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鉴别-土壤、底质、沉积物和固体废物鉴定
生态环境部发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规范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前言本标准是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组成部分。
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技术指标,危险特性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须依法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由以下 7 个标准组成: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鉴别规则。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7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如下:——进一步明确了鉴别程序;——进一步细化了危险废物混合和利用处置后判定规则。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7-2007)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 2019 年 9 月 6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鉴别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
本标准适用于液态废物的鉴别。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 5085.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34330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谢工---136-6236—51041.定义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危险废物鉴别危险废物的鉴别是指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但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进行危险特性检测鉴别的工作。
危险废物鉴别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判断待鉴别的物品、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
2 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废物,不需要进行危险特性鉴别(感染性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鉴别);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应按照第3条的规定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3 依据GB 5085.1~GB 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4 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
以上资料由中科检测提供,中科检测多年来为环保部门指定第三方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出具的检测和鉴别报告得到全国各地环保主管部门的认可,为社会各单位(企业、环保局、公安局、环保公益组织、环境研究院所等)提供专业的危险废物鉴别服务。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下设危险废物检测与鉴定中心,开展固体废物检测及鉴别服务,我公司针对各行业产生的待鉴别固体废物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国家危险废物法规、政策撰写危废鉴别方案;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采样检测及鉴定。
鉴定能力得到了全国环保部门及企业的认同与认可;公司具有CMA,CNAS资质认证,具有专业采样人员,提供全国采样服务,给您提供更准确,更放心的鉴定服务!鉴别分类:1、行业类别:医疗、医药生产企业、水性涂料企业、化学化工企业、农药兽药生产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废水处理单位、基础化学生产、石油化工企业、环境治理企业、选矿企业、合成材料企业、电子电器行业、涂料、颜料、油墨行业、农药制造行业、光伏产业、等等。
危废鉴定方案

危废鉴定方案1. 引言危险废物(Dangerous Waste)是指因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具有一定危险性,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威胁的废物。
危废的正确鉴定十分重要,可以确保对危险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从而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危废鉴定方案,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个人正确鉴定危险废物。
2. 危废鉴定方案的步骤2.1 收集样品首先,需要从产生危险废物的源头收集样品。
样品的收集应当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收集样品的方法根据危废的性质和形态可能有所不同,可以使用特定的容器、工具或设备将危险废物样品收集起来。
2.2 观察和描述样品在收集样品之后,需要仔细观察和描述样品的性质和外观特征。
样品的观察和描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特性:包括颜色、形状、大小、温度等。
•化学特性:包括味道、可燃性、酸碱性等。
•气味:描述样品是否有特殊的气味。
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可以为后续的鉴定和分类提供重要的线索。
2.3 危废鉴定测试根据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以选择相应的危废鉴定测试。
常见的鉴定测试包括以下几种:•pH 值测试:使用 pH 计来测试样品的酸碱性。
•可燃性测试:测试样品是否可燃,如点火试验等。
•溶解性测试:将样品溶解在特定的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毒性测试:使用相关的生物学方法,如小鼠毒性试验等,来评估样品的毒性。
测试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危废的性质和鉴定的目的来确定,并且应遵循相关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2.4 鉴定结果分析根据鉴定测试的结果,可以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和结果,可以将危废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常见的危废分类包括:•有害废物:如重金属废物、有机溶剂废物等。
•危险废物:如腐蚀性废物、易燃废物等。
•其他特殊废物:如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等。
鉴定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以及确保符合相关的环境和法律要求。
3. 结论危险废物的正确鉴定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护至关重要。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中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的判断等过程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中的固体废物包括固态、半固态废物和液态废物排入水体的废水除外;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不适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应急鉴别;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与本标准同效;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GB5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份样、份样数、份样量的定义参见HJ/T20的规定;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固体废物的装置按设计生产能力满负荷运行时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4样品采集41采样对象的确定对于正在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在确定的工艺环节采取样品;42份样数的确定421表1为需要采集的固体废物的最小份样数;422固体废物为历史堆存状态时,应以堆存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423固体废物为连续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如果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则以一个生产周期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