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著作五种

蒙台梭利著作五种
蒙台梭利著作五种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胡纯玉译,发现孩子,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孩子从1岁开始,特别是在2岁左右,希望看到东西放在她所熟悉的位置上,且对每一样东西都有特定的使用方法,比如衣服就应该穿在身上,不能搭在胳膊上。如果打破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她会感到非常不高兴或沮丧,会尝试将物体归位。10

孩子才真正掌握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15

3岁的孩子必须为他自己摆弄东西。应提供呵护孩子力量、尺寸的东西,活动应尽量真实;不需要过家家,让他尝试下厨;不需要给洋娃娃,给他一群同伴。33

孩子不用双手便无法思考,甚至还必须不停地走动,动作与思考同时进行。

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把一切留给自然,因为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发展,就越能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比例和更为健全的机能。38

在时机还未成熟之前,切莫强迫孩子走路,因为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自己站立起来,自然地行走。39

儿童的权利是什么?首先应该将他们视为一个社会阶层,一个劳动者阶层,他们事实上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创造人的劳动。45

为儿童创造一个每样东西的大小都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环境,并让他生活其间,有助于发展其内在能力。50

教师的工作仅限于提供教具,示范使用方法,之后就让孩子自己展开学习之路。

尊重绝对不是连孩子的缺失和肤浅的表象也一并包容。尊重在本质上应具有以下基本原则:能够察觉出孩子不同的体能状况,鼓励孩子发展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打消其他不好的念头,因为它们缺乏建设性。69

要达到舒适的感觉,必须使房间的地面有一半是空着的,不放置任何东西。家具应轻便,与他们的身高、力量成比例,可移动,可清洗,有教育性。食品柜应低到孩子能用手臂够得着,有的可带小轮。脸盆大小要适合儿童盛水倒水。

必须让孩子生活在他们自己能够把握的、能居住也能玩乐的环境中。小椅子,能打得开的抽屉,小床……

让儿童使用瓷碗、玻璃杯等易碎品,一旦破损就是在想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81

只有通过自由的交往,通过进行让孩子们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的训练,才能建立起社会化的习惯。仅仅进行应当做什么的说教,是绝不会达到培养一只的目的的。

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坚持不懈,不管他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做得一样好。

人的最基本权力,就是自我“培养”的权利。只有到了这一步,我们作为一个人才不会受压

抑,不受奴役,并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身发展的方法。115

在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要阻止他们自发进行的那些活动,即使这类活动像涓涓细流一样十分渺小。我们的任务是等待。切莫欺骗自己,以为自己能创造智能。

在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环境中,孩子会尽力注意自己的举止,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不需要外来的激励就能够改进自己的行为。

克制自己想要帮助孩子的冲动,静静在一旁观察,跟孩子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不要常去打扰他,也不要放任不管。当孩子在做一件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时,他会显得很沉静,而且自得其乐。157

那双推动摇篮的手,掌握着整个世界的未来。——谚语

一位妈妈总是教导女儿不能说谎。一天妈妈在电话里对朋友说:“啊!真不好意思,我病了,没办法去。”话没说完,隔壁传来一声尖叫。妈妈冲过去以阿奎那,只见小女儿捂着脸,跌坐在地上,忙问:“亲爱的,发生了什么?”女儿哭着回答:“妈妈说谎!”160

原则一:

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活动,并试图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165

原则二:

必须尽可能支持孩子活动的意愿,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避免养成依赖的习惯。168

原则三:

必须时时警觉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孩子的感情——特别是对外来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细腻敏感。170

孩子刚开始学着自己吃饭,不太懂得拿筷子、勺子,肯定会弄脏自己。妈妈这时应牺牲干净原则,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合理冲动得到满足。169

孩子要自己走路,即便路面坎坷,也不必牵她,改为口头提醒就可。

孩子伸出撞疼的小手指时,说几句安慰的话或者亲亲受伤的地方即可,不必过度安慰。让她觉察到我们的关心即可。

每当孩子告诉我们哪件事让她觉得不快乐时,我们绝对不会跟孩子说:“没关系,不要紧。”我们会接受孩子不愉快的感觉,轻声给予安慰,但也尽量不要去渲染孩子遭遇到的不愉快。171

不必再孩子面前充当完人,期望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相反,要审视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孩子不公正的观察批评。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金晶等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应该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把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18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初期发育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敏感性。

儿童对秩序的敏感:

放到桌子上的雨伞,搭在胳膊上的衣服,讲故事的人与枕头、人与人的位置关系,讲故事的地点,捉迷藏游戏(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躲藏并出现),洗澡的顺序和姿势。

发现儿童在发呆、心驰神往、聚精会神之时,不要打扰,不要问话,慢慢接近,默默观察,儿童会在必要的时候告诉你她发现的秘密。

儿童需要的是简单的东西,复杂的东西往往更容易阻碍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促进他们的发展。

