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体复合调味料安全抽检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番茄酱、黄豆酱为主要原料,辅以白砂糖、谷氨酸钠、食用盐、香辛料,添加食品添加剂(焦糖色、日落黄、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柠檬酸、苯甲酸钠),经调配、均质、灭菌、灌装制成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1886.1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1886.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2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80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5009.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5461食用盐GB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967谷氨酸钠(味精)GB/T1078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NY/T 956番茄酱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番茄酱:应符合NY/T 956的规定。

Q_HLS 0002S-2019半固态(酱)调味料

Q_HLS 0002S-2019半固态(酱)调味料

HLS半固态(酱)调味料杭州六晟食品有限公司发布QHLS 0002S-2019前言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参考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本企业组织制定了《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本标准由杭州六晟食品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博均、徐上豪、黄艳林。

本标准属于首次发布。

I半固态(酱)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经过预处理、配制、加工、分料包装或混合包装而成,配备或不配备粉料包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产品分类按使用方法分为即食类半固态(酱)调味料、烹饪类半固态(酱)调味料、腌卤类半固态(酱)调味料。

3.1即食类半固态(酱)调味料经过灭菌,可直接食用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3.2烹饪类半固态(酱)调味料配备或不配备粉料包,用于烹饪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3.2.1调味料包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经过预处理、配制、加工、分料包装或混合包装而成的具备调味功能的料包统称为调味料包,不含粉料包。

3.2.2粉料包以淀粉或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或不辅以食用盐、香辛料等其他原料,经预处理、混合、包装而成的用于辅助烹饪的粉状料包。

3.3腌卤类半固态(酱)调味料用于制作香肠、酱腌肉、卤制品等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4技术要求4.1原辅料要求4.1.1调味品应符合GB/T 20903以及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1.2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1.3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的规定。

4.1.4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整理)半固调味料系列

(整理)半固调味料系列

半固调味料系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调味料系列的分类、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运输、贮存及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纯净水、鸡肉(猪肉或牛肉)、食用盐、白砂糖、味精、葡萄糖、食用玉米淀粉、青葱、生姜、大蒜、草果粉、白芷粉、5′—呈味核苷酸二钠、咸味食品香精为原料,经配料、混合、加热搅拌、冷却、包装、杀菌或不杀菌制成的半固态调味料系列(以下简称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 2707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39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61 食用盐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16869 鲜冻禽产品GB 17324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GB/T 20880 食用葡萄糖NY/T 1193 姜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QB/T 2640 咸味食品香精SB/T 10348 大蒜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程国家质检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分类3.1根据产品风味不同,产品分为鸡肉味半固态调味料、猪肉味半固态调味料、牛肉味半固态调味料。

3.2根据杀菌工艺不同,产品分为即食类和非即食类品种。

4、要求4.1原料要求4.1.1纯净水应符合QB17324的规定。

4.1.2鸡肉应符合QB16869的规定。

DBS41 001-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复合调味料

DBS41 001-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复合调味料

DB 河南省地方标准DBS 41/001—2015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复合调味料。

2 术语和定义2.1 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而成的调味料。

包括固态复合调味料、液态复合调味料、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2 固态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加工而成的呈固态的复合调味料。

如固体汤料、鸡精、鸡粉等。

2.3 液态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加工而成的呈液态的复合调味料。

如浓缩汤、肉(骨)汤、调味清汁等。

2.4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加工而成的呈半固态的复合调味料。

如复合烧烤酱、沙拉酱、蛋黄酱、风味酱、火锅调料等。

2.5 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中脂肪含量大于10% 的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6 即食类复合调味料用于蘸食、佐餐、冲调、腌渍等用途可以直接食用的复合调味料。

2.7 非即食类复合调味料用于冲调加热、烹饪加热(烧烤、油炸、蒸煮等)用途非直接食用的复合调味料。

3 分类3.1 按形态,可分为固态复合调味料、液态复合调味料、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3.2 按食用方式,可分为即食类复合调味料和非即食类复合调味料。

4 技术要求4.1 原料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4.2感官要求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4.3 理化指标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理化指标4.4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4.4.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4.4.2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4.5 微生物限量4.5.1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

