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卷
200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八区联考试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4至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2、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古代广州曾开设了市舶使和十三行来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分别是哪两个朝代开设的A.汉朝、唐朝B.唐朝、明朝C.唐朝、清朝D.汉朝、清朝4、以下现象可能出现在17世纪苏州的有:①东城有大量精美的纺织品准备运往全国各地②黎明时在花桥有大量工匠在等待雇主③晋商乔氏家族兴建全晋会馆④大量手工业者购买洋纱织布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纹饰分别见诸于中国甘(肃)青(海)地区与伊朗北部地区出土的彩陶上。
这种彩陶纹饰未见于此前中国考古发现,却常见于伊朗考古发现,让我们欣赏到数千年前的翩翩舞姿。
对这一现象较为合理解释的是()A. 文明演进的趋同性B. 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 文明发展的交流性D. 文明发展的差异性2. 古代希腊,除极个别的城邦外,其余城邦皆不存在职业官僚,全部公职人员都是通过定期选举或抽签产生。
这一做法()A. 导致了政府机构臃肿B.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 消除了官员任命现象D. 强化了城邦制民主运行3.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可以“把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即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所作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
这说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原因是()A. 具有超越空间的世界性B. 具有经济方面的普适性C. 来自于统治阶级的重视D. 具有超越时间的永恒性4. 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东非沿海地区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这表明古代非洲()A. 对外交往源远流长B. 文明发展程度较高C. 文明地域差异明显D. 对外贸易比较发达5. 1447年,教皇尼古拉五世派遣许多学者分赴雅典、君士坦丁堡和英国、法国等地,全力收集古典手稿,还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
这些举措在当时( )A. 实现了欧洲思想统一 B. 呼应了文艺复兴运动C. 支持了教会民主改革D. 垄断了思想文化成果6. 1492年,马丁贝海姆制作的“地球苹果”收藏于日耳曼民族博物馆,它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地球仪,但德意志人并没有率先启动向西航行的探险。
安徽庐江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庐江县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题号第I卷第n卷总分得分第I卷(选择題共50分:,彳&分评卷人一.选择趙: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毎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冇一项長最符合趣目要求的。
题号12353789011:213答案题号1415161;189********:M答案1•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岀土了一些汉代铁铢和铁犁壁(起松十、碎土、起坡的炸用)•这些文物可以卬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挟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全球的口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虽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黑上发现的是• • •A.粉彩住B•铜钱 C.膚三彩D•白瓷3•北宋姒税结构变化乂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 11567. 760:40天嘻末年(1021年)2641.23874.C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耍贰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扱从爭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得分评卷人I)•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需一历史试題第】页(共8页)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现软下列妙纸,它们所反映的经济形态是A.自然经序 B 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S ・滑切充正帝说,"市紡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桝橡一人・”其中的“工作之人”妊特 A.政府机关人员B 农业生产者C.贵族与官僚D.工商业希6.邵伦布在遞亩中说!“贡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Z 年发戏卬质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 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晴的岛鈞……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令这段材希和 所券知说,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罡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笊民地 B 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册伦布发现印度附近岛约上住曽优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7.16 —18世纪,在奨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浙法兰西■新英格兰導浙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A ・煲洲社会的进步 B.类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菟伤的扩展D.欧洲的加民扩张8■卞列对图一.曲二■图三的叙述中■错淚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沟是在英国工业苹命后形成的B. 图二的经济结构楚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C. 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翁济饬构D. 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楚生产力的发展9•现代歪义的世界博览会始于185】年的伦敦赠览会,当时又披祢为“炫欝会“,在这届博览会 上人们平可能看到的是 ①掘沁k •②纺织机械③电灯:®n 车陕西安塞民间剪纸河北民间剪纸传烧农业时代 田一 现代工业时代图二知识经济时代图二A.(D②B.②③u③④I).②④第2真(共8頁)李沔章讲列兴办上海机器织布屈的理由时说:“臣拟遊派紳我在上海购买机器•设隔仿逍布 匹•职稍分洋商之利•"下列洋务派的举措与之类似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進总局 B 创办轮船拟商局 C.创建北洋水师D.创办京师同文馆.19H 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卷及答案

光明中学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简释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做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做在答题卡上)1.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诸多措施,下列选项中,不包括()A. 整顿吏治 B. 设立锦衣卫C. 皇帝统领六部D. 废除内阁制度2.元朝和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 设置行政机构 B. 抵御外族入侵C. 实行和亲政策D. 实行政教合一政策3.早期的“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共同合译了不少西方科学著作,下列哪项不在其列()A.《同文算指》 B.《坤舆万国全图》C.《舆地纪胜》D.《泰西水法》4.“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
