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的分期治疗

合集下载

胸腺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胸腺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适用 于各种类型的 胸腺瘤,尤其 是恶性胸腺瘤。
手术切除的并 发症包括感染、 出血、胸膜瘘 等,需要在术 后进行密切观
察和护理。
手术切除的效 果与肿瘤的分 期、病理类型 等因素有关, 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评估。
放疗和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 射线破坏癌细胞 并阻止其分裂和 扩散
化疗:使用药物 杀死或抑制癌细 胞的生长和繁殖
其他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咳嗽
痰中带血:肿瘤侵犯支气管 引起痰中带血
干咳:胸腺瘤压迫气管引起 刺激性干咳
呼吸困难:胸腺瘤压迫呼吸 道导致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胸腺瘤侵犯无力, 可能是由于肿瘤 压迫或免疫系统 受损所致。
患者通常会感到 身体疲劳,无法 进行正常的日常 活动,需要休息 才能缓解。
放疗和化疗的优 缺点比较
放疗和化疗的适 用范围和注意事 项
免疫治疗
胸腺瘤的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免疫治疗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反应,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肿瘤。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其中组织学检查更为准确可靠。
病理学检查的优点是可以明确诊断,缺点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
在进行病理学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清洁肠道等,以确保检查结 果的准确性。

胸腺瘤有几个治疗方法

胸腺瘤有几个治疗方法

胸腺瘤有几个治疗方法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胸腺肿瘤,它发生在胸腺上皮细胞中,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手术切除可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案。

对于良性的胸腺瘤,一般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或开放性手术切除,将肿瘤完整地切除,同时保留胸腺组织,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

对于恶性的胸腺瘤,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可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手术切除,包括胸腔切开或胸腔全切开。

手术切除在胸腺瘤的治疗中具有明确的疗效和适应症,但同时也存在手术风险和切除后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是胸腺瘤治疗的另一种方法。

放疗是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放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用于缩小或固定肿瘤的大小,以减少手术的难度和手术后的复发风险。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缓解症状。

然而,放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皮肤炎症、食管炎症、肺炎等,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

化疗是通过用药物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达到治疗效果。

化疗可以作为胸腺瘤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手术后的保守治疗或放疗后的继续治疗。

化疗方案一般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化疗常常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系统抑制等,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病情变化。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胸腺瘤治疗方法之一。

靶向治疗是基于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利用特异性的药物或抗体靶向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目前,靶向治疗在胸腺瘤中尚处于研究阶段,具体的靶向药物和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研发和验证。

然而,靶向治疗为胸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除了上述几种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得到应用。

2021版: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2021版: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2021版: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中国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胸部肿瘤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

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略高于欧美国家,约为4.09/100万。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优先推荐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或辅助以放化疗。

而晚期不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治疗方式以放化疗为主,但缺乏标准的一、二线治疗方案。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胸腺上皮肿瘤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前景。

目前,XXX肿瘤的诊疗尚无指南发布。

因此,XXX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对国内外胸腺上皮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并对胸腺上皮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了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通常位于前纵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学分类,它被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其发病率为1.3~3.2/100万。

在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上报2016年肿瘤数据登记处为682个,质量控制后共纳入487个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3.8亿。

筛选胸腺恶性肿瘤(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C37)的新发病例为1562例,发病率约为4.09/100万,标化发病率(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为2.73/100万,高于欧美国家。

根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北美的胸腺肿瘤发病率为2.14/100万,胸腺肿瘤在亚裔人中的发病率(3.74/100万)高于高加索族裔(1.89/100万)。

2016年中国胸腺上皮肿瘤死亡710例,死亡率1.86/100万,标化发病率(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为1.20/100万,2000年始至今发病率呈波动性增高趋势。

胸腺肿瘤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

胸腺肿瘤的起病隐匿,当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常无体感症状;随着肿瘤增大,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局部压迫症状,如胸闷、气短、头面部肿胀感等。

