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工具最终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求与基本原则

体验3——实时的英语聊天系统
/
这是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 用的一个实时的英语聊天 系统, 是你学习外语的好 朋友。
(语音非文本)
精品课件
体验4——在线游戏
“一课一练”在线游戏 :
网站包含近60款形式多样的游戏,每款游戏均立 足于小学生心理接受水平及审美特点精心设计, 适合小学生操作,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游戏时 间每天设定为30分钟,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游戏和 学习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提交研究报告 制作电子幻灯片, 在小组/全班演示 制作成网站
彗星
其他感兴趣的
组成兴趣小组, 创建一个彗星网站, 并与其他的组织和 研究专家建立联系, 以获得更新更充分 的有关信息。
精品课件
归纳——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 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作为一种广义的学 习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 习;
强调面向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估,反对简单的技能与知识 的测试做为唯一评价依据;
强调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任务的复 杂性;
强调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以学生为主 体展开;
英文版:/ph/ 中文版:
.sg/ssc/virtual_ssc.jsp?type=4&root=140 &parent=140&cat=250
为学生学习酸碱度知 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
预备知识和能力
本课教学要求的预备知识和技能 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如:
· 学生对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环保的真正意义认识得不够深。 ·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够,社会活动比较少,接受知识比较被动。 学生能熟练的使用讨论组等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

“整合”天地·ZHTD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整合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改革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本文从整合的内涵、整合的条件、整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于正确认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内涵信息环境评价体系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整合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将信息技术融于其他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站在“占领教育制高点”的高度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要素,并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人们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
作为教师,我们在从事整合实践时,有必要首先弄清整合概念的内涵。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
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整合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
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的定义最早是由戴瑞(Derry)在1990年提出,他指出:“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1996年,乔纳森(David H.Jonassen)在《课堂中的计算机:支持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工具》(Computer in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一书中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描述为:“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进行建构性地、高级地、批判性地思考。
”朱亚莉在2005年的《智能主体一一一种新型的认知工具》一文中也提到:认知工具是一种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认知活动、降低认知难度的智力方法或技术设备。
从教学的角度思考,我们可从上面的定义中总结出:认知工具就是在学习中降低学生认知难度的智力方法和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处理的计算机支持技术;认知工具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的分类乔纳森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的分类影响最为广泛,他把各种对学习有支持作用的信息技术认知工具分为以下六类:(1)语义组织工具(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语义组织工具有助于学生对他们已了解的和正在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组织;(2)静态/动态建模工具:静态/动态建模工具有助于学生描述概念间的关系;(3)信息解释工具(信息收集工具):信息解释工具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4)知识建构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了作为设计者所需的各种技能;(5)交流合作工具(协同工作工具):交流合作工具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合作能力;(6)绩效支持管理工具与评价工具。
四、常见的认知工具介绍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属于语义组织工具。
数据库的建立和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即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表示的过程。
学生可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分析和组织学科内容,在概念之间进行联系,建立字段和记录以反映这些联系等,这些都是对信息进行思考、处理的过程,使得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认知工具_富有想象力_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2009年第8期(总第355期)EDUCA TIONAL RESEARCHNo.8,2009 General,No.355认知工具:“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3潘庆玉 [摘 要]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是指教师借助于适当的认知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智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认知工具既是“富有想象力”教育的理论核心,又是实施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现实与经验的极限感”、“与“心理成像”。
[关键词]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认知工具;维果茨基[作者简介] 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济南 250014)一、引言“富有想象力”的教育(Imaginative Educa2 tion)是由加拿大皇家学会教育学院士、首席教育科学家、西门・菲沙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基兰・伊根(K ieran Egan)领导的国际性教育研究与开发项目,它于2001年设立于加拿大卑诗省西门・菲沙大学教育学院。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是指教师借助于适当的认知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智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它借鉴了维果茨基所创立的社会历史心理学派的认知工具理论,并在教育研究中充分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知工具系统,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二、“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的理论基础在维果茨基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就像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来解剖资本主义一样,维果茨基是通过分析“工具”这个概念来建构起自己的心理与教育理论的。
通过对“工具”的分析,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被揭示出来。
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的产生,人不再像动物那样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渗透到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取向、解释取向、语义取向、共性取向,这是语言研究史上的重大发展,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奥秘,向实现语言理论最终追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认知语言学分为认知语义和认知语语法两大领域。
这两个领域互相支持,相辅相成。
认知语义学注重研究语义的理据性,强调语言意义的体验性,以体验哲学为它的哲学基础。
认知语法注重研究句法的理据性。
一、认知科学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爆发了一场认知革命,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是综合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兴学科,其主要学术任务和目标是探究人脑的信息加工及处理机制,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规律。
认知科学的主要指导原则是将人脑看成类似于计算机处理符号和加工信息的系统。
(卢植,2006:2)认知(cogni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学习的过程。
《辞海》(1999年版)释义为:认知就是认识,指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
认知科学是关于心智或智能跨学科的研究与探讨。
1.认知科学是要全方位地揭示人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对认知活动的原理、机制作出理论概括,以期揭示人的心智活动的本质。
2.认知科学要研究认知系统的构成。
一般认为,认知系统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范畴系统、抽象概念范畴系统、意象形象范畴系统和语言符号范畴系统。
认知能力是在这四个认知分系统的发育和协调中发展起来的。
这一假说意味着语言能力是人的整体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3.认知科学认为,认知活动是人的大脑同外部世界以互动形式进行信息加工的活动,人的认知不是对外部事物纯粹的、客观的、直接的反映;大脑有认知图式作为大脑同认识对象的中介面,认知的结果并不严格地同客观世界本体对应。
4.具体到作为言语理解的认知活动,认知科学认为,语言同外部世界并不直接一一对应,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积淀了人类的经验,语言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通过人的认知作为中介的,过程大体是:外部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范畴一一语言符号。
卒中后认知障碍筛查评估工具