样品采集应分次在一个月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完成;每次采样在设备稳定运行的8h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完成;424固体废物为间歇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如果固体废物产生的时间间隔大于一个月,以每次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份样数;每次采集的份样数应满足下式要求:n=Np式中:n———每次采集的份样数;N———需要采集的份样数;p———一个月内固体废物的产生次数;43份样量的确定431固态废物样品采集的份样量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满足分析操作的需要;2依据固态废物的原始颗粒最大粒径,不小于表2中规定的质量;432半固态和液态废物样品采集的份样量应满足分析操作的需要;44采样方法441固体废物采样工具、采样程序、采样记录和盛样容器参照HJ/T20的要求进行;442在采样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二次污染;443固态、半固态废物样品应按照下列方法采集:1连续产生在设备稳定运行时的8h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用勺式采样器采取样品;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2带卸料口的贮罐槽装应尽可能在卸除废物过程中采取样品;根据固体废物性状分别使用长铲式采样器、套筒式采样器或者探针进行采样;当只能在卸料口采样时,应预先清洁卸料口,并适当排出废物后再采取样品;采样时,用布袋桶接住料口,按所需份样量等时间间隔放出废物;每接取一次废物,作为一个份样;3板框压滤机将压滤机各板框顺序编号,用HJ/T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个板框作为采样单元采取样品;采样时,在压滤脱水后取下板框,刮下废物;每个板框采取的样品作为一个份样;4散状堆积对于堆积高度小于或者等于05m的散状堆积固态、半固态废物,将废物堆平铺成厚度为10~15cm的矩形,划分为5N个N为份样数,下同面积相等的网格,顺序编号;用HJ/T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个网格作为采样单元,在网格中心位置处用采样铲或锹垂直采取全层厚度的废物;每个网格采取的废物作为一个份样;对于堆积高度小于或者等于05m的数个散状堆积固体废物,选择堆积时间最近的废物堆,按照散状堆积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进行采取;对于堆积高度大于05m的散状堆积固态、半固态废物,应分层采取样品;采样层数应不小于2层,按照固态、半固态废物堆积高度等间隔布置;每层采取的份样数应相等;分层采样可以用采样钻或者机械钻探的方式进行;5贮存池将贮存池包括建筑于地上、地下、半地下的划分为5N个面积相等的网格,顺序编号;用HJ/T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个网格作为采样单元采取样品;采样时,在网格的中心处用土壤采样器或长铲式采样器垂直插入废物底部,旋转90°后抽出;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池内废物厚度大于或等于2m时,应分为上部深度为03m处、中部1/2深度处、下部5/6深度处三层分别采取样品;每层等份样数采取;6袋、桶或其他容器装将各容器顺序编号,用HJ/T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13四舍五入取整数个袋作为采样单元采取样品;根据固体废物性状分别使用长铲式采样器、套筒式采样器或者探针进行采样;打开容器口,将各容器分为上部1/6深度处、中部1/2深度处、下部5/6深度处三层分别采取样品;每层等份样数采取;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只有一个容器时,将容器按上述方法分为三层,每层采取2个样品;444液态废物的样品采集根据容器的大小采用玻璃采样管或者重瓶采样器进行采样;将容器内液态废物混匀含易挥发组分的液态废物除外后打开容器,将玻璃采样管或者重瓶采样器从容器口中心处垂直缓慢插入液面至容器底;待采样管采样器内装满液态废物后,缓缓提出,将样品注入采样容器;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5制样、样品的保存和预处理采集的固体废物应按照HJ/T20中的要求进行制样和样品的保存,并按照GB5085中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6样品的检测61固体废物特性鉴别的检测项目应依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确定;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可以确定不存在的特性项目或者不存在、不产生的毒性物质,不进行检测;固体废物特性鉴别使用GB5085规定的相应方法和指标限值;62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5085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1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2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3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4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6急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在进行上述检测时,如果依据第61条规定确认其中某项特性不存在时,不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按照上述顺序进行下一项特性的检测;63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一项检测的结果超过GB5085相应标准值,即可判定该固体废物为具有该种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是否进行其他特性或其余成分的检测,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64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65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66无法确认固体废物的产生源时,应首先对这种固体废物进行全成分元素分析和水分、有机分、灰分三成分分析,根据结果确定检测项目,并按照第62条规定进行检测;67根据第61、64、66条规定确定固体废物特性鉴别检测项目时,应就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向与该固体废物的鉴别工作无直接利害关系的行业专家咨询;7检测结果判断71在对固体废物样品进行检测后,如果检测结果超过GB5085中相应标准限值的份样数大于或者等于表3中的超标份样数下限值,即可判定该固体废物具有该种危险特性;72如果采取的固体废物份样数与表3中的份样数不符,按照表3中与实际份样数最接近的较小份样数进行结果的判断;73如果固体废物份样数大于100,应按照下列公式确定超标份样数下限值:N限=N×22/100式中:N限———超标份样数下限值,按照四舍五入法则取整数;N———份样数;。
危险废物检测与鉴定完整版

危险废物检测与鉴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危险废物鉴定检测一、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分类【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却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废物的判定主要是看拥有方是否可利用,有用成分占比多少等来判别,即在一方是废物但到了另一方时则不一定就是废物,有可能转化为可再生资源。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分类】危险废物的通常特性主要指毒害性(含急性毒性、浸出毒性、生物蓄积性、刺激或过敏性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和传染疾病性等。
因此,根据这些特性,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自的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名录。
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危险废物共分47类,同时制定《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并规定“凡《名录》所列废物类别高于鉴别标准的属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围;低于鉴别标准的,不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
【危险废物主要来源】危险废物的来源主要有石油化学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金工业。
各行业中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不尽相同,且成分也很复杂,适用于每种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不尽相同,如不分类,处置起来很不方便。
