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内部结构

合集下载

前叉弹簧减震内部结构

前叉弹簧减震内部结构

前叉弹簧减震内部结构
叉弹簧减震器,又称压簧减震器,是由弹簧和机械元件组成的一种机械弹性器件。

它主要用于支撑、减震和减振机械系统。

叉弹簧减震器最大的特点是可用于减小震动和冲击,并有抵消变动影响的功能。

叉弹簧减震器的内部结构由叉弹簧、轴承、衬套、双端支架等主要零件组成。

叉弹簧的内部是一个空腔,叉弹簧的弹簧性能确定叉弹簧减震机构的性能。

重要的是在空腔内涂上润滑脂,保持叉弹簧内部的活动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零件磨损和平衡动作部位受力。

双端支架是叉弹簧减震机构的一部分,它由两个支架构成,并且可以放置在外壳内。

双端支架两端上有钢球,可滑动。

如果垂直加载,双端支架就支撑叉弹簧,如果水平加载,双端支架就把叉弹簧悬挂起来。

双端支架的球窝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并支撑叉弹簧的扭矩。

另外,叉弹簧减震器还加装有轴承和衬套。

轴承是安装在机身内的,负责支撑和承载的作用。

而衬套的作用是限制叉弹簧的变形,避免叉弹簧过大的弹性变形,从而降低其减振效果。

综上所述,叉弹簧减震内部结构由叉弹簧、轴承、衬套、双端支架等主要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可以构成强大的减振缓冲系统,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减震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提供更加平稳舒适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详细解释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

一、减震器的结构组成减震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弹簧、阻尼器和活塞。

弹簧通常由钢制成,它的作用是吸收和分散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能量。

阻尼器是减震器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内部的阻尼液体和阻尼杆来控制车辆的震动。

活塞则起到连接弹簧和阻尼器的作用,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二、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当车辆行驶时,路面的不平整会产生震动,这些震动会传递到车辆的悬挂系统上。

减震器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减少这些震动。

1. 压缩阶段当车辆经过一个凸起或凹陷的路面时,车轮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向上或向下运动,这时减震器开始工作。

当车轮向上运动时,弹簧被压缩,阻尼液体通过活塞孔进入阻尼器的压缩腔,同时阻尼杆也会向下运动。

2. 弹性回复阶段当车轮经过凸起或凹陷后,车轮会向下运动,弹簧开始发挥作用,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阻尼液体通过活塞孔回流到阻尼器的回复腔,阻尼杆也会向上运动。

这个过程使得车辆得以恢复平稳的行驶状态。

3. 阻尼作用阶段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震器通过阻尼液体和阻尼杆的摩擦阻力来控制车轮的运动。

当车轮受到外力作用时,阻尼液体会通过阻尼杆的阻尼孔流动,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减缓车轮的震动。

三、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弹簧和阻尼器的协同作用。

弹簧吸收和分散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能量,阻尼器通过阻尼液体和阻尼杆的摩擦阻力来控制车轮的运动。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震器能够根据路面的不平整情况自动调节阻尼力,使得车辆保持平稳的行驶状态。

当车辆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时,减震器会提供更大的阻尼力,以减少车辆的颠簸感;而当车辆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时,减震器会提供较小的阻尼力,以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减震器的阻尼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车辆行驶时的舒适性下降。

摩托车液压减震器工作原理

摩托车液压减震器工作原理

摩托车液压减震器工作原理摩托车液压减震器是摩托车悬挂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车辆行驶时遇到的震动,提高摩托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摩托车液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一、摩托车液压减震器的结构摩托车液压减震器通常由减震筒、减震芯、油封、O型圈、活塞、活塞杆、内管、外管和调节阀等组成。

减震筒是一个金属外壳,主要用来保护减震器内部零部件,同时承受外部的荷载。

减震芯是减震器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在压缩和拉伸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从而减少车辆的震动。

油封和O型圈主要用来密封减震器内部的压缩油和减震芯,防止油液泄漏。

活塞和活塞杆是减震器内部的移动部件,它们能够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

内管和外管是减震器的两个金属管壳,它们之间的空间充满了压缩油,起着减震的作用。

调节阀可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通常有三个档位可供选择。

二、摩托车液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摩托车液压减震器工作时,车辆的震动会通过车轮传递给减震器,然后通过减震器的减震芯产生阻尼力进行消震。

减震器外壳的内部空间充满了压缩油,当遇到由车轮传递而来的震动时,减震芯会在油液的作用下在减震筒中移动。

在减震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活塞压缩油液,油液从活塞的开孔流出,从而产生了阻尼力。

而在减震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活塞杆也会向上移动,此时活塞下面的油液会从阻尼孔中流出,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

