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肿瘤
肠道肿瘤严重吗?

肠道肿瘤严重吗?肿瘤在医学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良性肿瘤,只需要适当的治疗即可痊愈,对身体不会有致命的危害。
另一种就是恶性肿瘤,也就是俗称的癌症,这种疾病可是会致命的,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那么,肠道肿瘤作为一种多发的肠道疾病,而且具有一定的家族史,这种疾病是否严重呢?★高危人群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肿瘤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
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肿瘤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会。
他们结肠肿瘤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肿瘤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
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肿瘤,可明显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会。
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治疗早期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小肠肿瘤的方法。
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腺瘤及纤维瘤都有发生恶变的可能,尤其是腺瘤,目前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所以应该及早切除。
良性肿瘤若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常因难以获得早期诊断,当明确诊断时多数病人已有转移,因此预后较差。
小肠恶性肿瘤采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能会收到一定疗效。
★大肠良性肿瘤发生在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和直肠等部位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较小肠良性肿瘤更为多见。
从组织学上分类较为常见的有腺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错构瘤和炎性息肉。
肿瘤可呈单个发生,也可呈多发性。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导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像癌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虽然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及癌症等,但是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像癌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虽然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及癌症等,但是这种疾病的病痛程度丝毫不亚于癌症,治疗起来也非常的困难,要治疗首先要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所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大体标本中,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从1-2cm到大于20cm不等,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穿刺后肿瘤破裂,也可以穿透粘膜形成溃疡。
肿瘤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
境界清楚,向腔内生长者多呈息肉样肿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
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与触及肿块是常见病征。
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
肿瘤大体形态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色,均匀一致,质地硬韧,粘膜面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
显微镜下特点,7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呈现梭形细胞,20%为上皮样细胞,包括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和类癌瘤/副神经节型,目前学术界公认非梭形/上皮样细胞的细胞学形态可基本排除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2]。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特征是细胞表面抗原CD117(KIT蛋白)阳性,CD117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广泛表达,而在所有非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肿瘤细胞内均不表达,CD117的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确诊指标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胃肠道基质肿瘤(GISTs)

大约95%的GIST患者可以检测到 肿瘤含有c-Kit酪氨酸激酶
GIST细胞生长和存活均需c-Kit 酪 氨酸激酶活化
Glivec是c-Kit酪氨酸激酶活化的选 择性抑制剂__能够阻断c-Kit介导其 向下信号传导
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的发展,GIST同其他 组织病理类型的胃肠道肿瘤已可靠的区分
与肌神经丛的间质细胞Cajal有一定联系,二者表 达一样的分化标志物CD117
GIST由间质干细胞起源,即GIST细胞和Cajal细胞 都由共同的祖细胞分化而来
组织病理
GIST与其它肉瘤相似,有两种主要组织类型 --平滑肌样型 --含神经元型
c-kit致癌性突变
--外显子11 --外显子9 --外显子13 --外显子s17和2
7%的突变发生在PDGFRa基因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GIST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症状与肿瘤的部位相关
--腹部隐痛或不适感 --胃肠道出血 --其它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恶心、贫血以及其它不适)
免疫组化特征
CD117抗原是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 细胞外功能区的一个抗原决定簇
CD117是GIST的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物
Kit生物学:正常功能
c-Kit存在于正常组织中,主要作用为 --造血作用 --配子形成 --卡哈尔Cajal(ICCs)间质细胞的发展
c-Kit的活化对多种细胞功能 起关键作用
占胃肠道肿瘤的 0.2% 发病率:2/100000/年
发病率:2/100000/年 男女发病比例相似
50~70 岁之间发病率最高
男女发病比例相似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肿瘤类型。
它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参与胃肠道蠕动和消化过程。
虽然GIST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
一、诊断:GIST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导致一些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GIST至关重要。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胃肠道内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可以获取到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是否为GIST。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如CD117、CD34)的表达,这些蛋白在GIST中通常呈阳性表达。
4. 分子遗传学检查: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确定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情况,这对于GIST的治疗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疗:1. 外科手术:对于局限性GIST,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全切除肿瘤,并保留正常组织的功能。
对于广泛扩散的GIST,手术仅能减轻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
2. 靶向治疗:由于GIST的细胞表面通常表达KIT或PDGFRA蛋白,因此针对这些分子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克唑替尼和希罗达等已经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部分患者不耐受或出现耐药现象,需要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放疗和化疗:对于切除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GIST,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但它们在GIST的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确定其效果和适应症。
三、随访和预后:GIST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大小、分级和遗传学特征。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分级越高、遗传学异常越多,预后越差。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标准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标准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3%。
GIST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首先,临床症状是GIST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此外,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也会对临床症状产生影响,比如位于食管、胃底或十二指肠的肿瘤可引起吞咽困难、消化不良等特定症状。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特征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再次,组织病理学是确诊GIST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活检获取肿瘤组织,经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核分裂指数等信息,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17、CD34、DOG-1等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这些都是诊断GIST的重要依据。
最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GIST的诊断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约85%的GIST患者可检测到KIT基因的突变,另外10%的患者可检测到PDGFRA基因的突变,这些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对于GIST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GIST的性质和预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期早日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肠道肿瘤的症状,最易被忽视!

