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问题,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
亲子教育:孩子6岁前家长不做这些事恐怕会后悔!

亲子教育:孩子6岁前家长不做这些事恐怕会后悔!面对“亲子”“育儿”等时下热门话题,很多家长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了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解决?很多家长都感叹,“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养的?作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的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在宁波教育大讲堂上,李玫瑾教授通过家庭心理抚养讲座为我们娓娓道来。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培养孩子,6岁之前最重要以前在一次论坛上,很多搞教育的老专家问过我一个问题,说你是穿警服吗?听你讲课的学生是警察吗?我说是。
他说你为什么注重家庭教育呢?你穿警服的老师给警察上课的怎么讲家庭教育呢?我研究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两个领域上的,一个领域是立足于公安侦查中的,包括预防犯罪的心理问题。
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
关于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我个人在这些年中一直在做家庭抚养教育。
人生中关于人的知识,可能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在专业领域讲课的时候,很多人说:“没有想到从犯罪心理学课收获的是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了,可惜我听晚了,孩子都长大了。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能够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实行划分,它又能够分为三个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我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这在社会上算少数的心理现象,但其中的很多问题却和孩子6岁以前的家庭心理抚养相关。
什么叫心理抚养?从字面上能够看出,它跟平时的抚养是不一样的。
心理抚养主要指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为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所以,如何对0到6岁的孩子实行家庭心理抚养、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心理抚养等问题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注重的。
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行为时,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

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行为时,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前几天,闺蜜打来电话控诉自家的熊孩子,聊天间她开玩笑称:自己可能是儿子上辈子的“杀父仇人”,不然为什么儿子总能「快、准、狠」地找到她的怒点,让她瞬间抓狂。
孩子一旦熊起来,他就能怼天怼地怼亲娘,就是天王老子也拿它没办法。
当妈的,每天都能被气的火冒三丈,有无数个瞬间,都想踹飞孩子。
面对孩子犯“熊”,网红教授李玫瑾直言:“孩子该打还得打,不然长大后很难改正”。
对此,李教授解释道:三四岁的孩子犯浑,最多在地上哭闹打滚;但十三、十四岁的孩子犯浑,他就很容易走极端,比如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
李玫瑾教授在分享育儿知识时,也曾多次讲道:人要多吃苦,承受力才会好;尤其是男孩子,切忌千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这样惯出来的。
李教授直言:如果孩子日常有这些行为,该打就要打,不然以后很难改正。
01、孩子摔东西、打人时进入叛逆期的孩子,遇到不如意时就爱摔东西或打人。
此时父母的正确教育就特别重要。
虽然不提倡“打骂”孩子,但若孩子屡教不改、说教无用时,“打”或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02、哭闹打滚,威胁父母时很多孩子当自己的目的未达到时,就会通过哭闹来“威胁”父母。
倘若父母一味的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很多孩子逛商场时,看到某个玩具,就要父母买;父母若拒绝,他们就会立马倒地、撒泼打滚,扬言[父母不买,他们就不起]。
此时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回家教育,让他知道[哭闹是没用的]。
尝试几次威胁没用后,孩子自然而然也就不再“威胁”父母了。
03、当孩子说谎时诚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每个小孩都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倘若发现孩子在说谎时,父母就应当引起重视,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切勿让其说谎成性。
当孩子首次说谎时,父母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
倘若多次说教无用时,就可以尝试李玫瑾教授'打'的办法了。
04、不守规矩、没有礼貌时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不守规矩、没有礼貌时,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
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
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
李玫瑾告诫:若察觉孩子有这四种举动时,该揍就揍!长大很难改正

李玫瑾告诫:若察觉孩子有这四种举动时,该揍就揍!长大很难改正李玫瑾教授作为中国有名的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其说的有些话虽然听着刺耳,但实际一针见血,直戳痛处。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时,曾讲道:其实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正因为如此,母亲们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李玫瑾教授举过这样两个对比的例子,也很贴切:“男孩三四岁跟你闹,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他十四岁了,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他会怎么跟你闹?第一,他离家出走;第二,他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叫丽丽,丽丽的孩子脾气非常差,一有不顺着他心意的事情就开始大吵大闹,丽丽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以后自然就改正了,也没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对这个孩子也是十分的溺爱。
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不仅没有和丽丽家人想的一样,反而孩子小时候的小错误成了恶性循环不断放大,在学校中顶撞老师,不遵守纪律。
家人这时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谁的话都不听,一次还动手打了丽丽……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很多因素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老一辈人经常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合格的父母,这时要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求知欲也特别强,有了自我意识。
所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别惯着,该打就要打,长大再改就难了。
那么是哪4个行为呢?•发脾气、摔东西在孩子2岁过后,就会进入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了,他们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
孩子摔东西,是对不满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习惯于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李玫瑾直言:孩子若出现这4种举动,必须要打!6岁后就很难改了

