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鸡的热应激及防控措施

鸡的热应激及防控措施

鸡的热应激及其防控措施鸡最适宜的外界温度是18~24℃,当外界温度升至25℃以上时鸡开始感到不适,并处于热应激状态,但鸡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来维护代谢平衡和正常生产性能;当鸡舍温度超过30℃时,鸡群便处于强烈热应激状态。

鸡长时间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时,便会出现临床症状(过渡张口呼吸、饮水量剧增、稀粪便、饲料利用率降低等)、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生产性能(产蛋率、蛋品质、种鸡受精率、孵化率、健母雏率等)下降、免疫机能降低、体重降低、中暑死亡等系列状况,给生产带来损失。

肉鸡会出现体增重降低,增重率降低。

因此,如何克服高温带来的困扰,把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鸡群生产正常进行,力争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养鸡生产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热应激对鸡的影响1、蛋鸡采食量减少,产蛋率降低鸡处于热应激状态时,采食中枢的兴奋受到部分抑制,表现出采食量下降,同时以增加饮水量来减轻热负荷。

采食量的下降将导致营养摄入的不足,使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蛋品质变差,体重持续下降。

鸡采食量下降的同时,饮水量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鸡的饮水、采食量比可以由正常情况下的2︰1变为4︰1,,饮水量的增加,导致肠道内消化酶浓度降低,加剧肠道蠕动,饲料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鸡体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

有资料显示,鸡舍温度在24-30°C时,每升高1°C,采食量下降1.4-1.6%,,饲料转化率下降(比寒冷时更甚);鸡舍温度在31-38°C时,每升高1°C,采食量降3%。

饮水量增加,导致肠道内消化酶浓度降低,加剧肠道蠕动,饲料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鸡体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

蛋重降低和蛋壳变薄是热应激时最早发生的现象。

另外,热应激还可使蛋鸡排卵数减少,产蛋率下降。

2、热应激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由于鸡没有汗腺,身体覆盖有羽毛,当温度升高到30~35℃左右时,蛋鸡则主要靠张口、加大呼吸频率来散发体热。

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包括热应激对鸡采食量、生产性能、内分泌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并阐述了相关调控措施。

关键词鸡;热应激;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301-02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selye于1936年提出“应激”一词。

他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的目的是动员机体的防御系统去克服应激源所造成的危害,使其本身能够在不适的环境中继续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但机体最终能否适应这一不良刺激则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如温度的高或低、变化幅度等)与机体的生理状况。

热应激是养鸡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对热应激的发生机理及鸡在热应激下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1.1 热应激对鸡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热应激使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生产性能降低。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蛋鸡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将体内的营养贮备转化为能量来克服应激因素。

由于体内营养物质和贮备从产蛋这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转向于维持生存急需的基本功能,因此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下降。

valencia报道,温度从18.3℃升至35.0℃,产蛋率从81.3%降至46.6%。

产蛋率下降的同时,蛋重下降。

热应激使鸡的采食量下降。

热应激时机体抑制产热过程,加强散热过程,维持静止能量代谢的能量降低,导致鸡的采食量降低。

顾宪红(1995)研究表明,在35℃时,试验组的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但李荣文(1990)研究发现,在32.5℃时肉鸡的采食量无明显变化。

1.2 热应激对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1)热应激使血液生理指标发生改变。

温度升高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循环系统的容积增加,加上鸡的采食减少、饮水量增加,造成血液浓度降低,水分含量升高。

据vo(1978)等人报道,随着舍温升高,鸡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饲养于人工热季中的青年鸡比饲养于自然冬季的鸡这3项指标分别降低了12.3%、12.1%和15.9%,温度升高使血清蛋白含量降低。

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家禽热应激怎么预防?

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家禽热应激怎么预防?