于漳州则载丝线、漳沙、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椒……售于厦门诸海口。
”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当时()①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②海禁政策的加强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④商贸城市的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④5.康乾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主要区别是 ( ) A. 没有克服政治腐败 B. 没有缓和阶级矛盾C. 没有使封建自然经济发展D. 没有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6.以下饮食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端午节吃粽子②以红薯、玉米为主食③酿制葡萄酒④喝咖啡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7. 明朝中后期出现的“高山海泊无不种之(甘薯),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历史局面,反映的本质是 ( ) A. 农作物新品种传入中国 B. 闽、浙地区适宜甘薯种植C. 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 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8.清朝时期,在大型图书编纂修订方面成绩卓著,下列哪部巨著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 A.《四库全书》 B. 《永乐大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 《太平御览》9.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首要目的在于 ( )A. 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B. 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C. 巩固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D. 防范民主思想的发展10.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安徽省庐江县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卷doc

34庐江县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计 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Ⅰ卷答案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20分,第32题15分,计35分)31.(1)范围广;参加人员多;规格高;成果大。
(2分)(2)第四届中博会参加人员减少、取得的成果明显减小。
其原因主要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4分)(3)正确,中博会是世界性的经济大会。
(2分)原因有:①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支持。
③市场经济被普遍接受。
④两级格局的瓦解排除了障碍。
⑤中部六省团结一致。
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央支持。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4)①鼓舞了中部人民的创业激情;②加速了中部崛起;③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④顺应了全球化进程。
(答出其中二点即可,4分)(5)①建议他们去合肥李鸿章故居(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了解这位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创办企业的情况。
②介绍他们去黄山市,探访徽商故里,了解他们的经商之道。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32、(1)因为古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范蠡经商为士大夫所不齿,所以“很少人知道他后来经商成功的故事”(5分)(2)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继承并实施和发展了其师计然的商业经济理论思想.②善于择地,择人,择时.;③乐善好施。
(答出其中二点即可4分)(3)①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商,都要抓住机遇。
②经商是一门学问,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③要善于用人。
④要致富不忘乡邻,不能为富不仁。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它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给分,6分)三、问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33.(1)核心内容是在福建、广东两省建立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加快经济的发展。
(2分)(2)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后提出来的。
(2分)(3)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是: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
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城市经济的发展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
”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 B.军政事务管理 C.商业贸易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8.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及答案

光明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2010.6(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做在答题卡上)1、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唐朝)的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这一论点的是A.新罗学生到长安留学B.鉴真东渡传播建筑医学C.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D.文臣公主入藏传播文化2、隋唐实行科举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 扩大了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B. 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C.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发展D. 削弱了门阀士族的特权3、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4、唐末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宋太祖登位以后,随即策划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历史闹剧,这就是A.推恩令B.托古改制C.杯酒释兵权D.重文轻武5、北宋的科举制度在隋唐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中有防范考试作弊、保证考试公正的措施A.实行“弥封”、“誊录”制度B.形成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C.取消考诗赋,以策论考试为主D.殿试成为定制,由皇帝掌握录取权利6、“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耒半空行。
”南宋诗人楼钥的这一诗句反映了当时农民因地制宜开辟了A. 圩田B.梯田C.沙田D.旱田7、明朝有一种“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的机构。
这种机构直接听命于A.内阁B.皇帝C.刑部D.锦衣卫8、以下反映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形成文官体制②废除丞相制度③设立军机处④创设三省六部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9、“流寇起于陕西。
