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篇

合集下载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一、政治地理政治地理是关于国家、政治、社会等因素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相互关系及作用的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边界和疆土国家的边界是指国家在地表上、地下、领空、水域、航空等方面特别管辖的界限。

国家疆土是指国家具有主权、管辖权、领土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地域范围。

国际上常用的边界方式有自然边界、人为边界和混合边界。

2.区域划分我国行政区划是指我国按地理位置进行行政管理划分的方式和范围。

现行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等。

3.资源和区位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用来生产和满足需求的自然物质和现象。

我国资源丰富,不仅有矿产、能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人类资源、文化资源等。

区位是指某一地理位置与其他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及地理因素的组合对该地的影响程度。

优越的区位可以带来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

二、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利用稀缺资源的行为和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1.货币贬值货币贬值是指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汇率下降。

货币贬值会带来通胀压力,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在企业和国民经济中为生产提供物质和资金的两大支出类别,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物质资本和财政资本等。

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指的是由市场价格、竞争和供需关系等自由力量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的主要优势是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但也有追求利润、无序竞争、环境破坏等问题需要注意。

三、向科技进步要动力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以下是几点科技进步相关的知识点: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推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人教部编版2019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考核心观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2019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考核心观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2019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考核心观点总结1.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2.完成新民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3.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6.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8.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9.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0.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1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6.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国家发展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1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1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19.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2.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3.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专题9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专题9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专题九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热点解读1.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成效显著2019年2月27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套路贷”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有关情况。

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

2.2019年将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精装修"201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指出: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精装修”,促进检察官履职尽责办好案。

完善员额检察官动态管理制度,不符合条件的退出,符合条件的补进。

严肃规范司法改革,重要改革举措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批。

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统筹研发智能辅助办案和管理系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同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

3.最高法第五巡回法庭第二批法官履新并进行宪法宣誓2019年1月12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举行宪法宣誓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第五巡回法庭庭长李少平监誓并讲话,第五巡回法庭负责同志及全体新任主审法官宣誓。

李少平指出,举行宪法宣誓活动,既是对全体法官的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的再教育、再激励。

各位法官以铿锵有力的誓言,作出了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的庄严承诺,集中展示了巡回法庭法官对宪法精神、宪法权威和宪法尊严的崇高信仰,彰显了巡回法庭党员干部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的政治本色。

4.“天网2019”再出发2019年1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涉嫌受贿犯罪外逃人员裴占荣回国投案,并积极退赃,为同日拉开序幕的“天网2019”行动献上一份新的战果。

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消息,“天网”行动已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833人,追回资产103亿余元,坚持做到反腐常态化。

2019年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01人格尊严不可辱

2019年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01人格尊严不可辱

人格尊严不可辱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教材重点回顾: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表现:含义:公民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表现为自尊和他尊。

表现: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指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表现: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侵犯名誉权的行为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

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③新闻报道失实。

④诬告。

4、肖像的含义及表现方式: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表现方式:肖像可以是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5、肖像权的内容: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6、侵害肖像权行为: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等)。

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③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7、姓名权的含义及内容:含义: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内容: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8、人的姓名包括的内容,姓名的地位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9、侵害姓名权的行为①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

②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③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二、中考考点梳理1、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一、“基础”“基石”类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4.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二、“根本”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8.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0.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

11.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基本”类 12.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15.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四、“中心”“核心”类 17.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9.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四主”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一、政治制度1. 国家的政治制度:总结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行政、立法、司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和原理。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介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以及各个党派的合作和协商形式。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起源、组织、制定法律、监督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4. 民主集中制制度:介绍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的运作。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以及自治地方的权力和职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和原则。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体制和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二、政治常识1.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总结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政治力量、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介绍国家政权的本质、形式、性质和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3. 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总结政党的基本原理、作用和发展,包括政党制度、政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4. 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介绍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概念、内容、来源和保障,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总结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6.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介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和原则,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7.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及其在肯定和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中的作用。

三、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总结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合作:介绍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人与自然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人与自然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人与自然(一)人与自然1、什么是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环境问题的危害?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道德方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1〉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2〉自觉遵守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3〉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4、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5、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水平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增大。

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6、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国存有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要准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准确的战略选择。

7、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⑴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