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姓氏文化内涵
姓名的易学内涵与历史渊源

姓名的易学内涵与历史渊源在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里,事物都是有规律发展变化。
人是宇宙中的一员,一生的轨迹是否也有规律可循。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试图通过种种途径,寻找答案。
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先哲们从各个角度,诸如将姓名、出生时间、相貌,住宅等衍化为阴阳、五行、干支、八卦(即用一种有规律的事物去推断另一种有规律的事物),进而揭示人生的规律。
从姓名去探索人生的规律是一种较简易、实用的方法。
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人开始研究姓名了,通过八卦术、命理术、测字术等手段进行(在邵雍《梅花易数》一书中就有较深入的研究)。
古人所谓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姓名"之说,显然就是人们已将姓名作为对人生吉凶祸福推测的"窗口"了。
对姓名的研究亦是通过统计、归纳把姓名的规律与人生的规律结合起来,考察人一生的运气及大小事件。
溯源近代姓名学的兴盛之势,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学者有日本人熊崎健翁及其学生白惠文(目前仍居于台湾)和厦门人杨坤明。
大约民国初年,日本易学家熊崎健翁在学者佐佐木盛夫的姓名理论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姓名判断学。
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学生白玉光(后来改名白惠文)到日本留学,师从熊崎健翁先生学习姓名判断。
回国后,整理出版了一系列姓名学著作--即" 五格剖象法":通过"笔划数吉凶"、"五格的生克关系"、"音灵的生克关系"推衍人的财运、官运、性格倾向、身体吉凶,甚至流年休咎。
杨坤明在台湾时,曾得日本人传授命名之法,归国后研究其术,集二十年心血,对当时代的大量人物的姓名与人生命运关系进行统计研究,提出研究姓名的五大原则(意义、天地、阴阳、画数、音灵),详细分析人生各方面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姓名分析可信的研究方法大致有数、字、音、意等几大类:数类:把姓名中字的笔画化成数,以数的吉凶含义分析,或者把数化成干支,组合成卦进行分析。
易经姓名学

易经姓名学易经姓名学什么是易经姓名学?易经起名要注意什么呢?易经与姓名有什么关系呢?周易与姓名学姓名学指出,姓名决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人称呼的简单符号,它还结合易经的宇宙全息规律,通过姓名中字的形、音、义、数、组合等所产生的五行磁场的诱导力,配合汉字的笔划数、五行、音律等特有信息,对人的起到一种暗示作用,从而影响人一生的性格、健康、事业、婚姻、财运、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姓名学可以达到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至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目的,实为既节省能源又节约劳力、无污染、无副作用、投入少、回报大的优秀技术。
是人类几千年来诸多学者、哲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姓名学已成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包括东方邻国在内)命名时所遵循的重要参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枝独秀,从古至今多少仁人智士、名流学者因正名后而一举成名!民间通用的方法只是单纯的计算比划。
虽可说是最易学的一种命理,但其实真正取名学要复杂的多,易学难精,需要考虑笔划数,文字寓意,音调,笔划五行,和文字本身的五行,要面面俱到才能创造出好名字。
另外,中国取名学大多要与中国传统术数配合,例如八字命理。
最简单理解,是要在人的八字中找出五行生克所需,并在姓名中加以补充及配合等。
周易姓名学以其音、形、义,按易学的象、数、理为依据,综合阴阳五行,并以预测者的感应,找出名字中对特定人和事物吉凶与变化趋势。
首先要说明的是名字本身并不一定对应着吉凶,按阴阳理论,名字的吉凶是同时包含的,名字只是在特定的人身上由学者去发现变化,就同古时测字,同一字不同的人测有不同意义。
因此,纯以数理为主的五格剥象等姓名预测,并没有足够的“科学性”。
不对人只对名字的预测分析,根本毫无意义。
名字不包含吉凶或者说同时包括吉凶,但并不是说起个好名字就能改变命运,不同的符号肯定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渐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特定人或事物,可能会因力量太小而根本毫无作用。
结合命理的取名,同样不容易。
因为八字命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这可以从古代、现代大师的书籍中找到很多错误中得到引证。
易经姓名学(二)

易经姓名学(二)一、姓名学起源姓名学渊源于我国诸先贤的哲学思想,正如思想家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已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名字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
遗憾的是姓名学在我国未能象其他数术类理论一样不断地加以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以至后来此风渐次。
其传入日本后才开始呈现,五格剖象姓名学的理论,并风行于日本。
现在人们提起姓名学都以起源于日本论其出处,实则不然,早在中国古代发明文字后,有姓氏配名时就已形成了姓名学,只是当时未能重视和发展而已。
后在民国初,日本熊崎健翁氏把姓名学加以系统整理,且美其名称之为《圣学》,圣学者,实乃中国姓名学也。
在日本研究姓名学的门生,人们给予“圣学生”的学号,可见当时日本人们对姓名学的重视。
后传入台湾、韩国乃至我国的东北等地,遂成为当前的三才、五格姓名学体系。
姓名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姓是先天的,是传承祖上基因与香火的,名是后天的,与祖上有所区别的代号。
但这个代号所发挥的作用和蓄藏的能量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
