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篇一: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里的10首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1.《赠从弟》(其二) 刘桢【汉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无题》李商隐【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苏幕遮》范仲淹【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参考资料:语文书第五单元21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23 马说韩愈唐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文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课外古诗词背诵21、《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文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25课《诗词曲五首》(4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体会诗人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词曲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诗词,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第一课时【课前自学】1.读准字音烂柯.人()折戟.()寥.落()宫阙.()潼.关()绮.户()飘絮.()琼.()婵.娟()踌躇..()2.熟悉背景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式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成为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过赤壁时,有感历史,写下来此作。

3.读通诗意:《赤壁》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雀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课堂互学】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2.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三、四句的深刻含义。

3.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课堂展学】1.你能说出几句关于战争的诗句吗?【课堂总学】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课前自学】1.熟悉背景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东南,抗击元军,祥兴元年(1278年)十月兵败被俘。

1279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2.读通诗意:《过零丁洋》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课堂互学】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四句有何联系?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

•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 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 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 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 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 了普通意义。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
意契合,而指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 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 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其中“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 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背景简介
•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和白居易 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yán席上写了一首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写了《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白的赠诗中,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
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大意是说:你该当遭 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
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一方面感叹刘禹锡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 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 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 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 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后人用 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 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赤壁之 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是对三国鼎立之 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 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 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背诵内容及翻译(带注音)分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背诵内容及翻译(带注音)分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背诵内容、注音及翻译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八年级下册语文25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下册语文25诗词曲五首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 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 心情。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 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 (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 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 得意。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 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 神。
1~2:写被贬地的荒僻;贬时之漫长。
3~4:运用典故,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 乡,重返旧地,仿如隔世。
5~6: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世事变迁的感概, 充满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睿理。 7~8: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 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定不 移的意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销:销蚀。 将:拿起。 前朝:三国时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
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 乃周瑜之妻。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 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 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 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 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 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 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 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 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 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 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比喻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对偶
追忆抗元经历,表 达了忧国之痛和 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源自抒情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返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人民疾苦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歌。 2.写下对每一首的名句赏析, 力求完整。
再 见
辛酸怅惘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 歌 赏 析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区,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 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 是旧日的光景了。
感叹遭际
意志坚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 歌 赏 析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 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比喻 富有哲 理
豁达、进取
辛 酸 愤 懑 、 坚 定 乐 观
}
}
主 旨 句
}
}
返回
张养浩(1270— 1329),字希孟,号 云庄,元代散曲家, 兼长诗文。天历二年 (1329),关中大旱, 饥民相食,应召任陕 西行台中丞,致力救 灾,劳瘁而死。
相关资料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 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 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 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 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 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一个历 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统治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 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
这首咏史吊古诗,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 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两句议论:赤 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 历史就要改写。 返回
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
善,吉州吉水人。 宋理宗宝佑四 年考取进士第一名。后兵败被俘至 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文山先生全集》。
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 宫殿,从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代朝代灭 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
凭吊写景
忧 虑 国 计 民 生
雄伟险要 水:波涛如怒 (听) 兵家必争
望:
西都
山:峰峦如聚 (视)
怀古抒情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兴 亡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主旨议论
百姓苦
苏轼:(1037-1101)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 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著有《东坡文集》等。
相关资料
这首词是咏中秋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 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 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 与其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 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 阕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阕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好诗!’竟不能逼。”
文本解读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 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 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 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点探究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写作者 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总写作者的感慨。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从视觉、听觉写 出了潼关的险要。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禹锡 杜牧 文天祥
苏轼
张养浩
诗 词 曲 五 首
单击页面 即可演示
刘禹锡,字梦得 ,彭 城(今江苏徐州)人,唐 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 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 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 子宾客。其诗结有《刘宾 客集》。
写作背景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 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 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 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 回赠。
文本解读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 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 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积极、昂扬 返回
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 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 作有多方面的成就,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
集》。
相关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 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 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 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 抑郁不平。
文本解析
起笔突兀
{ 想象奇特 {
心情矛盾
热爱生活
{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上 阕 : 问 天
下 阕 : 怀 人
转朱阁, 低绮户, 衔接上阕 照无眠。 不应有恨, 转入抒情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胸襟博大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美好祝愿 千里共婵娟。
相关资料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
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
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 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 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 “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
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