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与数据

合集下载

硬盘数据处理方法

硬盘数据处理方法

硬盘数据处理方法硬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而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硬盘数据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硬盘中的数据。

一、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是硬盘数据处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由于硬盘可能会发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定期备份数据可以有效保护重要信息。

常见的备份方法包括手动复制和使用备份软件。

手动复制是最简单的备份方式,通过将文件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如移动硬盘、光盘等)上来实现数据备份。

而备份软件则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定时备份、增量备份等,可以更加灵活地管理数据备份。

数据恢复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后,通过一些方法将数据还原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恢复方法包括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和寻求专业数据恢复服务。

数据恢复软件可以帮助用户从已经损坏、格式化或删除的硬盘中恢复数据。

而专业数据恢复服务则可以应对更复杂的数据损坏情况,如物理故障、磁道损坏等。

二、磁盘清理与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硬盘上的数据会不断增加,而未经处理的大量无用数据会占用硬盘空间,影响计算机性能。

因此,定期进行磁盘清理与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磁盘清理是指删除硬盘上的临时文件、垃圾文件、无效快捷方式等无用数据,以释放硬盘空间。

而磁盘整理则是将硬盘上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列,以提高文件的读取速度。

操作系统中通常都会提供磁盘清理和整理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这些操作。

三、磁盘碎片整理磁盘碎片是指文件在硬盘上存储时分散成多个部分的情况。

由于操作系统读取文件时需要寻找多个碎片,因此磁盘碎片会降低文件的读取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操作系统提供了磁盘碎片整理工具。

磁盘碎片整理工具可以将碎片化的文件重新整理,使其连续存储在硬盘上,提高文件的读取速度。

四、磁盘分区与格式化磁盘分区是将一个物理硬盘分割成多个逻辑驱动器的过程。

磁盘分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硬盘上的数据。

一般来说,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在不同的分区上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硬盘损坏预警与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损坏预警与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损坏预警与数据恢复方案硬盘是电脑中存储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硬盘损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数据丢失问题。

因此,在硬盘损坏之前,我们需要有预警机制来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数据恢复方案。

本文将讨论硬盘损坏预警的方法和常用的数据恢复方案。

一、硬盘损坏预警方法1. 监控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硬盘监控工具来实时监测硬盘的状态。

这些监控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硬盘的温度、磁盘的读写速度、智能硬盘状态等参数,以及监测硬盘的运行时是否发出异常声音。

通过这些监控信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硬盘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是预防数据丢失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将重要的数据定期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如外部硬盘、云存储等。

这样一旦硬盘损坏,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备份的数据来恢复丢失的文件。

3. 定期检查硬盘定期检查硬盘的物理状态也是预防硬盘损坏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硬盘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是否出现慢速响应等问题来判断硬盘的健康状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磁盘检测工具对硬盘进行扫描,以发现潜在的硬盘问题。

二、数据恢复方案1. 软件恢复软件恢复是一种常见的自助恢复方法,适用于因误操作、文件删除或者病毒攻击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

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来扫描损坏的硬盘,并尝试恢复丢失的数据。

然而,软件恢复并不适用于硬盘损坏较严重或者无法识别的情况。

2. 专业实验室恢复在硬盘损坏较为严重、软件恢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求助于专业的数据恢复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通常具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物理修复等手段来恢复硬盘中的数据。

然而,专业实验室恢复需要一定的费用,并且无法保证100%的数据恢复成功率。

3. 恢复备份数据如果我们定期进行了数据备份,那么在硬盘损坏后,我们可以使用备份的数据来恢复丢失的文件。

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数据恢复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恢复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数据。

了解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

了解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

了解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将信息保存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过程。

了解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计算机程序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内存存储、硬盘存储以及固态硬盘存储。

一、内存存储内存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之一。

它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空间,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临时数据。

内存存储是易失性存储器,当计算机断电时,其中的数据将丢失。

内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元件(通常是DRAM)将信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地址上。

二、硬盘存储硬盘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硬盘由多个盘片组成,每个盘片上有覆盖着磁性物质的碟片。

数据以磁性形式存储在磁盘上,通过磁头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

硬盘存储的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即使计算机断电也不会丢失。

硬盘存储的速度相对较慢,但容量较大,适合长期存储大量数据。

在现代计算机中,常见的硬盘接口有SATA和SAS,它们通过数据线将硬盘与主板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读写。

