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其它管理

合集下载

我国保税港区物流发展的探讨winny

我国保税港区物流发展的探讨winny

摘要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贸发展,港口作为其战略性宝贵资源,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港口发展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保税港区在我国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的最高领域,和国外的自由贸易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如何依托保税港区发展物流业,是我国各保税港区管理研究机构亟待解决的课题。

因此,对我国保税港区物流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以我国保税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比较分析等方法,在我国对外贸易和加工贸易蓬勃发展,国际物流需求巨大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学习研究物流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对我国现有保税港区物流发展进行探讨;通过国内外相似保税港区的比较,找出我国现存保税港区物流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分析和实例分析,对我国现有保税港区物流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港口及城市规划;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保税港区政策及法规;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保税港区;现状及问题;发展对策Abstract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ushed the world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Port as its strategic precious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laying a pivotal role of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ur country have issued many p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to foreign free trade areas,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few gaps in how to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free port, as for bonded port area in China mainland as the highest opening to the field, which is our country the bonded port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urgent subject. Therefore, bonded harbor area of study is very necessary to our country.This paper of bonded port areas in China i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literature retrieval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processing trade is experiencing vigorous development. Unde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great demand background, through in-depth study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actual cases of logistics, our country's existing bonded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the domestic with foreign similar bonded port, we can find that our country's problems are existing in the free port logistics; Through the normative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examples, existing free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offer their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n this basis, we can suggest that perfect port and urban planning; Reasonable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ound free port policy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service solutions.Key Words:Bonded Port Areas;Situation;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加入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简称“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增多,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例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相继出现,其中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保税港区(Free Trade Port Area)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探究

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探究

摘要文本阐述了我国保税区物流的现状,根据我国保税区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其优势与劣势的比较,浅析保税区与国际物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分析与预测,以及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潜力和必要,因此通过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促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的转型。

保税区国际物流要尽快发展,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离不开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专业管理人才的提升,科技技术的创新等一系列条件,希望我国保税区物流行业通过全方面的积极改善,使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关键词:保税区优势与劣势保税区与国际物流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探究一、保税区发展历程(一)、目前全世界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含分区),其中三分之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名称各异,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区、保税区、边境免税区等,但实质上都是经济自由区,即我们通常所称的自由贸易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在一国之内创办自由贸易区的趋势逐步扩大,美国是世界上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有700多个自由贸易区和分区。

各国设立自由贸易区因目的不同,其功能也有所差别,欧洲以自由港为主,发展中国家早期则以出口加工区为主。

我国的保税区是借鉴国际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立的,具有减免关税、放宽海关和外汇管制的主要优惠措施,以发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功能为目标的具有“境内关外”性质的特殊经济区域,也是我国层次最高的对外开放区域,从最初在设立保税区的意图、功能设计和开发建设上,我国的保税区都是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

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过国家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保税区。

(二)、保税区现状1、1990年上海高桥保税区成立后,相继在天津、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港口城市建立15个保税区。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策略的探析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策略的探析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策略的探析摘要: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的发展,建立高效的国际物流体系,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扩大贸易量,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文章结合我国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物流;发展策略;探析一、政府必须加强对国际物流的支持在政策上,及时地制定有关国际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相应的实施措施和行业条例,理顺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结构和布局做出统一、整体的规划。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对国际物流业的支持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建设。

现代物流业增加了配送等新的功能,国际物流较之国内物流又复杂重要得多。

新的情况下,国际物流业者的法律地位有本质变化,风险责任也在扩大,所以应参照各种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尽快建立法规,严格国际物流市场的准入和行业标准,规范我国国际物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这对我国国际物流业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内各相关专业部门不仅应改善各自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法规,还应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特点,在立法上做到一定的超前性。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应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二)调整行政管理方式1、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决定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2、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

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

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后续监督和管理。

改革民航货运销售代理审批制度,由民航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民航货运代理管理办法。

对危险品等特种货物的运输代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保税区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保税区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保税区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作者:蒋丽娜王茜茜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年第11期摘要: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许多发展的契机。

自从加入WTO,物流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之一,国内外开始广泛关注我国的物流业发展。

在如此鼎盛形势的推动下,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始大量抢占我国的物流市场,各类私有制物流,公有制物流,国有物流或者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出来,甚至一些原本仅仅涉及货物运输和仓储的企业也实行改革,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本文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入手,借助SWOT 分析,提出了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应该选择的战略模型。

