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动物生理学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新课标)广西新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动物生理学专题突破练8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下载】

(新课标)广西新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动物生理学专题突破练8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下载】

专题突破练8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正常情况下,液体③处的CO2浓度最高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D.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3.水中含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图中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丁D.机体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来改变血红蛋白的含量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4.(2018江西九江一模,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5.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图中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AB段与乙DE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B.用斐林试剂对B、E点时的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砖红色C.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6.GLUT-4是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7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x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7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x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2020山东济南6月三模)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C.神经元产生的ATP可用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2020山东德州4月一模)大脑海马体某些区域在受到重复刺激后可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B.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C.谷氨酸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N受体与A受体既可以识别谷氨酸,又可以运输离子3.(2020山东泰安4月一模)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B.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4.(2020山东泰安4月一模)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

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再给这些小鼠注射不同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B.GRP与GRPR结合后,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C.GRP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5.(2020山东潍坊4月一模)下列关于突触及其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6.(2020山东烟台4月一模)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突破练6-3【附解析】.doc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突破练6-3【附解析】.doc

专题突破练7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下图所示:[^]分泌化学物质|随血液运输到随血液运输到Y__产生变花I图屮的“化学物质”指的是()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B.细胞膜上受体所识别的酶C.DNA调节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D.生物体吸收的食物分子2 •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3.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相集叙述错误的是°"感觉神经元胞体___ 匕丿表示兴奋表示抑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離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離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屮B->C->E途径表示神经一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的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a点后,电流计指针・oLBAaIf伸肌轶骨下韧带J12D.肖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5.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木(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脊椎骨成分含量儈NaCl 6.5KC10」4CaCI20」2NaHCO30.2NaH2PO40.001葡萄糖 2.0加蒸馆水定容至1 000 mLA.任氏液中NaHCCh、NaH2PO4有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B.任氏液中衙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含量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更高C.作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部分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实验过程屮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和释放神经递质6.图甲所示为三个离体的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cl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il (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甲屮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吋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命活动调节类专项突破(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命活动调节类专项突破(含解析)

生命活动调节类专项突破1.(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小白鼠是研究生命活动调节的常用实验动物。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研究人员将鼠笼中暗设的电极突然通电,发现小白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小白鼠躲避电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完成的,该过程中的效应器是指前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这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小白鼠的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产生抗体的量会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抗体的生成量减少解析(1)鼠笼中突然通电,小白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该过程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该过程中的效应器是指前肢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2)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证明了激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3)若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抗体的生成量减少,故抗体的量会出现下降。

2.(2019·山西五地联考高三试卷)在神经—肌肉标本中,传出神经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效应器,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

图中a、b、c、d为可以进行电刺激的部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a处,肌肉收缩,该种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③处释放,在②中通过________与①上的________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三第七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三第七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12-
网络梳理——填一 填
高考必背——记一 记
易混易错——判一 判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 2.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都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 √ ) 3.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
) 4.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
10.艾滋病的流行 和预防Ⅱ
2018 卷Ⅱ·T5
体的实验分析为切入点,考 查激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 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亮
点。
-3-
第七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 34
1.(2019全国Ⅰ理综,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
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
易混易错——判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
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在突触部位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由于神
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冲动在神
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要 由肾求上考腺生素能间从接简调单节情,C境项中正确获。取肾有上效腺信素息又并叫结“应合激所激学素知”,其识分来泌分增析加作,会 答 提高。动本物题的带警有觉浓性厚,使的其日呼常吸生频活率和气心息率,尤都其加是快选,D项项“错D误”的。体验式设置, 关闭 可D 以激发学生了解生命的热情,增强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
解-析5-
答案
12 34
2.(2018全国Ⅲ理综,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辅导与训练 第三部分 应考技巧篇专题强化训练(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辅导与训练 第三部分 应考技巧篇专题强化训练(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强化训练(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满分9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6·太原检测)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细胞免疫可将侵入机体的结核杆菌彻底消灭C.激素、酶、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D.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细胞免疫只是将侵入靶细胞的病原体释放出来,并不能将其彻底消灭,B项错误。

酶可连续发挥作用,C项错误。

在人体内由于刺激只作用于终端的感受器,所以神经纤维对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A2.(2016·深圳市宝安中学月考)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B.在突触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也可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植物激素中的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解析脱落酸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答案 D3.(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突触小泡由生物膜围成,可使神经递质免遭细胞内的其它酶系破坏,A项正确。

神经冲动和神经递质分别属于电信号、化学信号,B项正确。

模式图显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C项正确。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要么是Na+内流(兴奋时),要么是Cl-内流(抑制时),不可能出现Na+和Cl-同时内流现象,D项错误。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5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2.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3.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 mV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减少C.皮肤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5.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6.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将患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模型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7.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

(整理)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整理)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概述:稳态与调节是高考四大命题点之一,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下丘脑—垂体—相关内分泌腺”的负反馈调节。