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家禽热应激怎么预防?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简单来说,热应激会造成鸡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等不同程度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鸡热休克或死亡。

热应激严重危害鸡的健康成长,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一定要做好热应激的预防工作。

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简单来说,热应激会造成鸡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等不同程度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鸡热休克或死亡。

热应激严重危害鸡的健康成长,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一定要做好热应激的预防工作。

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简单来说,热应激会造成鸡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等不同程度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鸡热休克或死亡。

详细来说,介绍如下:1.热应激对种鸡、蛋鸡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蛋重变轻、蛋壳变薄、破蛋率增加,危害严重的会导致鸡引发细菌性、肠道性疾病。

当气温过高,鸡舍通风不良时,还会导致鸡中暑甚至死亡。

2.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

肉鸡明显的特点是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下降,引发寄生虫、呼吸道等疾病,严重的会增加死亡率。

家禽热应激怎么预防?1、改善环境,加强通风措施,加装大功率换气扇,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有条件的尽量安装湿帘,可以明显降低舍内摄氏5~10度,效果较好。

房顶刷白色可以反射日光,屋顶设保温层,加装喷水降温设备,或者在下午2~3点左右人工喷水降温。

但要注意湿良不可过大,高温高湿更容易使鸡发生中暑。

鸡舍周围植树种草,种植高大乔木,可以明显降低鸡舍内温度。

2、调整饲料配方,高温会造成鸡采食量下降,造成营养达不到需求,所以应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同时要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早晨6点之前和晚6点以后各喂料一次,饲喂量各占全天料量的30%。

上午10点、下午4点,匀料或少量补料。

温度较高的中午和午后不饲喂,增加鸡的饥饿感。

在夜间12点,补充光照1个小时,再喂料一次。

3、改变饲喂时间,夏季气温高,在清晨或傍晚温度低时喂料,防止因采食引起体温增高,而加剧热应激,同时能相应提高一定的采食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夏季降低家禽热应激的措施

夏季降低家禽热应激的措施

夏季降低家禽热应激的措施夏季降低家禽热应激的措施夏天是家禽繁殖和生长的高峰期,也是夏季高温天气给家禽造成较大热应激的时期。

热应激不仅会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还可能引发家禽的疾病和死亡。

因此,在夏季,降低家禽的热应激非常重要。

那么,降低家禽热应激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从环境、饲料和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探讨。

一、环境1.调整空气湿度。

鸡舍内空气湿度过高会影响家禽散热和呼吸,加重热应激的程度。

因此,可以适当增加通风设施,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鸡舍,保持鸡舍内卫生干燥;设置喷淋系统,调节鸡舍内空气湿度。

2.降低鸡舍内温度。

夏季的高温天气是造成家禽热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降低鸡舍内的温度,可以增加通风设施,比如增加通风窗和电扇等;在鸡舍顶部搭建遮阳棚或加盖保温材料,减少鸡舍内受热面积,缓解高温天气对鸡舍内温度的影响。

二、饲料1.适当调整饲料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

夏季家禽产蛋量下降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需要适当调整饲料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避免过高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造成家禽的代谢负担。

2.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家禽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可以提高家禽的免疫力和热耐受力,有利于家禽的生长和产蛋。

因此,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家禽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

三、管理1.定期检查家禽的健康情况。

夏季热应激容易引发家禽的各种疾病,因此,家禽的健康状况需要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

例如,家禽出现拉稀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和影响。

2.减少家禽运输和搬运。

家禽的运输和搬运会造成较大的应激,加重家禽的代谢负担,从而影响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家禽的运输和搬运次数,缓解家禽的热应激。

综上所述,夏季降低家禽热应激的措施有很多,我们可以从环境、饲料和管理三个方面来进行实施。

只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家禽的热应激,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鸡热应激时的代偿反应及其后果

鸡热应激时的代偿反应及其后果

鸡热应激时的代偿反应及其后果鸡的等热区为一狭窄的温度范围,一般认为肉鸡的等热区为10-27℃,蛋鸡的等热区为13-25℃(陈龙,1991)。

当环境温度超过了鸡等热区的上限值时,机体会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称此现象为热应激。

在这一程中,机体通过各种代偿途径限制产热和增加散热,以达到维持体温恒定的目的,最终导致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免疫机制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

