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云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1.简述唐宋时期器具装饰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变化

【答案】唐:就题材而言,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以及文字等。动物形象多为各类祥禽瑞兽、龙、虎、鹿、羊等,种类异常丰富,是中国古代动物形象图形设计的集大成时期。盛唐植物图形与动物图形并行不悖,此后植物图形取代了动物图形的地位,植物图形中最为普遍的是牡丹、莲花、宝相花。宝相花花型优美,丰硕饱满,是大唐风尚的一种象征。人物图形主要以狩猎、打马球、仕女游春、飞天、历史人物等为主,万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几何图形及文字常常作为辅助装饰出现在图形设计之中,与动物、植物构成难分难解的有机整体。

就形态布局及组织形式课分为单独图形,组合图形及绘画式图形三大类。组合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在唐代装饰艺术中最为流行。唐草纹如“陵阳公样”。唐草纹是循环原形的代表。绘画图形在唐代图形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

宋:图形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动物题材中走兽减少,禽鸟、游鱼相对增多。植物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图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牡丹、莲花、菊花,花卉图形广泛应用。几何图形在这一时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有曲水、龟背、回纹等。人物题材如游园、婴戏等反映社会生活,风俗的图形组织而言,较之唐,这一时期的单独图形少见,组合图像慈宁宫最为普遍绘画式图形大幅度增加。宋代除缠枝花为代表的循环式图形外,几何图形也采取循环式。各种题材的绘画式图形广为运用,与两宋绘画艺术的繁荣紧密相关,婴戏是宋代绘画中常表现的对象。

2.秦王朝统一后实施车同轨有何意义?

【答案】车同轨即车辆零件的标准化,其目的仍然是军事和政治的需要,而车同轨的作用,带来了对驰道的统一修建,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能力,使防力量得到加强。

3.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

【答案】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

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即是“书卷气”。雅是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

尚“雅”。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也附庸“雅”。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和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

4.分析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风格

【答案】夏和商周早期青铜器制品大多器体相对轻薄,造型明显带有陶器的特征,加工简陋,很少装饰,单纯朴素是早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自商代中期起,青铜器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印迹,工艺由粗到精,造型装饰由简谱向繁荣发展。商晚期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种类弃权,器型硕大,器体厚重,结构复杂,造型附件增多,装饰慢密,多以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由高浮雕和圆雕作装饰。

5.唐代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有哪些?(具体说明)

【答案】隋唐五代的书籍装帧形式主要有(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旋风装)无论是写书还是印本运用最为普遍的还是汉代以来流行的(卷轴装)。经折装即折子装,是受卷轴装和梵夹装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书籍装帧形式。经折装即将佛经卷折叠起来,成为一定的宽度,前后用硬纸或木版夹护,并将硬纸木版裱糊成为书皮,方便经卷的阅读。这是因佛经的流行兴起的一种新的书籍装帧形式。旋风装,是一种特殊的书籍装帧形式,吸收了经折装和卷轴装的优点,但是有着自身的特色,这种书籍多是音韵类的工具书。旋风装即将单页折起成为双面文字,然后从右向左排压过去,后一页在前一页下面,并留出来书页的边,便于检索。以此类推,宛如鱼鳞或旋风状。而将所有的书页又装裱在同一张长纸上,可以卷起,成为卷轴样式。

6.青铜爵的时间、名称、用途?

【答案】爵: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主要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爵的一般形制为: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形,腹侧有鋬(pàn),下配以三足。流同杯口之间有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作用相当于酒杯。

7.以某一工艺品种为例说明“因器知政”。

【答案】青铜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晚期齐家文化,考古发掘出土的金属盘状物品,类似后世的铜镜,青铜器材质,造型与功能的改善,应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阶段。

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器具,尽管均以青铜和陶器为主,但造型装饰面貌上存在显著的区别。器物种类,加工工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青铜器逐步发展成熟,出现了由实用器物向礼器发展演变的趋势。目前所见的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对大部分是出土于帝王及显贵的墓葬中作为殉葬用的礼器。尽管这类青铜器主要是为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使用功能。

随着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殷商贵族阶层为了显示自身地位的高贵与权利的显赫。开始专门制作大量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为主的物品。两周时期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祭祀、军事、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所遵循追慕的“周礼”。以“周礼”为代表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带有鲜明的礼仪色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此外,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周礼》有“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8.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

【答案】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都是原始先民定居意识的产物,由此发展成为不同的建筑结构,成为中华民族早期智慧的展示。分别是—以西安半坡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半地穴式的北方穴居结构;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干栏式的南方巢居结构。

9.简述唐代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答案】唐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格局,气象恢弘壮阔,形态饱满,结构新颖,色彩绚丽,大到建筑小到实用器具,均在设计上体现出唐朝特有的气势,强调整体感的表达,大而得当,小中见大。以饮食器为例,造型饱满圆浑,丰硕雄浑。如唐代的凤首壶,彩绘云纹双系罐,还有具有外来民族文化的金银带把杯和兽首杯。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也充分体现盛唐风格。图案设计中,在形式上图形组织和构成方向多样化。例如联珠纹、宝相花等图形。

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经济军事的强盛,使其在财富积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都

唐朝统治者胸襟开阔,对内实行开明的统治,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对外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

10.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的包装艺术设计的特点

【答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包装目的的认识材料的选取、造型形态与成型工艺的改进、装饰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包装作用的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积淀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内容,形成了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即我国古代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

(1)我国传统包装从选材的扩大,到工艺的改进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我国古代包装无论在包装的目的、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确立,还是在结构的处理上,均以保护商品、便于流通为目的和宗旨,因而讲求简易、经济、实用。

(3)传统包装虽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不打上吉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11.清代瓷器装饰图案设计主要有哪些?

【答案】在釉色方面,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古铜彩和多品种的单色釉。还产生出大量制作精美的民窑堂铭款器。

在图案设计方面:八仙图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或者只绘八仙所持八种宝器组成的一种图案装饰纹样。是清代景德镇窑常见的瓷器纹饰。

刀马有图: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清代早期景德镇窑瓷器大量采用,构图复杂,人物生动。

三阳开泰:明清瓷器往往画三只羊,取羊同阳谐音,故名。如画九只羊,则称“九阳启泰”。

五福捧寿: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以四只蝙蝠环绕寿字,寿字中间又是画一蝙蝠,因蝠与福谐音,故名。清康熙景德镇瓷器始有,后历朝均烧制。

福禄寿:器身上绘蝙蝠、鹿与禄,松鹤蟠桃代表寿,故名。清代瓷器上我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