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和意境
意象与意境

象——境——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 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 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 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 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 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 联系。
高洁隐逸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磁针 竹笛 鸿雁玉壶坚贞羌管 雁足冰心
寒蛩 尺素
蟋蟀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 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 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 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 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 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 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作者主观 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 雕龙》)。 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 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 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 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 统一。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国君
驿路 飞雪
浮云 苦雨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幽兰 菊花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一、意象1.定义:诗歌中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客观事物2.常见意象:往往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义【象征性、比喻性、描述性】例:明月——思乡怀人杨柳——离别梧桐、清秋——感伤、悲秋流水——时间流逝菊花——隐逸、高洁杜鹃——思归在把握常意象含义的共性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具体诗句去分析(共性+个性)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乡念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年老迟暮3.意象叠加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妙处。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分析:赏析“写法上的妙处”要针对这一首、这一句的具体特点。
首联正是用了“意象叠加”的方式,将“细草”“微风”“岸”“危樯”“夜”“独舟”六个意象并列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表意完整的“意象群”。
答案:我们借助想象,脑海中出现一幅图景。
孤独如舟,这正是诗人杜甫晚年漂泊无依、凄清孤苦的人生写照。
“意象叠加”凸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孤独清冷的意境。
二、意境1.定义: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一般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2.3.例题: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赏析本诗首联营造的意境。
分析:先从发现意象入手,江边繁茂的林木,绚烂的落日与周遭的云霞,构成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画面。
这幅画面从天到地,视野开阔:红的红,绿的绿,色彩鲜明:构成开阔明丽之境。
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会感到身心舒畅,不自觉地引发愉悦感,与下面诗句中的“渺然”“自得”一致,从而领悟这正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营造所要抒发的情感。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1.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氖围。
(2)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3)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氖围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渡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2)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意象、意境的区别_课件

悲凉类 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
意境鉴赏的问答模式P导学案10 问提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与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象的氛围。
意象意境的区别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 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 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 的单位。简而言之,意象与意 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二、意境鉴赏常用术语
类别 用语 壮阔类 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 壮观、富丽堂皇 明丽类 瑰丽、淡雅、恬淡自然、幽静、生机勃 勃、繁华热闹 深远类 幽深、奇险迷蒙、迷茫、缥缈、暗淡、 幽暗、昏暗 荒寒类 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
常见意象
4、莲花: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 的高洁之士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 5、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啼血猿哀鸣 7、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 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常见意象
8、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9、丝麻:喻愁绪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什么是意象?
意象&意境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1、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典故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意象意境

三、意象、意境类(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意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声声慢》中表现寂寞伤感的梧桐、细雨。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
意境指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氛围和境界,是一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如《登高》中的猿、鸟、落木、长江……构成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
(二)常见题型1、意象类:①这首诗(或者是“某一联”)描写了哪些意象(景物)②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展现边塞风光③本诗中的××意象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2、意境类:①本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场景/场面)③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试分析其景与情的关系。
(三)解题技巧(自然物象的鉴赏)(1)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
如刘禹锡《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其中“燕”作为动物意象,具有特定含义。
只有掌握了其具体含义——暗寓时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才能正确把握诗旨。
(2)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如李白《送友人》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句,其中“浮云”“落日”是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意象,而一“浮”一“落”又是意象中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其彰显的情感意蕴与比兴意义不可忽略。
(四)答题步骤1、意象类:①找出诗中描写的意象(景物、事物)②概括诗中意象的特点。
③抒发了(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意境类:①概括画面: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时间、地点、特点)。
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特点(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画面特点,)②结合诗句分析:通过描写××、××、××……意象,或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营造的意境。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③抒情的作用:抒发了(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
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
“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
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
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
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
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 被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 的具体形象。它可以是人,也可 以是事,也可以是物,其中,以 “物”为意象的占大多数。
意象的特征
自身个性特点鲜明(有“型”) 被赋予相对“稳定”的意义(有“意”) 与“语境”有较大的关联性(有“缘”) 代表的内涵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有 “变”)
三.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考查对意象在 诗词中的作用的理解
(2009年海南、宁夏卷)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 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 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 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题目: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 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 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 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 活的感情。
意 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 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 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 分,称为 “虚境 ”。
意象和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 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 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构成并创造了意境。
意象的类别
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大 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 自然山水系列 动物植物系列 人事器物系列
例 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
弟》)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 曹操《蒿里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高 考 命 题
一.直接考查对诗词中的主要意象的赏析能力。
(2009年辽宁卷)北宋欧阳修的《晚泊岳阳》:“卧闻 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 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题目: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 析。
参考答案: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 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 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 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南唐· 李煜《清平乐》)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 范仲淹《苏幕遮》)
(宋· 辛弃疾《金口北固亭怀古》)
古典诗词意象歌
梅菊松竹有人格,冰雪鸣蝉寓高洁。 鸿鹄志远秋水盼,高山流水知音绝。 五柳东篱三径隐,长亭南浦是送别。 月亮团圆乡思苦,折柳芳草离情多。 芭蕉梧桐愁寂寞,春水绵绵愁漠漠, 杜鹃猿啼伤凄清,羌笛凄切琴瑟和。 蟋蟀声中听惆怅,鸡鸣祥和云漂泊。 鸿雁双鲤是书信,青梅竹马儿时乐, 连理比翼夫妻爱,豆蔻年少泰斗杰。 秦晋婚姻月老媒,红豆红叶传情多。 请缨问战胜折桂,问鼎逐鹿引战祸。 黍离之悲源盛衰,乌鸦哀鸿言败落。 三尺法律杜康酒,春来燕子黄鹂歌。
二.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考查对意 象的把握
(2009年福建卷)南宋诗人严羽的《江行》:“暝色蒹葭 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 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题目: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 颔联。
参考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 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