4.5.2即食复合调味料中的微生物限量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Q/BLC 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LC 0002S-2011半固态(酱)调味料2011-12-06发布2011-12-16实施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国庆、姜华泉、王馨婕、李娜。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半固态(酱)调味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酱)调味料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酱、豆瓣酱为主要原料,添加植物油、味精等辅料和山梨酸钾、苯甲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炒酱、调配、杀菌、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T 1532 花生GB 1902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8 酱卫生标准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13736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桂圆干辐照杀虫防霉工艺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LS/T 3220 芝麻酱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DB35/T 茶树菇DB37/T 1238 辣椒酱通用技术条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9、
日 落 黄 及 其 半固体复合调 铝色淀 味料
着色剂 抗结剂、 乳
中国大陆
2008-06-01
10、
辛 烯 基 琥 珀 半固体复合调 酸铝淀粉 味料 半固体复合调 味料
化剂、 增稠 中国大陆 剂 着色剂
11、 胭脂虫红
12、
焦亚硫酸钠, 半固体复合调 亚硫酸钠 味料 半固体复合调 味料
13、 槐豆胶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序 号 1、
该种添加剂 中文名称 苯 甲 酸 及 其 半固体复合调 钠盐 二氧化硫,焦 亚硫酸钾,焦 亚硫酸钠,亚 半固体复合调 硫酸钠,亚硫 味料 酸氢钠,低亚 硫酸钠 海 藻 酸 丙 二 半固体复合调 醇酯 聚氧乙烯山 梨醇酐单月 桂酸酯(又名 吐温 20) ,聚 氧乙烯山梨 醇酐单棕榈 酸酯(又名吐 味料 味料 其它中文名称
半固体复合调 味料 半固体复合调 味料 半固体复合调 味料 半固体复合调
乳化剂
中国大陆
要适量使 用
2008-06-01
18、 杨梅红
着色剂
中国大陆
0.2
2008-06-01
19、 决明胶
增稠剂
中国大陆
2.5
2008-06-01
20、
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及其 铝色淀

料 中国大陆
( 12.10.02.01 着色剂 蛋黄酱、沙拉 酱除外) 半固体复合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DBS41 001-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复合调味料

DBS41 001-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复合调味料

DBS41 001-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复合调味料2015-01-04公布2015-05-01实施2010-××-××公布2010-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公布。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复合调味料范畴本标准适用于复合调味料。

2 术语和定义2.1 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而成的调味料。

包括固态复合调味料、液态复合调味料、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2 固态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加工而成的呈固态的复合调味料。

如固体汤料、鸡精、鸡粉等。

2.3 液态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加工而成的呈液态的复合调味料。

如浓缩汤、肉(骨)汤、调味清汁等。

2.4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加工而成的呈半固态的复合调味料。

如复合烧烤酱、沙拉酱、蛋黄酱、风味酱、火锅调料等。

2.5 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中脂肪含量大于10% 的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6 即食类复合调味料用于蘸食、佐餐、冲调、腌渍等用途能够直截了当食用的复合调味料。

2.7 非即食类复合调味料用于冲调加热、烹饪加热(烧烤、油炸、蒸煮等)用途非直截了当食用的复合调味料。

3 分类3.1 按形状,可分为固态复合调味料、液态复合调味料、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3.2 按食用方式,可分为即食类复合调味料和非即食类复合调味料。

4 技术要求4.1 原料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感官要求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4.3 理化指标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办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含油型半固态复合调味办理化指标4.4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4.4.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1)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1)