大象会放慢步伐适应小象的步调。

一岁半到两岁的小孩和爸爸一起散步,孩子突然用手臂抱住父亲的腿,父亲就站着不动,让孩子绕着腿玩耍,等孩子玩够了才往前走。过了一会儿,孩子又坐在了路边,父亲就在一旁等他。65

儿童行走时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他的目的是实现自身某种创造性的东西。他走得很慢,朝前走仅仅是因为突然有个什么东西吸引了他。成人必须放弃自己的步速和他最终的目的地。

将一叠毛巾一块一块搬运到一个地方,又搬回去,反复进行。打开瓶盖再盖上,反复开关柜门。

2岁半的孩子费力提水罐穿过房间,母亲帮忙提,孩子很伤心,委屈。

孩子享受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当一个儿童动作缓慢时,成人就会有干预的欲望,想代替他完成,这却阻碍了他行动的自由,成为他自然发展的障碍。

给儿童示范动作,应该放慢速度,平静地行动,展示细节,但不用过分热心或夸张,否则压抑其思考和判断能力。78

2岁儿童把脏鞋子放到床单上,大人不要自己把鞋子拿走,应该让儿童自己行动。

成人习惯把做了一件又一件事情后感到活泼又快乐的儿童看作是更聪明的,实际上,正常的儿童是逸一种平和安静的方式到处行走的。安静而有分寸的活动,并伴随着认真的思考是正常儿童的标志。

他人的意志很难使一个人产生举止得当的行为,因为外部影响不会为这个人的行为提供有条

理的指引。当一个人不得不靠别人的意志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说他人格分裂了。

儿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从事各种活动成长起来,因此它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

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90

儿童乐于听成人的话,但是当成人让他放弃那些有利于他成长的本能时,他就会反抗。

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这条原则,今后的教育就会陷入无穷的混乱中。

我们的教育体系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成人也是儿童环境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使自己适合儿童的需要。

他必须增加,我必须减少。——施洗者圣约翰

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有一个特征,对儿童人格个性的尊重,并把这个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96

3岁小女孩,反复将圆柱体放到不同的容器中又取出来,并没有表现出想加快速度或提高敏捷的想法,只是不断重复。

重复练习,自由选择,工作优先(于游戏和玩具),不在乎奖励与惩罚。

安静练习。

超越糖果:甜点→圆、长方形……

教孩子怎样擤鼻涕。社交敏感点,儿童在擤鼻涕上有困难,屡遭责备,敏感。教,获得尊重。

发现儿童的真正本性,进而帮助其正常发展:第一个条件就是让儿童处在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那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第二个条件是成人的中立。第三个重要条件是给儿童特殊的物品,让他们工作,借此发展分析能力和运动能力。118

儿童身边需要的就是: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位谦虚的教师、一些合适的物品。

他喜欢的东西:

重复练习;

自由选择;

控制错误;

分解运动;

社交中良好的行为规范;

环境中的秩序;

个人整洁;

感官训练;

与阅读分离的书写;

书写先于阅读;

不用书本阅读;

自由活动中的纪律。

他抵制的东西:

奖励和惩罚;

单词拼写课本;

共同的课程;

教学大纲和考试;

玩具和糖果;

教师的讲台。

儿童不能用理性来判断待遇是否公正,但儿童能感觉到某些事不对头,并因此而变得抑郁和心理扭曲。

大人把玩具送给孩子玩,但这些玩具只是产生了各种幻觉,却未能提供与现实相关的真实并富有建设性的环境。玩具刺激儿童活动,就像一阵微风吹起了余烬中的火星,火星很快就熄灭了,玩具也很快就被扔掉了。136

过于依恋、依赖、依附于他人的儿童,会不断地问“为什么”,却并不注意成人的回答,只是简单地重复问题。仿佛在热烈地求知,实际上这只是留住能提供帮助的身边人的手段。

儿童对环境有一种饥饿感,渴望寻找能满足她心灵需要的东西。

过于喜欢积累并隐藏东西又并不分门别类,收集的东西五花八门且之间毫无联系,阿德勒认为,依恋许多好去用处的东西,又不愿意放弃他们,这将是一剂致命的毒药,会打乱他的基本平衡。

正常化不是把自己置于危险中,而是获得一种谨慎,这种谨慎使他能意识到危险并控制危险,进而即使在危险的境遇中也能生存。150

谎言是儿童面对成人攻势所做的自我保护。

成人试图使儿童吃快一点,但儿童有自己的进食节律,因此拒绝接受成人的节律。儿童并不是把他们想吃的东西立即吃完,而是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停下来不吃东西。

人通过工作塑造自己,不论是以别人为榜样是用惩罚都不起作用。

当儿童工作时,并没有怀着某种目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并不最受效益法则,停止工作也不是因为劳累。他通过工作得以成长并增加力量,儿童不要求减轻负担而希望由他自己完成他的使命,没有人能帮儿童挑起代替他成长的重任。

一个心灵已经得到升华的人不会迷恋外界的东西,仅仅在合适的时候为了完善自己的内心才会去利用外界的环境。

成人如果变成了蝴蝶(如果可能的话),就会去弄破幼虫的茧,鼓励它飞。

只要儿童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并且受到心理偏离正轨的折磨,人类就将永远是不正常的。

父母并不是子女的创造者,只是他们的监护人。他们必须像承担着某种崇高使命的人一样去保护儿童,深切地关心儿童。

正如爱默生认识的,儿童就像弥赛亚一样,降临堕落的人间就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祝东平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当孩子脸上充满焦急、期待、高兴的表情,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要他没有主动寻求帮助,就不要上前帮忙。63

简单是首要原则。在对比中进行。

这个是蓝色的,这个是红色的。这个是蓝色的,这个是红色的。

请把蓝色的给我,请把红色的给我。请把蓝色的给我,请把红色的给我。

这个是什么颜色?

