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设计分析解析
文献检索好课程设计

文献检索好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策略的制定。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正确评估和引用文献,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使用、检索策略的制定、结果的评估和引用。
1.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介绍文献检索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数据库的使用:介绍常用数据库的分类、特点和检索方法。
3.检索策略的制定:介绍检索策略的制定原则、方法和技巧。
4.结果的评估和引用:介绍文献结果的评估标准、引用格式和学术诚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学会制定检索策略和评估文献结果。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技巧。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保障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其对文献检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文献检索方法课程设计

文献检索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及其特点;2. 学会使用至少两种常用文献检索工具(如CNKI、维普等),并能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3. 掌握布尔逻辑检索、关键词检索等基本检索方法,提高检索效率;4. 了解文献引用格式及规范,掌握文献管理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检索相关领域文献的能力,提升信息获取和整合技巧;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筛选文献的能力,提高科研素养;3.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检索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献检索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3. 培养学生遵循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见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对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文献检索和科研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类型与特点- 文献检索的定义与意义-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介绍2. 布尔逻辑检索方法:- 布尔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检索策略的构建与优化3. 关键词检索技巧:- 关键词的选择与组合- 同义词、近义词的拓展- 检索式的调整与完善4. 文献管理软件应用:- 文献管理软件的功能与操作- 文献导入、分类与整理- 引用格式设置与输出5. 文献引用规范:- 常见引用格式介绍- 文献引用的注意事项- 学术道德与引用规范6. 实践与拓展:- 检索任务实践- 团队协作与成果分享- 检索技巧拓展与提高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第二周:布尔逻辑检索方法,构建检索策略第三周:关键词检索技巧,提高检索效率第四周:文献管理软件应用,掌握文献整理方法第五周:文献引用规范,遵循学术道德第六周:实践与拓展,提升检索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涉及教材中关于文献检索、文献管理、文献引用等章节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设计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医学文献检索是医学生必备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医学文献的常见检索方式和工具,掌握医学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消化医学文献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医学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支持。
二、课程设计内容2.1、基础知识讲解2.1.1、医学文献定义和特点•医学文献的定义•医学文献的特点2.1.2、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介绍•常见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介绍•检索语句的建立方法2.1.3、文献引用规范•不同类型文献的引用方法和格式•如何正确引用和甄别文献2.2、实操演练2.2.1、检索过程演示•常见检索综述、系统评价和临床实践的例子•排除重复文献的方法和工具介绍•检索结果的筛选和分析2.2.2、文献整理与分析•文献录入和管理工具的介绍•文献筛选和综合分析的实战演示•如何系统性评价和归纳医学文献信息三、课程设计策略本课程设计采用“知识点讲解+实操练习”相结合的策略,旨在将检索方法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医学文献检索的操作思路和正确的检索语句,同时注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获得成就感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讲解基础知识和检索工具,引导学生探索检索方法,同时解决学生产生的问题;•第二阶段:提供实操演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检索和文献整理,同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三阶段:对实操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课程设计效果测评通过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评估学生对文献检索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核:•理论知识水平:对医学文献定义和特点的把握情况;•检索工具掌握程度:对常见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熟悉程度、检索语句的建立方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实操技能水平:对检索过程和文献整理分析的实操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思维能力:对文献信息的综合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反思和总结能力:对课程效果和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总结能力的考核。
文献检索课程讲解(一)

五、课程考核方式
❖ 考核要求:课程论文 ❖ 考核方式:开卷 ❖ 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20%、实验报告20%、课程论文60%
信息检索概述
❖ 1、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 2、信息检索语言 ❖ 3、信息资源检索技术 ❖ 4、信息资源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 5、信息资源检索的评价
主要的一次文献信息源
❖ 灰色文献(特种文献)(二) ❖ 学位论文: ❖ 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取各级学位,
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和提交的科学研究、科学实验 的书面报告。特点:独创性、新颖性、科学性和 较强的专业性。 ❖ 标准文献: ❖ 是有关产品和工程的质量、规格、生产过程及其 检验方法等具有规范性的技术文件,是从事产品 生产、开发、工程建设的一个共同的技术依据, 它是一种经权威机构批准的规章性文献,具有一 定的法律约束力和一定的有效时间,需要随着技