有人举例姓如户主,名如家人,户主虽然能干,亦须有家人协力维持家事,才能致富兴家。
人凡名贵,资能亦贵,名贱,资能亦贱,如何从名字中看出贵贱呢?后面章节有论析,这要修习四柱预测学的知识,不外五行生克。
有些人叫这个名好,有些人叫这个名就不好,必配以八字五行来区别得用与否,吉凶自然也就显现了。
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体现。
人名如此,万物亦如此,有其名即有其实,此物命此名,必形此物之性质,或形此物外状。
人的名字可表现人的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给人一种人如其名,名如其人的强大磁场效应,所以名字的好坏,关系到人的一生荣枯成败,此即姓名学之奥义所在,为人父母者不可不察。
姓氏的文化含义解读

姓氏的文化含义解读姓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要的身份标识之一。
每个人的姓氏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历史渊源。
通过深入研究姓氏的文化背景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以解读姓氏的文化含义为主题,探讨姓氏与文化之间的关联。
一、宗族血脉传承姓氏是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形式的一部分,是宗族血脉传承的象征。
在传统社会中,姓氏往往与家族的延续息息相关。
通过姓氏的相同,人们能够追溯自己的祖先,并凝聚起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姓氏的传承不仅仅是血脉相连,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
二、地域文化象征姓氏的起源往往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许多姓氏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事件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以山为姓的徐姓,往往与地域的山脉有关;以水为姓的沈姓,往往与地域的河流湖泊有关。
姓氏所承载的地域文化让人们在感受自然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
三、职业文化象征一些姓氏与特定的职业有关,经过长期的职业传承,形成了一种职业文化象征。
例如从事医药行业的姓张,这个姓氏源于古代的“匠人”职业,强调勤劳和技艺;姓王则常见于皇室、王族的后裔,展现着高贵和权威。
姓氏的职业文化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兴衰与延续。
四、姓氏与礼仪习俗姓氏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着某种象征含义,也对礼仪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往往被用于称呼他人,尊卑有序。
例如称呼对方的姓加先生/女士,显示了一种尊重和礼貌。
姓氏的运用和传承在礼仪习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社会和谐的氛围。
五、姓氏与人格特质某些姓氏的音节或者字义与人的性格特质相关,从而形成一种普遍的文化认知。
这种认知可能是源于特定姓氏族人的性格特征,也可能是人们对姓氏的一种社会心理状态。
例如姓刘的人往往被认为聪明机智,姓李的人多以坚韧顽强著称。
这种与姓氏相关的人格认知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和信任。
图解:出自《易经》的名字

图解:出自《易经》的名字
《易经》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古近代名人的取名也不少来自《易经》。
毛泽东:字润之,取自《易经》的“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讲的是震巽二卦,震为雷,巽为风嘛。
鼓之以雷霆,一阳入于坤宫,通过在下的鼓荡之后,产生了雷震的作用,形成了震象。
润之以风雨,则是一阴入于乾宫,消散其上之阳气而形成风雨,这就是巽卦。
“润之”这两个字就是从这里来的,且润之就是泽东,巽为东南之卦,名和字都是很宏伟、气派,同时又很有生机。
《说卦传》中说“帝出乎震,齐乎巽”,就是说的“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这两句。
蒋中正:字介石,豫卦六二的爻辞是:“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在象辞中解释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耿介如石,就是说要像石头一样方正耿直,中正严密。
晏殊:字同叔,北宋诗人、文学家。
《易·系辞下》:“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虑而百致。
”
骆宾王:字观光,唐诗人,文学家。
《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人,地理学家。
《周易·文言》:“元者,善之长者也。
”
方以智:字密之,清代学者。
《易·系辞上》:“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德易以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欲密,吉凶与民同患。
”
姚际恒:字立方,清学者。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晁补之:字无咎,宋诗人。
《易·系辞上》:“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
简议姓名与易经

在易经中我们知道一个复卦是由六爻组成的,最上面两爻代表天,中间两爻代表人,最下面两爻代表地。
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之间。
这就是宇宙人生的一个简单模型。
这就构成了所谓的三才,即天,地,人,合称三才。
人们通常说道“天才”、“人才”,极少说道“地才”。
但就算是对“天才”、“人才”的词熟知,但也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它的出处是源自易经。
中国人的姓名也是如此构成的,也是由天,地,人,三才(也称三格)构成。
古人认为人名:是人与外界接触的基本符号,其中包含数字信息,也必然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五行)。
所以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是对八字命格中五行的补充,是与自然的绝佳搭配,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象。