约1/3的胸腺瘤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为重症肌无力。

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胸腺瘤近期疗效观察

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胸腺瘤近期疗效观察

将 同期 收治 的 3 例 Ⅲ ~Ⅳa期 6例 , 分别行单纯 化疗 、 同期 放化疗及 序贯放化疗 , 观察 近期疗 效 和不 良反应 发生 情况。结果 A、 C三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6 . % 、2 3 、8 . % , C组显著 高于 A组 ( B、 67 9.% 3 3 B、 P<
使 9 % 以上 的 等 剂 量 曲线 包 括 5 , 双肺 接 受 2 O
G 剂 量 放 射 的体 积 百 分 比 <3 % , 髓 受 量 < 5 y 5 脊 4 C, y全食 管受 量 < 0G 。 4 y
其一般 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方 法 A组行 单 纯 化疗 : 用 传 统 C O . 采 AP 方案 , 即顺铂 7 gm 、 1 , 5m / 第 天 阿霉素 5 gm 、 0m / 第1 , 天 长春新碱 1m / 第 3天 , gm 、 " 环磷 酰胺 60 0 mgm 、 4天 , 为 1个 化疗周 期 。2~3个 周期 / 第 3周 化疗后 根 据 患者 耐 受情 况 酌 情 减 少 药 物 剂 量 , 并应
GV, 于B T 1对 2和 B 3型 肿瘤 在 G v 边 缘外 放 大 5 T 1
率为 0 1/ 0万 , 女 发 病 比例 相 当 ¨ 。 目前 对 .51 男 J M S O A分期 I、 AAK Ⅱ期 患者 以手 术 治疗 为 主 , 治 根 率达 9 % ; 于 已侵 犯 心 脏 、 血 管 或 胸 内其 他 脏 0 对 大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O卷 第 2 3期
同期 放 化 疗 治疗 Ⅲ~1 胸腺 瘤 Va期 近 期 疗 效 观察
马业罡 , 贾镒 慧 。 李

季 。 晓静 , 宏伟 邢 孙
辽 宁省 肿 瘤 医院 , 阳 10 4 ) 沈 10 2

胸腺瘤的分型及分期

胸腺瘤的分型及分期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纵隔原发肿瘤之一。

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的胸腺部位,极少数可异位发生在后纵隔、下颈部、肺门周边、胸膜或肺实质内。

胸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以局部浸润为主要生长方式,转移灶常常局限在胸膜、膈肌、心包、或者横膈内,胸腔以外的转移少见。

即使完全切除的胸腺瘤仍有后期复发的可能性。

较小的胸腺瘤可没有任何症状。

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会产生周围组织压迫、刺激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膈神经麻痹等。

胸腺瘤可能合并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其中以重症肌无力最为多见。

分型胸腺瘤主要病理特征为混杂的细胞成分,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和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各种细胞比例变化是组织病理学分类基础。

传统分型以占80%以上的细胞成分命名,分为菱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性和混合型。

这种分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没有意义。

另有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又分为皮质为主型和“单纯”皮质型2个亚型。

这种分型方式和预后高度相关。

1999年WHO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

B型胸腺瘤:按照逐渐增加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核异型上皮细胞比例又分为3个亚型;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2004年WHO分型取消了C型胸腺瘤作为胸腺癌的同义词,将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列入胸腺癌。

胸腺瘤分期(masaoka)I期:局限于包膜内;IIa期:肉眼浸润周围脂肪组织、纵膈内脂肪组织或两者都有。

IIb期:镜下浸润包膜III期:肉眼侵犯邻近器官(如:胸膜、大血管或肺);IVA期:胸膜或心包播散;IVB期:淋巴造血系统转移。

第八版胸腺瘤分期评述

第八版胸腺瘤分期评述

第八版胸腺瘤分期评述胸腺肿瘤往往与自身免疫综合症相关,这引起了临床医生对其的好奇。

胸腔播散是胸腺肿瘤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且存在组织学异质性。

由于胸腺肿瘤相对罕见,因此很难对这类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和分期达成共识。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胸腺肿瘤分期标准,但是大多数并未获得认可。

过去40年,至少提出了14种不同的分期标准。

3-4年前,Masaoka及其同事首次提出了胸腺瘤的分期系统。

虽然,该分期系统只是基于93例患者进行分析,但该系统经过时间的考验证实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由此得名的Masaoka分期系统仍然是今天使用最广泛的分期标准。

随后很多研究者尝试予以改良,其中最有名的是1994年Koga 及其同事提出的修订方案。

然而,依然存在问题,有些问题来源于临床及病理描述。

例如,什么是“肉眼侵犯邻近器官”?如何才能确定肿瘤''严重粘连而不是穿透纵隔胸膜''?纵隔胸膜在标本的哪个部位?该分类是否适用于胸腺癌,还是只针对胸腺瘤?这些条目由Detterbeck及其同事逐项列出, 并着眼于修改分期系统。

