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57页PPT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பைடு நூலகம்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总论一、神经系统区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可区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有运动成分和感觉成分,分别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的传出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较短,反复分支,形如树枝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长短因神经元异。
1神经元neuron分类依突起的多少:假单极神经元pseudo un ipolar neuron双极神经元bipolarneuron多极神经元mutipolarn euro n依功能: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联络神经元依轴突的长短:Golgi I型(长Golgi II型(短依神经元内所含递质:种类较多神经纤维的类别: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突触syn aps神经元间相联系的接触点即突触。
分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少突胶质细胞oigodendrocytes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reflex arch: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术语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
皮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脑和脊髓内的白质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
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信息传导的重要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路径。
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主要包括传入传导通路和传出传导通路两个方面。
传入传导通路是指从感受器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的路径,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常见的传入传导通路有视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等。
其中,视觉传导通路是指眼睛接受到的光信号经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听觉传导通路是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平衡传导通路是指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接收到的重力感受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经过平衡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触觉传导通路是指通过皮肤、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官接收到的触觉信息经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传出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到神经肌肉接合部的路径,主要负责运动指令的传递和行动的控制。
常见的传出传导通路有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和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或脊髓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分泌。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指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自主神经传至器官,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依赖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调节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递质则承担着将神经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相邻神经元的重要角色。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突触前端时,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结合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粗触、压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 ③ 质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央旁小叶后部
延脑中部以上,脊髓丘 脑前束与侧束合并成一束, 统称为脊髓丘系(脊髓丘 束)。 脊髓内肿瘤压迫一侧脊 髓丘脑侧束时:痛、温觉 障碍首先出现在对侧躯体上半部,逐渐波及下半部。 脊髓外肿瘤压迫:感觉障碍的顺序与上述相反。
⒉ 皮质核束
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 经内囊膝 中央前回下1/3部皮质 下运动神经元 脑干内不同平面分出 至同侧、对侧 动眼神经核、滑车 神经核、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核、面神 经核上部、疑核、 副神经脊髓核 眼外肌、咀嚼 肌、眼裂以上 表情肌、咽喉 肌、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
桥脑、延脑分出 至对侧 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
反射途径(通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 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 神经(节前纤维) →睫状神经 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两侧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损伤:
瞳孔对光反射
患侧瞳孔
一侧视神经损伤: 直接(-) 间接(+)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直接(-) 间接(-)
健侧瞳孔
眼裂以下表情 肌、舌肌
一侧皮质核束受损时,可致对侧眼裂以下 表情肌、舌肌瘫痪,称之为核上瘫。
精细触觉:辨别物体的纹理粗细、性状和 两点间距离等的感觉。
⒈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肌腱、 本体感觉感受器 躯干、 关节、骨膜 四肢 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支 ① 经后根内侧部 经脊神经 ② 入脊髓后索组 脊神经节 成薄束、楔束 延髓薄束核、 楔束核 大脑皮质中央后 内弓状纤维 丘脑中央辐射 回、前回中上部 经内囊后肢 ③ 交叉后组成 和中央旁小叶。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周围支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运动传导通路
01 02 03 04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皮层到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传导路径 ,包括三个阶段:大脑皮层、传出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第一阶段:大脑皮层,发出运动指令,通过传出神经元传递给运动神 经元。
02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面有许多沟回和裂隙,内部则由不同功 能区域组成,如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
03
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最发达的部分,负责处理复杂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
04
大脑内部还有许多核团和传导束,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协调各个器官 和系统的功能。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负责 协调身体的自主运动和平衡。
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 面有许多小的叶和沟回,内部 则由许多神经元和纤维组成。
小脑通过与大脑、脑干和脊髓 等部位的连接,协调身体的运 动和平衡,维持身体的稳定和 姿势。
脑干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通道, 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调节自主神经系 统的功能。
脑干内部有许多神经核团和传导束, 如延髓、桥脑和中脑等,这些区域分 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控制着基本的 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等。 桥脑位于延髓上方,负责协调身体的 运动和感觉信号的传递。中脑则位于 桥脑上方,是视觉和听觉信号传递的 重要区域。
脑桥与延髓
01
脑桥是连接中脑和小脑的重要通 道,负责协调小脑和脑干之间的 神经信号传递。
02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控制着基 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 血压等。
03 脊髓的解剖
脊髓的结构
01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脑干,下至尾骨,由 灰质和白质组成。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纹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状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鼻侧半的f交叉-对侧视束 视交叉 颞侧半的f不交叉-同侧视束
外侧膝状体
● 视辐射 距状沟上、下 内囊后肢 的视区皮质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 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A单眼全盲 B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B D
C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D双眼同向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上丘臂
视交叉
顶盖前区
两侧视束
前庭N核
●
丘脑腹后核
●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路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为: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传入神经元→大脑皮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数级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 经损伤 丧失 ( -) 丧失 ( -) 存在 ( +) 丧失 ( -)
健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存在 ( +) 存在 ( +) 丧失 ( -) 存在 ( +)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
小脑延髓 交叉池 桥池 脚间池 四叠体上池
蛛网膜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三、软脑膜
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 覆于脑表面并伸入沟 裂和脑室内。在脑室 旳一定部位,与室管 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 组织。并形脉络丛。
脑和脊髓旳血管
一、脑血管
躯体、四肢本 周围突 体觉和精细触
中枢突 后根
觉感受器
脊神经节
脊髓 T5 下列:薄束 后索 T4以上:楔束
第一级神经元
薄束核 楔束核
左右交叉
发出二级纤维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第二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发出三级纤维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第一躯体感觉区)
第三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演示
1、脑旳动脉起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给端脑前2/3 与间脑旳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给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旳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旳起始处发出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 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颈内动 脉分支
大脑前A 前交通A 大脑中A 脉络丛前A 后交通A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
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A
大脑后A 小脑上A 脑桥A 迷路A 小脑下前A
中央动脉
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 出主要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即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 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 12对,脊神经 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可区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有运动成分和感觉成分, 分别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 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不受主观意识控制, 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的传出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 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较短,反复分支,形如树枝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长短因神经元异。
1.神经元 neuron 分类依突起的多少:
假单极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neuron
双极神经元 b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 mutipolar
neuron
依功能: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
依轴突的长短:Golgi I 型(长 Golgi II 型(短
依神经元内所含递质:种类较多
神经纤维的类别: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突触 synaps :神经元间相联系的接触点即突触。
分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s
少突胶质细胞 oigodendrocytes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 reflex arch: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术语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
皮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脑和脊髓内的白质。
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
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