调节阀可以通过改变阻尼孔的大小和数量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

当调节阀处于高速档位时,阻尼孔会比较大,减震器的阻尼力较小,车辆行驶时会比较灵活;而当调节阀处于低速档位时,阻尼孔会比较小,减震器的阻尼力较大,车辆行驶时会更加稳定。

三、摩托车液压减震器的维护保养为了保证摩托车液压减震器的长期稳定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要保持减震器的干燥、清洁,避免出现油液泄漏和杂质进入。

要注意调节阀的使用。

当需要改变阻尼力时,应该先将调节阀调整到中档位,切勿直接从高档位调到低档位,以免损坏阀门。

应该定期更换减震器内部的压缩油。

油压减震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油压减震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油压减震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油压减震器是一种常用的车辆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感。

油压减震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缸筒:是油压减震器的外壳,通常由钢材制成。

它是一个封闭的圆柱形结构,内部充满了一定量的液体。

2. 活塞:位于缸筒内部,并与缸筒密封接触。

活塞上开有一些小孔,可以使液体从缸筒的一侧流向另一侧。

3. 油封:位于活塞和缸筒之间,用于防止液体泄漏。

4. 阀门系统:包括压缩阀和回弹阀。

压缩阀限制了液体通过小孔时的流速,从而减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

回弹阀则控制了液体通过小孔时的流速,使车辆在通过颠簸路段时能够回弹到较好的位置。

油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当车辆通过颠簸路段时,车轮会受到来自地面的不规则冲击力。

这些冲击力会传递到悬挂系统中。

2. 冲击力传递到油压减震器时,会造成缸筒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

当液体受到压缩时,压缩阀打开,允许一部分液体通过小孔向缸筒另一侧流动。

3. 液体通过小孔时受到限制,从而减缓了冲击力的传递速度。

因为流速减慢,车辆的颠簸感也会减弱。

4. 当液体通过小孔流回缸筒的另一侧时,回弹阀会控制流速,使液体以适当的速度回弹到较好的位置。

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在颠簸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通过以上原理,油压减震器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感,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引言概述: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提供更加平稳舒适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减震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减震器的分类。

一、减震器的基本构造1.1 活塞和缸体:减震器内部的活塞和缸体是减震器的核心部件,它们通过密封圈保持密封性,并通过活塞杆连接车身和车轮,传递车轮的振动力。

1.2 油封和密封圈:减震器中的油封和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泄漏,同时也起到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减震器内部的作用。

1.3 弹簧和阻尼器:减震器中的弹簧和阻尼器是减震器的关键部件,它们通过弹性和阻尼力来吸收和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和颠簸。

二、减震器的工作原理2.1 压缩阶段:当车辆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轮上的振动力会传递到减震器上。

在压缩阶段,减震器内的活塞向下移动,压缩弹簧,同时产生阻尼力,减少车辆的振动。

2.2 弹性回复阶段:当车轮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后,车轮上的振动力减小。

在弹性回复阶段,减震器内的弹簧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将车辆恢复到原始位置。

2.3 缓冲阶段: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震器还起到缓冲作用,减少车辆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颠簸感,提供更加平稳的驾驶体验。

三、减震器的分类3.1 液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通过液体的流动来产生阻尼力,常见的液压减震器有单管式和双管式减震器。

3.2 气压减震器:气压减震器通过气体的压缩和释放来产生阻尼力,它具有调节性能好、可调节范围广等优点。

3.3 液气混合减震器:液气混合减震器结合了液压减震器和气压减震器的优点,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和稳定性。

四、减震器的维护和保养4.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减震器的油封和密封圈是否完好,是否有泄漏现象。

4.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减震器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保持减震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4.3 更换周期:根据车辆使用情况和厂家建议,定期更换减震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结:减震器作为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主要通过活塞和缸体、油封和密封圈、弹簧和阻尼器等部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汽车减振器工艺结构图解

