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测试卷3D1
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题及答案(九)

全国教师资格试点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一.单项选择题1、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
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
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
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
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4、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
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逆向迁移5、我国现行的学制是()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综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6、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论语》7、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9、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制约于一定社会的()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哲学、文化传统D.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A.以解和研究学生B.培养和组织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1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的阐述的教育思想是()A.审视教育B.自然教育C.和谐教育D.武士教育12、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3、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4、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那种因素的教育意义?()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5、班级授课制的明显缺陷是()A.不利于传授系统的知识B.不利于因材施教C.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D.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辨析题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能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021年继续教育基础会计知识题库答案全

A、以资产清偿债务
B、将债务转为资本
C、修改其她债务条件
D、混合重组方式
【对的答案】ABCD
【您答案】
【答案解析】选项ABCD都属于债务重组方式。
4、下列属于财务报表构成某些有(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D、附注
【对的答案】ABCD
【您答案】
【答案解析】财务报表由“四表一注”构成,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钞票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5、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节事项有( )。
A、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B、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C、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D、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C、弥补亏损
D、发放工资
【对的答案】ABC
【您答案】
【答案解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分派钞票股利或利润等。
9、下列各项中,也许会影响本期所得税费用有( )。
A、期末在产品成本
B、本期应交所得税
C、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
D、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对的答案】BCD
A、所建造固定资产支出基本不再发生,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B、固定资产建造中发生正常中断且持续超过3个月,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C、固定资产建造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持续超过1个月,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D、所建造固定资产基本达到设计规定,不影响正常使用,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对的答案】AD
【您答案】
【答案解析】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云南省保山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云南省保山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草→蝗虫→食虫鸟→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鹰获取的有机物最多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5千米C.从其他区域引入新的物种,可以丰富本地物种,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硝化细菌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大熊猫爱吃竹子,但有时也“开荤”,竹鼠就是其“开荤”的对象之一。
竹鼠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
下列对其中涉及的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A.竹鼠→大熊猫B.箭竹→竹鼠→大熊猫C.竹鼠→箭竹D.阳光→竹子→大熊猫3.种内斗争和竞争的本质区别是()A.生物之间是否会争夺资源B.是否是生活在一起的生物C.是否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D.二者是否有共同的食物4.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与其对应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具有遗传现象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生物具有应激性5.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珊瑚C.珊瑚虫D.海带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和空气B.生物因素和水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光和水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蝶舞翩跹B.鸡鸣狗吠C.鹅毛大雪D.狐假虎威8.下列生命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蜜蜂采蜜——生物需要营养B.生物具有遗传现象——枯叶蝶与枯叶相似C.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一碰就叶片合拢D.生物有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9.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生命适应环境()A.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B.蚯蚓能疏松土壤C.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C.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我们已经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成功建造了供人类居住的“生物圈Ⅱ号”11.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蝌蚪B.细菌C.衣藻D.真菌12.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鼠妇的数量/只光照温度/℃土壤对照组20阴暗25湿润土壤实验组20①25②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A.阴暗、干燥土壤B.阴暗、湿润土壤C.明亮、干燥土壤D.明亮、湿润土壤13.有天来了,我们本地的大东山、杨万里公园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它们属于(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14.调查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活动属于调查法的是( )A.了解上海崇明西沙湿地的植物种类B.测定实验田中土壤的酸碱性C.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D.计算出三次实验的平均值及误差15.云南普洱市村民发现一种兰花螳螂,其形态、颜色都与兰花相似,可完美的与环境融为一体。
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东昌湖里所有鱼类B.聊城小湄河流域里所有的绿色植物C.徒骇河及其风景区内的所有生物D.聊城人民公园里所有的鸟类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苗述中,正确的是( )A.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属于生产者B.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落叶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D.生态系统不包括分解者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结核杆菌B.冠状病毒C.珊瑚虫D.扬子鳄4.我国在“十四五”中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3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图中A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C.图中的食物链是:B→C→DD.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周而复始,逐级递减5.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水稻、柳树、海带B.松树、蘑菇、葫芦藓C.蚯蚓、地衣、蕨D.金鱼藻、仙人掌、猫6.2023年10月24日是24节气中的霜降,俗话说“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
可见这一节气前后对生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7.喜阳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总是比放在背阴环境中生长得更茂盛。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此一致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海豹皮下脂肪很厚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A.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B.以绿色植物为食,减少生产者数量C.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D.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9.生物兴趣小组用鼠妇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如下表所示,这是为了探究()鼠妇放在纸盒的位置鼠妇数量(只)光照温度(℃)湿度左半侧20阴暗28干燥右半侧20阴暗28湿润A.鼠妇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B.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C.温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D.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10.随着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小型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比如郑州的龙湖、龙子湖、象湖、蝶湖等。
四川省绵阳市《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教师教育