为了促进对该类罕见肿瘤的研究成立了国际胸腺恶性肿瘤兴趣小组(ITMIG)。

ITMIG的一个主要目标提出以证据为基础的新的TNM分期,该项目由AJCC发起。

作为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的合作伙伴,ITMIG组建了15个国家50个研究机构的6000例患者的全球数据库。

根据这些数据研究者基于肿瘤大小,淋巴结和转移成立了新的分期系统。

该分期系统表明T分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为少见,根据肿瘤的浸润深度分为纵隔脂肪(T1a),纵隔胸膜(T1b),心包(T2)和其他邻近器官(T3,T4)。

需要重点提的是,T分期的描述是基于显微镜下表现和病理评估其侵犯情况,而不是''宏观侵犯’’。

目前,纵隔胸膜和心包予以单独描述,这有助于将来更为彻底的评估其预后意义。

邻近器官的侵犯基本上可分为“可切除”(T3)和“不可切除”(T4)两类。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
胸腺瘤概述
胸腺瘤是一种发生在胸腺上的肿瘤,通常为良性。

胸腺是位于胸廓中部的负责
免疫功能的器官,胸腺瘤的发生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有时会导致胸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胸腺瘤的诊断
1.临床症状:胸腺瘤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或MRI能够显示胸腺瘤的位置、大小等
情况。

3.病理检查:通过活检获得组织标本,进一步确诊为胸腺瘤。

胸腺瘤的治疗
1.观察治疗:对于小体积、无症状的胸腺瘤,可选择定期观察,不积极
干预。

2.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快速生长或可能为恶性的胸腺瘤,需要进行
手术切除。

3.放疗或化疗:在胸腺瘤恶性程度较高时,可以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

胸腺瘤的预后
大多数胸腺瘤是良性的,手术切除后患者往往能够完全康复。

但部分患者可能
会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肿瘤复发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胸腺瘤的注意事项
1.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胸腺瘤的存在。

2.避免吸烟和其他有害因素,预防胸腺瘤的发生与恶化。

3.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
应治疗。

以上是关于胸腺瘤的诊疗指南,如有相关疾病疑问,请及时就医咨询。

胸腺瘤的分期进展

胸腺瘤的分期进展

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2月第14卷第2期Chin J Lung Cancer, February 2011, Vol.14, No.2·170··综述·作者单位: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通讯作者:王永清,E-mail: dr_yqwang@ )胸腺瘤的分期进展艾则麦提·如斯旦木 王永清【中图分类号】 R734.2Advances in Staging System of ThymomaRusidanmu AIZEMAITI, Yongqing WANG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ongqing WANG, E-mail: dr_yqwang@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1.02.13胸腺瘤(thymoma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少数可位于颈部、胸膜、肺门及肺实质内。

发病率每年约0.05/10万人口,任何年龄均好发,可8个月-90岁不等,平均年龄53岁,男女发病率约相等[1,2]。

胸腺瘤的分期一直被认为是预测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变量,但由于它不同于其它器官的肿瘤,因此不能照搬TNM 系统的分期方法。

有关胸腺瘤分期的文献报道不多,至今仍在不断地更新其分期方法,现将这一内容综述如下,旨在帮助提高认识和规范治疗。

1978年,Berg 等[3]最早推出胸腺瘤的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胸腺瘤有无包膜以及是否侵犯周围器官和胸腔内转移进行分期,此方法曾经得到广泛应用,虽然1979年Wilkins 和Castleman [4]推荐了另一种胸腺瘤的分期标准(表1),但大同小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腺瘤的组织分型

目前采用2004年WHO组织分型:A型、AB型、 B1-3型、C型
胸腺瘤的组织分型

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 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


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 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 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 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 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疗 前
放 疗 中
放 疗 后
术 后 标 本
胸腺瘤的分期治疗——Ⅲ期


病例2:患者女,68岁。诊断:1.胸腺淋巴上皮样 癌(c Ⅲb期);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治疗模式: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放疗剂量 DT:60Gy/2Gy/30F 化疗方案:紫杉醇+顺铂
放 疗 前
放 疗 中
放 疗 后
胸腺瘤的分期治疗——Ⅳ期

患者女,72岁。诊断:1.胸腺鳞癌伴双肺转移(Ⅳ期); 2.右侧胸腔及心包积液;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治疗模式: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小 结




