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仪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兼容性及环境适应性

合集下载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Q/KF·10L·CX701-20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军工产品六性

军工产品六性

、GJB9001B标准中涉及到六性的条款:1) 4.1条: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2) 7.1.g条: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3) 7.1注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GJB 1909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以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

4) 7.3.1.h条: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5) 7.3.1.k条: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6) 7.3.3g条: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7) 7.3.3.f条: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8) 7.3.4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9) 7.5.7条:交付的产品需经顾客验收合格,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二、六性的概念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的定义: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以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要求、顾客要求。

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注4:要求可由不同相关方提出。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更改记录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3Q/KF·10L·CX701-201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执法记录仪选型技术参考标准

执法记录仪选型技术参考标准

执法记录仪选型技术参考标准一、设计要求1.执法记录仪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的特点,适合于佩戴并便于固定,佩戴方向应可进行调节,垂直方向上下调节角度不低于45度。

摄录、录音、照相按键应按单手单键单次操作方式设计。

2.执法记录仪应使用不可更换的内置存储介质。

3.执法记录仪应采用内置电池供电,电池仓的设计应遵循本质安全型设计。

4.执法记录仪质量(外接设备除外)应小于或等于220g。

5.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 4208-2008中IP56的要求。

6.执法记录仪应随机配备驱动程序。

二、基本功能1.取景预览:执法记录仪开机后应自动进入取景预览模式。

2.摄录:在取景预览模式下,按下相应键,执法记录仪应自动开始记录视音频信息;按下停止键,执法记录仪应停止记录并且保存记录内容。

3.录音:在取景预览模式下,按下相应键,执法记录仪应自动开始记录音频信息;按下停止键,执法记录仪应停止记录并且保存记录内容。

4.照相:在取景预览模式下,按下照相键,应能拍照。

5.存储:执法记录仪应能存储日志、图片、视频、音频信息。

6.视音频同步记录:回放时,数字音频相对于视频图像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或超前,记录/回放一段视频画面时,其中人物说话的口型和声音应基本一致。

视音频信号的失步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s。

7.本机浏览、检索和回放:执法记录仪应具有以时间等方式浏览和回放本机存储的视音频、音频、照片等信息的功能。

8.字符叠加:执法记录仪应能通过字符叠加的形式对文件进行编号存储,能在录制的视频和所拍照片中自动叠加信息,信息包括:产品序号、时间、日期和使用者信息等。

9.操作提示及状态指示:执法记录仪应具有声音或震动方式操作提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开/关机提示、摄录启动/停止提示及录音启动/停止提示。

执法记录仪应能显示电池电量、充电状态、系统时间和存储余量等信息;开机、录音、摄录状态应有明显的光指示,开机状态指示应为绿色、录音状态指示应为黄色、摄录状态指示应为红色。

执法记录仪质量保证措施

执法记录仪质量保证措施

执法记录仪质量保证措施执法记录仪是一种用于记录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的设备,具有记录、存储、传输和显示执法行为的功能。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记录仪可以记录证据,保护执法人员的权益,也可以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因此,执法记录仪的质量保证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水平、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对执法记录仪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水平执法记录仪的技术水平是其质量的基础。

在技术水平方面,执法记录仪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保证措施:1.1选材优质:执法记录仪的质量取决于选材的好坏。

供应商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达到相应的标准。

1.2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执法记录仪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供应商应该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1.3生产工艺:执法记录仪的生产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供应商应该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1.4稳定性测试:在产品研发阶段,应该进行充分的稳定性测试,确保产品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技术水平方面的执法记录仪质量保证措施,高水平的技术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产品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执法记录仪来说,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在质量控制方面,供应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2.1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进行全程控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2.2质量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设置多道质量检测点,对产品的各个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达到相应的标准。

2.3产品抽样检测: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应该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不合格产品应该及时处理。

2.4过程改进: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过程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GJB六性的理解与认识