在宁静的森林中自由舒展心灵时听到远处悠扬的钟声,更强烈地感到此时此境的宁静与美丽,大人就要做这钟声。78

练习内容:清洁、秩序、体姿、会话。

在智力领域里,简约就在于要排除头脑当中的各种先入之见,从而引领我们发现新事物;就好像道德领域里面,前辈和物质贫困能知道我们打到一种精神上的成就感。

与普遍接受的观念相反,书写一般先于阅读。

书依靠的是逻辑语言,而不是语言的机制。在孩子能理解并欣赏书以前,必须建立起逻辑的语言。

生活实践练习:不出声的移动座椅。系鞋带,扣扣子,挂衣服。不出声音的站起和坐下,笔直的走路。

真正纪律的第一线光明来自于工作。在特定时刻,恰巧孩子正对一件工作——扣扣子、系鞋带、洗盘子——非常投入,这可以从他面部表情、注意力和对练习的坚持中体现出来。这样,孩子就迈出了指向纪律的第一步。

培养心灵和精神力量:

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教育而具有预见力。当孩子们懂得播种的植物的生长要依靠他们细心的浇水,饲养的动物的成长要依靠他们勤勉的喂食,他们就会像一个开始感到对生命负有责任的人一样,变得有警惕性。

引导孩子们学习具耐心和信心的品德。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情。最能培养对大自然感情的还是栽培植物,因为植物在其自然发展中给予的远比索取的多。

2~3岁的儿童以摆弄小物体为最大的乐趣。

安静练习:忍耐、合作、意志。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0~3岁他从环境中吸收的一切都会在脑子里酝酿,书写的爆发时因为先前学会了口语和说话,语言的敏感期在5岁半到6岁之间开始式微,在这个年龄学习书写会使他兴奋,到了八九岁就这个热情了。

地球仪。

给孩子感兴趣的工作,当他开始工作以后不要任意打扰他。给糖果、严酷的态度、药物都是没用的,对惹麻烦的孩子也不能感情用事,不可骂他白痴。当他需要心灵的食物时,这些做法没有益处。人不像动物,他必须在生活与相关的经验中构建自己的行为。

肢体运动应该法子孩子内在的意愿,且应该由孩子内在的生命来安排。除非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否则孩子的肌肉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因为身体的活动本身就是自我意愿的表达。

成人一定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出孩子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他所需要的任何帮助。倘若我们想要拟定一项儿童成长原则的话,,必须让孩子参与我们的生活将是首要的一项。

敞开的长柜、小抽屉,高度合适的黑板。

基本运动(站立、走动、操作小物件)、照顾自己、家务处理,园艺劳动,手工制作,体育活动,韵律活动。

踩线行进。

第一步是穿衣和脱衣。

静默训练,半明半暗,安静的环境,舒服的姿势,教师的示范。

我们排除不好的混乱,给予有秩序的和好的活动由完全的自由。给他自由,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用细心和充满爱心的关注,鼓励她自我发展。

当孩子犯了小错误的时候,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在一旁安静的观察,不加介入的话,本身就能教会孩子。

碰到困难,不必直接告诉他如何解决问题,否则孩子会失去兴趣。因为重点是克服坤困难,而不是把工作做完。一个提重物的孩子并不想要人的帮助,即使大人一直看着他,也会使他停止工作。

不能只想着保护孩子娇小柔弱的身体,不鞥你只记得喂食、穿衣、洗澡。没有人可以光靠面包活下去。物质在这个阶段是最不重要的,而且物质可能导致任何年龄的人的堕落。受物质奴役的大人和小孩都会深感自卑,尊严尽失。

必须懂得分辨孩子注意力的所在。当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时,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在一旁纠正或突然给予赞美,这样反而打扰孩子。

尊重的原则:察觉出孩子的不同体能状况;鼓励孩子发展对身心有益的行为,打消不好的念头。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71

我们无法造就一个天才,-只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其潜力。

1岁半至2岁,语言爆发期。2岁,人类心理类型的分水岭,开始了一个语言组织的时期。

人生的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婴儿有很大心理潜能,我们对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儿童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170

3岁,生命好像重新开始了,意识出现并开始发挥作用了,3岁前是无意识阶段。儿童现在有两种倾向:一是加强自己对环境中行为的意识,另一个是完善已经形成的各种能力。133