所以,姓为天才(也称天格),单姓则将该字笔画数加1,复姓将姓名字笔画数相加即为天才数。
而人才,则是将姓中末字与名中首字的笔画数相加即为人才(也称人格)数。
名为地才,将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即为地才(也称地格)数,若为单名,应在该字笔画数的基础上加1。
如“将介石”这个名字,将姓的笔画数加1为“天才”数,先天祖辈带来的,介石为名,介与将的笔画数相加构成“人才”数,介与石的笔画数相加构成“地才”数。
我们也还知道将介石也叫将中正,这个中正就是源自易经中的中正。
易经的中正是这样的:二爻和五爻分别为下卦(下面的单卦)和上卦(上面的单卦)的中间位置,成为“中位”。
如果这两个中位所在的爻为阳爻,称为“刚中”,因为阳代表刚。
否则成为“柔中”,因为阴代表柔。
二爻为臣位,五爻为君位,如果阴爻居二爻的位置,阳爻居五爻的位置,表示君臣各安其位。
在这两种情况下,该爻既当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又处于“中位”,所以是既中且正,称之为中正之位,简称中正。
而“介石”这两个字也完全是来自易经的第一十六卦:豫卦正文的六二爻辞。
六二。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得此爻者,会获利。
做官的宜急流勇退,读书人有成名之机。
只是将介石做不到急流勇退,而是退而非退,可惜了这么个好名字。
通过易经取名字的名人

通过易经取名字的名人《易经》约成书于西周,是我国伟大的瑰宝,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财富。
它作为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被奉为群经之首。
《易经》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充满了智慧,意境深远。
很多古代名人,取名字都会从《易经》中选取漂亮的名字,下面大家介绍几个有名的名人,欣赏下他们的取名出处。
1、陆羽字鸿渐“茶圣”陆羽字鸿渐,是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陆羽一生噬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传陆羽三岁时被智积蝉师收养,智公以《易经》演卦,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遂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渐”。
2、白居易字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名字出于《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意为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而他的表字“乐天”出于《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意为听从上天安排,一切听天由命,没什么可愁的,与其名相互对应。
3、骆宾王字观光唐代四杰之一的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但长期人才匮乏的知识分子。
他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并长期受到人们的称赞。
其字“观光”出自《易经·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其意为:观仰国家大治的光辉景象,适宜以宾客的身份入朝辅佐君王。
相传骆宾王出生在一个叫骆家塘的地方,从前在这里骆是大氏族,但他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渐渐落寞,但他的祖父早年曾经做过地方官员,为了躲避战乱隐居在此,而骆宾王的父亲也是一个经纶满腹,才华横溢的才子,骆宾王的出生让父子二人喜出望外,决心要取个好名字,经过一番推敲琢磨,最终根据《易经》给他取名宾王,字观光。
百家姓之易姓

百家姓之易姓易氏,中国姓氏之一,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山西太原和山东。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源流一战国时期中山国被灭以后,其王室后代后来被秦国迁至太原,再逐渐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并改姓易。
源流二易姓乃黄帝后裔,黄帝象日月之形以作《易》,征日月之兆以为姓,易者,日月为之也象形文字,上日,下月;开物成务,生生不息之意也;《易》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周易彖辞上》,详见《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538—563页。
源流三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作者在陕西黄帝陵,见馆藏百家源流纪念馆中,所记如此,并有盾章作为纪念。
据史籍《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裔中有人被封于易州今河北易县,他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北易氏。
来源四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该支易氏源出姬姓。
周文王姬昌之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毕万在晋献公属下为大夫。
在毕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人食采于冀州东境的易水流域,其子孙遂以水名为姓氏,称易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五源于韩信后裔,吕后杀韩信一门,韩信一幼子得太尉陈平帮助,由乳母带出,远遁江南,改姓为易以自保。
故今广东鹤山坡山易姓一族,逢农历四月初二,必纪念陈平陈太尉生日,至今两千多年,不曾中断,太尉恩典,永志不忘。
综述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
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
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
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
