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涉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集下载

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或者未经执业注册、未经审批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医疗活动,给他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非法行医罪是一种侵害人身健康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有实施医疗行为的事实。

即被告人必须实施了非法行医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诊断、治疗、手术等医疗活动。

其次,要求有损害结果的发生。

即被告人的非法行医行为必须给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这一点是非法行医罪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再次,要求有明显的违法行为。

即被告人的行为必须明显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或者未经执业注册、未经审批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医疗活动等。

最后,要求有明显的过错行为。

即被告人的行为必须是出于过错而非出于正当行医的情况下进行的,且具有明显的过错性质。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标准是比较严格和明确的,只有在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条件时,才能够构成非法行医罪。

对于非法行医行为,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非法行医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非法行医处罚标准

非法行医处罚标准

非法行医处罚标准
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相应执业资格或者未经审批的个人或单位从事医疗活动,
给患者带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危害。

针对非法行医行为,我国法律法规有明确的处罚标准,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健康安全。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非法行医的行为构
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非法行医者,依法可以处以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死刑。

同时,还可以依法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未取得医师资格
证书的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医疗活动,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再次,对于非法行医的医疗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第六十二条
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其执业许可证,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关闭。

此外,对于非法行医的药品销售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
六十三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关闭。

总之,非法行医是严重危害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法
规对非法行医有着明确的处罚标准,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健康安全。

对于非法行医者、医疗机构和药品销售行为,一旦被查实,都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和行政处罚,甚至可能面临关闭的命运。

因此,任何个人或单位都应当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严禁从事非法行医活动,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健康安全。

非法行医管理制度

非法行医管理制度

非法行医管理制度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合法医疗执照或相关资质的人员以非法手段从事医疗活动。

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公众健康,还违反法律法规。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行业秩序,各国都建立了非法行医管理制度。

我国对非法行医进行严厉打击,并逐步完善非法行医管理制度。

首先,立法严格规范非法行医行为。

刑法、医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非法行医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对此类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同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非法行医的主要违法行为和处罚措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执法。

其次,建立医疗执业注册制度。

医疗执业注册是指医生在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经过合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医疗工作。

这一制度能够有效限制非法从业人员的存在,保障医疗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只有经过注册并取得执照的医生,才能合法从事医疗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同时,完善非法行医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起非法行医信息系统,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及时获取非法行医的相关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罚。

此外,还可以通过医院、社区等渠道,将非法行医信息进行公开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增强对非法行医的警惕性。

此外,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非法行医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非法行医从业人员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并公布处罚结果,起到警示作用。

此外,加强对医疗机构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减少非法行医现象的发生。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非法行医的危害性,强调就医要选择合法医疗机构,理性求医,避免受到非法从业人员的伤害。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患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患者了解到非法行医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及时举报非法行医行为。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管理制度是保护公众健康、维护医疗秩序的重要手段。

我国通过立法规范、医疗执业注册、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不断完善非法行医管理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非法行医具体的行政处罚标准

非法行医具体的行政处罚标准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非法行医具体的行政处罚标准非法行医属于一般的民事行为,因此行为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就是两方面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而行政责任其实就是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

那么,非法行医具体的行政处罚标准是怎样的呢?今天,赢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非法行医具体的行政处罚标准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该法第24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44条还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菘停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以下的罚款。

”此外,卫生部发布的有关行政规章,如《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管理办法》。

其中也规定了取缔、打击非法行医的财产处罚方法,即没收非法收和药品、器械,可并处罚款。

相关规定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罚款及没收药品、器械的处罚决定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七条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因擅自执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二)擅自执业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三)擅自执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四)给患者造成伤害;(五)使用假药、劣药蒙骗患者;(六)以行医为名骗取患者钱物;(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

非法行医涉及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非法行医涉及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非法行医涉及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医生职业资格证却擅自开设诊所为他人看病,殊不知这种行为是非法行医,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就会以非法行医罪定罪处罚,这在我国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非法行医的相关法律规定,供大家阅读。

非法行医的法律规定《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三)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四)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行医处罚多少钱

非法行医处罚多少钱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非法行医处罚多少钱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医生执照,只有一点医术却为人们看病,看处方药等行为。

在国内非法行医的人还不在少数,每年许多病患也因为医生非法行医的关系而死亡或发生其他的危害。

非法行医是会遭受处罚,那么非法行医处罚多少钱?非法行医处罚多少钱1、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的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哪种情况可以判定为非法行医?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7年5月9日起施行。

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认定非法行医犯罪行为的5种情形,并对造成刑法有关条款中“情节严重”和“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情形,作出了详细规定。

司法解释规定非法行医犯罪行为的5种情形是: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医疗相关法律

医疗相关法律

医疗(yīliáo)法律法规《刑法(xíngfǎ)》(1)医疗事故罪第三(dì sān)百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jiù zhěn)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构成(gòuchéng)要件:1、客体方面:就诊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及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管理秩序2、客观方面: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3、主体方面: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4、主观方面: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2)非法行医罪第三百三十六条【非法行医罪】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构成要件:1、客体方面: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及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2、客观方面:有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且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3、主体方面:特殊主体,即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单位不构成该罪。

4、主观方面:行为故意。

明知不具备行医资格,仍然从事医疗活动。

侵权责任法1)医疗事故损害责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损害后果:患者的损害。

损害后果是医疗损害责任的前提,无损害无赔偿。

4、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间有因果关系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另:除考虑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外,还须充分考虑到现有医疗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由“过错推定原则”改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医方适用“有过错即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原则。

医疗行业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规定

医疗行业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规定

医疗行业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规定在医疗行业,违规行为不仅会损害患者的权益,也会破坏行业的正常秩序。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法律对医疗行业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相应的行政处罚。

本文将对医疗行业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非法行医非法行医是医疗行业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非法行医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非法行医者将被判处刑罚。

此外,相关法律还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准入制度,对医疗机构的合法经营进行了监管。

二、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也是对患者权益伤害比较严重的行为。

对于虚假宣传,相关法律对医疗机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广告法》,医药广告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药物的功效和效果。

违反虚假宣传规定的医疗机构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撤销广告发布许可。

三、医疗事故处理不当医疗事故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妥善处理医疗事故是医疗行业的重要问题。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查处理。

如果医疗机构未能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违规收费违规收费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患者诉求较多的问题之一。

相关法律对医疗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收费必须公开透明,不得随意变动收费项目和标准。

如果医疗机构违反收费规定进行违规收费,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限期改正。

五、违规处方医疗行业中存在的违规处方行为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为了规范医疗行业,相关法律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必须按照临床需要和国家标准进行,不得滥用药品和药物。

如果医生违反处方规定进行违规处方,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暂停执业。

六、医疗隐私泄露医疗隐私是患者的个人隐私,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三)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四)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
(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
(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一)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三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第四条实施非法行医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诈骗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五条本解释所称“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参照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三十六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三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六十一条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罚款及没收药品、器械的处罚决定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