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6-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ppt课件
-1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 觉 传 导 通 路 , 由 3级 神 经 元 组 成。 (一)躯 干 和 四 肢 痛 温 觉 、 粗 触 觉 和 压 觉 传导通路
ppt课件
-16-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中、 小 型 , 突 起 较 细、 薄 髓 或 无髓 , 其 周 围 突 分 布 于 躯干 和 四 肢 皮 肤 内 的 感 受 器 ; 中 枢 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其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 细 纤 维 ) 在 后 根的 外 侧 部 入 脊 髓 经 背 外 侧 束 再 终 止 于 第 2 级 神 经 元 ; 传 导 粗触 觉 和 压 觉 的 纤 维 ( 粗 纤 维 ) 经 后 根内 侧 部 进 入 脊 髓 后 索 , 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
第10章 传导通路

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 部分,可现 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 失。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周围突 口鼻腔粘膜相 关感受器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中枢突 三叉N节 进入脑干 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
上行 三叉丘系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损伤, 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和眼裂以下的面肌瘫 痪。如一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核或脑 神经)损伤,则出现同侧相应的肌瘫痪。 如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可出现同侧的面 肌全部瘫痪;伤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可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它们分别发脑神 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
(二)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的传导通路
此通路又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由 三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感受器
上行 周围突 中枢突
脊 N节
中央后回下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其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以 及口、鼻粘膜等处;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进 入脑桥。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痛、温觉在三叉神经 脊束核, 触觉在三叉神经脑桥核,二核发出二 级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上行的三叉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 内侧核,由此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 央后回的下部。
主要功能:
1、协调锥体系运动功能。 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维持体态 姿势和习惯性运动。锥体系发起运动,锥体外 系维持习惯性运动。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 脑
额广、泛顶皮、质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脑维桥核---小(脑-脑桥→中小脚脑束)
对侧新 小脑皮质
皮
质
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
(腹前核、←
小脑上脚交叉
↓ 齿状核
腹外侧核)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脑桥束
脊髓前 角细胞 背侧丘脑腹前核
脑桥核
红核 齿核
前角运动细胞
四、肽能通路
执行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功能
斜方体
交叉
病变
中耳 内耳 蜗神经 蜗神经核
病变
患侧 听觉障碍
外侧丘系 听辐射 听觉中枢
病变
听觉障碍 不明显
(五)平衡觉传导路
壶腹嵴、椭圆囊斑、球囊斑→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眼肌前庭反射 内侧纵束
头颈姿势反射
前庭脊髓束
躯干、四肢姿势反射调节
小脑
平衡调节
网状结构
迷走神经核 舌咽神经核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概述
神经传导通路——传导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面神经核下半 → 颊肌、口轮匝肌
舌下神经核 → 舌肌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面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舌下神经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下瘫
神经传导通路

视交叉 视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来自双极细胞视辐射
内囊后肢
节细胞
距状沟周 围的枕叶 皮质
视神经
视野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 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物象:交叉投射
颞侧(外)半视野:
鼻侧半视网膜
鼻侧(内)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41
42
43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野缺损表现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骨胳肌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神经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延髓锥体
70%-90%交叉到对侧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损伤 视神经 视交叉
症状 患侧视野全盲 中央部损伤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 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
视束 视辐射 内囊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内脏运动传导通路(见内脏神经系统)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脑皮质躯 体运动中枢----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的 神经元或神经元链. 下运动神经元 —— 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脑干内 躯体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骨胳肌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ppt课件