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
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中的姓氏文化内涵盛安生内容摘要:易经是上古文化奇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巨大的智慧能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中华文化的源泉;是解释宇宙和人类奥秘的钥匙;易经是姓氏文化的理论基础。
“姓”产生于“母系社会”,是“老祖母”发明创造的,姓是祖先用来圈定母系血缘关系的一个标记。
“姓”的内涵是“亲人要团结”。
伏羲氏的伟大,不仅一画开天辟地,创立了八卦,而且在此理论基础上正姓氏,开辟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先河。
从《易经》八卦的含义而言,每个人的姓名都是一个卦象。
姓氏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关键词:伏羲易经姓氏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民族领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
伏羲一画开辟天地,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创始了中国的远古文明;循天道大律,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正姓氏,创造了东方文化的历史先河。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二是表现在民族血缘的凝聚上。
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
《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
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而各个部族间相互通婚混血,则奠定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血脉基础。
姓氏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一、伏羲创立八卦在东方文化中,最美、最神秘的图案是阴阳八卦图。
阴阳八卦图是伏羲用来诠释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抽象符号,是东方美学的象征;是开启人类生命密码的钥匙,蕴含着许多的奇妙玄机;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蕴涵着巨大的智慧能量;是宇宙万物不断地运化模式,人们认为阴阳八卦图是最吉祥的图案。
《周易·系辞》中有“古者包牺氏之王者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其意味深长。
《太平御览》中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以“—”为阳,以“- -”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
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
卜,测度之意。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爻有阴阳两类。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
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故称地理。
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高度概括了自然万物的基本元素和运化规律,成为人类认识宇宙和人类的符号系统。
我们常见的阴阳八卦图,是伏羲根据河图和洛书图研创的简易图。
最初伏羲创制此图,并没有取名八卦图。
据《简易经》里记载:“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
简易成形,河落成象,尽自然之道,规四时八节,矩正隅八方,体简易,用河洛,事物不紊,自行简易,自履河洛。
昊画简易图,雌雄鱼居中合体,画符居外而八。
鱼即水族,符则简易,地之物出于水族,以简易而化之。
事有八种,物有八类,事事有三,物物有三。
二十四画,简易各半,三合而八,一一三层,层层又八。
九数合之,玄机万千。
”据此可以说,八卦图的前名是简易图。
八卦图中间是阴阳鱼(也有人成为凤凰双飞图),人们理解为太极图。
雌雄鱼居中合体,说明是阴阳八卦图中是阴阳鱼。
“画符居外而八”和“事有八种,物有八类,事事有三,物物有三。
二十四画,简易各半,三合而八,一一三层,层层又八。
”正是阴阳八卦图的八卦。
阴阳八卦图就是八种或说是八类八个单位,每一级是三画组成。
八卦画符共是24个阴阳符,阴阳符画各12即各一半。
八卦图的整体,卦符分为三层,一一三层,就是哪一卦都是三层。
层层又八,就是每一层都是八个阴阳符。
现在人们称的阴阳符,在伏羲时代,“简易各半”现在是阴阳各半,说明现在称阴阳符,那时称为简易符。
按照大科学家钱学森的观点,越是科学的东西,越是简单。
因为科学就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易经》八卦高度概括了宇宙万物生成和运化的基本规律,代表着东方文化哲学思维的基本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伏羲八卦(又称为先天八卦)是运化发展多变的动态符号系统,演绎和揭示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生成,发展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伏羲八卦图奠定了易经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论及八卦图的著作,除《周易》外,还有《连山》、《归藏》,可惜的是《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因此《周易》八卦图没有了参照物,古人或者后人在研究和分析《周易》八卦图时,只能根据不全面的资料以及八卦图阴阳爻的组合变化规律来猜测、揣摩八卦图阴阳变化的文化内涵,对《周易》八卦图的成因缺乏实质性有说服力的证明。
图腾崇拜是人类远古原始社会广泛的文化共生现象,《易经》八卦图也是图腾崇拜文化的一个部分。
伏羲八卦图的组合排列,八卦图腾的属性也确实能够在自然形态结构中反映出来,表现出对应的关系。
《易经》八卦图是一个包含着中华先进文明体系的数据库,八卦图的排列组合是依照自然形态作为基础。