儿童做事没有规律是因为以前曾经有人随意地强制他们有规律地做事,儿童懒惰是因为他们曾经被强制去工作,儿童不听话是因为以前他们曾经被强制听话。163

关于占有心理:一个正常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他所喜欢的事情,这就促使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本身,而是集中在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上。他的占有欲经历了一个过程。一旦儿童得到渴望得到的东西之后,就会丢掉或打坏这些东西,搞清楚其原理和界限。儿童需要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对物体的深入了解。175

“你真淘气,但是不要担心,我们刚来时也是一样。”指出错误,不看成故意,尽力安慰,期待唤醒。

不停地给予奖赏和惩罚,会严重影响儿童精神上的自由。197

儿童并不会因为在成年人身上发现了错误而对成年人不尊敬,成年人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尊严。

儿童的服从意识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她是在人的成熟过程接近结束时自然地、以一种不期而至的方式出现的。207

对3岁以前的儿童来说,除非命令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否则他们是不会服从的。208

服从三阶段:随机服从,随时服从,期待服从。

内心深处的几率性是后天形成的,而非先天具有的。我们的任务是为这种纪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就已经具有了纪律性。213

成人的工作:环境的管理者和保持者。按需而至的指导者。新工作的提供者。

表扬、帮助甚至仅仅看一眼都可能打扰儿童。一旦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我们就把他们看作不存在一样,可以用余光观察,但不能打扰。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1、论儿童自由 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儿童的自由应该包括智能和道德两个方面。智能方面的自由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道德方面的自由则是要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活动的欲望而出现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来自一种不明智的压制。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对克服障碍表现出畏缩,甚至懒散、依赖、顽皮、抗拒、对立等,往往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干扰和压抑过多造成的。因此,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 尽管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她指出,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蒙台梭利认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第二,通过独立达到自由。蒙台梭利认为,在正确情况下,儿重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发展意志。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之所以选择某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是由内部的意志倾向来决定的。他的意志引导他前进,并发展他的力量。儿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作,不仅不会使他感到疲劳,而且还会强化他的个性。第四,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蒙台梭利非常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但个性的发展并不排斥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个社会集体,可以通过"有准备的"环境、自由的作业、教师的引导和不同年龄的同伴的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 2、论师生关系 蒙台梭利提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电子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 容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另外,基于教学需要,本书收录了“书写前的感官准备”一节。)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视觉教育 视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的感觉,视觉教育即培养儿童形成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视觉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关于大小、形状、颜色的视觉区别的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组—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彩色圆柱—和插座圆柱体同 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以增加多样性。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组对3岁幼儿最有吸引力。 颜色 色板—颜色的种类、明暗(明亮度) 最初,蒙台梭利用3种鲜明的颜色,如将两套红、蓝、黄6块色板摆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从中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请幼儿从混杂的色板中找出与此相同的另一块。把这两块并排摆在一起,这

样,就可以把6块色板成对地摆成两行。游戏中,色板的数目可增加到8块或16块。最后增加到64块。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连3岁幼儿也能把64块的所有的颜色按层次摆出来。在此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记忆颜色的练习。 形状 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嵌板的构想源于伊塔,塞贡也用过。蒙台梭利首先应用于缺陷儿童,进而经过创新应用于正常儿童。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球体、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柱、圆椎、四角椎等)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及三角形的组合(辨别与组合) 其他 二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三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 二、触觉教育 对幼儿各种触觉,如手接触的物品的皮肤觉(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压觉等教育的教具包括: 触觉 触觉板—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布盒—布的种类与触觉(手指) 温度觉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一)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思想背景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方法论: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https://www.360docs.net/doc/0c14562194.html,enius),卢梭(J.J.Rouss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 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pp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关爱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在无意中“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能力的权利。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了对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况下,幼儿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随意性较强,做事缺乏耐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不会谦让。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自己的照顾,培养幼儿的自立精神是幼儿时期必须学习的必要能力,教育对象是幼儿本身,受益者是幼儿本身,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幼儿期是动作发展及生活环境学习的敏感期”。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后,我们注重了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训练幼儿小肌肉动作及与脑、手的协调,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奠定独立生活的基础,同时培养幼儿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等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社交能力。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日常基本活动。这是指走、坐、抓、拿、倒、剪、穿、挤、切、缝等。2.自理活动。这是指自我服务的练习,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主要包括洗手、洗脸、刷牙、吃饭、漱口、穿衣服、穿鞋、自理大小便、洗

手绢等。3.生活活动。这是指培养幼儿生活、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坐姿、站姿、开关门、喝水、用餐的礼仪、打招呼、感谢和道歉、如何参与别人的活动等。4.值日活动。这是指让幼儿做与环境有关的实际生活练习,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包括擦桌子、擦椅子、擦墙面、整理活动室内物品、饲养动植物等。 二、我们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的精华,注重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即“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入园后,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如教幼儿如何站,如何走,如何开关门,如何搬椅子,如何坐下,如何取放教具等。在与人交往方面,教给幼儿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如何感谢和道歉,如何观察和参与别人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从而在幼儿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也注意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二)丰富生活区教具,科学指导幼儿活动 所谓生活区,就是锻炼幼儿自立能力和学做家务的区域,生活区教具是日常生活中缩小了号码的真实物品,如练习系扣子所需的小