另外,危险等级也不相同,如不分类会造成危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我国于1981年1月颁布实施了第一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其主要来源是工业企业和医院,包括各种有机溶剂,高浓度化工母液,热处理电镀废渣液,废电池,含多氯联苯,二恶英的卤代化合物,化工废渣,农药,防腐剂,催化剂废渣,医院手术临床废物等。
危险废物的辨识与鉴别

满足排放标准或入管网的废水、污水;经处理满足排放标准的废污水;酸 碱中和后可达标排放的废水
9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 鉴别程序–依据鉴别标准和方法判断
10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表1 固体废物采集最小份样数
固体废物量(以q表示)(吨)
Hale Waihona Puke 最小份样数(个)q≤5
5
5<q≤25
危险废物的辨识与鉴别
危险废物定义
危险废物的定义、特性、途径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特性: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 危害途径:直接暴露(接触、摄入、吸收等)或不恰当处置对人体 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 物理形态:固态、液态、半固态(污泥)、置于容器中的气态;
7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固体废物鉴别 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 ➢固体废物按照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利用或处置时,仍 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包括:以土壤改良、地块改造 /修复等土地利用方式直接施用于土地或堆肥;焚烧 处置、填埋处置、倾倒堆置…… ➢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同时满足下述条件的,不 作为固体废物管理。a.符合产品质量标准;b.符合相 关污染控制标准、技术规范,包括该产物有害物质的 含量限值;c.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4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5
危险废物辨识与鉴别
固体废物及其鉴别 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 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 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 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 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分类:生活源废物(生活垃圾、废家电、 报废机动车、生活污泥、医疗废物等);工业固体 废物(工业废物、副产物、污染控制残渣等)。 鉴别:产生源鉴别、过程鉴别、排除和豁免6 。
危险废物鉴定标准

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废物,其特性可能包括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
因此,对危险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非常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处理和处置措施。
下面将介绍危险废物鉴定的相关标准。
首先,危险废物的鉴定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比如《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定技术导则》等。
这些文件中规定了危险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和标准,对于指导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危险废物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危险废物的鉴定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实验数据。
通过对废物样品的化学成分、毒性、腐蚀性等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并确定其危险特性等级。
这需要依托于专业的实验室和技术人员,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另外,危险废物鉴定还需要考虑其可能的危害性和风险。
除了对废物本身的特性进行鉴定外,还需要评估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这包括对废物的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危害进行评估,以及对废物的运输、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最后,危险废物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经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废物交流和处理越来越频繁,因此在危险废物鉴定标准方面,需要考虑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经验,以便与国际接轨,促进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总之,危险废物鉴定标准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基于科学的分析和实验数据,考虑废物的危害性和风险,综合国际相关标准和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鉴定。
只有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危险废物,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固体废物鉴别流程 如何判断危废和一般固废

固体废物鉴别流程——如何判断危废和一般固废先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浸出试验,判断是否属于危废;再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判断一般工业固废第Ⅰ类还是第Ⅱ类;浸出试验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属于Ⅰ类工业固体废物。
浸出液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围之外属于Ⅱ类工业固体废物。
01引言工作中经常遇到危险废物鉴定和固废属性鉴别的内容,2019年案例真题就有关于固体废物取样位置、取样数量和鉴别内容的考点。
本文汇总下固体废物鉴别的相关知识点,如有错误,请不吝指出。
02概念1、固体废物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固体废物定义为: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要求,需要对被鉴别物,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固体危险废物,说明判定依据,并以报告形式说明判定结果。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注意:GB5086和GB5086.2已经废止,现行为HJ557;GB5086.1仍然执行。
3、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 8978最高允放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氯农药
土壤质量 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 法 GB/T14550-2003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气相色谱法 保局方法 EPA8081B-2007
美国国家环
气相色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
别
GB5085.3-2007
附录 H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 法 GB/T14552-2003
HJ 557-2009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采样制样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S~W
pH 值(腐蚀性)
固体废物 腐蚀性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15555.12-1995
六价铬 铜
土壤检测 第 2 部分:土壤 pH 的测定 NY/T 1121.2-2006 土壤中 pH 值的测定 NY/T1377-2007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 光度法 GB/T15555.4-1995
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A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镉 物和固体废物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铝等 24 种金属 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7000B-2007
土壤氮的分析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
