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会变化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并探索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并描述影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画纸、画笔。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电筒照射其身体,观察地面上出现的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线照射物体,物体阻挡了光线的传播,形成了影子。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操作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幼儿描述影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特点。
(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5.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影子来创作有趣的画面?六、板书设计1. 《会变化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的大小、形状与光照条件的关系(3)用影子创作有趣的画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
(2)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以影子为主题的画。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记录各种物体影子的形状、大小、方向等。
(2)影子画:发挥创意,用影子表现有趣的场景。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1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手电筒、小巧的玩具、记录纸等若干。
电视机(纸箱制作)。
活动过程: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通过演影子戏引入课题,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图象是物体的什么?物体的影子为什么会映到屏幕上?引起幼儿对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小朋友都知道当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教师演示将手电筒放到物体的左边、右边,让幼儿看影子位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述。
小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游戏:听话的影子如果我想让影子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地方,手电筒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幼儿用实验验证,并教幼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记录,培养幼儿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位置就变了。
提出设想,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暗中操作),老师能让物体的影子变魔术,想不想看一下,教师让影子变大变小,变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能当影子魔术师吗?来让你的影子也来变一下。
幼儿操作,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位置、姿势变化了,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 找影子,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并请幼儿将物体的影子在地上画出来,过一段时间看一下,影子还在那里吗?为什么?小结及反思: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不断在探索中学习,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通过操作知道影子可以变化。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2设计意图:在幼儿眼里,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里隐藏着许多“小秘密”,而这些“小秘密”又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
科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
幼儿天生就有主动探索的精神。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中班科学教材《会变化的影子》一章。
本章节主要围绕影子的形成、变化和应用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影子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影子进行创意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移动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敢于探究、主动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变化规律和应用。
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与光源的移动、物体的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人一个手电筒、一份影子卡片、一份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关于影子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和玩具制作不同的影子,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影子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卡片上的问题。
例如:这张卡片上有几个影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5. 小组讨论(5分钟)6. 创意表达(5分钟)学生利用手电筒和玩具,创作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影子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物体遮挡光线→ 形成影子影子的变化规律1. 光源的移动:影子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2. 物体的位置变化:影子的位置、形状发生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影子的形成原理。
中班幼儿科学精品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中班幼儿科学精品教案《会变化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会变化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影子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光和影的关系,影子形成原因,观察和描述影子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在白布上投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光和影的关系,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2)讲解影子变化规律,如物体距离光源的远近、物体形状等对影子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预测其在光源下的影子形状。
(2)幼儿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验证预测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和影的关系图2. 影子变化规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画出影子的形状。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剪纸或画笔创作一个故事,故事中包含影子的变化。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观察他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和探索影子的变化,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
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2024年中班幼儿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2024年中班幼儿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玩具、卡片等)、白色屏幕或墙壁。
2.教学工具:PPT、视频、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生: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后,在背后出现的黑暗部分。
师:很好!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影子最长。
(学生互相玩影子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2.实验观察师:刚才我们玩影子游戏时,你们发现影子有什么特点吗?生: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
师:那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准备实验材料: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白色屏幕或墙壁。
(2)进行实验:将手电筒放在距离物体不同距离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记录观察结果:影子在物体和光源之间距离不同的情况下,长度和形状的变化。
3.分析讨论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当物体离光源近时,影子短;当物体离光源远时,影子长。
4.应用拓展师:影子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生:影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制作影子戏等。
师:那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影子戏,看看谁的影子戏最有创意。
(学生分组制作影子戏,教师巡回指导)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我们发现影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应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影子的奥秘。
五、作业1.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时间段,太阳的影子长度也不同?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通过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和物体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当光线被物体挡住时,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2.能够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及变化原因;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影子的产生原理;2.影子的变化规律;3.影子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2.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3.帮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幼儿看一下手上的影子,并询问幼儿:“你们知道手上的这个是什么吗?它叫做影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子的变化。