孩子早教值得推荐的五本书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从小抓教育才能让宝贝比其他孩子更聪明。很多宝妈都会在选择早教教程方面苦恼,那么今天我们给宝妈们推荐几本大家认为不错的早教教材,看了这几本教材能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更专业。 1、《蒙台梭利早教全书》 《蒙台梭利早教全书》从玛利亚?蒙台梭利五本著名的早教经典著作中,选取适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向中国家长介绍极富革命性的早教理论,如“敏感期”,“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此外,每节内容后配以典型的“案例连连看”,精辟的“专家解读”,以及科学的“教育要点”表格分析。 2、《1-2岁睡前10分钟?语言开发》 《1-2岁睡前10分钟?语言开发》内容简介:睡前10分钟是宝宝记忆的黄金时间。家长在宝宝入睡前10分钟给他讲故事、念儿歌,进行轻松的亲子智能开发互动,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宝宝的智力,同时也能让宝宝心情愉悦地入睡。 1~2岁早教版《睡前10分钟》系列图书,根据1~2岁宝宝的语言、智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编写而成,共分为《语言开发》《脑力游戏》《亲子童话》和《情商培养》四个分册。内容涵盖了1~2岁宝宝应知、应会的各种知识,科学培养宝宝的多元智能。 本册《语言开发》结合1~2岁宝宝的语言发展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练习,对宝宝进行科学系统、循序渐进的语言智能开发。在睡前的10分钟里,家长陪宝宝读一首小儿歌、学习新词汇、学说一句完整的话……日积月累,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3、《小婴孩认知启蒙大卡:黑白卡(0-12个月视觉激发)》 《小婴孩认知启蒙大卡?黑白卡》是一套专门为0~12个月宝宝设计的卡片,包含2组益智拉拉卡和24张单卡。由权威早教机构根据婴儿视觉发展特点科学编写,从黑看白、白看黑的视觉激发理论切入,从视觉特征、训练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让妈妈简便操作,宝宝轻松学习,使宝宝视觉得到良好的锻炼,进而达到全脑开发的效果。 4、《0-3岁新手妈妈必知的30个重点早教法》 0~3岁,如何培养出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呢?本书通过1000位新手妈妈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为您带来30种王道育儿法和19种人气育儿法。其中包括对蒙台梭利、七田式、久保田式等专家理论的实践检验,用数据和妈妈的笔记亲述育儿成效,给您一个真实的育儿法则。 熟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宝贝的第一任老师,宝爸宝妈们就更应该抓好孩子的早期教育,那么这本书爸爸妈妈就一定需要好好看看了。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科目:数学 名称:砂数字板 目的:培养幼儿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教学准备:工作毯、0到9数字单板10块 操作过程: 一、取工作毯 二、现在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砂数字板 取工作材料,放在右下边; 分别把数字1、2、3拿出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边,展示空盒。 把数字1拿出,放至工作毯中间,左手按住板,右手两指抚摸数字一次,并说1,这是数字1,沿边放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以此类推,找出数字2和3。 进行三阶段教学。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 收工作毯。 色板第一盒 科目:感官 名称:色板第一盒

目的:培养幼儿分辨颜色并对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准备:工作毯、色板第一盒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第一盒 取工作毯,沿边铺放; 取工作材料; 打开工作盒,将盖子放于盒子的底部; 两指捏色板白边,有序散放于右下角。展示空盒后放于工作毯外。 按红、黄、蓝从左向右沿边摆放; 依次取蓝、黄、红进行颜色配对;色板都配对好了, 进行三阶段教学; 取回空盒子放工作毯上,收色板,边收边说相应颜色。 工作完毕,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 收工作毯。 粉红塔 科目:感官 名称:粉红塔 目的:培养幼儿立方体的概念,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教学准备:工作毯、粉红塔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粉红塔;