先是明室以辽军起,屡次加赋。
又值荒年。
于是叛卒、驿夫、饥民,结伙群起。
”(钱穆《国史大纲》)文中谈及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①矿监、税吏对工商市民恣意盘剥②赋税之外加派苛捐杂税③连年饥荒,民不聊生④宦官专权,政治黑暗A. ①③B.①② C. ③④ D.②③10、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2008.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第Ⅱ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历曲折发展的中国经济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请回答1——3题。
1、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妥协性原因,不正确的是A生产方式落后B资金少规模小C技术力量薄弱D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2、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实质上是A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者组成生产合作社C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是开辟的起点是A文化大革命结束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邓小平南巡讲话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的相对孤立状态,随后西方列强也开始了殖民活动,对人类历史有着重要影响。
请回答4——7题。
4、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有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商品D土耳其人阻隔了通往东方的道路5、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之所以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是因为它:①使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的经济实力增强②使靠定额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地位进一步下降③使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6、早期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7、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是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 荷兰德国法国C 西班牙荷兰美国D 西班牙荷兰法国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江县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I 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越:(本大題共30小題■毎小题1.5分.计45分。
在毎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B.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岀水稻和粟的国家C. 中国古代种植业呈现南方粟北方水稻的特点D. 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睹、鸡和水牛2■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发明和采用先进的耕作方袪•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巳经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B. 东汉时•赵过推行当时最先进插种法代田法C. 战国时人民开始采用耕耙糖技术和倂耙技术D. 两宋时期又发明了轮作技术 3•中国古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规律是A.石器一耒耦一青铜农具一铁器 B 、耒耦——石器——青铜农具——铁器C.石器——青铜农具一耒馆——铁器 D、青铜农具一一耒粘一石郡一铁器 你•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充分反映了A ■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待征B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向往C 、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主D ■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迫求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咼A 、 私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詈世界B 、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C 、 官营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D 、 西汉起,中国瓷器大试输往国外•远达欧洲和非洲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始社会土地风于氏族公社所有 C ■封建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 7、下列哪些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④闭关锁国政策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B. 奴或社会一切土地屈于奴隶主 D 、民国时期实行的是土地国有政策①贯农抑商政策 ②实行专卖制度 ③海靠C. ①④D.①③8 J5世纪前■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世界就垦欧洲、北非以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一片广闕陆地的尽头是万丈深渊,最先用事实否定这种看法的人是A、马可•波罗B、迪亚士C、达•何马D、哥伦布9■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主观上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但客观上却剌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清政府编练新军主观上是为了维护统治,但客观上却为推翻淸政府统治准备了军專力就C、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观上是为了掠夺市场,但客观上却加速了被侵略国家新经济方式的出现D、开辟新航路主观上是为了加强世界的联系,客观上却给东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0.16 —17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的矛盾,实际上是A、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封建国家的矛厉B、是早期殖民国家之间争夺资本原始积累的矛盾C、岛国与大陆国家争夺制悔权的矛盾D、欧洲国家之间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11、马克思说f茨洲金矿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蔽奴仪和被埋葬于矿井,对*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册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从材料看•这里的“曙光”是指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A.资本的原始积累B、大星的原料C、大虽的劳动力D、广阔的市场12、导致工业城市形成的直接因索是A.工业生产B、工厂制 C.商品经济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13■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的优势有①工作效率更高②轻便■口甫小③对环境污染减少④所产生的噪音小A.