我们如果能够找到开启的钥匙和方法,并且为科学所证实的话,将使人类进步出现更大的飞跃,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伏羲正姓氏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姓”与“氏”是两个概念,“姓”是指母祖,也泛指祖宗。
而“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
中国易经协会常务副会长彭永强先生系统地论述了姓的起源问题。
他认为“姓”是老祖母发明的,这个伟大的发明中华民族一直沿用到今天。
可以说,姓的内涵就是五个字:“亲人要团结”,姓作为人类的生命符号,是用血汇聚而成的,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易经》里道出了姓氏的起源。
《周易·条辞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德就是生育和繁殖。
“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
又说:“生生之谓易”。
而“仁”即是生机之所在。
所以仁与爱同出而异名,在人的元性中,生是人类最根本的道德。
在易经的“坤”卦中,早就指出:“坤”卦属阴、属母、属大地。
“坤卦”的卦德是“厚德载物”,它是一个贤良淑德的母性形象。
故从这个“易理”而言,孩子依恋母亲亦是符合宇宙阴阳法则的,故此孩子认同母亲亦是一种“道德”、“伦常”的心态体现,这种心态是“顺其自然”的心态,是符合宇宙规律的。
这正是人类乐意归依母亲血缘的必由之路。
中国“母系”社会的“母亲”(现在可以称她为老祖母)并非一个而是很多个,这群“母亲”很聪明,为了圈定自己血缘的子孙和“再子孙”(即宗族),从而发明了“姓”这个工具,作为用来辨别血缘生命的社会性标记。
根据历史的记载。
“姓”这个文化始於“母系社会”。
在远古时,没有文字,人们的姓是在生活交流过程中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古文字中,“姓氏”的“姓”,与“性命”的“性”二字是同音相假,是同一个字,只是写法不同。
所以“姓氏”的“姓”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一边是“女”一边是“生”,又写作,一边是“自”,一边是“生”。
以古代“姓”称为例,不少“姓”的文字结构都带“女”字旁。
如:姬、姜、姒、妫、嬴等姓为例。
综观其它的“姓”,并无带“男”字旁。
姓氏文化实质上就是“老祖母”潜意识的反映。
从生理意义上讲,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已经在潜意识上归依了母亲。
人的诞生都是出自娘胎。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了十个月,人是靠母亲体能的供养才能转化为人,人一旦出生之后,又在母亲的怀抱中吸食母乳,长时间地依偎着母亲才能慢慢长大。
所以,在母子之间,母女之间都有一种自然的感情默许。
这种感情可以称之为“母爱”。
这是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生理基础。
从社会活动的意义而言,姓产生于“母系社会”的发展阶段,“母权”很大,家庭与家族的大事都由“女家长”管理。
选择那个文字作为“老祖母”的“姓”,都是由“老祖母”自己选择决定的。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母亲不仅承担着生育子女的重任,而且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祖母利用姓建立起了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管理系统。
“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它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
我们在阅读历史时都会读到“炎帝列山氏,姜姓”“黄帝轩辕氏,姬姓”。
炎黄二帝的子民都是分属母系血缘组织起来的部落。
炎帝的母亲姓姜,父亲氏列山。
黄帝母亲姓姬,父亲氏轩辕。
“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可以说“标姓”属母,“标氏”属父。
伏羲正姓氏是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变革。
杨复竣先生在《伏羲正姓氏徵徵》一文中详细论证了伏羲正姓氏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男人的才智、体力充分发挥出来以后。
男子汉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故“母权制”就让位于“父权制”。
从太昊伏羲氏起始,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相当于新石器中、晚期时代,具体说即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7000年至5000年左右。
从时代考究,太昊伏羲氏时代也是姓氏出现的时代。
伏羲用一张网,一幅八卦图,一条龙,打开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大门。
伏羲正姓氏的内涵是正人类本身,正人类秩序,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在伏羲时代,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创造了一个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生存环境。
所以,伏羲氏没有封姓,如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代皆袭伏羲之号。
这是一个中国古史的原始畜牧时代,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这是一个“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始大同社会。
伏羲“正姓氏”中的“正姓”,从管理的意义上讲不仅改变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管理制度,即改变母权为父权,而且也改变了男女在氏族中活动的方式。
“正姓”实质上是正人的天性,废群婚、乱婚,正一夫一妻;“正氏”实质上是废男随女,摆正了男子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正男子,女随男。
在于改变人类生存活动的方式。
罗泌在《路史·太昊纪上》记载: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合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