取工作材料,将最小的捧在手心,放在工作毯中间,第2、3、4个用三指捏,第5个开始四指捏。按左右顺序摆放。 划指说两遍,粉红塔、粉红塔。 感知两遍; 找出当中最大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找出当中最小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小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进行三阶段教学。 接下来我们依次找出当中最大的进行排序,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说,最大的,然后把它沿边放在左下角。前三个要说最大的,第四个开始不用说了。 剩下两个时,要说“大的”、“小的”。 接下来我们进行检验,将最小的放在最大的旁边,然 后用右手食指往左边抚摸。 我们将粉红塔垒高。请问像什么? 粉红塔还可以这样摆:平放。请看这像什么?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按从大到小还原。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介绍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介绍 刚刚成为父母的年轻人,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急需一套正规的宝宝教育方案来启示他们。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正是对当代幼儿教育的一座里程碑。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你会知道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也会感觉到儿童教育方面的创新。下面我们就为您大致介绍一下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人的创造性 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自然性,创造是自然而生的。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2、自发性的智能 学习的欲望,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使人成为人 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人格的人。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4、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5、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蒙台梭利著作五种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胡纯玉译,发现孩子,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孩子从1岁开始,特别是在2岁左右,希望看到东西放在她所熟悉的位置上,且对每一样东西都有特定的使用方法,比如衣服就应该穿在身上,不能搭在胳膊上。如果打破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她会感到非常不高兴或沮丧,会尝试将物体归位。10 孩子才真正掌握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15 3岁的孩子必须为他自己摆弄东西。应提供呵护孩子力量、尺寸的东西,活动应尽量真实;不需要过家家,让他尝试下厨;不需要给洋娃娃,给他一群同伴。33 孩子不用双手便无法思考,甚至还必须不停地走动,动作与思考同时进行。 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把一切留给自然,因为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发展,就越能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比例和更为健全的机能。38 在时机还未成熟之前,切莫强迫孩子走路,因为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自己站立起来,自然地行走。39 儿童的权利是什么?首先应该将他们视为一个社会阶层,一个劳动者阶层,他们事实上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创造人的劳动。45 为儿童创造一个每样东西的大小都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环境,并让他生活其间,有助于发展其内在能力。50 教师的工作仅限于提供教具,示范使用方法,之后就让孩子自己展开学习之路。 尊重绝对不是连孩子的缺失和肤浅的表象也一并包容。尊重在本质上应具有以下基本原则:能够察觉出孩子不同的体能状况,鼓励孩子发展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打消其他不好的念头,因为它们缺乏建设性。69 要达到舒适的感觉,必须使房间的地面有一半是空着的,不放置任何东西。家具应轻便,与他们的身高、力量成比例,可移动,可清洗,有教育性。食品柜应低到孩子能用手臂够得着,有的可带小轮。脸盆大小要适合儿童盛水倒水。 必须让孩子生活在他们自己能够把握的、能居住也能玩乐的环境中。小椅子,能打得开的抽屉,小床…… 让儿童使用瓷碗、玻璃杯等易碎品,一旦破损就是在想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81 只有通过自由的交往,通过进行让孩子们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的训练,才能建立起社会化的习惯。仅仅进行应当做什么的说教,是绝不会达到培养一只的目的的。 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坚持不懈,不管他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做得一样好。 人的最基本权力,就是自我“培养”的权利。只有到了这一步,我们作为一个人才不会受压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在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徐维海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仪式性或强迫性的刻板活动)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帮助这些自闭症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已经是学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开设了蒙台梭利康复训练课,尝试运用蒙氏教学法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自闭症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所谓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一、制定方案、创设舒适的训练环境 1.整齐的蒙氏训练环境。蒙氏训练教室里的教具都是有秩序的,每个教具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正好符合自闭症学生规律性强的特

征。训练自闭症学生每次工作后都能能把教具放回原位,这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秩序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有序的线上活动。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设计“走线”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场地中用鲜艳的、学生喜欢的颜色画上一个椭圆形,让学生用脚跟对脚尖的方式进行行走练习。这一环节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协调身体机能并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安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学生,一刻都闲不下来。做操排队永远是最突兀的那个,需要老师牵着他的手才能走到队伍中。通过一学期的“走线”训练,学生已经有了沿直线行走的意识,排队时也能自己走在队伍中了。 3.规范的教师示范。教师的示范必须是非常规范的,教师对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反复推敲,既要让学生易于观察,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闭症学生常常不在意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准备规范的、吸引学生注意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能完成操作练习。 4.学生自由操作。由于在蒙氏的教学中,工作主要由学生主导。因此在教师示范完毕后,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要求,只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工作。在学生进行自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在工作完一项后,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归位再做另外一样工作。每次玲玲进入蒙氏训练教室都会事先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这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讲清要求,一定要做完老师规定的工作后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玲玲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时候会非常配合老师的训练。

《蒙台梭利》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蒙台梭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蒙台梭利》读后感1 太佩服她了,极具洞见和爱心的女士,我认为她的理论秒杀现在很多的教育实践。在培养儿童学术水平方面,蒙台梭利已经被严谨的实验证明确实比普通教育胜过一筹。我没有条理的整理一下看后所得。 1,爱,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三大法宝。其中让孩子找到兴趣点并能心无旁骛的工作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也是她的理论重点, 2,孩子是敏感的,大人的各种情绪比如冷漠,凶,慌张,过分热情都会打乱孩子自身的发展,并可能给孩子强加不属于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质比如怯懦恐惧。另外,孩子的敏感也体现在敏感的自尊心上。所以无关道德或安全的错误,家长尽可能视而不见。做到不批评不吹捧。 3,想象力应该基于事实。盲目吹捧没有事实基础的想象力和鼓励没有个性的顺从听话一样都是世俗的偏见和盲点。

