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教会学生感恩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应该要引起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一:《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略探究》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因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生和谐一、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

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

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一)家庭方面小学生感恩情感比较丰富,觉得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会有发自心底的感动与快乐。

说明也平时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但感恩父母的行为较缺失也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因此,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如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的孝顺,对别人呈现得较为冷漠。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爱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它通过爱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起感恩之情。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环境的变化,学生往往忽略了感恩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们应采用以爱教育为核心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感恩,并将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爱教育要从树立榜样入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学生展示爱与感恩的力量。

比如,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关心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的力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贡献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付出的感激之情。

比如,在教授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人物为社会、为人民付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心怀感恩之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此外,爱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感恩之心。

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向学生传递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野外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珍贵与有限性。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珍惜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爱与关怀,从而培养起感恩之心。

总之,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树立榜样、情感教育、关注环境和资源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感恩之情。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2)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2)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2)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二《试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摘要:感恩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有效实施知恩感恩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所给予的帮助予以认可并给予回报的一种认识或行为。

感恩教育则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关于知恩、感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的结合。

感恩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一种认识、情感或行为,这是由人的本质,也就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既然感恩是由人的本质属性所派生的,那么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合乎人本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如果能够使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学会报恩施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够取得实际的效果。

而一个知晓感恩、懂得回报的人,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也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感恩虽然根源于人的本质属性,但感恩也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教育来加以引导,从而使感恩成为人的一种品德与责任,并且能够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然而,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仍旧明显不足。

首先,从学校教育的层面来看,虽然早已提倡学生应全面均衡的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倾向于学生的学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而较为忽视高等学府育人功能的发挥。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感恩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感恩教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这主要源于感恩情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对父母不孝,对师友不敬,对他人不爱。

究其原因有三:首先,学生太自我。

面对同学,你爱自己的父母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答是。

可事实上却大有出入。

现今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三代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的溺爱,学生的欣然接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跟同学谈得火热,回家却连跟父母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只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却想都没想回报别人。

其次,感恩体验浅。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家大有除了学习,百事不理之势,他们自主生活能力不强,根本不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最后,教育缺实效。

以往教育方式上的高、大、全,教条式,口号式,往往使学生知道感恩的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做什么才是感恩。

当今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学生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

而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而要教育学生从实在小事做起,诸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会自理,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这些看似朴素的事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感恩情怀。

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感恩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一:中职生感恩教育路径思考从古到今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

“师者,人之模范也”。

强调师者的表率作用,而师者身正才能为范。

在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对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影响极其重要。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校。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德育教育周、文明礼仪活动、普法活动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强化教职工服务意识是学校长期不变的主要工作。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是学校坚持的原则。

因此,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教职员工无论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还是在生活、交流中都努力做到言传身教,起好表率作用,实施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教学管理,形成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

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升护生形象、培育创新人才”为导向,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努力打造学生培养、教育、管理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育人模式。

在教学管理中,以其职业特点为导向,特别注重让学生将知识、技能和工作情境相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由此提高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

在学生管理中,实施“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通过“四自”管理模式,校园卫生、学生生活、纪律、第二课堂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自”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独特的管理育人模式,赢得了社会和同行的赞誉。

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

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

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作为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篇一《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更替不断加快等因素,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却逐渐被一部分大学生忽略甚至遗忘。

本文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感恩思想现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一、感恩的起源及含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作为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

感恩,中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古今中外,感恩情愫、感恩教育无不显得重要。

“感恩”一词的初步了解源于西方的“感恩节”。

在西方基督教徒都要感恩,吃饭前他们要祷告,感谢上帝赐予食物;有人生病时,他们也要祷告,祈求上帝保健康;有人做了错事,也要向神父忏悔,以求心灵上的慰藉。

在中国,感恩的思想源远流长,“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恩戴德”之意。

我国古代,感恩与感恩教育主要以“孝”和“孝道”的表现形式散见于《四书》《五经》、名人诗词等中,《诗经》里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经典诗句,唐代诗人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篇。

在中国历史上感恩的例子也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三百多年。

这些都诠释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感恩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恩教育对于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感恩教育德育论文范文篇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摘要】现在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的弊端。

本文主要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感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学生,注重,感恩,教育现在的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有很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等弊端。

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在学生教育中很有必要从小进行感恩教育。

1.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优良淳朴的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培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善待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和谐相处能力,友好交往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排解困难能力,有助于中小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师长,认知朋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

现在公民素质,不仅包括较好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科技技能,而且还包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善待他人的观念和能力。

2.注重进行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让学生乐于感恩,善于感恩[论文]

如何让学生乐于感恩,善于感恩[论文]

如何让学生乐于感恩,善于感恩初中是青少年德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学会感恩,乐于感恩,善于感恩是初中班主任肩负的重要使命。