李玫瑾直言:孩子若出现这4种举动,必须要打!6岁后就很难改了作者/小享编辑/小享李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烦恼的事,那就是最近5岁的儿子总是捣蛋,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比较顽皮,也闯下了不少祸,但李先生一直秉持温柔教育,从来不打孩子。
如今再想管孩子,也已经管不了了,孩子根本不听他的。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年轻,教育理念也跟从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已经丢弃了棍棒教育。
如今在我们周围,打孩子的家长也非常少,但其实孩子太过顽劣,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的话,那么6岁以后就很难改了。
为什么要在6岁之前?性格是人后天所形成的,而6岁之前又是最关键的时期,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家长会有这样的苦恼。
孩子小的时候虽然调皮,但没有犯太大的错,但上了小学或者初中之后,犯下大错时,家长再打再骂,已经没有了效果。
其实并不是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犯大错,而是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能犯这些'小'错误。
在6岁之前,家长没有及时告诉孩子'不行',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错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他们对是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这样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是非观的建立。
当然针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没必要件件干涉,李玫瑾教授也直言:孩子若出现这4种举动,家长必须要打!哪4种举动?第一:不守规矩遵守每个地方的不同规矩是每个人社会人应该做的,而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场所,在家庭中其实也有规矩要遵守。
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是孩子未来走入学校,甚至是走入社会,遵守规矩最重要的基础。
在孩子三岁之前,他们不知道一件事情也是有规矩的,此时家长应告诉孩子,凡事都有边框,不能逾越,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出现不遵守法纪的事情。
第二:随便发脾气孩子在拥有自我意识之后,就会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候他们总是会发脾气,甚至会做出一些摔东西的行为。
但这并不是说孩子本身心情不好,或者是对父母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因为这个时期,孩子无法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只能用动作来表示。
李玫瑾: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该打就得打,不然他会报复你一辈子