4,蒙台梭利的教育有三个外在因素适合儿童生活的环境,沉静而又观察敏锐的教师,能够激起儿童工作兴趣的教具。教具的作用在于让儿童学习抽象的渐变因素,比如颜色,大小等。蒙台梭利认为智慧的基础在于学会把事物特征分类。教具也能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痛点上,比如框子里的扣纽扣教具,用砂纸做以便孩子们学习如何写字的字母等 自由和纪律相辅相成。重点是帮助儿童找到兴趣点。在没找到能使儿童全神贯注的兴趣点前,儿童是任性,多变,无序,容易受他人和外在因素影响的。这种儿童会兴奋的从一个玩具快速转移到另外一个玩具,而和世俗的见解相反,这中表现不是高智商儿童应有的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读后感2 如果说新手父母迫切需要一本书来了解如何有效参与孩子成长,起到助力而不是反作用,如果说教师在某些教育契机中需要一本书来进行针对性指导。那么《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正符合这两种需要。书中阐述了诸多教育方法,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小游戏,透过案例进行分析,并有效指导。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多么亲切的名字啊。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拥有在我们看来传奇的一生,然而这种传奇皆因她读到

蒙氏教育理念完整版

关于蒙氏教育理念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6个子要素:自由的理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特梭利教具;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其所作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地讲:一是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二是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三是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家事应用);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几何形体几何立体学形状解剖分解);3.数学教育(包括逻辑思

维能力建立数概念建立,数的四则运算后段的代数分数平方概念的导入);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词性的理解);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计划课时:36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幼儿蒙氏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的课程。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是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核心课。其前导课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等。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目前风行世界的最先进、最科学、最为完善的学前教学方法之一,是对儿童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儿童潜能的全面挖掘。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幼儿园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最终确定以下工作六个学习项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认知、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这些学习项目是

以幼儿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设计的,即六个学习项目对应幼儿园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幼儿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36学时。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蒙氏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蒙台梭利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掌握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教具及教学法理念。 3、掌握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的操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在实际教育中会操作蒙台梭利五大领域的教具。 2、会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拓展蒙台梭利教具。 3、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从事幼儿教育。 (三)素质目标 1、树立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教育职业理想。 2、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规则意识、使幼儿在快乐、健康成长。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纪律的真正面目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从蒙台梭利的著作中,令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她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她尊重儿童,解读儿童,并且从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并得出教育真理。我在阅读中时刻能感受到内心受清泉一般的洗涤,每每在书中有所启发都激动不已,当我走出图书馆时那轻快的步伐和跳跃的心是满满的幸福感的体现。蒙台梭利就是有这样一股魔力,她使你满心欢喜地接纳幼教这份充满挑战和趣味的职业。我也正是在阅读中不断地确立了自己从事幼教的信念。现在,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将读书当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浓浓人文,暖暖温情。现在社会最缺的不是什么GDP,而是民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情。蒙台梭利向我们阐释儿童的角度就俨然是我们面对社会的心态。真正的幸福是温情。 独立与自由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蒙认为,我们应该先教会孩子独立。独立体现在吃饭,穿衣等日常行为上。她反对人们溺爱式,保姆式的教养方式,这样是扼杀孩子自我发展的,是使之奴化,弱化的毁灭过程,成人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孩子有自发地完善自己来适应社会的力量,把他当作是有尊严有能力的个体,在孩子为了自我发展而各种自发活动时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和教育者。也许这样说有些绕,但是也确实是这样的,成人们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把握这种“帮助”的力度。 纪律与工作 蒙认为,工作是通过教具来完成的自我教育。当儿童投入到工作时,一种安静地,高度自省的纪律产生了。“真正纪律的第一线光明来自工作。”纪律是通过自觉工作来发展的,而工作需要精确,必须是人类本能渴望的。蒙强调生命的需要,的确,我们应该倾听内心,不要被外界的浮云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儿童是未经历社会的最纯粹的个体,他们只追示最纯粹的东西,他们自律,他们工作,都是听从一种声音,那就是内心渴望自我发展的声音。 另外,成人需要谨记的,当你的孩子沉浸在重复的事物上时,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在浪费时间,那其实就是他在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罢了,仅仅是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有些成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被认为是自己需要想做的事情,他会不辞辛苦地重复吧,尽管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事,而你却自得其乐。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所事是的快乐”,这时候的你恐怕也是最接近生命本初的样子,而儿童就是这样一批处于生命本初的人类,他们比任何都少看见浮云,他们追求的就是无比纯粹的,纯粹之于他们就是换得成长。 重复的工作是自律的萌芽。 纪律与内省 “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做一些有益的的事、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纪律的本质是自律,一种内省之外有自己的行为选择,然后再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而我们如今奉行的迥然不同。在普通的教育机构中,我们所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对教育对象的强迫式纪律。不对就阻,对就顺从。天哪!那些孩子什么都不懂,你如果遇到的是正好符合你纪律观念的行为倒也罢,但如果是被你否定的,你就立即采取否定的行为,那些孩子的自我发展探索就被阻断了。这种强迫是违逆人性自然成长的,显然地。那么,我们面对与纪律不容的行为,我们应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呢?蒙认为,我们是要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指出幼儿哪些行为绝对要阻止,哪些行为要慢慢制止,哪些行为必须不能做,让孩子慢慢地辨别好与坏,对与错。并且教师跟家长必须在指导方向上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孩子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在此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在行为上有所束缚,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井然有序是好事,成人应当教育而不是对其强迫接受。 最后,总结一点,对于孩子的教育,蒙书中讲的就是遵循教育孩子辨别好与坏——有所选择地工作——自我教育——自律——纪律——个性——自由。 从来没有人否认教育是件不易的事,跟爱情一样千转百回,当中艰辛也只有当局者清了。不过幸好,世间还有一种所谓的教育的幸福感,也正是这个幸福感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完整word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前言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前言 摘要:蒙台梭利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 关键字:感官教育基本概念重要性 引言: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发现:人在幼儿阶段有惊人的吸收外界刺激来形成自己生命的能力。她把这种能力称为“吸收性心智”。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透过“感觉刺激”转化而来,因此蒙台梭利特别重视感官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蒙台梭利提倡幼儿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觉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算术、书写、语言、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 感官是指感受外界事物的器官,其所接受的信息称为感官信息。人有五种基本感觉器官:眼睛——视觉;耳朵——听觉,嗅觉——鼻子,舌——味觉:身体(手)——触觉。也可以这样说:感官教育是五种感觉组成的教育。具体的说就是:视觉教育教孩子辨识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触觉教育教孩子的皮肤的温度感觉、压觉、和实体认识感觉;听觉教育是培养儿童能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味觉教育的教学重点是用舌头来感觉不同的味道;嗅觉教育的内容是用鼻子来嗅闻不同气味的教育。 其实,感官的使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所说的感官教育实际上是促进感官功能“精致化”。通过“精致化”的感官,可以精准的剥离现实世界中的抽象概念并吸收。或许可以这样来比喻:为一颗小树苗锄去树周围的杂草,挖松它树根周围的泥土,给它施适合的肥料,浇水,在砍掉旁边遮挡它阳光的树木,小树周围围上篱笆……这个过程就是把树成长环境的“精致化”。当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前置预备,树的茁壮成长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吗? 接下来,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一、感官教育的基本目的 1、帮助心智将环境中所接收到的印象进行处理。 2、感官精致化。 3、储存抽象概念。 4、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钥匙 5、提高对世界的感知力 6、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 7、构建智力 8、辅助察觉某些发展上的缺陷 二、感官教具特质 1、孤立感官信息(针对某一特定感官) 2、孤立一种特质(尺寸、温度、气味等等) 3、设计上充满美感的愉悦 4、精准科学的设计 5、数量是有限制的 6、有相应的活动可供操作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2)