感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美德,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等关于感恩的古训。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箴言,感恩算是这个本性中的一个。

父母亲友对你好,你也会自然地心怀感恩并想着回馈。

老师孜孜不倦地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诲,学生也会铭记感恩。

当今社会追求功利,淡化道德品质的培养,特别是青少年,在中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单纯被培养成只会做作业的“机器”,而德育则被不断地忽视,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社会危害,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的不断涌现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例如清华高材生的伤熊事件,中学生弑父事件为社会的感恩教育缺失敲响了警钟。

中国儒家推崇的著作在历史长河中汗牛充栋,宣扬感恩的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上,感恩是人伦道德与社会和谐的一个启发点。

感恩是推动人际关系和谐的推动剂,感恩是社会的润滑剂,感恩是民族美德的最绚丽的展示。

感恩是真情的流露,感恩推动着社会和谐。

所以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头戏。

二、应用文化宣传重视感恩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所待的时间占一天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学校的人文德育氛围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与熏陶。

《初中班主任工作手册》中提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比如班会上的德育宣传教育,晚自习的班风检查等等。

班会课的教育可以把感恩教育提到相应的高度,所以,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先让学生收集关于感恩的海报文章等第一手资料,然后在主题班会上依次分享,相互启发,相互感动。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知晓感恩的效果,而且在学生主动收集材料与演讲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了感恩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优良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现在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的弊端。

本文主要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
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感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学生,注重,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有很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等弊端。

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在学生教育中很有必要从小进行感恩教育。

1.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优良淳朴的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培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善待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和谐相处能力,友好交往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排解困难能力,有助于中小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师长,认知朋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

现在公民素质,不仅包括较好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科技技能,而且还包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善待他人的观念和能力。

2.注重进行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水平,建设完善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培育淳朴优良、充满活力的民风,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

当前社会上产生的恶性事件无不与公民素质密切相关,诚信缺失,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如“三鹿奶粉”事件,法制观念的淡薄和对自然的冷漠,导致人民肆意损坏自然生态,滥捕珍贵野生动物;极端利己主义助推着某些利欲熏心的矿老板,不顾矿工死活,因违章违规开采而造成矿难事件;用黑心棉加工被褥,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等。

这些现象严重伤害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此情此景,何谈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纯正的社会风气,经济有序发展呼唤社会良知和诚信。

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感恩自然、感恩朋友,倡导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力的社会风尚,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这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原动力。

3.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近几年频频报出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残杀同学案、残杀教师案,用浓硫酸泼伤黑熊案;中学生杀师、杀母案;小同学勒索小同学案,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折射出了思德教育的苍白导致学生人格缺陷的产生。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反过来公民的文明素质又促进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应知党恩、报国情,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

社会中还有很多好心人在默默无私地帮助着别人,如为我校捐资助学的已知台胞——王永庆先生,心系“朝阳行动”的好心人,我们要懂得对他们感恩。

引导学生认识自私与贪婪相伴,偏极蕴藏危险,利己必定损人,玩物必定丧志的种种危害。

学会感恩,就能摒弃这些不良行为,懂得感恩,就能宽容与善待,就会珍惜与尊重,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也就有利于形成了。

4.注重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感恩教育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要求相适应,既要吸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文明的有益成分,又要与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根本要求相适应。

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应当与他们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学生对老师感恩,尊敬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对同学感恩,感谢他们的帮助、团结协作和乐于助人;在家里对父母长辈
感恩,懂得他们生养教育的辛劳,理解他们的期盼和感情,尊重他们的劳动;对社会上的朋友及好心人感恩,感谢他们的理解、友谊和无私帮助;对农民伯伯感恩,体谅他们劳动的艰苦,爱惜粮食;对自然感恩,从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山水文物,到感受太阳是温暖的源泉,土地是人的生存之本,花草树木赐给我们新鲜的空气,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憨态可拘的熊猫,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启迪了人类的灵感和智慧,是人类和谐相处的朋友。

感恩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

教师可利用周末,给学生布置为父母乘一碗饭,倒一杯茶,洗一次脚,交一次心的家庭作业。

在节假日里,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做一名小小志愿者,为旅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进一步感受秀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们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旅游给我县社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

以“一碗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和餐厅师傅的多少劳动?”为主题的讨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我会做的农活”等短小活泼的小剧目;组织学生观看“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捐赠现场晚会,感受社会的大爱无边;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提示性标语牌,在小草旁写道“我也是生命!,我虽小,但我能美化您的生活”;在花坛的小树旁写道“我们共同沐浴阳光,让我们一同健康成长”;在垃圾桶旁写着“文明只差一步”,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感恩文化”。

感恩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最朴实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能够唤醒人的良知,培养健全的性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