(2)血糖、水、体温的调节。

(3)反射弧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综合分析。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其关系。

(5)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分析。

试题大多以实验数据、图表、曲线为命题背景,结合社会、科技及生产、生活实际等新情境进行考查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6)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考点分析:考点一、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具体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比较①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②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3.突触与递质(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树突型突触:②轴突—胞体型突触:(2)递质①概念: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②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④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7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化学物质”指的是( )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B.细胞膜上受体所识别的酶C.DNA调节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D.生物体吸收的食物分子2.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3.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的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5.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含量/gNaCl 6.5KCl 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01葡萄糖 2.0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A.任氏液中NaHCO3、NaH2PO4有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B.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含量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更高C.作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部分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实验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和释放神经递质6.图甲所示为三个离体的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B.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M点时膜外是负电位C.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Na+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D.突触间隙的Gly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再被细胞利用,结构①可能表示载体蛋白8.神经肽Y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研究神经肽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多少表示相对数量的多少)。

分组前脂肪细胞相对数量加入溶液(5mL) 脂肪细胞相对数量甲组+ 生理盐水+乙组+ 10-10mol/mL神经肽Y ++丙组+ 10-8mol/mL神经肽Y +++丁组+ 10-6mol/mL神经肽Y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为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B.动物体内神经肽Y分泌增多,有可能会导致肥胖C.神经肽Y分泌后只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D.神经肽Y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9.(2018四川成都月考,26)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细胞10.病人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 )A.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C.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D.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二、非选择题11.可卡因最早是从古柯叶中提取出的一种成分,可作强烈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下图为科学家在研究可卡因的上瘾机制后绘制的示意图,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突触前膜可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属于,多巴胺作用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

(2)图中显示吸毒者吸入的可卡因可与结合而阻断多巴胺的重新吸收,使多巴胺在的停留时间,引起吸毒者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刺激,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3)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导致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这种反馈调节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食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从而产生依赖,停止吸食毒品后,吸毒者的一些正常生理活动将无法维持,这是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

12.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做了如下相关实验。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平均分成A、B、C三组;②A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功能)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B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C组小鼠注射等量的;(不同药物只是限制对应区域的功能,对其他区域无影响)③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求平均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运输到垂体,并被垂体细胞膜上的识别,从而发挥作用。

(2)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多少应为。

(3)小鼠注射药物Ⅰ的目的是。

专题突破练7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A2.C 解析 A项和B项中的两电极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而刺激点a在前一个神经元上,且刺激点a与左侧电极的距离较近,因此,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A和B项均符合题意;C和D项中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同一个神经元上,C项的刺激点a靠近右侧电极,D项的刺激点a靠近左侧电极,C项的右侧电极处先兴奋,左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右偏再左偏,而D项的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3.B 解析由图可知,1为传入神经,2、3为传出神经。

敲击髌骨下韧带,兴奋能沿着反射弧传导,在a、b、c三处突触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项正确。

敲击髌骨下韧带,b处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以在1、2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由于c处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项错误。

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C项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正确。

4.C5.B 解析任氏液中的NaHCO3、NaH2PO4可分别与酸、碱中和,起缓冲作用,维持酸碱平衡,A项正确。

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B项错误。

该标本中脑和脊髓被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能发挥作用,C项正确。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D项正确。

6.A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是单向的。

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⑥处,A项正确。

在突触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项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特点是速度慢。

虽然ab=bd,但刺激b点后,兴奋不能同时传到a点和d点。

又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因此,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能偏转2次,而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能偏转1次,C项错误。

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项错误。

7.C 解析神经递质按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前者使突触后膜电位改变,后者使电位不改变(仍为外正内负)。

递质均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项正确。

膜电位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a段曲线表示未受到刺激的静息电位,M点时膜内为正电位,故膜外是负电位,B项正确。

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Cl-内流,使得膜电位不改变,仍为静息电位,C项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突触间隙的Gly通过突触前膜的载体蛋白运输进入突触小泡,再被利用,D项正确。

8.C 解析甲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A项正确。

若动物体内神经肽Y 分泌增多,则脂肪细胞增多,可能导致肥胖,B项正确。

神经肽Y属于激素,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细胞),C项错误。

根据乙、丙、丁可知,随着神经肽Y浓度的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D项正确。

9.B 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蛋白质),A项错误。

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细胞,B项正确。

垂体细胞可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就是性腺,C项错误。

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不作用于肌细胞,D项错误。

10.D 解析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被切除,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须补充甲状腺激素;病人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已经过高,但仍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11.答案 (1)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2)转运蛋白突触间隙延长(3)减少解析 (1)多巴胺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通过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属于神经递质。

(2)根据图中信息,转运蛋白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小体内,以减少突触间隙内的多巴胺,而可卡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阻止了一部分多巴胺的回收,使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停留时间延长。

(3)根据题目的描述,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后出现“反馈调节”而变得不敏感,可判断出,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会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