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稻和小麦分布图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课本知识点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位置、范围(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最大的岛屿:本州岛。
(掌握图上位置) (2)位置: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18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 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西 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 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 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 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带,地势 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
3、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A:自然因素
(1)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
(2)地形: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带, 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土壤:深厚肥沃
季风水田农业的水稻种植的有利 条件是
• ①有广大的季风区 ②许多大河都有大 面积的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③东亚、 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工业化水平高,保证了大型农业机械 的供应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 业地域类型.
(4)灌溉水源丰富(水源)
B: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广阔(市场) (2)运输便利(交通)
(3)地广人稀(地价低,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4)机械化水平高(机械)
(5)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科技)
春小麦 玉米
冬小麦
读下图 思考: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 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北美气候图-温带大陆性气候
低
低 小农经营 季风气候区,主 要是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是发达国家
差异根本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4.2 农业课件

4、想一想,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 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
5、林业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
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在哪儿?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差异明显
南北差异明显
B东北地区
A西部地区
C华北地区
D南方地区
活动:合作探究 我来做导游,秀秀我们的农业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地区
东 秦岭 北 —淮 河以 华 北北
耕地类 型
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的农作物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等
旱地
一年两熟或两年 三熟
冬小麦、玉米、 花生、棉花等
秦岭—淮 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 水稻、棉花、油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既解决了 我国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又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 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基础。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 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2、我国的四大牧场是哪几个?
3、东西两部分有哪些农业类型?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农业的类型(部门)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基础知识 下列图片内容属于哪个农业生产部门
渔种林业植业是业是靠在是种放水在植牧域耕、或中地养饲进上育养行种、牲天植保畜然水护及捕稻、家捞、采禽,小伐等或麦林而人、木获工大以得养豆及产殖、对 树胶、松有脂价棉品等值花的林的等生产水农产品生作部的生物门采物的称集的生为和生产畜加产部牧工部门业的门。生。产部门。
A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热点1 粮食安全-2023年中考地理三轮热点复习课件

展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农业科技的影响。
12 我国粮食生产(5)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示意图和哈尔滨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集中分布在A__秦__岭__(山脉)——淮河一线以南, 这里1月平均气温在____0___℃以上,年降水量在__8_0_0___mm以上。 (2)图中水稻优势种植区①是__东__北__平原,气候类型是__温__带__季_风气候, 夏季气候特点是_高__温__多__雨_ ,适应水稻喜温喜湿的习性。 (3)东南沿海优势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三____阶梯,该区域的农作物一 年可以收获__两____次。
1.巴西的大豆和玉米主要分布在( C )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东南部
D.西北部
2.巴西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D )
A.平原面积广阔
B.降水丰富
C.热量充足
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3.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减少对美国的大豆进口,增加对巴西的大豆
进口,从巴西运输大豆到我国使用的运输方式是 海洋运输 ,需要经过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然后横穿 太平 洋。
2.关于乌克兰的植被分布和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植被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呈带状延伸 B.植被大致东南-西北方向更替 C.受纬度和地势影响,气温自南向北降低 D.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3.关于乌克兰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大多向南注入黑海
C.地势西高东低
A.欧洲西部 B.澳大利亚中西部 C.我国内蒙古 D.印度东北部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复习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农业复习学案知识结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重要性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宜林则林:山区 宜粮则粮:平原 宜牧则牧:半干旱地区 宜渔则渔:河湖附近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热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装备、文化水平等 影响因素 成就巨大,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问题严重: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现状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设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方向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措施挑战与 对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自然条件:气候干旱,光热、水土配合欠佳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 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 西部地区 地区分 布 东部地区 自然条件:光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 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北方 耕地类型:旱田 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华北: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 主要作物 农业部门以 种植业为主 耕地类型:水田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南方知识整合一、中国的粮食作物分布1、图中(A/B)代表我国小麦的分布区,对应的土地类型是;图中(A/B),代表水稻的分布。
对应的土地类型是。
2、小麦与水稻区的分界线是---线。
3、水稻区对应(干湿地区),降水量在mm以上。
小麦区对应(干湿地区)和半干旱区域,降水量400-800mm。
二、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1、连线甜菜南部沿海地区花生东北平原油菜华北平原山东丘陵甘蔗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我国的牧区分布1、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相当于mm等降水量线。
2、牧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地。
写出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的名称。
A牧区(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B牧区(优良畜种细毛羊)C牧区,D牧区。
(优良畜种牦牛)四、农业发展条件地区温度带耕作制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东北平原中温带小麦、玉米(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华北平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长江中下一年两熟(油料作物)游平原华南沿海亚热带、热带(糖料作物)基础巩固1.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 内蒙古高原-耕作业B.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C. 大兴安岭-畜牧业D. 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2.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农作物名称与图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A. 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 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 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D. 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3.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D. ①棉花、②甘蔗4、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A. 甘蔗B. 甜菜C. 花生D. 油菜5、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在是全国著名的“北大仓”。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14页)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一、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方小麦以其粒大、质优、口感好等特点著称。
2. 玉米:玉米在北方地区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广泛,尤其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米以其饱满、香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
4. 薯类:马铃薯、红薯等薯类作物在北方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尤其在甘肃、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干旱少雨,适宜薯类作物生长。
二、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水稻: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口感细腻,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
2. 柑橘:南方地区的柑橘产业具有世界知名度,尤其是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这些地区的柑橘以其皮薄、汁多、味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我国南方茶叶种类繁多,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4. 棉花: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棉花纤维品质优良,产量稳定,对我国棉纺织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西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枣树:新疆是我国枣树的主产区,尤其以若羌红枣、和田大枣等品种闻名。
新疆的枣树种植历史悠久,红枣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
2. 葡萄:新疆葡萄品种繁多,口感各异。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享誉世界,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
3. 瓜类:西北地区的哈密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品质优良,口感鲜美。
尤其是哈密瓜,以其甜度高、肉质细腻著称。
四、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青稞: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 藏药: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藏药资源。
小麦总结