信息检索的类型
❖ 按检索的时间跨度划分 ❖ 定题检索:根据用户的检索课题的内容和检索需
要,制定减速提问式并将制定好的检索提问式预 先存入检索系统中,并定期地对检索系统中的信 息进行查询。 ❖ 回溯检索:也称为追溯检索,是查找过去一段时 期内有关特定主题信息的检索,并将检索结果一 次性提供用户,使用户一次检索就可以全面了解 某一课题在某一段时间中的发展情况。 ❖ 回溯检索的特点是既可以查找过去某一段时间的 特定主题信息,也可以查找最近的特定主题信息。 与定题检索有所不同,每个回溯检索一般只运行
三、课程教学内容
❖ 1.信息检索概述 ❖ 2.中文学术资源获取途径与检索方法 ❖ 3.外文学术资源获取途径与检索方法 ❖ 4.特种文献资源获取途径与检索方法 ❖ 5.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文献检索步骤分析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订检索式
检索式:M=(我国+ 中国)*高考*复读生*现 状*py≥1998
5~7.实施检索、筛选文献、索取原文
(1)、登陆CNKI论文数据库:
输入关键词,共检索到5条记录 (2)、登陆Google网站:
输入关键词,共检索到20,300 条记录 筛选出以下两篇文献:
【标题】 关于“复读生”现状的分析及理论思考——兼评 “复读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9. 得出结论,形成情报
当前我国高考复读群体已处于一种异态.这种异态现 象涉及高考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 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涉及社会人才消费观和考生职 业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及二者的关 系问题:也涉及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护、公立教育资 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教育领域的重大问 题和基本关系.妥善解决高考复读这一问题,需要综 合治理,采取渐进和减量式的解决方式,使高考复读 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回归常态.
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
xx大学xx学院 姓名:王xx 班级:08级1班 学号:xxxx
检索步骤分析
1. 检索准备 2.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 4.拟订检索式 5.实施检索 6.筛选文献 7.索取原文 8. 定性定量分析 9. 得出结论,形成情报
1.分析课题
课题:我国高考复读生的现状 学科属性:社会科学 专业:教育学 检索要点:
a、我国高考复读生目前的状况; b、导致我国高考复读生目前这种心理素质的原因. 一般要求首先检索当前5年信息,或者根据具体要 求回溯10~20年.
2、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 (1)、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2)、 Google搜索引擎。
法律文献检索课程设计

法律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法律文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重要性;2. 学生掌握法律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等;3. 学生了解我国法律文献发布和修订的常规渠道及流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文献检索方法,快速准确地查找相关法律条文;2. 学生能够对查找到的法律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3. 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文献支持自己的观点,提高论辩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树立法治意识;2. 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究法律知识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通过学习法律文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法治建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法律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文献检索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1. 法律文献基本概念:法律文献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2. 法律文献检索方法: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高级检索等;3. 法律文献检索技巧:如何选择合适的检索词、提高检索效率、评估检索结果;4. 法律文献发布与修订:介绍我国法律文献的发布渠道、修订流程及公示制度;5. 法律文献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文献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法律文献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法律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第三课时:法律文献发布与修订第四课时:法律文献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教材关联:《法律常识》第五章“法律文献与应用”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法律文献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法律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第三周:法律文献发布与修订第四周:法律文献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文献查找及阅读课程设计

文献查找及阅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文献查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掌握文献查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利用图书馆、数据库和互联网等进行文献检索。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获取和理解文献中的信息,掌握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文献查找和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包括书籍、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2.文献查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利用图书馆、数据库和互联网等进行文献检索。
3.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4.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筛选、归纳总结、撰写综述等。
5.学术诚信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文献查找和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献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文献查找和阅读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文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疑答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和展示,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文献查找和阅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三章文献检索解析