三、固态硬盘存储固态硬盘(SSD)是一种采用闪存存储芯片进行数据存储的新型存储设备。

它与传统硬盘相比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抗震性能。

固态硬盘没有机械部件,因此也没有机械故障的风险,更加耐用可靠。

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快速电子存储技术,数据以电荷状态进行存储。

与传统硬盘相比,固态硬盘在数据读取速度上有着明显优势,可以大大提升计算机的性能。

四、其他存储方式除了内存存储、硬盘存储和固态硬盘存储,还有一些其他的数据存储方式。

例如光盘(CD、DVD)和闪存卡(SD卡、U盘)等,它们广泛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

光盘以激光技术读取磁性材料上的信息,光盘存储的数据相对较大,但读写速度较慢。

闪存卡则采用闪存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具有速度快、体积小、易携带等优点。

不同的存储方式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有各自的应用。

例如,内存存储用于运行程序和存储临时数据,硬盘存储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而固态硬盘存储则适用于需要高速读写和频繁访问的场合。

硬盘读写原理

硬盘读写原理

硬盘读写原理硬盘读写原理硬盘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它负责存储和读取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硬盘的读写原理。

一、硬盘构成硬盘由多个磁头、磁道、扇区和控制器等组成。

其中,磁头是负责读写数据的机械部件,磁道是划分在磁盘表面上的圆形轨迹,扇区则是每个磁道上被划分成的一个小块。

二、硬盘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从硬盘中读取数据时,首先需要找到存储该数据的扇区。

这个过程称为寻道。

寻道时,控制器会让磁头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

接下来,控制器会让磁头旋转到指定扇区所在位置。

这个过程称为旋转延迟。

旋转延迟时间取决于硬盘转速和所需读取的扇区位置。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被划分为多个等长时间段,并且每个时间段对应一个扇区。

当指定扇区到达磁头下方时,控制器会向磁头发送读取数据的命令。

磁头会在扇区上方产生一个磁场,并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

三、硬盘写入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硬盘时,控制器会让磁头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并旋转到指定扇区位置。

然后,控制器会向磁头发送写入数据的命令。

在写入数据之前,控制器需要检查该扇区是否可用。

如果该扇区已经被使用,则需要将其擦除。

擦除是将扇区中所有位设置为0的过程。

接下来,控制器会向磁头发送要写入的数据,并让其在扇区上方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过程称为磁化。

通过改变磁场方向和强度,可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相应的磁场状态。

最后,控制器会对写入的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并将其存储在硬盘中。

四、硬盘读写速度硬盘读写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旋转速度、寻道时间和传输速率等。

其中,旋转速度越快,每个扇区就能被读取或写入得更快;寻道时间越短,磁头就能更快地移动到指定的扇区;传输速率越高,数据就能更快地传输到控制器。

硬盘读写速度也可以通过提高缓存大小和使用RAID等技术来提升。

五、总结硬盘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

它由多个磁头、磁道、扇区和控制器等组成。

当计算机需要从硬盘中读取数据时,需要进行寻道、旋转延迟和读取数据等过程;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硬盘时,需要进行寻道、旋转延迟、擦除和写入数据等过程。

电脑硬盘的RAID配置和数据备份

电脑硬盘的RAID配置和数据备份

电脑硬盘的RAID配置和数据备份在现代的信息时代,电脑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电脑的硬盘作为保存数据的关键组件,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电脑硬盘的数据不丢失,并提高数据的读取与写入速度,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RAID配置和数据备份,并探讨其应用。

1. RA配伍ID的基本原理及分类RAID技术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提供更高的容量、性能和容错。

根据数据分布方式和冗余方式的不同,RAID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级别,如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等。

1.1 RAID 0RAID 0采用条带化(Striping)方式,将数据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块,分别存储到多个硬盘上。

它的优点是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但缺点是没有容错能力,一旦其中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1.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Mirroring)方式,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中,保证数据的冗余备份。

它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其中一块硬盘故障时,另一块硬盘可以继续工作。

缺点是存储效率较低。

1.3 RAID 5RAID 5采用条带化方式,并在其中一块硬盘上存储奇偶校验信息,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它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读写性能和容错能力,但写入性能较差。