汽车减振器工艺结构图解
丁晴橡胶(NBR),耐油、耐热中等、耐低温。适宜工作 温度-40℃~+120℃。
骨架油封装配注意事项
1、 轴径尺寸大小与油封要对照一下。 2、 外套尺寸与油封外径,(1、2项可根椐油封 上之尺寸示)。 3、 轴与外套的端面加工,外缘有没有损伤。 4、 检查油封之封唇是否损坏、变形;弹簧是否 脱落生锈。 5、 清洁装配部位。
减振器头部工艺结构图
• 1 弹簧 • 2 骨架 • 3橡胶体 材料NBR(丁晴橡胶) 硬度邵尔A75-85
油封配合表面不得有飞边、印痕、凹凸不平等缺陷,油封 唇口无裂纹、划伤等缺陷。
400万次耐久试验不得泄露。内腔尺寸和橡胶体材料可适当 变化,由生产厂家自行确定,以通过减震器摩擦力试验和耐久 试验为合格。
1.粘度指数改进剂、抗磨剂、消泡剂、抗氧剂(130)
2.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减振器油为上海海联润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是SV2、SV-3减振器油,已全面用于桑塔纳2000型减振器及部分中、高档 轿车,国内目前已知的几个采用该油的有浙江稳达、宁波南方、宁江 精工、浙江中意。可以完全替代进口减振器油。
减振器漏油原因
汽车减振器工作原理
减振器活塞随车辆振动在缸筒内往复运动,减 振器壳体内的油液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 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 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辆的 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 收,然后散到大气中。简单的说就是,将动能转化 为热能。
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一般都具有四 个阀,如上图,即压缩阀6、伸张阀4、 流通阀8和补偿阀7。流通阀和补偿阀一 般都是单向阀,其弹簧很弱,当阀上的 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力相同时,阀处于关 闭状态,完全不通液流。而当油压作用 力与弹簧力相反时,只要有很小的油压, 阀便能开启。压缩阀和伸张阀是卸载阀, 其弹簧预紧力比较大,只有当油压升高 到一定程度时,阀才会开启,当油压降 低时,阀自动关闭。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1.减震器的组成部分:减震器一般由缸筒、活塞、活塞杆、密封装置和阀门等组成。

缸筒:缸筒是减震器的外壳,一般采用钢管或铝合金制成,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活塞:活塞位于缸筒内部,可以自由滑动,它与缸筒之间形成了活塞腔。

活塞一般由抗拉强度高的铝合金制成,上面有一些特殊的减震器工作油孔。

活塞杆:活塞杆是减震器的核心部分,它连接在活塞上并延伸到缸筒外部,同时与车辆悬挂系统连接。

活塞杆采用高强度合金制作,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活塞杆上还包含了密封装置,用于防止工作油液泄漏。

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保证减震器内部油液的密封性,防止泄漏。

一般采用密封圈、油封和密封垫等密封部件。

阀门:阀门是减震器的关键部分,它由一系列的阀门组成,用于控制工作油液的流动和阻尼力的调节。

其中,固定阀根据活塞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打开或关闭其中的流通孔,调节阻尼力大小。

2.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压缩阶段:当车辆遇到颠簸或悬挂系统受到冲击时,车轮会上下振动,产生惯性力。

这时,活塞杆向下运动,使缸筒内的工作油液通过活塞孔进入活塞腔,同时关闭了回弹阀。

工作油液的流动受到压缩阻力控制,减缓车身的上升速度,从而减少车辆的颠簸和震动。

回弹阶段:当车轮上升并超过原始位置时,活塞杆会向上移动,使之进入回弹阶段。

此时,回弹阀打开,工作油液通过回弹阀流回缸筒,从而使车身恢复到静止状态。

回弹阶段的阻尼力可以根据车辆的需求来进行调节。

减震器通过上述的工作原理,在车辆行驶中不断地吸收和消散来自路面的震动和颠簸,从而保证行驶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同时,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可以根据车辆的负荷情况和路面状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悬挂效果。

总结:汽车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车辆悬挂系统的弹性元件运动来减少车身和车轮的震动和颠簸。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压缩阶段和回弹阶段两个阶段,通过阀门控制工作油液的流动和阻尼力的调节来实现。

了解减震器的结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

减震器内部结构课件

减震器内部结构课件

图2 压缩行程油液流动方向
图3 给出活塞,图4,5给出压缩时活塞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6,7给出压缩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红色箭头)。
图3 活塞
图4压缩时 活塞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1-螺母; 2-活塞下限位垫圈; 3-活塞调节片; 4-活塞节流片; 5-活塞通液片; 6-活塞; 7-活塞上限位垫圈
图8 复原行程油液流动方向
图9,10给出复原行程活塞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图11,12给出底阀 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红色箭头)。
图9拉伸时活塞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
图10拉伸时活塞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
图11拉伸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12拉伸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13,14分别给出压缩和复原行程的液体流动图 图13 压缩行程的液体流动图
减震器内部结构
一、双筒式液力减震器构造介绍
1.减震器的基本构造
活塞杆总成