(二)概况、事件的检索
检索国内教育、心理 科学概况、事件:
检索国外教育、心理 科学概况、事件:
《教育年鉴》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大事记》
《世界各国教育概况》 《七十国教育发展概况》 《国外教育科学发展概
述》
《中国教育大事典》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三)报刊论文的检索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问题 为当前研究提供可能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缩短研究周期,节省科研经费,避免重复
劳动
二、文献检索的过程
第一步,分析和准备阶段。
分析研究课题。 确定检索标志(检索主题词)。 选定检索工具。 选择检索方法。
综合性检索工具,如《全国报刊索引》;
(4)三次文献(tertiary literature) 参考性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
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 和系统的整理概括之后浓缩而成的文献。
教育研究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 据手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字典、词典、 百科全书、年鉴等。
特点:综合性、参考性、浓缩性
《心理学学术论文索引》,陕西师大教育系编
《国内心理学资料索引》,南京大学图书馆编
除索引外,检索报刊论文还可利用一些文摘性 刊物,如《学术文摘卡片》、《新华文摘》、 《教育文摘》等。
2、国外报刊论文的检索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写的《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
《台湾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北京图书馆文献服务中心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2)历代官修的图书目录,如西汉刘向的《七略》、南朝齐王俭 的《七志》、清朝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其中《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共200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的 主要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专业文献导读》课程论文题名:嗜热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__________英文题名: The thermophilic enzyme appli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in food industr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月曰一、课题内容分析1、涉及学科领域:主要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工程领域和微生物领域。
其中食品加工领域主要学科方向有食用油脂加工技术、肉加工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食品焙烤加工技术等;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学科方向有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等;微生物学领域主要的学科方向有微生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及微生物遗传学等。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嗜热酶的耐高温特性的原因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了解到嗜热酶的耐高温特性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分子内部结构决定的,它的耐热性使其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嗜热酶代替常温酶能有效的减少食品污染问题,节约能源,并改善食品风味。
目前,嗜热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原因是嗜热酶的产量不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嗜热微生物的极端条件培养,及利用基因工程将嗜热酶基因转接的有效载体选择。
3、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嗜热酶食品加工耐热性极端条件英文关键词:The thermophilic en zyme Food process ing Heat resista nee Extreme con diti ons4、中英文逻辑检索表达式(提供检索表达式的组配方式不少于3种):中文检索表达式:①_________ ;②(篇名=“嗜热酶”或者篇名=“耐热酶”)并且关键词=“食品”;③(主题=“嗜热酶” 或者主题=“耐热酶”)并且关键词=“食品”。
英文检索表达式:①M = " thermophilic enzymes " and T=" f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T = ” Thermophilic En zymes ” and T=" f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M = ” Thermophilic En zymes ” and K=" f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记录、整理检索结果1、检索工具及检索结果:(1)中国知网之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2000-2012)检索过程:采用检索表达式①,检索结果59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②,检索结果 6 篇;米用检索表达式③,检索结果30篇。
检索分析:通过检索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该课题的标准检索表达式为:(主题=“嗜热酶” 或者主题=“耐热酶”)并且关键词=“食品”—,检索结果为30篇文献。
(2)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范围:2000-2012)检索过程:采用检索表达式①,检索结果5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②,检索结果20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③,检索结果20篇。
检索分析:通过检索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该课题的标准检索表达式为:(主题=“嗜热酶” 或者主题=“耐热酶”)并且关键词=“食品” 检索结果为20篇文献。
(3)重庆维普资源系统(检索时间范围:2000-2012,检索模式:内容检索)检索过程:采用检索表达式①,检索结果4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②,检索结果8篇;米用检索表达式③,检索结果11篇。
检索分析:通过检索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该课题的标准检索表达式为:(主题=“嗜热酶” 或者主题=“耐热酶”)并且关键词=“食品” ,检索结果为11 篇文献。
(4)爱思唯尔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D)(检索时间范围:2000-2012)检索过程:采用检索表达式①,检索结果67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②,检索结果32 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③,检索结果59篇。