现就鸡热应激时各方面变化作一综述。

1.热应激的代偿适应性反应1.1.呼吸系统代偿由于禽类的皮肤既无汗腺也无皮脂腺,高温时通过皮肤的蒸发散热相当有限,所以通过呼吸道蒸发散热显得非常重要。

热应激时鸡的呼吸频率加快,可由正常的每分钟20次增加到每分钟120-160次(袁建敏,1998),使通过呼吸道蒸发的水分增多,从而加快散。

从非蒸发散热的意义看,热喘也是对流散热和传导散热的有效方式。

但由于呼吸频率增快的同时CO2呼出量增多,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增高,PH值上升,有可能导致发生呼吸性碱中毒(郑卓夫,1992);另一方面,热应激时鸡排出热量的80%是通过蒸发而散失的(Wiernusz et al,1991),致使体液大量丢失,鸡的饮水量急剧上升,因而在高温条件下保证鸡有充足的饮水十分必要(Smith dt al,1987)。

1.2.循环系统代偿热应激时鸡的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扩张,从而使外周循环血量增加、流速加快,加速体表散热。

鸡在行为学上则表现为羽毛蓬松、翅膀伸展,最大程度地增大体表散热面积。

在外周循环血量增加的同时,流经内脏器官的血流量相应减少,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和数量下降(袁建敏,1998),使内脏器官的代谢率下降,从而抑制内脏器官产热。

1.3.消化系统代偿消化系统的代偿主要是通过减少采食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限制产热。

以21℃为参照基准。

温度每上升1℃则采食量下降1.5%,在32-38℃范围内每升高1℃则采食量下降5%。

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172 ·2021.010 引言鸡热应激是指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生理机能出现紊乱而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表现为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造成休克和死亡。

热应激是夏秋高温季节鸡易发生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仅会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且会降低鸡群对饲料的利用率和成活率,给家禽养殖产业造成经济损失。

在鸡养殖产业发展中,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掌握引发鸡热应激发生的具体原因,将各种不利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其正常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养殖场工作人员需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应注重积极做好鸡群夏季的热应激预防工作,一旦发现鸡群有热应激现象,应立即采取降温等积极措施,确保鸡群热应激症状能够快速缓解。

1 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1.1 采食量鸡的采食欲望和采食量主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通常稳固环境比较适宜,饮水量合理,鸡采食量增加。

随着环境温度的增高,鸡的饮水欲望会显著增强,造成采食量显著下降。

鸡舍温度18~22 ℃时,每上升1 ℃或下降1 ℃鸡的采食量都会呈现下降或增加的趋势。

在热应激条件下,鸡的呼吸频率迅速加快,机体散热不足,降低鸡的采食欲望。

饮水欲望增加,使肠道中的消化酶浓度显著降低,加剧肠道蠕动,日粮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消化道对饲料的利用,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1.2 生产能力蛋鸡受到热应激影响后,会严重影响鸡蛋品质,造成产蛋量下降。

鸡的繁殖技能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

热应激条件下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调节,损害其生殖系统,造成繁殖机能显著下降。

热应激条件下,蛋鸡的产蛋能力会显著下降,且会改变鸡蛋的形状和比重,造成蛋壳较薄,鸡蛋个体较小,鸡蛋内容物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主作者简介:王秀芹(1975-),女,山东平阴人,本科,畜牧师,从事畜牧方面工作。

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及防控措施王秀芹(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畜牧兽医局安城畜牧兽医站,济南 250409)摘要:热应激又被称为中暑症,是指鸡在高温条件下,由于体温调节和生理机能出现紊乱而引发的一种应激反应。