在采集病史或临床检 查过程中发现存在显 著的认知、感知或功 能下降的卒中患者 根据患者人群、康复阶
筛查原则
段、个体或家庭的实际需 求以及相应的医疗资源来 作个体化的筛查工具选择
识别PSCI高危人群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杂志.2017,12(6):519-531.
其它评估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
•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 5-20分钟评估
•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20-60分钟评估
• 国际上最常用的是NINDS-CSN关于VCI 标准化神经心理测验的建议(1小时版)
延迟回忆(3分)
13.现在请你告诉我,刚才我要你记住的三样东西是什么? 皮球 国旗 树木
语言功能(命名、复述、理解指令)(8分)
14.(测试人员拿出手表)请问这是什么? (拿出铅笔)请问这是什么? (共2分) 15.现在我要说一句话,请清楚地重复一遍,这句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说一遍,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16.(测试人员把写有"闭上你的眼睛"字的卡片交给受试者)请照着这张卡片所写的去做。 (如果他闭上眼睛,记1分)。 17.(测试人员说下面一段话,并给他一张空白纸,不要重复说明,也不要示范) 用右手拿这张纸 再用双手把纸对折 将纸放在大腿上 (共3分) 18.请你说一句完整的、有意义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 记下句子 (共1分)
郭起浩,洪震.神经心理评估[M].出版地 上海科技,出版年 2013, P80-89.
12
MoCA(中文版)
认知工具介绍

认知工具介绍
认知工具是指帮助人们理解、记忆、学习和思考的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以更有效的方式处理信息,提高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知工具的介绍:
1.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认知工具,用于组织和表达思想。
它可以帮助人们将复杂的想法和概念整理成结构化的框架,促进思维的连贯和逻辑性。
2. 闹钟:闹钟是帮助人们管理时间的认知工具。
它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完成特定任务或活动,帮助人们保持专注和高效。
3. 记忆术:记忆术是一系列技巧和策略,用于提高记忆能力。
例如,联想法、重复法和分组法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和回忆信息。
4. 快速阅读技巧:快速阅读技巧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认知工具。
这些技巧包括扫视、跳读和利用眼动等方法,帮助人们更高效地阅读和理解大量信息。
5. 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一种将知识以图形方式表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和组织知识,以及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6. 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结合的认知工具。
通过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在现实环境中获取额外的信息和反馈,提高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7. 认知游戏:认知游戏是一种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大脑的认知工具。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记忆、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总而言之,认知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提高记忆、学习和思考能力。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这些工具都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处理各种认知任务。
语文学科认知工具

语文学科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与设备。
——余胜泉教授
本文将向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应用于语文学科的认知工具,希望能够帮助您通过对认知工具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概念图工具
概念图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将它作为学生思维与能力训练、协作与探究和学习评价的工具,同时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可作为教学科研的工具,辅助教师开展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的板书环节、学习反思的内容梳理过程和小组协作中都可以使用概念图进行呈现。
如下呈现的是将概念图应用于教师板书、学习反思、内容梳理、小组协作、整理知识结构和梳理课文脉络等环节。
在此为大家推荐两款专业的思维导图工具Inspiration和Mind manager。
语文学科APP推荐
语文学科APP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拼音类、汉字类、阅读类、写作类、辅助类。
如下所示:
2.1 点字书
2.2 悟空识字
2.3 星宝乐园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郭晓珊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辑、制作等,并可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替代部分思维,
并与他们通信和协作。
认知工具的分类
乔纳森
(1)语义组织工具(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 语义组织工具 有助于学生对他们已了解的和正在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组织; (2)静态/动态建模工具:静态/动态建模工具有助于学生描 述概念间的关系; (3)信息解释工具(信息收集工具):信息解释工具有助于 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认知工具
目录
1
认知工具的定义
2
3 4
认知工具的分类
以“MindMapper”为例 课后拓展
认知工具的定义
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
和设备(Derry,1990)。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
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专家系统等,学习者
可以展 小组以PPT形式进行课堂分享
要求如下:
(主要是相关定义、举例(不少于三个)极其特点并至少给
出一个实例分析,如建模工具,举例几何画板并演示)
认知工具:可视化工具、建模工具
绩效支持工具、知识管理工具
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
MindMapper
点击菜单 栏左上角 新建图标, 新建一个 脑图。
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
MindMapper
在选中主 题的情况 下,从键 盘输入文 字
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
MindMapper
在选中主 题的情况 下点击 “Paste”
如需产生二级分支,则选中一级分支的主题,从键盘输入文字, 回车确定,也可以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选择文本或图片复制到剪切板。
认知工具的分类
乔纳森
(4)知识建构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对概 念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了作为设计者所需的各种 技能; (5)交流合作工具(协同工作工具):交流合作工具有助 于学生对于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合作能力; (6)绩效支持管理工具与评价工具。
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
MindMapper
MindMapper 是一款专业的可视化概念图实现、用于 信息管理和处理工作流程的智能工具软件,可以通过 智能绘图方法使用该软件的节点和分支系统。
作用:把你脑袋里面混乱的、琐碎的想法贯穿起来, 帮助你整理思路,最终形成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成 熟思维模式。
问题或任务表征工具
MindMa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