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1
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1

e.遵医嘱用药治疗,告知患肢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出院日
a.遵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
b.按照出院流程,告知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术方法及地点
c.指导出院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术后定期复诊并随访终身。建立行为新规范,保持合适体重,避免剧烈活动。
d.共同制定出院后康复锻炼计划。
e.指导患者填写出院满意度调查表。
h.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4分,给予药物镇痛并观察效果。
i.术后禁食6小时后遵医嘱进食,增加营养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
j.生命体征平稳,嘱患者进行双上肢主动活动双下肢的踝泵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术后第一天至出院前
a.保持各种引流管在位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保持会阴部清洁,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d.遵医嘱给予药物的过敏试验
d.术前一日沐浴或备皮,修剪指甲,取下饰品。
e.饮食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f.术前一日晚给予心理疏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手术当天
a.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取下义齿、隐形眼镜等,贵重物品叫家人保管。
b.给予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遵医嘱术前30min给予镇静剂,留置尿管。
e.病区环境的介绍(物品的摆放、茶炉房、厕所等)
f..告知患者床头呼叫器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g.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既焦虑情绪
h.遵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i.向患者讲解入院常规查的位置及注意事项
术前
a.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b.介绍手术的名称,手术目的,麻醉方式,带腕带。
c.指导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及肢体的活动(踝泵、抬臀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护理临床路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护理临床路径制订者:审批者:时间项目内容入院当天护理评估见入院评估表护理诊断疼痛: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潜在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便秘,坠积性肺炎;知识缺乏;自理能力下降:有受伤的危险;焦虑护理措施1.病情指导1)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介绍疾病相关知识2)介绍下肢皮牵引的目的和有效状态目的:维持骨折端于正常解剖位置,防止断端移位,避免疼痛牵引有效状态:患者略外展,牵引轴线与身体长轴一致;牵引器具无重物覆盖;牵引锤不落地3)协助患者使用特殊便器,指导卧床排便的方法2.皮肤护理1)根据年龄、皮肤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床垫,必要时卧气垫床2)指导抬臀活动利用双肘关节、健侧足部为支撑,使臀部略抬高,停顿5-10秒后放松为一次,每1-2小时进行一组,每组5-10次3.安全指导1)正确进行Braden评分、防跌倒评分及疼痛评分2)根据评分结果悬挂各种标识4.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掌握踝关节主动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1)踝泵运动:根据踝关节可活动范围行屈伸、内旋、外旋活动,全过程为一次,每1-2小时一组,每组10-20次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上方的肌肉,使大腿后侧的肌肉尽可能贴近床面,绷紧5秒钟后放松5秒钟为一次,每1-2小时一组,每组10-20次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5.检查指导向患者介绍术前检查项目、注意事项和流程入院第二天护理措施1.病情指导1)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的方法2)介绍抗凝药物的名称、用法及使用后的注意事项2.活动指导1)继续卧床活动2)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方法及必要性,深呼吸一次后咳嗽一次为一个循环,每1-2小时一组,每组3-5个循环3.检查指导告知检验,检查结果4.其他告知患者准备助行器术前一天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患肢皮肤是完整、清洁2)评估患者配合程度护理诊断知识缺乏:焦虑护理措施1.术前指导1)皮肤准备、饮食指导、药物指导2)介绍配血、备血的目的及必要性2.活动指导1)继续指导患者抬臀、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2)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手术当天护理诊断体液不足;疼痛;自理能力下降;潜在并发症: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1.安置体位去枕平卧6小时患者患肢至于外展中立位,双下肢之间放体位垫,防止患肢内旋内收引起假体脱出2.饮食指导禁食6小时后协助患者进食进水3.活动指导麻醉恢复后即指导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抬臀活动,每小时一组,每组10-20次4.其他1)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2)妥善固定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情况术后第一天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夜间休息情况、进食进水情况、疼痛程度、皮肤完整性2)专科情况:评估患者体位是否舒适、伤口敷料是否清洁、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末梢血供及肢体肿胀程度3)导管及管道: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导管是否通畅,尿色、量情况4)其他:约束患者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护理诊断体液不足;疼痛;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知识缺乏;自理能力下降;有受伤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1)遵医嘱协助患者进食2)指导患者饮水每日2000-3000ml,防止尿路感染2.体位护理1)抬高床头<30°2)协助使用正确的翻身方法3.活动指导正确翻身,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功能位4.其他引流管观察、记录术后第二天护理诊断疼痛: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缺乏;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1.活动指导1)继续以上活动2)膝关节过伸运动: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使膝关节略屈伸,绷紧股四头肌,使足跟抬高床面,坚持5秒钟后放松一次,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组,每组20-30次3)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组,每组10-20次膝关节过伸运动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2.检查指导告知书后检查项目及配合要点术后第三天护理措施 1.活动指导1)继续以上活动2)指导并协助患者床边坐位,注意屈髋不能超过90°,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根据自身感觉调整时间术后第四天护理措施 1.活动指导1)继续以上活动2)协助患者床边站立:下床时,先移至健侧床边,双手把持床沿,健肢先离床足跟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待健肢站稳平衡后,患肢在逐步试探离床着地.上床时健肢先上3)使用助行器逐渐在室内行走,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根据自身感觉调整时间5)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
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

(4)功能障碍 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 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 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 折。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人工假体置换术。
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 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 外科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 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它分为人工股骨头 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由人 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人工假体置换术。
感染
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
定义:指由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多
见于中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而且常常 出现股骨头坏死。
体征
(1)畸形 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 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 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人工关节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 口感染以及深感染.表现为: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假 体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 率约0.3%~10%,翻修关节置换术则高达28%[9]。多 数翻修手术是由于关节脱位所致。全髋置换术后的 假体脱位常表现为搬动或活动后出现髋部疼痛、活 动受限及双下肢长度改变
是:早期无创伤复位,合理多枚钉固定,早期康复。人工关节
置换术只适应于65岁以上,GardenⅢ、Ⅳ型骨的结果,除与骨折损伤程 度,如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运破坏与否有关外,主要与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实施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实施我科从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手术治疗病人71例,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效果良好。
现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71例,男29例,年龄22~71岁;女42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2岁。