1.4 RAID 10RAID 10是RAID 0和RAID 1的组合,将多个硬盘分成两个等分的组,并在每个组内采用条带化和镜像方式,实现数据的高速读写和冗余备份。

它是一种性能和容错能力兼备的RAID级别。

2.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无论使用何种RAID级别,对于重要的数据而言,备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RAID技术只能提供局部硬件故障的容错能力,而无法应对更严重的问题,如文件系统损坏、病毒攻击等。

因此,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丢失,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盘是一种用来存储数据的重要设备。

它采用磁性记录技术,将数据以磁场形式存储在硬盘上的磁盘片上。

硬盘主要由盘片、读写头、电机、传动装置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硬盘盘片是硬盘的主要存储介质,通常有多个盘片叠放在一起。

每个盘片上都有两个磁性的表面,用来记录数据。

在盘片上,数据被划分为一个个小的扇区,通常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的数据。

读写头是硬盘的关键部分,它用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硬盘通常采用磁电转换原理来实现数据的读写。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控制电路将读取指令发送给读写头,读写头则通过浮起微小的磁臂,靠近盘片表面。

然后,读写头对盘片进行旋转,以定位到目标扇区。

一旦找到目标位置,读写头就会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读取数据,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送回控制电路。

类似地,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将待写入的数据信号发送给读写头,读写头则将信号转换成磁信号,写入指定的扇区内。

硬盘的电机和传动装置主要负责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和读写头的移动。

电机提供动力,使盘片保持高速旋转,通常速度可达数千转每分钟,确保数据能够快速读写。

传动装置则通过精确的机械结构,控制读写头的位置移动,使其能精确读写指定的扇区。

控制电路是硬盘的大脑,它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指令,控制硬盘的工作。

控制电路负责判断读写头的位置,控制电机的转速,将读取的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信号,以及将待写入的数据转换成磁信号。

同时,控制电路还负责硬盘的数据管理,包括将数据写入合适的扇区、管理文件系统以及处理数据的读写请求。

综上所述,计算机硬盘通过磁性记录技术将数据存储在盘片上,通过读写头读取和写入数据。

硬盘的电机和传动装置负责盘片的旋转和读写头的移动,控制电路则负责控制硬盘的工作和数据管理。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使得硬盘能够高效地存储和读写数据,为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

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

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
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数据在硬盘上传输速率的数学公式。

它通
常用于评估硬盘的性能和速度,对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任务非常重要。

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可以表示为:
数据传输率 = 扇区大小 ×转速 ×每轨道扇区数 ×读写头数量
首先,扇区大小指的是硬盘上的一个最小数据传输单位。

通常情况下,硬盘的
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转速表示硬盘转动的速度,单位为每分钟转数(RPM)。

硬盘的转速越高,数据传输率也会相应提升。

每轨道扇区数表示每个磁道上可容纳的扇区数量。

硬盘的每个磁道上扇区的数
量可能不同,通常会根据磁道的位置进行调整。

读写头数量表示硬盘上的磁头数量。

磁头的数量决定了可以同时进行的读写操
作的数量。

通过将这些参数带入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硬盘的数据传输率。

这个数值表示了在理想情况下,硬盘可以每分钟传输的数据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只是作为理论模型,并且可能受到
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硬盘的使用时间、文件的分布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完全代表硬盘的实际传输速度。

总结起来,磁盘数据传输率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硬盘数据传输速率的数学公式。

它包含了扇区大小、转速、每轨道扇区数和读写头数量等参数。

通过此公式,我们可以评估硬盘的性能和速度,尽管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其他因素对数据传输速度的影响。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硬盘是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利用磁性材料在磁盘上存储和读取数据。

其存储原理主要包括磁介质、磁头、磁道、扇区和柱面等几个方面。

1.磁介质:硬盘使用的磁介质通常是氧化铁磁粉或氧化铁磁性膜,它们具有强磁性和稳定性。

硬盘盘片上涂覆了一层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场刷写和读取数据。

2.磁头:硬盘上有多个磁头,每个磁头负责读/写一个盘面上的数据。

磁头通过悬臂臂臂处于接头上,可以在盘片上运动。

磁头本质上是一个电磁线圈,它可以产生和感应磁场。

3.磁道:每个盘面被划分成多个同心圆环,称为磁道。

每个磁道上都可以存储一定数量的扇区。

盘面的内圈磁道的数据容量较大,外圈磁道的数据容量较小。

4.扇区:磁道被进一步划分成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特定大小的数据。

扇区是硬盘存储和读取数据的最小单位,通常为512字节或4KB。

5.柱面:多个盘片上同一半径位置的磁道构成一个柱面。

硬盘在读写数据时,通过调整磁头的位置,将数据读写在相同柱面的磁道上,以提高读写效率。

硬盘的数据存储过程如下:1.写入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硬盘时,首先由CPU发送写入命令给磁盘控制器。