附件3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目录一、粮食加工品 (1)1 小麦粉 (1)2 大米 (3)3 挂面 (5)4 其他粮食加工品 (7)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12)1 食用植物油 (12)2 食用动物油脂 (15)3 食用油脂制品 (17)三、调味品 (20)1 酱油 (20)2 食醋 (22)3 酱类 (25)4 调味料酒 (27)5 香辛料类 (29)6 固体复合调味料 (31)7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 (34)8 液体复合调味料 (38)9 味精 (41)四、肉制品 (43)1 预制肉制品 (43)2 熟肉制品 (45)五、乳制品 (51)1 液体乳 (51)2 乳粉 (55)3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57)4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 (59)六、饮料 (64)1 包装饮用水 (64)2 果、蔬汁饮料 (67)3 蛋白饮料 (70)4 碳酸饮料(汽水) (72)5 茶饮料 (74)6 固体饮料 (76)7 其他饮料 (79)七、方便食品 (83)八、饼干 (87)九、罐头 (90)十、冷冻饮品 (96)十一、速冻食品 (99)1 速冻面米食品 (99)2 速冻谷物食品 (101)3 速冻调理肉制品 (103)4 速冻水产制品 (104)5 速冻蔬菜制品 (106)6 速冻水果制品 (108)十二、薯类和膨化食品 (111)1 膨化食品 (111)2 薯类食品 (113)十三、糖果制品 (118)1 糖果 (118)2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120)3 果冻 (122)十四、茶叶及相关制品 (125)1 茶叶 (125)2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 (130)十五、酒类 (133)1 白酒 (133)2 黄酒 (135)3 啤酒 (137)4 葡萄酒 (138)5 果酒(发酵型)及其他发酵酒 (140)6 配制酒 (142)7 其他蒸馏酒 (145)十六、蔬菜制品 (147)十七、水果制品 (152)十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57)十九、蛋制品 (160)二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164)1 焙炒咖啡 (164)2 可可制品 (165)二十一、食糖 (168)二十二、水产制品 (175)二十三、淀粉及淀粉制品 (181)二十四、糕点 (184)1 糕点 (184)2 月饼 (187)3 粽子 (190)二十五、豆制品 (193)二十六、蜂产品 (197)1 蜂蜜 (197)2 蜂王浆 (199)3 蜂花粉 (201)4 蜂产品制品 (203)二十七、保健食品 (205)二十八、特殊膳食食品 (209)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209)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213)3 营养补充品 (216)二十九、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22)三十、婴幼儿配方食品 (231)三十一、餐饮食品 (240)三十二、食用农产品 (245)1 畜禽肉及副产品 (245)2 蔬菜 (261)3 水产品 (281)4 水果类 (291)5 鲜蛋 (309)6 豆类 (313)7 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 (314)三十三、食品添加剂 (319)1 食品添加剂明胶 (319)2 复配食品添加剂 (321)3 食品用香精 (323)三十四、食盐 (326)附注 (329)1.有关实施细则的说明 (329)2.微生物检验的特别要求 (330)一、粮食加工品1 小麦粉1.1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小麦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安全抽检实施细则
7.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蛋黄酱、沙拉酱、坚果与籽类的泥(酱)、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其他半固体调味料。

7.2 产品种类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包括蛋黄酱、沙拉酱、坚果与籽类的泥(酱)、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其他半固体调味料。

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

7.3 检验依据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28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35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97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T 19681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495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
液相色谱法
GB/T 23496 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碱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377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SN/T 1743 食品中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2430 进出口食品中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
SB/T 10753 沙拉酱
食品整治办〔2008〕3号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
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
7.4 抽样
7.4.1 抽样型号或规格
预包装产品。

7.4.2 抽样方法及数量
原则上在流通环节抽样,流通环节未抽到的产品,可在生产企业抽取。

流通环节抽样时,在流通环节的货架、柜台、库房随机抽取同一批次待销产品;抽取样品的总量不得少于2kg,即食产品不少于9个销售包装,非即食产品不少于6个销售包装。

生产企业抽样时,在成品库抽取近期生产的同一批次、并经企业检验合格或以任何形式表明合格的产品;从同一批次样品堆的4个不同部位随机抽取4个或4个以上的大包装,分别取出相应的样品。

抽取样品的总量不得少于2kg,即食产品不少于9个销售包装,非即食产品不少于6个销售包装。

所抽取样品分为两份,2/3作为检验样品,1/3用于复检的备份样品(由承检机构保管)。

检验样品、备份样品分别封样。

抽样完成后由抽样人与被抽样单位在抽样单和封条上签字、盖章,当场封样,为保证样品的真实性,要有相应的防拆封措施,并保证封条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破损。