肠道肿瘤的症状,最易被忽视!
恶性肿瘤就是人们平时说的癌症,不过,这种恶性疾病在早期并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就此而耽误了最佳治疗实际。
就拿肠道肿瘤来说,在早期究竟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1.右半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肿瘤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
腹痛亦是右半结肠肿瘤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
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肿瘤的较常见的肠肿瘤的初期症状表现。
贫血是右半结肠肿瘤第三位常见症状,同便潜血试验也常阳性,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2.左半结肠肿瘤
便血是左半结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
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
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3.直肠肿瘤
直肠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
便血是直肠肿瘤的初期症状表现,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则罕见。
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
排便习惯改变亦是直肠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胃肠道肿瘤患者CA724 CA199和CE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胃肠道肿瘤患者CA724 CA199和CE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背景胃肠道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等。
目前,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同时,对于已经被确诊为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也很重要。
检测指标针对胃肠道肿瘤的监测,常用的指标包括CEA(癌胚抗原)、CA199(胰腺癌标志物)和CA724(胃癌特异性抗原)。
其中,CEA是最常用的指标,但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是很高。
因此,很多研究开始探索将其与其他指标联合使用的可能性。
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一些研究表明,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和特异性。
例如,一项针对胃癌的研究(Zheng et al., 2017)发现,联合使用CA724、CA199和CEA可以在确保特异性的同时提高敏感性。
类似的结果也在结直肠癌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Wang et al., 2018)。
除了提高检出率和特异性,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还可以用于胃肠道肿瘤的监测。
一项研究表明,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Zhu et al., 2017)。
临床应用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临床转化医学中心的研究中,他们采用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Zhao et al., 2018)。
另外,许多医院也已经开始采用这种联合检测方式,以提高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和监测效果。
结论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并可以用于胃肠道肿瘤的监测。
目前,这种检测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并能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
不过,对于不同类型的胃肠道肿瘤,其检测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背景介绍: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病情进展较快,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消化科医务人员在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
早期诊断: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对胃肠道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小肠肿瘤和直肠肿瘤,提高了早期病变的发现率。
另外,内窥镜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的变化情况,发现早期肿瘤,并及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进展:1. 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已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学科,而是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消化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化疗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会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目前胃肠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使用相应的抗体、抗肿瘤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减轻肿瘤病变和抑制病情进展的效果。
例如,结直肠癌中的K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因此通过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很好地改变了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4.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个体化治疗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本身的基因变异及相关靶点,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术后康复和随访: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康复和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肿瘤
肠道肿瘤发生于小肠和大肠的良性、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的性质和部位而异。
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
有的恶性肿瘤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从而影响诊断、治疗和预后。
肠道肿瘤中,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食管、胃和大肠等部位为低。
通过X射线造影、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方法可确诊。
治疗宜手术切除。
良性肿瘤预后好。
小肠肿瘤发生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部位的肿瘤发生率约占胃肠道肿瘤36%,占全身肿瘤的0.2%左右。
发病率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小肠内容物是液体状态,可以减低进入小肠的致癌物质的浓度;②小肠
排空速度快,减少了致癌物质与小肠的接触时间;③小肠内含有保护性酸及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IgA,可能对致癌物有溶解作用;④小肠可能有一
种类似脾脏的特殊保护系统,起到防御肿瘤的作用。