磁盘控制器将这个命令传递给磁头驱动器。

驱动器通过移动磁头到正确的柱面和磁道上,使磁头位于正确的扇区上。

然后,驱动器通过磁头的电磁线圈在扇区上产生一个磁场,将数据写入磁介质上。

2.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中的数据时,CPU发送读取命令给磁盘控制器。

控制器将读取命令传达给磁头驱动器。

驱动器通过移动磁头到正确的柱面和磁道上,使磁头位于正确的扇区上。

然后,驱动器通过磁头的电磁线圈感应扇区上的磁场,将磁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磁盘控制器。

控制器将读取到的数据传递给CPU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硬盘的数据存储是非易失性的。

这意味着数据会一直保留在硬盘上,即使断电或关闭计算机,数据也不会丢失。

这是因为硬盘使用了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而磁性材料的磁性是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硬盘数据恢复软件
Finaldata Finaldata2.0是目前Finaldata的最新版本。Finaldata是一 Finaldata2.0是目前Finaldata的最新版本。Finaldata是一 个日本人开发的数据恢复软件,Finaldata自身的优势就是恢复 个日本人开发的数据恢复软件,Finaldata自身的优势就是恢复 速度快,可以免去搜索丢失数据漫长的时间等待。不仅恢复速度 快,而且其在数据恢复方面功能也十分强大,不仅可以按照物理 硬盘或者逻辑分区来进行扫描,还可以通过对硬盘的绝对扇区来 扫描分区表,找到丢失的分区。Finaldata 扫描分区表,找到丢失的分区。Finaldata在对硬盘扫描之后会 Finaldata在对硬盘扫描之后会 在其浏览器的左侧显示出文件的各种信息,并且把找到的文件状 态进行归类,如果状态是已经被破坏,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对数据 进行恢复也不能完全找回数据。这样方便我们了解恢复数据的可 能性。同时此款软件还可以通过扩展名来进行同类文件的搜索, 这样就方便我们对同一类型文件进行数据恢复。 Finaldata的速度之快不仅表现在对硬盘扫描时迅速,把已经 Finaldata的速度之快不仅表现在对硬盘扫描时迅速,把已经 找到要恢复的文件进行保存的速度也非常迅速,Finaldata能充 找到要恢复的文件进行保存的速度也非常迅速,Finaldata能充 分利用IDE硬盘的ATA133、ATA100等最大接口速度,对数据 分利用IDE硬盘的ATA133、ATA100等最大接口速度,对数据 进行快速保存,在保存数据时间方面,Finaldata比其他同类型 进行快速保存,在保存数据时间方面,Finaldata比其他同类型 软件要快一倍以上。
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 Record) 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 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 和分区表DPT( 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共占 Table)共占 215字节。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 215字节。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 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 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 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至于分区表, 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 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 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 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 最末端。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 最末端。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 (例如DOS 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 (例如DOS 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 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
数据存储原理
文件的写入 当我们要保存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在DIR区 当我们要保存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在DIR区 中找到空区写入文件名、大小和创建时间等相应 信息,然后在Data区找到闲置空间将文件保存, 信息,然后在Data区找到闲置空间将文件保存, 并将Data区的第一个簇写入DIR区 并将Data区的第一个簇写入DIR区 。 文件的删除 文件删除工作却是很简单的,只在目录区做了 一点小改动――将目录区的文件的第一个字符改 一点小改动――将目录区的文件的第一个字符改 成了E5就表示将该文件删除了。 成了E5就表示将该文件删除了。
硬盘与数据存储
硬盘知识
一个硬盘可以有多张盘片, 一个硬盘可以有多张盘片,每张盘 片有两个盘面,相对应的, 片有两个盘面,相对应的,每个盘 面上均有一个磁头。 面上均有一个磁头。
盘面
磁头
每个盘面上均有一个磁头
磁道、扇区、柱面和簇
扇区
一个盘面上的磁道被等分为若干 个弧段,这些弧段称为扇区 扇区,一 扇区 个扇区可以存放512字节数据, 是最小的物理存储单元。
数据区
DATA虽然占据了硬盘的绝大部分空间,但没有 DATA虽然占据了硬盘的绝大部分空间,但没有 了前面的各部分,它对于我们来说,也只能是一 些枯燥的二进制代码,没有任何意义。在这里有 一点要说明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式化程序 (指高级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 (指高级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 并没有把DATA区的数据清除,只是重写了FAT表 并没有把DATA区的数据清除,只是重写了FAT表 而已,至于分区硬盘,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 而已,至于分区硬盘,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 绝大部分的DATA区的数据并没有被改变,这也 绝大部分的DATA区的数据并没有被改变,这也 是许多硬盘数据能够得以修复的原因。需要提醒 大家的是,如果你经常整理磁盘,那么你的数据 区的数据可能是连续的,这样被恢复的可能就会 大大提高。