充满智慧的情趣环境教育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 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靡世界,极具其特性——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教师教,儿童学。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蒙台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

蒙氏五大领域的内容及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一、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例如:插座圆柱体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色板来认识颜色及辨别颜色的明暗差异;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组等认识各种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例如:触觉板、温觉板重量板。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音筒、音感钟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例如:嗅觉瓶和味觉瓶。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方法是提供幼儿如何学数、练习思考、归纳结果的极佳途径。蒙台梭利为了构建幼儿在数学教育的秩序与精确性。她将数学思考模式的内容分为:一、数学前准备。二、1—10的认识。三、十进制的计算与记忆。四、连续数。五、四则运算。六、分数。蒙台梭利主张数学教育应从感官教育训练着手,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专心和秩序的习性后,再借着数学教具和教学活动并运用GPS(序列、配对、分类)的教学方法,自然循序的将抽象的符号,透过教具重复操作,让幼儿获得数和量的概念,再进入四则运算中,培养其逻辑思维的意识。 蒙氏数学教育从连续量的认识开始(借助数棒进行,它可以让孩子直观的比较数量的大小,感知每一个量都代表一个集合),然后才进行分离量的认识。蒙氏数学教育的内容有所扩展,涉及到0的概念,进位系统练习。借助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箱、零的游戏等充分了解1-10或0-10的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塞根板、100板、100和1000串珠链等认识连续的数;借助乘除板进行100以内的乘除计算;借助加龙减龙游戏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借助金色串珠系统和邮票系统;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及进位、退位练习,引入了分数、平方、立方的概念等。 三、语言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的学习应顺应自然发展的原则,孩子在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就能自然的习得母语。蒙台梭利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创设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来逐步培养幼儿听、说、写、读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简单的识字课程。通过安静游戏、猜猜我是谁、指令接龙、声音与图片的配对等活动来练习听觉;通过练习发音、朗读古诗、看图说话、续编故事等练习口语;通过描摹砂字母板、打洞粘贴字母、描摹姓名、记录菜单等练习书写;通过阅读与绘画、名称三步卡的配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11学前普本班孙聪 1110340019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是一个最富爱心的教育家对儿童发育于成长特征的最生动刻画。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而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我们,今后应该尽最多的努力帮助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继福禄培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其教育实验的主要 部分。在她瞧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应该进行充分的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或称感觉教育,就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 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1、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瞧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她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她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 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