家禽热应激及其缓解措施

家禽热应激及其缓解措施

走向 , 屋檐应超出约 l 以避免阳光直射舍内;2 m, ()
植树 : 雏鸡 舍周 围 2 3 在 - m处 , 种植 生长 快速 的林 应

的紊乱。同时 , 提高鸡 E粮中矿物质添加量 , l 钙源可 采用一半颗粒钙和一半石粉 , 以提高钙的利用率 , 并 且注意合适的钙磷比。 () 3 补充维生素。 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维生素 , 有助 于解决热应激降低采食量而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
内, 动物借助于物理调节维持正常体温 , 一但超过
这一范围, 必须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维持体温
的正常 。
鸡是恒温动物 , 当环境温度超过其舒适区上限 时, 即出现热应激。所谓热应激 , 是指鸡对其生理不
利的热环境产生 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的总和 , 它通 过改变鸡 的各种生理 、 生化反应 , 而降低鸡 的采 从 食量 、 生产性能 、 饲料效率及产 品质量 , 给养鸡生产 带 来 严 重 损 失 。 一 般 认 为 ,产 蛋 鸡 舒 适 区为 1— 7 3 2 ℃,最大饲料效率的环境温度为 2— 7 肉 4 2 ℃; 鸡最大增长速度的环境温度为 1~ 2 0 2 ℃,最佳饲料
蒸发 、 加快呼吸频率 、 增加饮水来排出体内多余的热 量, 这必将增加鸡肺部的负担。 如果此时鸡患有呼吸
2 ”年 o 期
・ 目墨鍪蟊固 ・
・ ・

养 禽
道疾病 ,势必严重影响鸡的呼吸和鸡体 内热量的散
热, 近而导致 衰竭死亡 。因此 , 炎热来 临时 , 应预先 采
5 调整 日 中营养物质的供给量 . 3 粮 ( )热应激可降低鸡的采食量 , 1 因此 , 提高 日 粮能量
1 热应激 的概 念
的影 响

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及热应激的预防 - 养鸡技术

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及热应激的预防 - 养鸡技术

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及热应激的预防-养鸡技术现代畜禽业生产中,应激因素相对较多,如高温应激,运输、饲料成分和饲养方式的改变,疾病、投药与免疫接种等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

在禽类生产中,高温应激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热应激通过改变鸡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降低鸡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产品质量和繁殖能力等,常会给养禽业造成严重损失。

所以生产实践中,了解高温对鸡的影响及在高温季节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鸡舍温度和鸡群热应激,以减少不必要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及热应激的预防。

蛋鸡对不良环境表现的极为敏感,尤其是对高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易引发蛋鸡发生热应激。

严重时还会发生中暑死亡,给蛋鸡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做好高温季节热应激的预防工作对于蛋鸡养殖来说非常的重要。

1、热应激对蛋鸡的不良影响产蛋率下降。

当蛋鸡处于热应激状态下时,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饮欲增强,饮水量增加,从而导致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而使得产蛋量下降,并且还会导致蛋的品质下降,蛋重减轻,鸡的体重也随之下降,进一步使得蛋鸡的产蛋率下降。

另外,在采食量下降的同时,饮水量增加,会导致胃肠道内消化酶的浓度降低,消化能力变弱,而使得采食的饲料不能很好的被消化,导致饲料中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变短,而引发蛋鸡出现消化不良,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

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因鸡没有汗腺,并且全身覆盖羽毛,在炎热天气无法通过皮肤散热,而只能通过加快呼吸的频率来散发体内的热量,而当环境温度过高时,蛋鸡的呼吸加快,气体的交接频率增加,此时过度的换气会导致血液中酸碱平衡失调,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导致蛋鸡产软壳蛋、破壳蛋的数量增多。

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菌侵袭。

蛋鸡处于热应激状态下,血液中的IgG的水平和外源抗原抗体的滴度会降低,从而导致蛋鸡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

另外,蛋鸡为了散热持续张嘴呼吸,如果舍内卫生条件较差,病原微生物较多,会导致空气中漂浮的病原菌通过气管进入体内,引发多种炎症,危害到蛋鸡的健康,使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应激的发生动物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产热和散热,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至因积热太多或散热太多引起代谢障碍组织损伤,从而危及生命。

动物体温的恒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动物的被毛、脂肪、组织等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羽毛对温度有一定的隔绝能力。

家禽的产热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不同的采食量、不同的羽毛覆盖、不同的活动量等;此外散热也会因体表面积、羽毛稀密、饮水多少、排泄频率以及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而有所不同。

