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第一朵杏花》的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一朵杏花》篇1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1、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

(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3、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4、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

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6、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1、完成本课《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

评议后再读。

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6)“是啊,杏花开了。

《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简介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对台风等的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挨次,本文应当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终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依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缘由。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忙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把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1)讨论书写要点:(2)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第一朵杏花》片断赏析品读第二段(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1、教学第六自然段师导: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我用手势指名一生读,她读后,我又指名后面的同学再读,接着让全班同学读。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自然段文笔优美,向读者展现清新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因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然领略了景美,文美。

)师:你喜欢这一自然段吗?生1:我喜欢,因为它描绘了春天来了,带来了绿意,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生2:它写的很美。

师:美在哪里?生2:它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里的词语写得很美,“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生3:(学生站起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该句后),这里还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不仅读得美,而且还知道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优美?生4:“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里用了比喻,把时间比作飞箭,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该生朗读得很有味道)师:说得好,读得更好,一起来(全班投入地读这一自然段)。

(我想正是有了我的抒情导入,并有了讲读前学生的充分投入地读,这里才有了学生的自主理解。

但遗憾的是“吹绿”、“吹青”、“吹皱”、“吹鼓”这几个词未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一次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机会丢失了)2、分角色品读第7-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激动欣喜我相机动情地接着学生的朗读往下引读:“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学生读:“竺爷爷!竺爷爷!”师:(引述)“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学生读:“什么事情啊?”师:此刻竺爷爷问话时的语气、神态怎样?生1:亲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1、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

(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3、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4、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

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6、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1、完成本课《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

评议后再读。

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标、问、查)。

注意查找竺可桢的相关资料,为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2、教师: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学习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为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

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竺可桢爷爷,并和他一起去看过一次杏花。

这节课,我们还将再次和竺爷爷一起去观察杏花!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不过,在赏花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2、谁能用上几句话简单说说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尽量用上这些词语?阳光明媚一株杏花淡淡、竺可桢走进绽开习惯错过遗憾(脑海里的春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

师:你不仅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还能看着这些词语回忆起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表达也很清晰,非常了不起。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一、目标导引1.学习9个生字,其中1个会读,8个会写。

正确读写并积累一株,泛出,仰起,吹皱,曾经,精确,估计,掌握,明媚,程度,郑重,绽开,大概,规律,兴冲冲,顷刻间16个词语。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词句。

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物的品质。

如:竺可桢弯下腰来,习惯地问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理清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前引导。

1.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1)查找竺可桢先生的有关资料。

(2)查找杏花的有关资料。

2.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我能理解重点词语例:【绽开】读音:zhagrave;n解释:花朵)绽放;开放。

(2)我积累了课文中的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例:顷刻间3.我的阅读感受例:我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如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照样子大胆写出感受和见解:4.准备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

①②③三、课文导学。

1.默读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给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二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仨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2.朗读两次孩子与竺可桢爷爷的对话,想一想,再选择填空。

(1)第一次对话中的又说明竺可桢爷爷看花的次数___________(a.第一次b.第二次c.经常);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爷爷(a.随便地问b.问了很多次c.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问);从中反映了竺可桢爷爷是一个的人。

(2)第二次对话中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写出了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

3.读了这两段对话,我有很多感想:我明白了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8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8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8篇)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杏花开花吗?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开花在什么时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竺可桢爷爷,他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整整等了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⒈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⒉同桌互查。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⒋快速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过程。

⒈自由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⒉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⒊引导学生体会:“弯下腰来”说明竺可桢爷爷平易近人。

“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花是那天开的”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⒋指导朗读。

四、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次看杏花时并没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说:“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

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

⒈读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从中了解到了什么?⒉学生交流。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第一朵杏花》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