其中骨性关节炎25例,炎性关节炎22例,股骨头坏死24例,全部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及脱位,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功能恢复,除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卧床20年术后可坐轮椅户外活动外,其余70例均可从事日常生活、参加低强度体力运动。
2 术前护理2.1 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计划病人入院后护士长、责任护士、康复护士制订护理计划,根据入院评估,让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对病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1)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2)讲述我科的技术及设备力量雄厚,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我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请做过手术的患者讲述亲身感受或由我们讲述给病人听,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能够配合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告诉家属除手术是必要的外,家属在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是更重要的一面,通过家属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准备(1)告知病人术前几大常规检查的必要性;(2)生活习惯训练,练习床上大、小便;(3)呼吸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床上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利于痰液排出;(4)手术前一天备皮,手术区消毒并无菌包扎;(5)术前教会病人使用双拐的方法以及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
2.3 抗生素的应用遵医嘱在术前2小时静脉输入广谱抗生素,使组织达到有效浓度,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发生。
3 术后护理3.1 全麻术后按全麻常规护理。
3.2 体位护理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外展20~30°。
双腿之间放一软枕或楔形泡沫支具,患肢与健肢弹力绷带绑在一起,一同平移身体后一起翻身,避免侧卧位,以防髋关节脱位。
57=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一、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ICD-10:M16)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肥胖、髋关节既往创伤、感染、先天畸形等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髋关节前方压痛,患侧髋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符合髋关节骨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1.原发性骨关节炎原则上年龄在50岁以上;2.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使用药物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措施,疼痛和活动受限不能缓解;4.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6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康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站立/步行功能障碍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2。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显示人工髋关节(三)康复评定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9-11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1.一般临床情况评定2.康复专科评定1)伤口情况评定2)下肢围度评定3)下肢血液循环状况评定4)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评定5)下肢肌力评定6)转移/负重能力评定7)步态评定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临床治疗2.康复治疗1)安全活动指导与健康教育2)物理因子治疗3)肌力训练4)关节活动度训练5)转移能力训练6)下肢负重训练7)步行训练,包括助行器选择与使用训练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处理2)血栓处理出现骨折、假体脱落、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时需专科会诊与转诊。
(五)标准住院日14-21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
骨科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
51-81.52),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辅助检查项目1。
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片;(4)髋关节X线片;(5)下肢静脉血管超声;(6)D二聚体。
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资料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FicatIII-IV期,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87.-5)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87.-5股骨头坏死疾病编码。
2.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除外股骨近端肿瘤及骨折。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血型+Rh因子)、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3.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排除标准:严重内科合并症:如极高危组高血压病、空腹血糖≥8mmol/L、肺心病、严重心脏病(三度传导阻滞、主动脉瓣及(或)二尖瓣重度返流、房颤伴血栓形成)、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髋关节置换手术禁忌症。
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1.病史:有骨折史,保守或内固定等方法预后差,髋关节外伤后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排除感染以外各种原因所致的晚期股骨头坏死,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或功能不佳。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周围压痛、活动受限、髋关节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支持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骨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1.有诊断依据中第1条病史。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能扶拐或徒步行走。
4.髋部X线支持诊断。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可在短期(三天内)控制,可按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外伤后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排除感染以外各种原因所致的晚期股骨头坏死。
(六)术前准备1-3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房颤、下肢肿胀、静脉曲张)(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七)用药选择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排除标准:严重内科合并症:如极高危组高血压病、空腹血糖?8mmol/L、肺心病、严重心脏病(三度传导阻滞、主动脉瓣及(或)二尖瓣重度返流、房颤伴血栓形成)、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髋关节置换手术禁忌症。
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1.病史:有骨折史,保守或内固定等方法预后差,髋关节外伤后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排除感染以外各种原因所致的晚期股骨头坏死,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或功能不佳。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周围压痛、活动受限、髋关节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支持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骨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1.有诊断依据中第1条病史。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能扶拐或徒步行走。
4.髋部X线支持诊断。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可在短期(三天内)控制,
可按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外伤后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排除感染以
外各种原因所致的晚期股骨头坏死。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5)髋关节正侧位X 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房颤、下肢肿胀、静脉曲张)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用药选择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或《人工关节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3.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抗生素骨水泥)。
4.输血:视术前血常规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预防感染:术中使用抗生素一次。
6.术前流质饮食,术前2小时禁软食(午夜至术前 2 h 内服用高浓度(125 mg/ ml)的碳水化合物饮品 600,800 ml)。
(九)术后住院康复4-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髋关节正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
/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或《人工关节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3)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骨科无痛病房管理。
(5)术后康复:术后三天内下地活动,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
4.可下地扶助步器行走。
5.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减退等。
3.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关节假体类型,可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4.如出现严重内科并发症或急危重症可退出路径。
5.分析变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