其中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是影响家禽散热的主要因素。

在适当的环境温度下,动物维持生理代谢的代谢水平最低,生产代谢最强,这个温度范围称为等热范围。

等热范围的温度比体温低,动物主要通过物理调节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晾开羽毛。

若环境温度超过等热范围的上限,动物代谢增强,动物主要通过化学调节维持正常的体温,当环境温度低于下限时,同时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如冬天通过增加采食来增加体增热。

研究表明,鸡的生存适宜温度范围为10~32℃;生产适宜环境温度范围为21~26℃;26~32℃尚能维持正常体温;高于32℃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热休克和死亡,即热应激[1-2]。

热应激属于应激的范畴,1936年,加拿大病理学家Has-selye首次提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的总和。

他认为,凡能引起机体出现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的刺激因子叫做“应激源”(Stressor)或“应激因子”。

适度的应激有利于调动机体全身各种功能,扩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因而具有防御和代偿作用,这种应激对机体是有利的,故又称生理性应激或良性应激(Eustress);但如果应激源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可直接导致机体障碍和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这种对机体造成明显损害的应激称为病理性应激或恶性应激(Distress)。

高温引发的热应激属于病理性应激或恶性应激。

2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2.1临床反应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家禽会出现一些应答反应以加快散热。

家禽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散热:①传导散热。

通过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栖架收稿日期:2007-06-22作者简介:张巍(197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禽营养。

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张巍1,李绍章1,黄少文1,周樱2(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汉430209;2.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4)摘要:家禽属于恒温动物,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在高度密集的饲养条件下,家禽产热随生长率增加而增加,但散热能力却没有提高。

若产热过程远大于散热过程,可直接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即发生热应激。

家禽受到热应激后,内环境发生紊乱,生产上表现为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肉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下降、肉质蛋质下降,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文章综述了热应激的发生机理、对动物的影响及在生产中的表现。

关键词:热应激;家禽;生产性能中图分类号:S815.3;S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07)15-0044-03饲料博览2007年第15期-44-或其他物体接触,将体热传给接触的物体。

②对流散热。

当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体温时,利用空气循环往复带走部分体热。

因此外周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速影响动物的散热量。

③辐射散热。

通过向体外发射红外线的方式而散热。

④蒸发散热。

通过水分蒸发而带走部分体热。

不同的外界环境温度,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

如外周环境温度为25℃时,辐射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的发散体热的比率分别为67%,10%和23%;而在30℃时,则分别为41%,33%和26%;在35℃时,则分别为4%,6%和90%。

外界高温可以刺激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与环境的温差,加强散热。

但当外界温度超过31℃时,皮肤血管不再舒张;在34℃时,环境温度与体温接近,羽毛的隔热作用丧失。

如没有其他途径散热,体温会升高致死。

禽类没有汗腺,主要利用呼吸从肺部蒸发水分。

因此,当高温引发热应激后,家禽出现张口喘气、扇动翅膀、饮水增大等特异性行为缓解应激,临床表现为皮肤血管舒张、呼吸加快。

2.2生理生化反应2.2.1血液中无机离子许多研究表明:热应激使家禽代谢加强,外周血液循环加快,大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机体内电解质大量流失。

临床表现为钾离子与钙离子浓度降低。

电解质的流失导致肉禽肉质下降、蛋禽蛋壳变薄、蛋中水分增多。

2.2.2血气李静等[3]研究了肉鸡持续热应激的血气变化,热应激时肉鸡呼吸频率加快,肺通气加大,CO2排出量增大,出现热喘息,血液中CO2分压下降,血液pH值升高,酸碱比例失衡,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碳酸的减少在生产上表现为蛋壳变薄。

2.2.3血糖和酶热应激可导致血浆总蛋白、血脂含量下降。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下降,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增加。

发生热应激后因采食量减少,糖元含量降低,肌肉能量供应不足,造成肌肉中CPK逸出,血中CPK浓度升高。

GPT活性降低说明热应激对肝脏没有影响。

LDH活性降低则说明发生热应激时,体内糖的分解代谢以有氧分解为主,这是因为L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酶。

