积为 200 cm2 的圆柱形容器内的 水中,水未溢出(g 取 10 N/kg)。求: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未接触容器底部),细绳对金属 块的拉力大小。 (2)金属块从水面上方到浸没后,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多少?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浮力变化量与压力压强变化量、外力变化量》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浮力变化量与压力压强变化量、外力变化量》

浮力变化量与压力压强变化量、外力变化量一、浮力变化量与压力压强变化量 将一个小球分别投入不同液体中,物体重力为G ,受到的浮力为F 浮。

①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变化 F 浮(G ) F 浮(G -F 拉) F 浮(G -F 支) ②杯底受到的总压力变化 ΔF 液(F 浮)ΔF 液(F 浮)ΔF 液+F 球(G )③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变化(固体压力变化)=+=++F G G G F G G G ⎧⎪⎨⎪⎩原液容现液容 =+=++F G G F F G G G F ⎧⎪⎨-⎪⎩原液容浮现液拉容 G求解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

ΔF 浮=ρ液g ΔV 排=ρ液g S 容Δh 液=Δp 液S 容=ΔF 液ΔV 排=V 排2-V 排1=(Sh 2-V 液)-(Sh 1-V 液)=S (h 2-h 1)=SΔh 液及时训练1.(多选)小昊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

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C.整个过程中,水对杯底压力的增大量等于铝块所受浮力增大值D.整个过程中,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2.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 ;用细线拴住一个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 ;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 。

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 2,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 3,g 取10N/kg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h 1V 排1排2h 2SS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3.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容器底面积为80cm2,用细线拴着体积为100cm3的金属球沉入容器底,它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9N,这时液体深度为10cm,如图所示。

浮力和压强的所有公式

浮力和压强的所有公式

浮力和压强的所有公式F浮=P液gv排F浮=G-F拉F浮=F上-F下平衡法:F浮=G物漂浮时:P物/P液=V侵入体积/总体积压强:P=pghP=F/S怎样做好物理浮力题无论是初学“浮力”,还是中考复习,都感到这部分内容越学问题越多,题目越做越难。

经常在中考临近时还有很多好同学从各种渠道拿一些“浮力”习题来请我解答。

对于该现象,我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浮力问题是在力、密度、压强学习之后才引入的。

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内容本身就在中考知识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学浮力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足怪了。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知道中考的要求,所以感到难学就拼命解题。

尤其是一些教师也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成效,中考把握越大,不惜把一些超纲题、竞赛题也大量地给学生演练,弄得师生都不堪重负,这种高成本(指付出的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好“浮力”是否更好些呢?一、学好浮力的关键是把力、二力平衡、密度和压强的知识理解透彻因为浮力实际上是上述知识的一个应用。

或者说是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其难度大、题型多就成为必然。

例:如图,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不同的两液体中,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物体底面受到两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压强分别为P1和P2,液体密度为ρ1和ρ2,则:F1F2,F1’F2’,P1P2,ρ1ρ2(皆填<,=,>)这里若立即用浮力的几个关系式去计算,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也十分困难。

但若冷静地看到,物体在A、B容器中,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漂浮和悬浮的特例),则立即可知F1=G物,F2=G2物,因此F1=F2;其次,联想到浮力是液体向上托住物体的力,该力本质上就是浮力,即F1和F1’,F2和F2’是同一个力,当然有F1’=F 2’。