小肠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见于中老年人,以50~7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
等。
在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有平滑肌瘤、脂肪瘤和腺瘤,血管瘤比较少见,而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纤维肌瘤等更为罕见;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等较为多见。
肿瘤可以发生于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腺瘤和类癌多见于十二指肠,其他肿瘤则多见于回肠和空肠。
肿瘤多为单发,但也可多发,恶性肿瘤多发性病变常为肠外原发病灶转移所致。
临床表现
原发性小肠肿瘤表现轻重不等的腹痛、肠道出血、肠梗阻、腹部肿块及体重减轻等。
恶性肿瘤的症状较多、较重,良性肿瘤的症状较轻或根本无症状。
由于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很难早期诊断。
小肠X射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小肠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等检
查方法,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有帮助。
必要时可以剖腹探查以获得最后诊断。
治疗
早期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小肠肿瘤的理想方法。
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腺瘤及纤维瘤都有发生恶变的可能,尤其是腺瘤,目前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所以应该及早切除。
良性肿瘤若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常因难以获得早期诊断,当明确诊断时多数病人已有转移,因此预后较差。
小肠恶性肿瘤采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
能会收到一定疗效。
大肠良性肿瘤发生在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和直肠等部位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较小肠良性肿瘤更为多见。
从组织学上分类较为常见的有腺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错构瘤和炎性息肉。
肿瘤可呈单个发生,也可呈多发
性。
预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萧树东、朱舜时等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选择30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
者,随访7年。
其中125例叶酸组患者中未发现胃癌,而180例非叶酸对照组中有5例胃癌、1例大肠癌和1例食管癌发生。
叶酸组胃黏膜炎症和萎缩逆转、肠化改善、异型增生逆转。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玉英
完成10年的44例叶酸组患者仍未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而160例非叶酸对照组患者中恶性消化道肿瘤者增至6例胃癌、2例大肠癌
和2例食管癌。
该项目的研究证明,在胃肠道肿瘤发生过程中,不同肿瘤相关基因受不同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抑制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可降低DNA甲基化。
多年临床随访研究观察证实,叶酸可以治疗胃癌的主要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而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叶酸可以阻断对乙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的犬胃癌发生。
提出了叶酸联合丁酸盐可降低二甲肼诱导的小鼠大肠癌的发生率与缩小肿瘤体积,该作用与维持DNA甲基化与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有关。
疾病预防
1、多发病于5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2、不过食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口腔卫生,可有效地降低小肠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能减少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饮食注意
(1)烈性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对肛门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
(2)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
(3)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
鉴别诊断大肠肿瘤
(1)痔:直肠癌常被误为痔,一般内痔多为无痛性出血,色鲜不与大便相混,而肠癌患者的便血常伴有粘液和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检和乙状结肠镜检可资鉴别。
(2)阿米巴肠炎:当病变演变成慢性期,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及周围纤维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易被误诊为癌肿,此时须作活检。
(3)肠结核:发病年龄较轻,既往多有其他器官结核史,好发于回盲部。
但增生性肠结核,由于大量结核性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变厚、变硬,易与盲肠癌混淆,须作病理活检才能明确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病灶处的激惹现象或跳跃现象,对诊断有帮助。
(4)局限性肠炎:好发于青年,常见有腹痛、腹泻、发热、消瘦、贫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块及瘘管形成等症状和体征,经x线钡餐和纤维结肠镜可以鉴别。
(5)慢性菌痢:患者可表现腹痛、腹泻、少有脓血便,轻度里急后重,经大便培养,钡灌肠及内窥镜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6)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颇似慢性菌痢,但有反复发作史,大便培养阴性,乙状结肠镜检可见粘膜呈细颗粒状改变,血管纹理消失,伴红斑状充血以及椭圆形小溃疡,其表面常覆以黄白色渗出物,严重者有大的不规则溃疡。
(7)大肠肿瘤其他鉴别诊断:如花柳性淋巴肉芽肿,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肠憩室炎等,可借助症状、体征、x线检查和纤维肠镜检查以资鉴别。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
“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的理想。
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懒洋洋地说:“我在砌砖。
” 第二个工人缺乏热情地说:“我在砌一堵墙。
” 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高楼!”
听完回答,心理学家判定:第一个人心中只有砖,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墙,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技术员;而第三个人心中已经立起了一座殿堂,因为他心态乐观,胸怀远大的志向!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认为大象长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觉“一览众山小”;看到大海的人,就会顿感心胸开阔舒畅;
心中没有希望的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心中没有梦想的人,是普天下最平庸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是最没有希望的人。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