注:“—”为不要求。
小麦概述
————小麦品质 小麦品质
小麦质量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可以分为加工品质、食品品质、营养品质以卫 生品质,小麦各种品质要用其相应的指标来反映品质状况。
加工品质: 加工品质:批小麦籽粒的加工品质,主要指标有:出粉率、粉色、灰分含量、容重、千粒 重等 。 食用品质:也称二次加工品质,是从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角度定义的,主要是通过小麦粉体 食用品质: 现出来,对各类面制食品制作工艺过程和最终面制食品的质构、纹理等性有直 接影响的品质性状,反映指标有:面筋的数量和质量、烘焙实验、面包体积、 综合评分等。 营养品质: 营养品质:从营养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小麦品质与质量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蛋白质、淀粉、 纤维素、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 卫生品质: 卫生品质:是从卫生与预防医不的角度研究分析小麦的品质与质量状况的,其主要指标包 括毒物质及含量、有害微生物、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性、等等。
小麦概述
————中国小麦优势 区分布 中国小麦优势
中国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分布 云南, 2.50% 甘肃 , 2.60% 贵州, 2.00% 新疆 , 2.80% 河南 , 23.30% 其他, 3.30% 山西 , 3.40% 湖北 , 3.80% 陕西 , 6.00% 四川 , 6.20% 江苏 , 8.00% 安徽, 9.90% 山东 , 15.30% 河北, 10.90%
0.6
17.00 %
全球9大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及洋流分布图知识讲解

地中海农业: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
温带
温带季风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500-600mm)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以旱田为主,小麦、玉米、谷子、苹果、梨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500-2000mm)
热带季雨林带(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
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不足250mm)热带荒源自带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尼罗河谷地)
亚热带
非洲中部、南美洲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750-1000mm)
热带草原带(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一片枯黄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热带季风
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西南季风控制下为雨季(6-9月),东北季风控制下(10-次5月)
亚热带季风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南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东南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水稻、柑橘、茶叶、甘蔗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地中海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00-10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