GJB六性的理解与认识

国军标六性介绍,国军标六性是哪六性、GJB9001B标准中涉及到六性的条款:1) 4.1条: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2) 7.1.g条: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3) 7.1注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GJB 1909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以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

4) 7.3.1.h条: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5) 7.3.1.k条: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6) 7.3.3g条: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7) 7.3.3.f条: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8) 7.3.4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9) 7.5.7条:交付的产品需经顾客验收合格,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二、六性的概念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的定义: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以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要求、顾客要求。

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一、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基本要求1.适用范围: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应适用于各级政府、执法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等相关机构,以及配备要求高的特定单位。

2.多功能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应具备多种功能,比如应急救援、执法监管、实时通信等,以满足各种应急任务需求。

3.可靠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4.人性化设计: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应采用人性化设计,易于操作和携带,方便执法人员使用。

5.通用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应具备通用性,能够与其他装备和系统进行联动,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具体要求2.监控设备: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无人机等设备,用于监管和执法活动的记录和证据收集。

3.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手持式灭火器、呼吸器、急救箱等应急救援装备,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火灾、伤病等情况。

4.交通工具:配备应急指挥车、消防车、救护车等交通工具,以提高处置速度和效率。

5.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执法人员的安全。

6.物资储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如食品、饮用水、应急药品等,以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中的人员生活和救援需求。

三、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标准制定和监督1.标准制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制定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吸纳各级政府、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标准执行: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配备,确保装备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3.标准监督: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装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的更新和技术升级1.更新机制: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应定期更新,根据科技和应急管理的发展需求,及时替换老化的设备,提高装备的性能和质量。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Q/KF·10L·CX701-20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法记录仪综合性能1.可靠性执法记录仪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视音频记录功能,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固有可靠性是在设计、制造中赋予的,也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使用可靠性则是执法记录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能的保持能力的特性,它除了考虑固有可靠性因素外,还要考虑操作者使用习惯、使用环境和维修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执法记录仪设备的可靠性。

1.1固有可靠性执法记录仪具有很好的防护等级,有较强的防水防尘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设备外壳防护等级符合优于GB4208-2008中IP68的要求。

并具有抗跌落特性,裸机从3米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上,任意6个面跌落5次,跌落后都能够正常工作,存储的数据不会丢失。

1.2使用可靠性执法记录仪是高频率使用设备,设备主要部件要求较高的耐久性,经测试,主要部件使用频率可达到以下要求:电源开关5000次以上,快门50000次以上,液晶显示及开关5000次以上,可动部件5000次以上,模式选择开关5000次以上。

为保证执法记录仪所摄录的视频文件能够清晰准确的记录执法过程,视频信息在显示及回放时,视频图像不会有明显缺陷,物体移动时边缘不会产生锯齿状、拉毛、断裂和马赛克等现象。

执法记录仪对存储的数据加以保护,存储数据不会被本机和未经授权的上位机删除和覆盖,编码视频流有防篡改、防非法复制等认证机制,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在出现异常问题时重启,且重启后保存的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

执法记录仪在电量耗尽或者关机前,可自动保存摄录文件;在使用过程中,执法记录仪具有电池欠压、存储溢出、视频丢失报警功能,且电池欠压报警后电池剩余容量能保证执法记录仪正常摄录5min,并在取景画面给出报警提示,有足够的缓冲时间留给使用人员做应急处理。

为确保摄录视频时间的准确性,执法记录仪本机不能修改时间,防止人为恶意修改时间,在每次连接上位机时通过管理软件由管理员手动校正时间或设备自动与时间服务器同步时间。

2.维修性执法记录仪维修性指的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行业标准中规定维修性工作的目标是确保研制、生产或改进的执法记录仪达到规定的维修性要求,以提高执法记录仪的设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及其资源的要求,降低全寿命费用,并为执法记录仪全寿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执法记录仪在设计时,选取的是标准化的元器件、零件,不同型号的执法记录仪关键性的零部件(例如镜头、成像器件等)是同种型号,因此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整体上减少了器件和零部件的品种、规格。