血糖和酶的变化说明热应激后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物质代谢途径也发生了改变。

2.2.4内分泌机能外周神经把高温的热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腺垂体,使之分泌出肾上腺皮质激素,经血液循环至肾上腺,血中皮质酮浓度升高,但随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其浓度又会降低,说明皮质酮合成在减少;同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

研究表明:热应激时肉鸡的甲状腺萎缩,血液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下降,蛋鸡生殖内分泌系统出现一些抑制反应,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减少,血中孕酮含量下降,排卵数减少。

2.3病理变化因热应激死亡的家禽剖检往往无特征性病变,但大多数家禽肌肉苍白、柔软如泥,呈煮熟样变化;胸腔呈弥散性出血;心肌扩张,有大出血点;肠道往往发生高度水肿,发生卡他性炎症;肺及卵巢充血,有些蛋鸡体内尚有成型的待产鸡蛋;泄殖腔黏膜有充血、出血和水肿等变化[4-5]。

孙培明等[6]对在热应激状态下试验鸡心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热应激时心肌纤维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主要表现为变性和断裂。

崔亚利等[7]对10日龄雏鸡进行37~38℃热应激处理,在不同日龄采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石蜡切片,结果表明热应激可导致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萎缩和细胞坏死等病变,甲状腺体积减小,滤泡小且壁薄,滤泡腔内胶体浓稠。

3热应激在生产中的表现热应激可显著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其中以采食量减少最为主要。

据报道,在21 ̄30℃,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1.5%,在32 ̄38℃,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4.6%。

呙于明等研究表明,高温显著降低鸡各阶段的采食量,这是因为热应激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消化道蠕动,缩短食糜通过肠道的时间,因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使胃内充盈,通过感受器传导丘脑采食中枢,使采食量减少;高温还可通过温度感受器作用-45-饲料博览2007年第15期于丘脑,抑制采食;另外温度升高时皮肤表面血管膨胀、充血,导致消化道内血流量不足,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从而抑制采食;热应激时家禽出现热喘,也可使采食量减少。

温热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代谢和产热,而且导致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分配和利用效率的改变。

影响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及能量比率的改变。

在相同采食量水平下,高温(32℃)显著降低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率及日粮的表观代谢能(AME)和表观代谢净能(AMEn)。

在热应激环境下,动物降低蛋白质沉积和促进脂肪合成,有时需要启用体贮备用于生产需要,如产蛋需要,所以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出现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减少,贮留在蛋中的脂肪减少,表现为肉质下降、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和蛋品质下降。

[参考文献][1]李佃场,徐振浩,周卫东.鸡的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家禽,2005,27:10.[2]黄立.产蛋鸡热应激的防制[J].中国家禽,2004,126(14):19-20.[3]李静,乔健,高铭宇,等.37℃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71-475.[4]鲍恩东,龚远英,HartungJ,等.肉鸡热应激损伤与应激蛋白(Hsp70)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2):301-305.[5]付旭彬,孙培明,李玉保,等.肉鸡组织脏器的急性热应激损伤和热休克蛋白的定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85-88.[6]孙培明,李玉保,王志亮,等.热应激下肉鸡心肌的损伤和热休克蛋白的定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131-134.][7]崔亚利,郑世学,胡永芬,等.热应激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观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2):93-96.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群体的存活率。

提高畜禽的抗病和抗应激能力,改善畜禽健康状况是养殖工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于任何疫病而言,“防”均重于“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良种选育、饲料营养调控、环境控制与疫苗接种等,其中饲料营养调控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大量研究结果已表明,营养与机体的免疫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动物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动物免疫机能的观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接受。

目前,养殖生产中最常采用的快速预防措施是疫苗接种,但是疫苗接种的效果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由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只能预防相应的特异性病源,对于在复杂多变的养殖环境中易发生变异的病源的预防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饲料营养调控不仅可以改善疫苗的预防收稿日期:2007-05-28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2022)作者简介:董顺义(198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通讯作者:E-mail:wlysz@163.net添加剂铬的研究进展董顺义1,罗绪刚2*,胡兰1,杨晓宇1,郝文博1,王密1(1.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00161;2.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铬被列入人和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有研究发现,铬可能对禽流感疫苗的效果有加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