胸腺瘤发病率低,治疗经验有限,诊断与治疗缺 乏统一标准,需胸腺肿瘤学术组织(国际:ITMIG ; 国内:ChART)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并深入研究 I期、II期肿瘤多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 术前诱导治疗可使近半数的局部晚期胸腺瘤患者 获得完全手术切除的机会,且有较高远期生存率。 因此,对这部分患者治疗前应该进行多学科讨论, 以决定治疗方式 肿瘤分期、分型和手术切除的完整性是胸腺瘤的 主要预后因素
胸腺瘤的分期治疗
前 言


胸腺肿瘤包括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 —胸腺 瘤和胸腺癌、胸腺类癌、胸腺畸胎瘤、胸腺脂肪瘤、 胸腺囊肿等 国内胸腺瘤的慨念通常包括了胸腺癌,国外文献一 般将“胸腺瘤”(Thymomas)和“胸腺癌” (Thymic Carcinomas)单独列出
前 言



所有胸腺瘤均是潜在恶性的 良恶性判断依据:有无包膜浸润、周围器官侵犯 或远处转移 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反之,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中约有半数 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常

病理标本的获取

若术前诊断疑似胸腺瘤,评估可切除,如无手术 禁忌,不需要术前活检而选择直接手术
病理标本的获取


不可切除者可行组织活检,活检方式:经皮细针 抽吸活检、经皮穿刺活检,胸腔镜、纵隔镜、前 纵隔切开活检 经皮穿刺活检(CT或彩超引导)


优点:快捷简便,患者创伤小 缺点:组织量少,有时难以明确分型并与淋巴瘤不易 鉴别,但较针吸活检准确率高

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 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胸腺瘤的分期
胸腺瘤的分期


I期 肿瘤局限在胸腺内,肉眼及镜下均无包膜浸润 II期 IIa期 肿瘤镜下超出胸膜包膜 IIb期 侵犯邻近脂肪组织,但未侵犯至纵隔胸 膜 III期 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包括心包、肺及大 血管
IIIa期 肿瘤未侵犯大血管 IIIb期 肿瘤侵犯大血管

IV期 IVa期 肿瘤广泛侵犯胸膜和(或)心包 IVb期 肿瘤扩散到远处器官
胸腺瘤的分期
胸腺瘤的分期
胸腺瘤的分期
胸腺瘤的分期
临床分期的判断
CT是目前用于初步评估及随访胸腺瘤患者 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I期、II期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边 缘清晰而锐利,可伴有钙化或囊性变区 III期:肿瘤体积大、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 边缘不清晰,纵隔脂肪组织层面消失 IV期:肿瘤广泛侵犯胸膜和(或)心包;肿 瘤扩散到远处器官
VATS胸腺切除术

入路选择:左右侧尚无定论,选择右侧居多 体位与切口设计:


切除范围:

平卧位,右侧垫高30°,右上肢悬吊 观察孔:右腋中线第6肋间(1cm) 操作孔1:右腋前线第3肋间(2cm-3cm) 操作孔2:右腋前线与锁骨中线间第6肋间(0.5cm) 两侧:暴露两侧膈神经,切除之间的胸腺及脂肪组织、淋巴结,肿瘤侧 胸膜切除,对侧胸膜去脂透明 上界:双上极采用拔除方式 下界:心膈角平面以上 前界:胸骨后 后界:心包及大血管表面 无重症肌无力者行完整的胸腺切除术即可,有重症肌无力者应行扩大的 胸腺切除术,即在行完整胸腺切除的同时切除邻近的双侧纵隔胸膜、纵 隔和心包周围的脂肪组织、以及主肺动脉窗脂肪组织



视频
胸腺瘤的分期治疗——Ⅱ期

患者男,56岁。治疗方式:手术(VATS胸腺切除)+术后 放疗(DT:50Gy/2Gy/25F)
胸腺瘤的分期治疗——Ⅲ期

病例1:患者男,52岁。诊断:胸腺鳞癌(c Ⅲb期) 治疗模式:新辅助放疗+手术+术后放化疗 治疗过程: 术前放疗(DT:50Gy/2Gy/25F )+手术(胸腺扩大切 除术)+术后放疗(DT:20Gy/2Gy/10F )+化疗两周期 (CAP)

前纵隔切开活检


优点:组织量多,可镜下鉴别是否有包膜受侵 缺点:创伤大,可引起肿瘤局部种植
基于临床分期的治疗模式


Ⅰ期:单纯手术 Ⅱ期:手术+术后放疗 Ⅲ-Ⅳa期:放化疗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Ⅳb期:化疗为主
胸腺瘤的分期治疗——Ⅰ期

患者男,43岁。治疗方式:单纯手术(VATS胸腺切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