_________ ,检索结果为67 篇文献。
(5)Web of scienee数据库(EBSCOhost)(时间范围:2000-2012)检索过程:采用检索表达式①,检索结果48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②,检索结果34篇;采用检索表达式③,检索结果55篇。
检索分析:通过检索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该课题的标准检索表达式为:M = " thermophilic en zymes " and T=" food"___________ ,检索结果为55 篇文献。
2、文献分析(1)在所检索文献中,下列文献为综述性文献(不少于4篇,源自2个以上数据库):①题名:嗜热酶的稳定性及其应用前景作者:王冬梅,白复芹文献源: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生物系,山东泰安271000来源数据库:重庆维普资源系统②题名:嗜热菌耐热机理的研究进展作者:马挺刘如林文献源: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I来源数据库:重庆维普资源系统③题名:嗜热酶的特性及其应用作者:王桔靖冯雁王师在孔祥菊曹逝桂文献源: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实验室长春130023来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④题名:嗜热酶的研究及其在食品等相关工业的应用作者:王顺民董文宾文献源: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来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在所检文献中,下列文献为相关度较高的文献(不少于4篇,源自至少2个数据库):①题名:嗜热酶的特性及其应用作者:王桔靖冯雁王师在孔祥菊曹逝桂文献源: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实验室长春130023来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②题名:嗜热酶的研究及其在食品等相关工业中的应用作者:王顺民文献源: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咸阳71208来源数据库:重庆维普资源系统③题名:耐热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钟旭美张宝善陈蛋摘要:简要介绍了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葡萄糖异构酶和木糖异构、几丁质酶等嗜热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化工、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来源数据库:重庆维普资源系统④题名:耐热酶与食品级双氧水在食品化工中的应用作者:廖成玲文献源: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51064来源数据库:中国知网之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3)在所检文献中,下列文献为英文文献(不少于3篇)①题名: Starch-hydrolyzing enzymes from thermophilic archaea and bacteria 作者:Costanzo Bertoldo, Garabed Antranikian文献源:Technical University Hamburg-Harburg, Institute of Technical Microbiology, Kaser nen strasse 12, 21073 Hamburg, Germa ny来源数据库:ELSEVIER主站点SDOL②题名: Product ion of multiple xyla no lytic and cellulolytic en zymes by thermophilicfun gus作者:A.K. Badhana, B.S. Chadhaa , Jatinder Kaura, H.S. Sainia, M.K. Bhat 文献源:a: Departme nt of Microbiology, Guru Na nak Dev Un iversity, Amritsar 143 005, Punjab, In diab :Food Materials Science Divisi on, In stitute of Food Research, Norwich ResearchPark, Col ney, Norwich, NR4 7UA, UK.来源数据库:ELSEVIER主站点SDOL③题名: Thermophilic enzymes as stable biocatalysts作者:J. Littlechild文献源:Henry Wellcome Buildi ng for Biocatalysis, School of Bioscie nces, Un iversity of Exeter, Stocker Road, Exeter EX4 4QD, Uni ted Kin gdom来源数据库:ELSEVIER主站点SDOL三、英文文献摘要及翻译1、密切相关英文文献:①题名: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rmophilic enzymes Studies on thermolysin 作者: Angelo Fontana文献源:Departme nt of Orga nic Chemistry, Biopolymer Research Cen tre of CNR, Un iversity of Padua, Padua, Italy摘要: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unusual stability of enzymes isolated from thermophilic microorga nisms are much more complex and subtle tha n was orig in ally thought. In particular, a gen eral mecha nism cannot be proposed, since in dividual en zymes can be stabilized by specific molecular in teractio ns and forces. The results ofstudies on thermophilic enzymes obtained in recent years in our laboratory will be summarized,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being placed on those obtained with thermolysin, a stable metalloendopeptidase isolated from Bacillus thermoproteolyticus. Fragmentation of thermolysin by limited proteolysis by added protease(subtilis in) or autolysis mediated by heat or the ion-chelati ng age nt EDTA leads to quite selective peptide bond fissions, allowing isolation of ‘ nicked' thermolysin species. Correlation of the sites of proteolytic cleavage with the know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rmolysin allowed us to infer some of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folding,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the thermolysin molecule. The pote ntial utility of these and other studies on thermophilic en zymes in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mesophilic enzymes using genetic engin eeri ng tech niq ues is discussed.来源数据库:ELSEVIER主站点SDOL2、该英文文献摘要内容翻译:从嗜热微生物分离出的酶分子负责机制比原先所认为的更为复杂和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