李玫瑾: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该打就得打,不然他会报复你一辈子棍棒式家教,是与蜜糖式家教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
现在的家庭对小孩子都是进行蜜糖式家教,家长对孩子的骄纵,不舍得打不舍得骂,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自主生存能力,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老祖宗的棍棒教育,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如果家里的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千万不要舍不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是要注意尺度哦)。
01乱发脾气迁怒于人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秒兴高采烈,风平浪静,下一秒暴风骤雨,天崩地裂。
只要家长不让孩子称心如意、随心所欲,小孩就会哭闹不停,乱发脾气,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就会使小孩目中无人,养成暴脾气的习惯,要及时纠正教育,这样一来小孩子以后的路就会顺的多。
△ 图片来源于网络02晚上不肯睡觉小孩的到来,固然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温馨以及美好,但家长同时也要增加压力,白天忙活了一天了,也想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睡觉,但是家里的熊孩子晚上不睡觉,成了家里的小夜猫子,家长要睡了,他还在那边玩耍胡闹,这让许多家长都很头疼。
其实应该从小就建立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对小孩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03威胁父母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某某小孩威胁父母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五六岁买不到心爱的玩具就躺在地上哭闹,跟他讲道理也不听,除非闹到内心发慌,最后无奈妥协同意买下。
如果你坚持不给他买,他回家以后可能就接着威胁你不吃饭,绝食。
这样的做法父母很是心疼,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严加管教,养成不乱来胡闹的习惯。
△ 图片来源于网络04浪费东西现在的小孩生活条件好了,吃东西不仅嘴挑,而且还浪费食物。
小孩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就要帮助小孩改正这种习惯。
教育小孩吃东西要吃完。
每顿饭都不可以剩饭,要吃干净。
吃多少拿多少,从细微的地方进行教导纠正,米饭粒粒皆辛苦,是不可以浪费的。
李玫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李玫瑾: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文|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本文摘编自李玫瑾教授在2008年6月15日于国家图书馆文津堂进行的一次讲座,名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内容有删改。
父母对处于幼儿时期(六岁以下)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每个父母各有各的方法,都是希望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世界上唯一不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就是父母。
很多时候可能不经意间,父母的言行就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六岁前的孩子需要如何培养,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强烈推荐各位读者看看李玫瑾教授的这个讲座,补上关键的一课。
李玫瑾教授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她认为,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1学会对孩子说“不”首先讲第一个问题,对六岁之前的孩子说“不”。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比如,很多孩子在三四岁时都会跟家长闹脾气,作为家长你应该怎么处理呢?那就是会跟他们说“不”,这件事情说不行就是不行。
虽然这样可能会使孩子闹得更厉害。
但却能给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等到孩子大一点了,比如十几岁的年纪,家长如果那时候才跟孩子说“不”,可能就有点晚了。
到时候孩子可能会这么跟你闹:第一,离家出走,因为他长大了;第二,他甚至会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的……这其实并不夸张,我曾经在《今日说法》节目中做过一个案例:一个十二岁男孩,因为被母亲骂了一顿,他就服毒自杀了。
记者当时问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服毒自杀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的爱在他看来是没有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所以就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并不知道死的含义。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错误信息:爱没有限制。
因此,在孩子六岁之前对他说“不”,实际上是对孩子最早的一个训练,非常重要。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1.严格要求过高: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2. 盲目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过于溺爱,导致孩子无法独立自主。
3. 理解歧义: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4. 偏见偏爱:父母会因为子女的不同性别、长相、兴趣等而产生不同的偏见和偏爱。
5. 无视孩子感受: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
6. 过于保护: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不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影响孩子的成长。
7. 严格惩罚: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8. 忽视教育: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外在表现,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人格教育。
9. 只重视竞争:父母只关注孩子的竞争力,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10. 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容易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孤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时,曾讲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儿子的,千万不要百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宠出来的。
李玫瑾教授举过这样两个对比的例子,也很贴切:
“男孩三四岁跟你闹,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他十四岁了,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他会怎么跟你闹?第一,他离家出走;第二,他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
”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叫丽丽,丽丽的孩子脾气非常差,一有不顺着他心意的事情就开始大吵大闹,丽丽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以后自然就改正了,也没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对这个孩子也是十分的溺爱。
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不仅没有和丽丽家人想的一样,反而孩子小时候的小错误成了恶性循环不断放大,在学校中顶撞老师,不遵守纪律。
家人这时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谁的话都不听,一次还动手打了丽丽……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很多因素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老一辈人经常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合格的父母,这时要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求知欲也特别强,有了自我意识。
所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别惯着,该打就要打,长大再改就难了。
那么是哪4个行为呢?
发脾气、摔东西
在孩子2岁过后,就会进入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了,他们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
孩子摔东西,是对不满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习惯于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时,家长尽量不要用“打骂”的教育方式来处理,试着先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得不到目的就威胁
在叛逆期的孩子生气时摔东西的性格没有得到改正,发展到3岁后,会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父母拒绝了,通常会演变成威胁父母。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可以满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协,那样孩子就会“得寸进尺”,给孩子养成坏习惯。
其实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门哭闹娃”,因为孩子摸准了想要什么就必须买,只要不买就开始哭闹,威胁。
像:“如果父母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趴在地上不起来,直到爸爸妈妈给我买为止!”如果孩子用哭闹威胁家长时,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孩子越是无理的哭闹,就越是不
满足他。
逐渐孩子知道了威胁是没用的,也就不再哭闹威胁了。
不尊重大人
有不少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家里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会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爱孩子。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孩子。
但是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养成骄纵的性格,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向大人动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把他这种性格扼杀在“摇篮”中。
没有规矩
比如宝宝爱用勺子敲碗,这就是很不规矩的行为。
家长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用勺子敲碗不仅很吵,而且很影响其他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宝宝不可以这么做。
我们经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最基本上的礼仪和规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规矩,不管是现在还是长大后进入到社会,都会被排斥的。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4个“毛病”千万别惯着,该打就得打,只有纠正“坏习惯”,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一些坏毛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孩子会长成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坏习惯都与父母的培养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因此,尽早给孩子立规矩,以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时代的发展已经进入编程时代,这已经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共识。
学好编程就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一扇前途光明的人生和事业的大门。
所以,从小学习编程的孩子,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人工智能正在或将大大改变这个世界。
这次疫情之下,送饭机器人、环卫消毒机器人、自动测温监控系统、无人医院、无人超市等多项技术被广泛使用。
未来的世界是智能时代,编程
将成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让孩子从小学习编程,站在互联网科技的最前沿,赢在起跑线上,从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各项挑战!极客晨星少儿编程,带领孩子轻松入门,开启编程创作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