关键词:保税区;国际物流;SWOT分析;战略规划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保税区,1990年6月在国务院的批准下设立,是全国启动最早的保税区。

目前保税区已经聚集了一千多家物流仓储企业,其中不乏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

2010年,保税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四点一,达1770.59亿元;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七点六,达203亿元,占总体增加值的百分之三十。

物流服务功能所涵盖的范围已包括长三角地区。

随着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以及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的整合,外高桥的国际物流产业,以及国际航运与港口的发展态势将更加迅猛。

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的SWOT分析(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优势因素分析1.区位优势外高桥保税区位于上海的东北端,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方便。

外高桥保税区靠近长江入海口,位于长江和东海岸线的交界处,与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距离不到四十公里,和市中心距离也仅仅二十公里。

沪上各大交通干道,沪上高速,地铁,城市道路将外高桥和其他城市紧密相连,形成了非常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2.设施优势外高桥保税区通讯基础设施非常完善。

保税区内,综合业务数字网和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已经逐渐开通。

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

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

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概述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是指中国政府为促进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保税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域,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企业落户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政府政策支持、保税区的优势和发展机遇等。

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企业进驻保税区。

减税优惠保税区享有一系列减税优惠政策,包括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为在保税区从事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的企业提供了极大的财政支持,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简化手续为方便企业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保税区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快速办理报关、报检、退税等手续的便利。

此外,保税区还推行了电子化报关、联网监管等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简化了企业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保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

包括建设现代化的港口、机场、铁路等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保税区内物流企业的资金支持,提供低息贷款和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保税区的优势保税区作为一种经济特区,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吸引国际贸易和物流企业选择在保税区落户的重要原因。

免税优惠保税区免税优惠政策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企业在保税区进行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时,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这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自由贸易保税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允许企业在保税区内进行自由的国际贸易活动。

保税区可以与国内外企业自由进出口商品,实施特殊的外汇政策和贸易条款,提供全方位的贸易便利。

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保税区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交通枢纽附近,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这使得保税区的国际物流更加便捷和高效,方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精品文档

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精品文档

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从1990年我国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以批准设立了15个综合保税区,包括潍坊综合保税区、成都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海南海口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黑龙江绥芬综合保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综合保税区、陕西西安综合保税区、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

其中,2010年2月26日正式挂牌的重庆西永保税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也是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而重庆的另一个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区,则是我国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

它的建立,对周边6个省份20多个城市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强烈的辐射聚集效应,对工业地产、餐饮、汽摩等,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庆保税港区建成后,将对周边6省的进出口贸易发挥辐射聚集作用,预计保税物流产值、保税仓储将达到5000亿以上,出口加工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成为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窗口。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曾承诺3年内将逐步放开工业品贸易权,5年内将分阶段取消各类商品的市场配额和其他数量限制,这些承诺很可能使原先在保税区投资贸易公司的外商,会依据整体投资环境的优劣来重新选择投资区域,从而导致保税区内贸易公司的数量减少。

此外,西部地区保税区的建立,有助于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还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内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研究我国保税区,特别是重庆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问题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研究保税区目前的现状,分析保税区的条件与优势,意识到目前保税区物流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出发展保税区国际物流的方法、建议。

一、重庆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重庆两个保税区的建立,将催生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

目前,北美物流巨头新地物流、世界物流巨头丹麦马士基、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普罗斯物流、国盛物流等数十家大型物流企业,都已进驻重庆保税区。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及推进战略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及推进战略