氮
法》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
(1983)9.1.1.1
土壤磷的分析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
磷
法》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
(1983)10.1.1.3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氯离子
硝酸银滴定法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 法》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 (1983)14.3.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A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6010C-2007
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 GB/T11904-1989
钙、镁
水质 钙、镁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 GB/T11905-1989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钙、镁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6010C-2007
铁、锰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 GB/T11911-1989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 298-2007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翻转法 土壤、底质、沉积
固体废物采样制样 GB/T5086.1-1997 物和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
HJ/T 299-2007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 法 HJ/T 300-200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
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土壤、底质、沉积
铍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物和固体废物
GB5085.3-2007 附录 A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红外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1983)4.4.3
碳酸根、碳酸氢根 离子
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测定《土壤农业化 学常规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 业委员会编(1983)14.3.1.1
氰化物
土壤中氰化物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 法 HJ 350-2007 附录 B
铅
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
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A 土壤、底质、沉积
铅 物和固体废物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锌
物和固体废物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6010C-200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铝等 24 种金属 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7000B-200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物
EPA8270D-2007
气相色谱/质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
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K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 气相色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
物
别 GB5085.3-2007 附录 N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法/质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8270D-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
钴
物和固体废物
法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等 18 种金
钴
物和固体废物
属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 7010-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
钒
物和固体废物
方法 EPA6010C-2007
危险废物鉴别
土壤、底质、沉积物和固体废物鉴定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土壤采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 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992)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20-1998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铝等 24 种金属 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7000B-2007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 GB/T17136-1997
固体废物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 GB/T15555.1-1995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体和溶液中的汞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7473-1998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土壤、底质、沉积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
铍
物和固体废物
方法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等 18 种金
铍
物和固体废物
属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 7010-2007
物和固体废物
7010-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
钼
物和固体废物
法 EPA6010C-2007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 法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银
物和固体废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等 18 种金
土壤、底质、沉积
硒
属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
物和固体废物
7010-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土土壤壤、、底底质质、 、沉沉积积 土壤、底质、沉积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A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土壤、底质、沉积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
铝
物和固体废物
法 EPA6010C-2007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 法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硒 物和固体废物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铬
EPA6010C-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等 18 种金 镉
属元素 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 EPA 7010-2007
土壤、底质、沉积 物和固体废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危险废
铬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A
镍
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A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附录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