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学反思(2020年)
初中历史_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根据材料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概括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把本节所学内容运用其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博厚中学谢玉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
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5.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课本对话框里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么?黄埔军校是在什么谁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是谁创办的黄埔军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11课北伐战争的学习。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50页,先仔细阅读“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小节的内容,然后请同学们来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授新课:历史背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
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一、课程背景和教材简介《第11课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发生和背景,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课通过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北伐战争的发生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实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北伐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2. 教学难点•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北伐战争?你们对北伐战争有了解吗?”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目标呈现(5分钟)通过板书「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三个方面,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学习内容呈现与理解(15分钟)通过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北伐战争为何爆发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然后,通过示意图等形式,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帮助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
4. 学生讨论与合作(20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通过展示、演讲或写作的形式,将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理解分享给全班同学。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激发思考和讨论的活跃度。
5. 师生共同总结(10分钟)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总结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梳理思路,形成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
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0年代初期达成的合作关系,其背后有着对抗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目标。
北伐战争则是国共合作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我们可以分析国共合作的动机和初衷,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进行反思。
国共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着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北伐战争的胜利导致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但也为日后的国共内战埋下了伏笔。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长远影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反思。
这两个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内政治格局,也对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可以探讨国共合作和
北伐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以及对中国与世
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总之,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通
过对这些事件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近代史的发展,思考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概况、特点、作用;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教授新课
30分钟
巩固练习
10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展示标题。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北伐战争
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
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
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
(学生回答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一是北伐
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
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
代
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四、板书设计:北伐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2021年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