构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由此感觉组成的感觉传 导通路即为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体四肢意识性本体感 觉传导通路
躯体四肢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ppt课件 13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外 侧 核
第二级 神经元
延髓
第一级 神经元
躯 体 四 肢 意 识 性 本 体 感 觉 传 导 通 ppt路 课件
14
躯体四肢非 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抑制区易化区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包括中脑背盖网状结构内侧尾部部位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网状脊髓束抑制n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上级中枢下传通路作用特点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网状脊髓束加强n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⑶ 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定义: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 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体表疼痛
部 位
心 心前区
左臂尺侧
胃、胰 左上腹
肩胛间
肝、胆 右肩胛
肾脏 腹股
沟区
兰尾 上腹部
或脐区
②机制:
Ⅰ.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 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 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 角N元→痛觉错觉。
38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低位的反射中 枢。 脊髓反射: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 活动。 脊 动 物:脊髓第五颈节段以下横断(保留膈 肌运动),使脊髓与延髓以上中枢离断的动物,来 研究脊髓功能。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能够识别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
二、教学内容1. 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等。
3.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
4.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等。
5. 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大脑皮层、白质、灰质、神经束、神经末梢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和路径。
3. 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解剖学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图像和模型: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
3. 临床案例:与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临床案例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引言: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理解。
4. 直观演示:教师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临床案例,学生分组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神经系统各种活动的本质是化学过程,作为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部位一突触,也绝大多数是化学性的。
在此,根据化学神经解剖学的观点,扼要介绍神经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化学通路chemical pathway。
(一)胆碱能通路胆碱能通路cholinergicpathway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运输至末梢,贮存于突触囊泡,在神经冲动作用下释放,作用于靶细胞。
神经系统内胆碱能通路分布十分广泛,主要有:①运动传导径路中的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控制随意运动。
②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③背侧丘脑至大脑皮质的特异性感觉投射。
④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司内脏活动。
(二)胺能通路胺能通路含有胺类神经递质,包括:①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②5一羟色胺;③组胺。
下面着重介绍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多巴胺能通路和5-羟色胺能通路。
(三)氨基酸能通路参与神经传导的氨基酸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前者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后者包括r一氨基了酸(GABA)、甘氨酸和牛磺酸。
其中,以GABA能通路分布最广。
GABA能通路GABAergic Pathway 包括:①纹状体一黑质径路:由纹状体(主要是苍白球)至黑质。
②隔区一海马径路。
③小脑一前庭外侧核径路。
④小脑皮质一小脑深核往返径路。
⑤下丘脑乳头体一新皮质径路。
③黑质一上丘径路。
⑤广泛存在的局部固有径路。
(四)肽能通路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内广泛存在着多种肽类物质,它们执行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功能。
下面列举几种较重要的肽能神经通路peptidergic neural pathw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编号:30
授 课 对 象 系别: 护理 层次: 三年专 班级: 教 学 方 式 讲授□ 讨论□ 示教□ 其他□ 课 程 类 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其 他□
题 目 第五篇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 中枢神经传导路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了解传导路的概念及分类;听觉传导路的组成和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面神经、舌下
神经核上瘫、核下瘫的主要临床表现;椎体外系的组成、概念和功能。
2.熟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纹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支
投射区;视野与视网膜间光线投射的相应关系以及视觉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上、下运动神经原损伤的区别。
3.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原胞体及纤纹束所在部
位,丘系交叉的水平和皮质投射区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视觉传导路的组成、视交叉和
视束的纤维来源和在内囊的位置及皮质投射区;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皮质核束的起始、经过内囊的部位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支配关系;皮质脊髓束起始、经过
内囊的部位、椎体交叉及侧束、前束的走行终止概况。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提问/举例/教具
1. 感觉传导路: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二)痛觉、温度觉
和粗触觉传导路。(三)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四)
听觉传导路。
2. 运动传导路:(一)椎体系。(二)椎体外系。
重点,难点: 1.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2. 躯干四肢浅 感觉传导路。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4. 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5. 椎体系 * # ? (55分钟) (25分钟)
讨论、思考题、作业:1、①请用箭头列示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②一侧视神经、视交叉
中间部和一侧视束损伤时,视野和瞳孔对光反射各有何改变。
参考书目:吴先国 主编 人体解剖学 第四版
柏树令 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五版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 1 页
第三节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传导路是指高级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它
是由若干神经元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
由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各级中枢而至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为感
觉传导路或上行传导路;由大脑皮质经皮质下各级中枢、传出神经而
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为运动传导路或下行传导路。
一.感觉传导路
躯体感觉可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躯体感觉包括深感觉(本
体感觉)和浅感觉。特殊躯体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平衡觉。
(一)本体觉传导路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
震动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
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能将本体觉传至大脑皮质而引起感知机体
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此传导路还传导精细触觉(包括辨别
皮肤两点距离的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
细等的实体觉)。它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 2 页
第1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
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至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本
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同侧
的后索上行,其中来自第4胸节段以下的纤维在后索中形成薄束,传
导躯干下部及下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来自第4胸节段以上的纤
维,在薄束的外侧形成楔束,传导躯干上部及上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
觉。薄束和楔束上升到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发出的纤维呈弓形
前行至中央管的腹侧,在中线与对侧纤维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为内侧丘系,经过脑桥和中脑止于
背侧丘脑。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它们发出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二)浅感觉的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传导皮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冲动,由三级
神经元组成
1.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第1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
组成脊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分布至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
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主要止于后角。
第2级神经元主要是后角神经元,它们发出轴突,经中央管前方
的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
脊髓丘脑前束,向上经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脊髓丘脑侧
束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它们发出的轴突形成丘脑皮质
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 3 页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经三又神经分布
于头面部皮肤和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根入脑
桥。其中传递痛、温度觉的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
叉神经脊束核。传递触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它们发出轴
突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伴随内侧丘系上升,
止于背侧丘脑。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它们发出轴突参与丘脑皮质
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
此通路在交叉以上损伤,对侧头面部出现浅感觉障碍,若在交叉
以下损伤,则浅感觉障碍在同侧。
(三)视觉传导路
1.视野的概念:当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称为
视野,视野可分为颞侧半和鼻侧半。由于晶状体类似双凸透镜,使
一眼视野颞侧半的物像投射到同侧眼球视网膜的鼻侧半,视野鼻侧
半的物像投射到同侧眼球视网膜的颞侧半。
2.视觉传导路的途经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为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
细胞→节细胞的轴突在神经盘处集合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
腔→视交叉→视束→(在视交叉处视神经纤维作不全交叉,来自两眼
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来自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视束纤维绕
过大脑脚,多数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细胞→视辐射(经
内囊后脚) →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视觉中枢)。
3.损伤后症状
视觉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症状不同:
(1) 一侧视神经损伤,引起该眼全盲。
(2) 视交叉中间部损伤,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3) 一侧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引起双眼
视野同侧偏盲,即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对侧视野颞侧半偏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