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竹石》等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

层次梳理
拓展阅读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yuān)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xiāo)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 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面临着各种考验。 不畏艰难。 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 也毫不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 间。
留清白的特点,说明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
总结写法
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
托物
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 言志
的志向和意愿。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吗?读出诗人不 怕牺牲和坚强不屈的品质。
课堂小结
16_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 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 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 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 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 写诗《入京》以明志: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我会写
chuí záo
锤
凿
返回
千锤万凿
我会写
fén
焚
焚烧
返回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朗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找出生字词。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 /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石灰自述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中心:诗人借咏石灰,表 达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贞 卓绝的意志和节操,以及永留高 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墨 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1.给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郑燮 xiè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任尔:任凭你 3.按要求填空。 《竹石》的作者是( 清 )的诗人( 郑燮)。这是 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 托物言志诗 )。全诗 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的表达了诗人
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的做人原则 ( )。
夏日绝句
立根:扎根、生根。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代诗歌体裁 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 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谢谢观看
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双关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诗译
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 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 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
过对石头不畏“ ( 千锤万凿 ) ”和
“( 烈火焚烧 )”,即使
“(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
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
品质,抒发了诗人
(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
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 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 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 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 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 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 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谢谢观看
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双关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诗译
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 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 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
过对石头不畏“ ( 千锤万凿 ) ”和
“( 烈火焚烧 )”,即使
“(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
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
品质,抒发了诗人
(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
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 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 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 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 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 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16_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小学语文PPT教学课件

《石灰吟》的作者是( 明朝的于谦 )。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用 (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 “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 宁死不屈 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表 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 达了诗人 ( )。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 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七 十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济 南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元 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 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 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 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 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注释
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 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 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 之时,宁可自杀,也不 肯逃回江东。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南宋 )的 ( 李清照 ),采用了( 借古讽今 )表 现手法,诗人用了( 三 )个典故。赞 颂了( 项羽的宁死不屈 ), 讽刺了( 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
任:任凭。 尔: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18

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人云后才 来称赞。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有世上 有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 多加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故诗人感叹: “时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 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 掉啊!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
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
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 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 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
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
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 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 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8张PPT)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读感悟
自读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思 考:竹石是抱着什么样的 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
古诗解读
把竹拟人化,体现了竹子的坚韧 不拔的性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 暗喻艰苦的环境。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0 古诗三首 竹石
古诗解读
竹石
xiè
【清】郑燮
扎根在石缝中的 竹子。这是他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 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 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 《郑板桥集》。
课后习题
默写指导: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导: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读感悟
自读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思 考:竹石是抱着什么样的 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
古诗解读
把竹拟人化,体现了竹子的坚韧 不拔的性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 暗喻艰苦的环境。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0 古诗三首 竹石
古诗解读
竹石
xiè
【清】郑燮
扎根在石缝中的 竹子。这是他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 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 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 《郑板桥集》。
课后习题
默写指导: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导: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部编版_石灰吟_ppt完美版1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石灰吟
千锤万凿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 - 留要- 留清清- 白在- 在人间-- 。人 -- 间。
无论外界的( 千锤万凿 ),还 是( 烈火焚烧 ),即使( 粉骨碎身 ) 也都不怕,只因有一颗忠肝义胆之
心,孤注一掷之愿——要留 ( 清白在人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春。
——朱熹《春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赠汪伦》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是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 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何当当-金-络络脑-脑,, 快走快-走踏踏--清清秋--。秋。
竹石
马诗
[清] 郑燮
[唐] 李贺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大漠沙如雪,
立根原在破岩中。 燕山月似钩。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何-当-金-络-脑,
任尔东西南北风。 快-走-踏--清--秋。
托物言志 梅
墨梅
梅花
[元] 王冕
[唐] 王安石
吴家洗砚池头树,墙-墙角角-数数-枝-枝梅-,-梅,
个个花开淡墨痕。 凌寒独-独自自开开。。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教师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CHENLI
16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 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 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宁死不屈)的 品质,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
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
CHENLI
18
同学们,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课文白杨。 它也运用了大量的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的写 作手法,他把白杨比做人,写出了它守卫 边疆、无私奉献的品质。
CHENLI
19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样将石 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清白、 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来四诵这首古诗
CHENLI
16 古诗三首
古驿镇点中此播放心视频 小学 周云
CHENLI
1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 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 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 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 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CHENLI
20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局势转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
于谦却被诬杀。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CHEN杰LI ”。
6
石灰吟
(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HENLI
返回 7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 清白//在人间。
CHENLI
13
译文:
• 经过千万锤击从深山里 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火 烧看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 也都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 清白留在人间。
CHENLI
14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
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
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
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
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CHENLI
15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作者以石灰
作比喻,表
粉骨碎身全不怕, 达自己为国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
。
CHENLI
17
•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 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 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 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 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 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 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 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 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CHENLI
12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 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全 不怕,
全:都。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CHE经NL烧I 制后成为
11
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CHENLI
8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CHENLI
9
注释:
• 石灰吟:石灰赞歌。
•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 种形式)
•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 夸张手法。
•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 若:好像、好似;
• 等闲:平常,轻松。
• 清白:指高尚情操。 •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点此播放视频
• 人间:人世间。
• 锤:敲打。
CHENLI
10
石灰吟
【明】于 谦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是夸张手法。
2
古诗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CHENLI
3
16.古诗三首
CHENLI
4
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
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
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
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
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
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
被诬陷而死。
CHENLI
5
于谦(1398-1457),字
廷益,汉族,明代名臣,民族
英雄,政治家。为官清正,不Βιβλιοθήκη 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正统
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入侵,英
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反对
南迁,并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
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CHENLI
21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 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 要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