展战略选择作 为重点 ,其他功能协调发展 ,逐步 完善 保税 区国际物流体 系的建设 ,进而提 出了推进保税 区
国际物 流 发展 战略 的措 施 。
关键词 :国际物流
1 概 况
保税 区 现状
推进战略
21 保税 区内设施条件仍不 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 的 .5 . 需要 。比如 ,现代物流业要求完善的信息网络 、物流 信息平台 、具有社会性质 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 好地形成 ,以至于物流 、信息流没有得到充分加工和 利用 ,距离高信息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 22 保税 区区外的制约 因素 .
21 物 流业务 需 求量 小 ,尚未 达 到规模 效 益 的要 .2 . 求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 ,各保税 区 目前的物流量 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 求 ,保税 区内现有的主要 物流 企业业务量仍不饱和 。
21 物流服务的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 ,与物流相 .3 .
关 的服务方面还存 在一定 的问题 ,需要 进一步提 高 。 保税 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保
深圳富 田、沙 头角 、盐 田港 ,大连 ,广州 ,张家港 , 海 口,厦门象屿 ,福 州 ,宁波 ,青 岛 ,汕 头和珠海 等 1 个 。并 与 3 个 出口J T区一 起构成 了我 国经济与 5 9 J n 全球经济 接轨的平 台、拉动外 向型经济 发展的载体 、 沟通 国内外两个市 场的桥梁 。 1 0多年来 ,全 国 1 5个
到了长足发展。 2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21 保税区区内存在 的问题 . 21 保 税 区数 量少 。全 国仅有 l 个 ,分 布不够 广 .1 . 5
且面积有限 ,功能 大部分被用 于保税加工 生产 ,使其 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上有很大 的局限性。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浅析作者:韩伟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7期摘要:保税区作为受到海关监管的高度开放的特殊区域,其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到周边地区,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1990 年,上海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之后,中国又陆续建立了大连、青岛、宁波、天津等保税区。

保税区的建立不仅使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同时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图分类号:F25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145-01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始建于1990 年6 月,坐落于上海市东部浦东新区内,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带动了上海市经济的发展,辐射到长江三角洲区域,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外高桥保税区是上海市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中心,所有的国际货物交换均在此地实现,保税区进出口钢铁、机械、奢侈品、船只、有机食品、汽车等。

外高桥保税区依靠政府赋予保税区特有的优惠政策,和国内国外企业合作发展,相互促进,是我国发展现代国际物流的重要地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货物监管涉及的部门较多,通关速度慢;市场准入门槛高,特别是对外贸企业,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不利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当企业召回不符合要求产品,要求退回工厂重新加工然后再出口时,按照规定必须退回同批的全部产品,而不能只是部分产品,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西门子公司、瑞士钟表集团等都有意在保税区内设立维修中心进行维修工作,但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这种想法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据统计,2016 年保税区进出口总额为6.42 千万元,进口总额所占比重较大,为4.69 千万元,约占73%,出口总额只占很少的部分。

保税区与将近200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贸易业务的往来,主要与亚、欧、北美来往密切,进出口额分别为3642.9亿元、1726.9 亿元、811.0 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_ 其它管理论文- 毕业论文作者:未知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00:25从1990 年5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我国已建有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15 个保税区。

十多年来,全国15 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基础。

截至2001 年末,已有13180 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投资总额超过170 亿美元,这些投资来自世界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各大保税区国际物流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具规模富有活力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I 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 个保税区的总和。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港区一体化)、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

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

目前有近70 家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仅2001 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601 亿元。

目前,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

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

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 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

现在,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

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线9 条、支线20 余条与外高桥连接,全球排名前20 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600 家。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

天津港保税区自1994 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丰田、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事物流运作。

形成了以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

另外,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润滑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

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

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目前为止,广州保税区已规划2 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范围大约是1 立方公里,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代理服务机构,其中特设特种冷冻、恒温仓34 万平方米;码头一座,年吞吐量100 万吨;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中外物流企业。

其中包括进口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华南进口纸张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料件及产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国际空运货物物流中心、钢材及有色金属集散中心、金银首饰加工专用料件物流中心、国际货运代理等项目;努力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广州及广东省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保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内外兼修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国际物流功能在我国保税区的充分发挥。

从保税区来看,内部存在的冋题: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

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

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

”其次,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

保税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

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保税区的过程中,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地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第四,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同时,从保税区外部来看,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落实,这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个行业部门,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是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

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

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

其次是海关通关效率不高。

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形成了“口岸瓶颈”。

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是保税区与港口没有进行一体化联动。

我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

可目前由于保税区和港口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虽然目前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较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但综合效益还是不如一体化的效率高。

三、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1. 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国际多式联运系统是指在国际运输中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舒适等特性,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综合物流运输系统,即由一个承运人负责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与集成,以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门到门”运输。

这种综合运输方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大运输能力,还能促进运输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是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

保税区具备了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条件,这也正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

因此,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比如,天津港保税区要可以建立以天津港口为龙头的海陆、海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完善空港物流区的运作,从而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

深圳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海陆对接,建设小陆桥通道,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

保税区要与区域的总体发展衔接配套,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要创造“九通一平一围”的配套条件,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为多式联运企业进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

2. 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

具体说来,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

2)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

(3)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

(4)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

(5)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

(6)保税区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

! }(7)保税区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

(8)保税区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

3. 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