可互换的零部件接口完全兼容既可功能互换,又可安装互换。

执法记录仪所有外部接口(USB采集口、HDMI投影接口、外置设备接口以及专用数据接口等)在设计时,都避免了使用操作时造成人为差错的可能,即使发生差错也应不危及人机安全,并能立即发觉和纠正。

对于外形相近零部件、重要连接部件和安装时容易发生差错的零部件,在构造上采取了防差错措施;在执法记录仪背甲位置处的标签上,有设备型号、序列号、SN码,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快速的查出产品批号、出厂时间软件版本等详细信息,便于维修人员精准的维护设备。

3.保障性保障问题几乎是所有产品经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即使是简单的产品也需要保障,因为产品使用要正常地发挥功能或通过维修保持、恢复其功能,必然或多或少地涉及保障。

如果执法记录仪本身不好保障或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它的功能再好也很难发挥出来。

从执法记录仪研制开始就已经考虑它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问题,把产品设计得能够方便地保障,同时规划好了它的保障资源。

执法记录仪采用成熟的技术和简化的设计,实行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采用尽可能减少故障的技术,采用方便维修的措施,充分考虑执法记录仪使用的环境,以及在包装、装卸、储存、运输等过程可能遇到的技术接口问题。

基于这些设计和考虑能保证执法记录仪正常使用时,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能源及其他配套设施,在保障人力与人员方面,公司在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共计设有三十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并设有备品备件库,能够满足日常简单故障处理,并且拥有二十多么专业的售后人员,能够快速机动的奔赴全国各地,处理现场故障;对客户现场无法处理解决的问题,可将执法记录仪邮寄回公司总部,在总部也有专业维修人员,具有维修所需备件和消耗品。

在保障设备方面,有使用和维修所需的测试、校准、检修、试验、搬运、拆装等专业设备和工具。

在技术资料方面,有使用和维修所需的说明书、手册、规程、细则、清单、工程图样等。

在设备使用方面,执法记录仪连续摄录大于10小时,录音大于13.5小时,待机大于720小时;开机状态下,电池充电时间小于5小时。

执法记录仪可外接电池盒用于扩大电池容量,且具备充电功能。

执法记录仪开机后自动或通过操作手动进入省电模式,按下任意键进入预览模式,且自动进入省电模式时间可设置;执法记录仪存储介质容量能保证连续摄录、录音时长满足行标规定的时间及不少于300张的要求,且存储介质容量能达到连续摄录60小时的分辨率为1920*1080、帧数为30帧/s、低画质视频文件,及存储分辨率为7600*4275的照片不少于10000张的要求,存储容量128G;4.安全性4.1设备安全性设备安全性是指不会导致人员伤亡,不会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损失设备能力,是评价设备效能需考虑的因素。

执法记录仪出厂时,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4.2 数据安全性执法记录仪存储介质固化在设备内部,不会轻易被取出,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安全性,防止执法视音频数据被窃取、破坏。

摄录的视频流经过加密处理,能够防篡改、防非法复制。

在数据导出方面,必须有授权的管理人员或者上位机软件才能导出数据;执法记录仪对应的系统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具有分级管理及授权认证、系统时间及密码设定、对执法记录仪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等功能。

执法记录仪出现异常问题重启,已保存的数据不丢失或者损坏。

设备在电量耗尽前,可自动保存摄录文件,然后再关机。

5.兼容性执法记录仪可兼容任意符合GA/T947-2015国家行业标准厂商的采集工作站。

5.1硬件接口执法记录仪硬件接口采用的是USB MiniB型接口,符合行标GA/T 947.4-2015中5.1.1硬件接口要求(执法记录仪与执法数据采集设备的硬件接口应采用USB MiniB型接口或USB MicroB型接口)。