样品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样品不被污染,不发生腐败变质,不影响后续检验。

对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的运输、贮存,应符合产品明示要求或产品实际需要的条件要求。

注:在本细则的规定中,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自行对检验结果进行复验时所采用的样品,应为抽取的检验样品,不得采用
备份样品。

7.4.3 抽样单
应按有关规定填写抽样单,并记录所抽产品及企业相关信息。

7.5 检验要求
7.5.1 检验项目
蛋黄酱、沙拉酱、坚果与籽类的泥(酱)检验项目见表3-9,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其他半固体调味料检验项目见表3-10。

表3-9蛋黄酱、沙拉酱、坚果与籽类的泥(酱)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
标准
检测方法
1 铅GB 276
2 GB 5009.12
2 总砷a GB 2762 GB/T 5009.11-200
3 GB
5009.11-2014
序号检验项目
标准
检测方法
3 黄曲霉毒素B1b GB 2761 GB/T 18979
4 苯甲酸GB 2760 GB/T 23495
5 山梨酸GB 2760 GB/T 23495
6 脱氢乙酸GB 2760 GB/T 23377
7 糖精钠GB 2760 GB/T 5009.28 GB/T 23495
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甜蜜素)
GB 2760 GB/T 5009.97
9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
蜜)
GB 2760 GB/T 5009.140
10 二氧化硫残留量GB 2760 GB/T 5009.34
11 合成着色剂(柠檬
黄、苋菜红、胭脂红、
日落黄、亮蓝、诱惑
红、赤藓红)
GB 2760
GB/T 5009.35
SN/T 1743
12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沙门氏菌)c
GB 29921
GB 4789.4
GB 4789.10第
二法
序号检验项目
标准
检测方法注:a. 坚果与籽类的泥(酱)类不检测此项目。

b. 仅花生酱检测。

c. 仅即食产品检测,坚果与籽类的泥(酱)类仅检测沙门氏菌。

表3-10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其他半固
体调味料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
标准
检测方法
1 铅GB 276
2 GB 5009.12
2 总砷/无机砷GB 2762 GB/T 5009.11-200
3 GB
5009.11-2014
3 苯甲酸GB 2760 GB/T 23495
4 山梨酸GB 2760 GB/T 23495
5 脱氢乙酸GB 2760 GB/T 23377
6 糖精钠GB 2760 GB/T 5009.28 GB/T 23495
序号检验项目
标准
检测方法
7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甜蜜素)
GB 2760 GB/T 5009.97
8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
蜜)
GB 2760 GB/T 5009.140
9 二氧化硫残留量GB 2760 GB/T 5009.34
10 合成着色剂(柠檬
黄、苋菜红、胭脂红、
日落黄、亮蓝、诱惑
红、赤藓红)
GB 2760
GB/T 5009.35
SN/T 1743
11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沙门氏菌、副
溶血性弧菌)a
GB 29921
GB 4789.4
GB 4789.7
GB 4789.10第
二法
12 苏丹红I-IV
食品整治办
〔2008〕3号
GB/T 19681
13 罗丹明B
食品整治办
〔2008〕3号
SN/T 2430
14 碱性橙II,21,22
食品整治办
〔2008〕3号
GB/T 23496
注:a. 限即食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仅水产调味品检测。

7.5.2 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7.5.2.1对总砷和无机砷的检测,2016年3月21日之前采用GB/T 5009.11-2003检测;自2016年3月21日起开始采用GB 5009.11-2014检测
7.5.2.2对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其他半固体调味料中总砷和无机砷的检测,除水产调味品和藻类调味品以外的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检测总砷,水产调味品(包括鱼类调味品)仅检测无机砷,藻类调味品不检测该项目。

7.5.2.3合成着色剂的检测项目,视产品具体色泽而定。

7.5.2.4若被检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高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判定。

7.6 判定原则
抽检项目出具抽检检验报告,检验报告中检验结论按如下方式作出判定:
7.6.1检验的项目全部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检验结论为:“经抽样检验,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7.6.2检验项目有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检验结论为:“经抽样检验,××项目不符合GB ××××-××××《××》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