”2. 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讲解在阳光照射下,物体所遮挡的光线不能射到另一侧,因此形成了影子。
并且引导幼儿思考一下,为什么夜晚看不到影子。
3. 观察影子的变化教师拿出一个物体来,摆在阳光下让幼儿观察其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记录下影子的变化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发现两个物体影子的大小之比相同,带领幼儿观察这一现象。
4. 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让幼儿带上帽子,坐在阳光下,移动头部,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然后,让幼儿换一个物体,重复这一实验,引导幼儿总结出:物体和光源的距离、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光源的位置、物体的移动方向等都会影响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5. 总结和归纳总结幼儿的实验结果,让幼儿自己分享一下自己实验的感受和体会。
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回顾一下整个学习过程,复习影子的产生原理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看是否有记录影子的变化和总结影子变化规律;2.询问幼儿对于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增加与影子有关的艺术活动,如剪影工艺;2.增加与影子有关的动手实验,如借助可调节光源调整实验,探究其他变化的规律。
七、教学反思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对于影子的观察能力十分敏锐,记录影子变化的过程也很愉快。
但是,幼儿对于影子的产生原理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学习可以加入更多的细节,更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习更加深入。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会变化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影子与光的关系、如何观察影子的变化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的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
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积木、卡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手电筒、卡片、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积木,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a. 影子的形成原理b. 影子与光线的关系c. 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3. 随堂练习a. 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b. 幼儿分组,用手电筒和卡片进行影子游戏4. 动手制作a.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影子画b. 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影子画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影子画六、板书设计1. 会变化的影子2. 内容:a. 影子的形成原理b. 影子与光线的关系c.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中的影子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a. 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b. 影子与光线的角度有关,光线越强,影子越明显c.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树影、人影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游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观察影子变化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b.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影子变化c. 引导幼儿进行创意影子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精选7篇)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精选7篇)中班:会变化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再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1、请幼儿猜,激发学习兴趣——“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 (影子)2、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影子与光的关系。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操场上你呢?)“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3、游戏:猜影子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
(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3)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4、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5、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走影子也走,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动,咱们猜猜他的影子会怎样?教师拿着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幼儿,并让手电筒围着幼儿走一圈,观察影子的变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结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手电筒、小巧的玩具、记录纸等若干。
2、电视机(纸箱制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通过演影子戏引入课题,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图象是物体的什么?物体的影子为什么会映到屏幕上?引起幼儿对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
的关系。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小朋友都知道当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教师演示将手电筒放到物体的左边、右边,让幼儿看影子位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述。
小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
游戏:听话的影子如果我想让影子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地方,手电筒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幼儿用实验验证,并教幼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记录,培养幼儿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光源的位置变了,
第 2 页共 6 页
影子的位置就变了。
提出设想,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暗中操作),老师能让物体的影子变魔术,想不想看一下,教师让影子变大变小,变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能当影子魔术师吗?来让你的影子也来变一下。
幼儿操作,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位置、姿势变化了,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找影子,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并请幼儿将物体的影子在地上画出来,过一段时间看一下,影子还在那里吗?为什么?
小结及反思: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不断在探索中学习,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通过操作知道影子可以变化。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小动物过冬》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幼儿能大胆选择并讲述选择的理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猜谜语导入课题。
第 3 页共 6 页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看看谁最先猜出来。
请你听仔细了: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雪花)什么季节下雪?(冬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
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老师有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⑵幼儿看图片:
提问讨论:A:图片上有哪些小动物;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重点讲解,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几种:
①、冬眠过冬。
例如蛇、乌龟、青蛙、刺猬、蝙蝠、狗熊,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
②、换上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鹿、麻雀、乌鸦、狐狸;
③、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蜜蜂等,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
④、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因为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除了天鹅和燕子会南飞过冬,还有很多候
第 4 页共 6 页
鸟会南飞,像杜鹃、大雁、黄鹂、丹顶鹤,他们都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C:”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巩固、丰富幼儿对动物过冬的认识观看动物过冬课件,提问:
冬眠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换上厚厚毛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贮食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南飞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 5 页共 6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