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要理论共26页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包括:①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
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
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
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
主要包括: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潜意识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意识不到的思想、欲望和记忆。
这些潜意识内容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往往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潜意识,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是“性欲”,他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包括对性的渴望和对权力的追求。
他提出了“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分别代表个体的本能力量、自我意识和道德约束。
这三个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即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焦虑时,采取的一些心理策略来保护自己。
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否认等,它们帮助我们避免面对痛苦和不安。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的工具。
通过探索潜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精神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它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而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重要的突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然而,我们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潜意识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意识不到的思想、欲望和记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如同提到经济学人们就会想到亚当.斯密一样,提到心理学人们会很在自然的想到弗洛伊德——这位在心里学界犹如神一样的人物。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在他的相关理论框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是纵观弗洛伊德的学术生涯,他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就像达尔文。
尤其他的儿童**论,**崇拜论在当时更是“臭名昭著”,然而历史终究还是证明了他的伟大,如今他的学说已经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正如上面所说的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现代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学说主要由分域论、人格结构论、人格发展分期三大部分构成。
下面我们就对这三大理论一一讲解。
(一)分域论分域一词实际上是借用的一个地理学名词。
所谓分域理论是指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大分域。
弗洛伊德在其理论著作中用冰山(后世人们常说的冰山理论)来形象的说明了这三大分域。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把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整个广义的意识世界比喻为一座冰山的话,浮在水面上能够被人们看到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冰山就是人的意识,它大约占到整个人们意识世界的20%;而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浮在水下的那部分冰山是人的前意识,大约占整个精神世界的10%;那些沉在水下,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冰山就是人的潜意识,他占到了人们整个精神世界的70%。
精神分析学家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潜意识世界,正如一座冰山真正的全貌通常并不取决于露在水面以上的那部分冰山的样子一样,一个人之所以会这样而不是那个样子,其原因也往往只有从他的潜意识之中才能找到答案—人们行动的最为原始、最为强烈的动力蕴含在潜意识之中。
潜意识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意识所不能容的欲望或社会伦理道德不能接受的观念这些由于道德或者现实条件的原因为意识所不容的欲望或观念会通过压抑的作用进入到潜意识之中;另一方面,在潜意识里隐藏着本能的欲望,这些欲望大多和性以及攻击有关。
潜意识之中的内容往往和和罪恶感、内疚、愤怒等有关。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无意识、精神结构、性本能、防御机制等内容。
首先,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无意识的影响,而无意识是个体不自觉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中存储着个体的潜意识欲望、冲突和压抑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通过梦境、口误、幻觉等方式表现出来。
其次,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精神结构的概念。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个体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个体意识的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代表着个体的理性和道德。
此外,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性本能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性本能的影响,性本能是个体最基本的驱动力,影响着个体的欲望和行为。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分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生命本能驱使着个体寻求快乐和满足,而死亡本能则驱使着个体寻求自我毁灭。
最后,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防御机制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会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防御机制来应对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等,这些防御机制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无意识、精神结构、性本能、防御机制等。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对于当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帝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美国心理学家T.H.黧黑说:“如果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可以用他对后世的影响来衡量,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几乎没有一项探讨人性的问题没有被他触及过。
他对人类的本性和必然的灾难充满了悲观的结论,但在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中却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希望人们能以理智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转人类的命运。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他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理论的知识方面,我们着重需要了解的就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整合一、潜意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精神分析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二、本能理论“本能”是指人格的推动性或者动机性的驱动力量,是身体内的刺激的源头。
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是为了个体和种族的存续,因此是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
生的本能通过被称为“力比多”(libido)的能量形式表现出来。
死的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内部,表现为自虐和自杀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现为仇恨和攻击等。
三、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
人格结构: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自我遵循快乐原则,本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刺激个体的性感带可以得到满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感带有所不同。
按照性感带的阶段性不同,个体的成长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岁-6岁)、潜伏期(6岁-11岁)和生殖期(12-20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心理性欲与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 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儿童在 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决定了他的 人格特征。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化分为五个阶 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 伏期-生殖期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9
各阶段特征
口唇期:口唇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 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 肛门期:肛门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二年,动 欲区在肛门区域 性器期:这个时期发生在生命的第三至五 年,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 潜伏期:这里所谓“潜伏”,指的是儿童 对性器兴趣的消失。 生殖期: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 熟,于是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
3/21/2012 19
俊良工作室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拓 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传统心理 学把心理和意识等同起来,而弗洛 伊德认为心理应包括意识和潜意识 两部分。潜意识的提出使人们知道 了精神世界的一个一向被忽视了的 奇异领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心 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压抑机制 投射作用 移置机制 否认作用 反相作用 认同作用 退行机制 升华作用
3/21/2012
俊良工作室
16
压抑机制: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 基本的一种,就是从清醒的意识中 把一切引起焦虑的欲望、冲动排挤 到潜意识中去,使个人意识不到它 们。 投射作用:这是把自己真实存在的 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转嫁于 他人。
22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谬误
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片面 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是错误的。弗 洛伊德武断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 识的。他把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说成是一切行 为的基础和动力,而把意识和理性仅仅看成是 本能和欲望的伴随因素,这是不符合人的实际 的。人类发展的史实和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人 是理智的,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上是意识的,非 理智、潜意识的活动只是少数和非正常的情况。 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人与动物的根 本区别之一。否定人的意识的主导作用,实质 上是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是由著名医生、精神分析家萨缪尔弗洛伊德的工作发起的。
弗洛伊德的工作在精神分析领域内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因为他将精神分析从心理学的一种角色上提升到了精神病理学以及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也称自我心理学,是一种构建精神发展和维护人格健康的相关理论,它通过研究人类意识来探索个体发展和心理功能的本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涉及三个重要概念:自我心理学、自我分析和梦的诠释。
自我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是无意识和意识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无意识里保存着许多弱势的潜在力量,包括人的情感和情绪,以及记忆痕迹等。
而意识则是表面的,它控制着人的行为、思维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形式,也是一种精神治疗。
它旨在通过释放潜在力量以及正确认识和解决自己的信念、情感和情绪等来帮助个体释放压力、改善自我意识和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分析也使人们更加理解自己,帮助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心理健康。
梦的诠释是一种通过诠释梦的图像和内容来揭示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揭示了人的潜在心理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表达出来的方式,梦的内容反映出未被解决的、被抑制的心理问题或冲突。
通过梦的诠释,可以揭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理解自己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表明,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的决定因素
源于无意识的力量,对其正确理解和调节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关键。
因此,自我心理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自我分析和梦的诠释等来帮助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强化自我控制力,从而获得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