根据压强关系P=FS,因为同物体底面积相同,压力相同,因此P1=P2。

最后,可根据F1=F2有ρ1gV1=ρ2 g V 2牞因为V1<V2则有ρ1>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规律四:“任漂、浮等”,即物体任意漂浮在不同液面上, 所受浮力相等(F1=F2=G物)。 规律五:“密大浸少”,即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上,在密 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少。 规律六:“三力平衡”,即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 物体受到浮力、重力及压力或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F′浮=G 物 + F 压或拉 ) ,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 力(F压或拉=F′浮-G物)。
针对训练 1 . [2012·随州 ] 如图 T7 - 4 所示,在盛有某种液体的圆 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 A ,在木块 A 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 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A漂 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齐平。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 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 h1 ,然后取出金属块 B ,液面又下降了 h2 , 最后取出木块 A,液面又下降了 h3,由此可以判断A 与B的密度 之比为( ) A A.h3∶(h1+h2、思路图解
专题7┃浮力变化问题
┃典例分析┃ ► 类型一 液面变化引起的其他变化
例1 [2012·孝感]如图T7-3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 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若冰 熔化前、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1、p2,杯底对桌面的压强 分别为p3、p4,已知ρ 水﹤ρ 玻璃,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D ) A.p1 <p2 <p3 <p4 B.p1 >p2 >p3 >p4 C.p1=p2、p3=p4,且p1=p3 D.p1=p2、p3=p4,且p1<p3 图T7-3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思路点拨] 明确冰块熔化前状态: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
明确冰块熔化后状态变化:冰块熔化成水,可以看作熔化 后的水悬浮在原来的水中,浮力等于重力


前后对比,据浮力变化判断其他变化:冰块熔化后状态 由漂浮到悬浮浮力大小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液面 高度不变容器内液体产生的压强及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 变;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属于固体压强,烧杯与液体的总重 力不变,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不变,但是杯底对桌 面的压强要大于内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ρ 水<ρ 玻璃)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甲 图T7-2

专题7┃浮力变化问题
2.浮力与压力:对于柱形容器,未将物体放入容器内的 液体中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容器内液体的 重力;当将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如果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 态(如图T7-2甲所示),则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的增加量等于物 体的重力(即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如果物体下沉(如图乙所 示),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大小(小于物体重力)。
C.(h2-h1)∶h3
D.(h2-h1)∶h1
图T7-4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类型二
浮力与压力
例2 [2012·杭州]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 图T7-5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 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 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 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图T7-5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思路点拨] 明确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含义: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的重力; 台秤测量容器重力及内部水的重力
⇩ ⇩
明确放入物体后测力计测量的含义: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 重力与浮力之差;台秤测量容器重力及内部水的重力与铝 块所受浮力之和 前后对比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减小的示数即为铝 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台秤示数增加,增加的示数即为铝块 受到的浮力大小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一、概述
浮力变化问题
浮力变化是指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或液体的密度 等发生变化时,引起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化,一般伴随着 液体压力及压强的变化分析
⇩ ⇩
由“液面升降”分析压强、由“状态分析”比较浮力:物 体浸入液体中后,观察液面是否上升和物体静止后所处状 态,根据液面变化分析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根据物 体状态可对比分析密度、体积、浮力和质量相关量的变化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专题7┃浮力变化问题
(3)漂浮物下悬挂重物:如图T7-1甲、乙所示,物体A的 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B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将A与B 间的连线剪断(或将重物B取下放入液体中),物体B将下沉到 容器底部,物体A与B受到的总浮力减小,液面下降,容器底 受到的液体对其的压强、压力变小。

乙 图T7-1
二、知识储备
1.液面变化引起的其他变化 (1)物体浸入体积变化:如果容器内的液体没有满时,浸 入液体内的物体体积越大,液面越高,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液 体的压强越大、压力越大;如果容器内的液体满了时,浸入 液体内的物体体积增大,液面不变,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 体压强、压力不变。 (2)冰块熔化: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熔化后,根据物体的 浮沉条件可知,冰块漂浮时V排与熔化后化成水的体积V水相等, 故其液面高度不变。
专题7┃浮力变化问题
3.漂浮问题“六规律” 规律一:“二力平衡”,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所受浮力 等于重力(F浮=G物)。 规律二:“质量相等”,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所排开液 体质量等于其质量(m排=m物)。 规律三:“浮体定比”,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排开液体 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等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比 (V 排 ∶ V 物= ρ 物∶ρ 液) 。
针对训练
2.如图T7-6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 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放入木块后( B )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 图T7-6
专题7┃ 浮力变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