操作系统将相邻 的扇区组成簇, 是最小的文件存 储单位。
磁道
磁盘旋转时,磁头所经过的同心圆 即称为磁道,多个盘面相同编号的 磁道构成柱面。 柱面。
磁盘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的数据结构
初买来一块硬盘,我们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你需要将它分区、格式化,然后再安装上 你需要将它分区、格式化,然后再安装上 操作系统才可以使用。 硬盘分成:主引导扇区 硬盘分成:主引导扇区、操作系统引导扇 主引导扇区、 FAT、DIR和Data等五部分(其中只 区、FAT、DIR和Data等五部分(其中只 有主引导扇区是唯一的,其它的随你的分 区数的增加而增加)。

目录区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 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只有FAT还不能定 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只有FAT还不能定 位文件在磁盘中的位置,FAT还必须和DIR 位文件在磁盘中的位置,FAT还必须和DIR 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位置。DIR记录着 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位置。DIR记录着 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这是最重 要的)、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 要的)、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 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 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 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磁盘的具体位置及大 小了。在DIR区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 小了。在DIR区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 据存储区,即DATA区。 据存储区,即DATA区。
文件分配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 DOS/Win9x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 DOS/Win9x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 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 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 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 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 的大小及文件分配单元的大小决定。关于FAT的 的大小及文件分配单元的大小决定。关于FAT的 格式历来有很多选择,Microsoft DOS及 格式历来有很多选择,Microsoft 的DOS及 Windows采用我们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 Windows采用我们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 FAT32格式,但除此以外并非没有其它格式的 FAT32格式,但除此以外并非没有其它格式的 FAT,像Windows NT、OS/2、UNIX/Linux、 FAT,像Windows NT、OS/2、UNIX/Linux、 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OBR(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 位于硬盘的0磁头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 位于硬盘的0磁头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 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 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 BPB( 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 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 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 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 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 如是,就把第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 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 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 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 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 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 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 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 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 DOS 的)。 )。
常用硬盘数据恢复软件
Easyrecovery Easyrecovery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老牌数据恢复软件。该软件功 Easyrecovery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老牌数据恢复软件。该软件功 能可以说是非常强大。无论是误删除/ 能可以说是非常强大。无论是误删除/格式化还是重新分区后的 数据丢失,其都可以轻松解决,其甚至可以不依靠分区表来按照 簇来进行硬盘扫描。但要注意不通过分区表来进行数据扫描,很 可能不能完全恢复数据,原因是通常一个大文件被存储在很多不 同的区域的簇内,即使我们找到了这个文件的一些簇上的数据, 很可能恢复之后的文件是损坏的。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 但其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数据恢复方法,适合分区表严重损坏使 用其他恢复软件不能恢复的情况下使用。Easyrecovery最新版 用其他恢复软件不能恢复的情况下使用。Easyrecovery最新版 本加入了一整套检测功能,包括驱动器测试、分区测试、磁盘空 间管理以及制作安全启动盘等。这些功能对于日常维护硬盘数据 来说,非常实用,我们可以通过驱动器和分区检测来发现文件关 联错误以及硬盘上的坏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