四川省绵阳市《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权威的B、民主的C、专断的D、放任的【参考答案】C2.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3.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参考答案】D4. 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参考答案】D5.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6. 作为知识获得的首先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
A、抽象B、概括C、直观D、比较【参考答案】C7. 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文件D、课程标准【参考答案】A8. 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参考答案】C9.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A10. 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参考答案】C11. 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
这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和论D、发生认识论【参考答案】D12. ()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C、认知失调D、道德认知【参考答案】C13.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B、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参考答案】B14.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指的是操作整合阶段()的特点。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1_真题-无答案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行政部门对______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A.校长 B.教师 C.班主任 D.大队辅导员2.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______。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陶冶教学模式3.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______。
A.教育研究体系 B.教育司法体系 C.教育行政体系 D.学校教育制度4. 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小学教师资格,必须通过______考试。
A.公务员 B.国家教师资格 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5. 教案是指______。
A.学校教学计划 B.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教学进度计划6. 教师必须知道有关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这属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______。
A.学科知识 B.相关文化知识 C.实践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7.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______。
A.扩大教育规模,赶上发达国家 B.提高民族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普及基础教育 D.延缓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8. 义务教育具有______性的特点。
A.选择 B.保送 C.自愿D.强制9. 某教师在设计《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
”其中欠缺了______的描述。
A.教学对象 B.行为 C.行为条件 D.行为程度(标准)10. “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______。
A.心境 B.美感 C.激情 D.应激11. 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______。
A.师长关系 B.师生关系 C.师师关系 D.生生关系12. 不属于反馈评价结果的方式的是______。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 _____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 : 课堂教学B : 复式教学C : 开放教学D : 电化教学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单选题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_____。
A : 颞叶B : 枕叶C : 布洛卡区D : 顶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在颞叶内。
3、填空题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赫尔巴特涂尔干本题解释:【答案】赫尔巴特、涂尔干4、填空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_和__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参考答案: 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本题解释:【答案】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5、简答题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参考答案:【答案】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
其次,保持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6、简答题概括参考答案:【答案】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7、单选题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3(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8,分数:16.00)1.“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览无余,一目十行”,前者指注意分配,后者指注意广度。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一览无余、一目十行”都是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指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这些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一组。
3.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疲劳。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注意的起伏是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只要我们的注意没有离开当前的对象,它对任务就不产生消极作用。
4.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边听课边做小动作属于分心,即注意的分散。
5.两种都是陌生的活动很难使注意分配。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这是注意分配的条件之一。
6.稳定的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直接兴趣是产生无意注意的条件,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7.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分配特性。
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平时所说的“一心二用”指的是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当同时进行两种活动时,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8.注意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是注意的指向性。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注意的指向性是注意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础知识测试卷(三)第二部分三、单项选择题46.C【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出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
题干描述的是刺激的分化。
47.C【解析】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48.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
这体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49.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50.B【解析】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
51.A【解析】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52.C【解析】在法律范围内的改造属于再社会化。
53.A【解析】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题干中“用进废退”就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衰弱的体现。
54.B【解析】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55.A【解析】在准备期这一阶段,创造者收集、整理资料,即收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息,组织已有的旧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
56.A【解析】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在操作技能形成初期,各种动作都受意识支配调节,否则,就会出现停顿或错误。
通过反复练习,一旦动作达到熟练程度,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时,意识调控会被自动化所取代,这时动作往往是自动进行的。
例如,熟练的电脑操作员,可以不看键盘迅速地打字。
57.B【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在复述的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2)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3)在复述的方法上,包括运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等。
58.B【解析】加登纳将儿童的艺术知觉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符号认知期(2岁~7岁),儿童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
59.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60.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
61.D【解析】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圭义法制建设的总原则在教育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62.B【解析】教育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关于教育规范性的文件。
63.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64.B【解析】题干中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华的受教育权。
65.A【解析】数学老师将小明上课看的《红楼梦》撕碎,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66.B【解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课程结构: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情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③从小学至高中情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67.B【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它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情教育形态。
68.D【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69.B【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70.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1.B【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情求。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牙的总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情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情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72.C【解析】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情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情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情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73.D【解析】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单一课即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又情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
综合课即一节课中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
74.B【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情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5.A【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情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76.A【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77.A【解析】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情素的教育。
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
78.A【解析】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79.B【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80.A【解析】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情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81.A【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情发生的注意。
82.D【解析】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序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题干中开头、结尾和中间情描述的是材料的序列位置,因此表明遗忘受材料的序列位置影响。
83.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情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84.A【解析】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在学生观情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情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车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情知识的动态性。
85.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情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情的属性;(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86.C【解析】考查隐性课程的概念。
课程按照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显性课程也称为公开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主要标志。
87.A。
88.A。
89.D。
90.D【解析】根据实施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91.B【解析】根据运用韵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差异性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92.C【解析】德育是将社会规范个体化和个体社会化,即体现了德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93.B。
94.C【解析】班级的个体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的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
95.A【解析】班级的管理模式有四种: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
四、多项选择题96.AB 97.BCD【解析】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98.AC【解析】教育目的主要有导向、激励、评价三种功能,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99.CD 100.BCD【解析】B、C项是交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D项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101.ABCD【解析】个体社会化在发展过程中包括四个方面,即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语言社会化。
102.ABCD【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有:(1)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本环节;(2)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3)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4)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103.ABD 104.BCD【解析】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105.ABD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106.AD【解析】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07.AB【解析】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A、B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C、D项是检验假设的方法。
108.ABCD 109.CD【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