①②③⑷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14、从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①使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产生②推动新的机器设备出现③推动传统T业的进步④促使新的工业部门产生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纺织业的“纺”与❾织”分离B、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卖”分离C、洋务运动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03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造成这种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A、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B、民族资产阶级的组成C、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D、人民群众的认同程度17、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主要戒现,不包括A、民族资本总额增加B、商办企业数量增加C、商办企业规模扩大D、出现有内地向沿海扩展的趋势18.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趙设运动”B、政府鼓励发展工业C、出现了化学、橡胶等新兴工业部门 D.产品开始出口创汇19■下列哪些弔实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區琨,但又忽视了導观经济规律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②谷子跃过万斤③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⑷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20.某地有一位干部,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乘飞机到北京开会•回来后•家乡的人民对他坐飞机去北京感到非常羡慕•人们纷纷要求他讲述乘飞机的感受.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A、建国前B、改革开放前C、九十年代 D.二十一世纪后21、世界上具有迅速传播信息功能的媒介,包括①报纸②广播③电视④互联网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22、第三产业的社会作用有①提高了经济竞争力②拓展了经济活动的领域③增加了救业④扩大了市场⑤改善了资源配制A•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D③④⑤ D.①③⑤23、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被称为A.第三产业B、知识经济C、新经济D、信息经济24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内外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A■卄划经济政策B、市场经济政策C.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政策D、自由放任政萊25、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程度来看•下列哪一种政策最适应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26、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定了物质基础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27、下列关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苯是在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进行的B、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虫点放在工业方面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8、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以茨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B、它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C、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D、週整了世界经挤贸易和金融29、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A■布雷顿森林体系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国际复兴开发像行DM关贸总协定”30.欧洲联盟实际上处一个A■经济联盟 B.政治联盟C、军事联盟D、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盟第I卷答案第U 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材料解析越(第31題20分,第32题15分,计35分)材料一:大河网讯(2008年4月■记者曾遣荣〉一场财窗与思想的盛宴,一桩中痒崛起进程 中的里程碑亨件。
昨日闭專的第三届中博会给3. 6亿中萍人民带来的•是沉旬旬的收it•本斥中博会倍受注目.到26日•世界各地共有10余万名客商和易宾来汉赴会,其中境外 g 商1.34万人■超过以往历届.政要•■外国肚华使节■院士■孑国企业高层,一时间•荊英養萃. 眸贤毕至.正如人们预期•这届中博会成为中部6才承垓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共签约外商立接投责咬0 673个•吸引什资161.69亿挖无*答灯吸引内音项目766个,吸引責金2451. 19亿元)鉴订 出口成交合同14.82亿挖元•内贸合同30. 57亿元.这批項目与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灯,将程中部形成一批折的经济增长点•为中部经济发展注 入新的能量与活力■同时将大大就舞中部人民的创业激情■加速实现中部娠起的历史进程.另悉■第三届中博会的项0 WXM 合活动并未结束,还有许多項目将在这个平台上对接、 “联爲” ■更多的实效牲将体现在会后.材料二:中新网合肥4月28日电(杨威)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责贸易博宽会(中诗会〉28日 准主办地安徵合肥暮暮,中獰六省共荃订外商直接投贵项目127个•投資总濒76.】亿美元"I 进外#63.7亿吳元.安緻才副才氏文海英表示,水届盛会歩会客商規模之大、范国之广、层次 之高•为安撤历史之最•同时•中部六省还签订吸引內责项目356个,投資总®I 1682. 4亿元再I 进資金1449亿元, 其中安微才冬订吸引內贵项目65个•投资总濒954.6亿元"I 进資金830亿,居六省首位.安徽才割才长丈海英在闭卓式上表示,本届盛会歩会女商规揍之大、范Hi 之广■层次之高, 为安微历史之聂.面对金砂危机的机遇和牠战•中部六省进一步认识到•开放条件下的中部各 省,那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其身,唯有抱团取暧,众人拾柴,才能共渡难关■实现崛起。
捋恚•本届中博会成功吸引众多国家和地区客商的广近关注和积极拿与,到会中外客商 3.8万人,其中境外客商8500余人,来自82个国家%地区59家境外知主育询会的会长和106 外伕领出席大会.此外•大会还吸引中外500 »及大型珍卫公司•世界500冬及大型玲国公司 302宋到会,其中世界500 » 115家.(1〉从上述材料看•两届中博会的主要待点有哪些?(2分)(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第四届中博会有什么变化?适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耍是什么? (4分)(3》有人认为中博会的成功举办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嬪影■是否正确?试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总结出中博会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8分)31.阅读下列材料:(5)如果参加第四届中博会的人员想了解一下安徽历史上左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史实•请 你鸽他们推荐一个地点?(2分》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说到范蠡,多独人会联想到越四大夫,献西施,辅越壬勾數*灭吴的智士谋臣,却狼 少人知道他后来婭商成功的故爭.豺料二:葩蠡是鼻于睜习,学以欽用,堆氷并实施和发展了其卿计熬的声壘蜂济體论恿 想… 如计然论经育之球之三原则,琛"务完场”严无廉币”知知卓铁杆贵展及时更实.材料三:善于择地”择人,禅时.当时'齐国的協地是天下的中亡,卜育巨賈多在此班行賣 站,在如此繁盛地区经商.则渭恵旻逼.聲爛頻大‘址葩喪认为蛭裔可哄致需"巧治产居J 呼决 定虚此嵐生意•择地对于健裔致嘗是很童要的.范盛深加/故鼻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J材料四严论其育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録则反贱,康下扱期反竟•贵出如舅土,戢取如珠 玉*财欷其如洗水”・固而葩随时逐利廉大战.材料五:(贮记•货疽列传》记栽•范条”富而甘行其拢J 用蛭商所得就济贫陷的人•年老后 漸不同事•于孙継其志亦颇有作为,家业仿燃兴旺不衰,家产累至”巨万J 載后老死于离■得以 斗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