活塞缸总成


外缸总成
缓冲套
2.减震器的基本腔室
a. 上腔 活塞杆总成把活塞腔室分成上下两个腔室,活 塞缸于活塞杆形成的环形腔室为上腔.
b.下腔 在活塞缸内活塞感总成与底阀总成之间的 腔室是下腔.
c.贮液室 活塞缸与贮液缸形成的腔室.
图5压缩时 活塞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6压缩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1-铆钉; 2-限位垫圈;3-限位调节片 4-底阀调节片; 5-底阀截流片; 6-阀座;7- 底阀通液片
图7压缩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2 复原行程:
减震器活塞杆相对腔室拉伸,此时减震器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 腔油压升高,上腔内的工作液便通过活塞上的节流孔,推开复原阀 系流入下腔。同样,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工作液不足 以充满下腔所增加的容积,在压差的作用下,贮液室中的工作液便 通过阀座上的常通孔推开底阀通液片流入下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减震器油液所在的腔室
3.减震器总成主要部件的装配过程动画
二、减震器阀系工作过程介绍
1 压缩行程分析: 压缩行程分析:
减震器受压时,活塞下移,活塞下腔室容积减小,油压升 高,工作液流经活塞上的常通孔顶开通夜片流到活塞上面的腔 室。由于上腔被活塞杆占去一部分,上腔内增加的容积小于下 腔减小的容积,故还有一部分工作液推开压缩阀,流入贮液缸。
图8 复原行程油液流动方向
图9,10给出复原行程活塞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图11,12给出底阀 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红色箭头)。
图9拉伸时活塞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
图10拉伸时活塞阀系的液体流动路线
图11拉伸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12拉伸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13,14分别给出压缩和复原行程的液体流动图
图6压缩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1-铆钉; 2-限位垫圈;3-限位调节片 4-底阀调节片; 5-底阀截流片; 6-阀座;7- 底阀通液片
图7压缩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2 复原行程: 复原行程:
减震器活塞杆相对腔室拉伸,此时减震器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 腔油压升高,上腔内的工作液便通过活塞上的节流孔,推开复原阀 系流入下腔。同样,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工作液不足 以充满下腔所增加的容积,在压差的作用下,贮液室中的工作液便 通过阀座上的常通孔推开底阀通液片流入下腔。
1000
0
-1000
-2000 -60
-40
-20
0
20
40
60
Am plitude [m m ]
图13 压缩行程的液体流动图
图14复原行程的液体流动图
三、阀系节流片和节流调节片对性能的影响
1.节流片剖口改变对速度 阻尼曲线的影响 节流片剖口改变对速度-阻尼曲线的影响 节流片剖口改变对速度
选取两组不同节流片剖口的实验数据 第一组:0.1×1×2 第二组:0.1×1.7×3 绘制出复原行程阻尼力曲线(图15),并做对比,从图中可 以看出,节流片剖口增加主要是减小了低速时的阻尼力。
双筒液力减震器的内部结构和 工作原理
一、双筒式液力减震器构造介绍
1.减震器的基本构造 减 震 器 总 成
2.减震器的基本腔室
a. 上腔 活塞杆总成把活塞腔室分成上下两个腔室,活 塞缸于活塞杆形成的环形腔室为上腔. b.下腔 在活塞缸内活塞感总成与底阀总成之间的 腔室是下腔. c.贮液室 活塞缸与贮液缸形成的腔室.
图16 不同调节片厚度复原阻尼力对比
复原阻尼力 3500 3000 2500 阻尼力(N) 2000 1500 1000 500 0 0 0.2 0.4 0.6 0.8 速度(m/s) 1 1.2 1.4 1.6 第一组 第二组
四、减震器示功图
正常工作时的示功图
4000 3000 2000 Force [N ] 1000 0 -1000 -2000 -3000 -60
图2 压缩行程油液流动方向
图3 给出活塞,图4,5给出压缩时活塞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图6,7给出压缩时底阀阀系液体流动路线(红色箭头)。
图3 活塞
图4压缩时 活塞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1-螺母; 2-活塞下限位垫圈; 3-活塞调节片; 4-活塞节流片; 5-活塞通液片; 6-活塞; 7-活塞上限位垫圈 图5压缩时 活塞阀系液体流动路线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 -500 0.5
第一组
第二组
1
1.5
图15 不同节流片剖口复原阻尼力对比
2.调节片片数或厚度的改变对速度 阻尼曲线的影响 调节片片数或厚度的改变对速度-阻尼曲线的影响 调节片片数或厚度的改变对速度
第一组: 0.25(厚度)×3(片数) 第二组:0.25×1 ,0.2×2 (总厚度减少中可 以看出,调节片厚度减少,可以使阻尼力减小。
-40
-20
0
20
40
60
Am plitude [m m ]
有空程时的示功图
4000 3000 2000 Force [N] 1000 0 -1000 -2000 -3000 -60
-40
-20
0
20
40
60
Am plitude [m m ]
有异常冲击时的示功图
4000
3000
2000 Force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