在满足行标物理接口支持上,执法记录仪同时额外提供专用数据接口。

5.2软件接口执法记录仪与执法数据采集设备的软件接口,通过SDK形式提供,并且提供对应不同驱动版本的SDK文件。

执法记录仪SDK包括数据及基本信息,如产品序号、警员编号(以下简称警号)、管理员密码、电池电量、单位名称、使用者姓名等,这些接口均可以被执法数据采集设备通过SDK调用。

执法记录仪支持USB2.0或者以上通信协议,USB接口实际传输速率不低于40Mbps。

通讯协议封装SDK开发包以动态库形式提供给第三方执法数据采集设备二次开发,且具有相关开发说明文档和注意事项说明。

6.环境适应性执法记录仪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运输和贮存,都逃脱不了这些环境的影响。

此外,执法记录仪从出厂到报废,除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外,还要经受到运输和贮存环境条件。

执法记录仪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环境适应性:6.1耐高低温合理的结构是执法记录仪耐高低温最为重要的保证,执法记录仪结构综合考虑设备功率密度、总功耗、热源分布、热敏感性、热环境等因素,以此来确定产品最佳的冷却方法;内部电子元器件最大结温的减额准则也符合有关规定,其板上的功率器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器件与散热器界面的接触电阻。

执法记录仪选择的材料在温度变化范围内,不会发生机械故障或破坏完整性,如机件变形、破裂、强度降低等级、材料发硬变脆、局部尺寸改变等。

最后,执法记录仪是在高标准的制造和装配环境下进行产品的加工、装联。

执法记录仪能够适应高低温(-30℃~+60℃)、高湿、高盐、静电、振动、冲击等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在高温状态环境下(温度(55+ -2)℃),持续时间4小时,试验期间执法仪处于工作状态,试验过程中不会发生状态改变,试验后执法记录仪正常工作;在低温状态环境下(温度(-30+-3)℃),持续时间2小时,试验期间执法记录仪处于工作状态,试验过程中不发生状态改变,试验后执法记录仪能正常工作。

高温贮存:温度(60+-2)℃,持续时间16小时,试验期间执法记录仪处于非工作状态,试验后执法记录仪正常工作;低温贮存:温度(-40+-3)℃,持续时间16小时,试验期间执法记录仪处于非工作状态,试验后执法记录仪正常工作;恒定湿热环境:温度(40+-2)℃,相对湿度(93+-3)%,持续时间4小时,试验期间执法记录仪处于工作状态,试验过程中不发生状态改变,试验后执法记录仪能正常工作;恒定湿热贮存:温度(40+-2)℃,相对湿度(93+-3)%,持续时间48小时,试验期间执法记录仪处于非工作状态,试验后执法记录仪正常工作;温度变化环境:最低温度(-10+-2)℃,最高温度(30+-2)℃,暴露时间1小时,转换时间3min,循环次数4次,试验期间执法记录仪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后执法记录仪能正常工作。

6.2防潮、防生物侵害、防腐蚀执法记录仪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降低产品的吸水性,内部用高强度与绝缘性能好的涂料填充某些绝缘材料、各种线圈中的空隙、小孔、毛细管,并对零部件、模块等采用密封装置,外部选用防潮性能好的材料;为防止设备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受潮,采取防潮包装,并符合GB5048的规定。

在不影响设备性能的前提下,执法记录仪采用气密式外壳结构,内部空气干燥清洁。

并选用耐霉性材料,不利于霉菌生长。

为防止设备在贮存、运输过程中长霉,采取防霉包装。

为了提高执法记录仪环境适能力,采用有效的防腐蚀设计;外壳顶部非凹陷结构,避免积水导致腐蚀,外壳结构为无缝隙结构,确保了密封性和电接触性能;USB采集口、外部设备接口等部件的连接部位采取密封措施;执法记录仪整体采用稳定的加工、装联工艺,极大的提高了设备耐腐蚀性能。

执法记录仪在盐雾环境下,盐溶液浓度(5+-0.1)%,温度(35+-2)℃,喷雾时间为每隔45min喷雾15min,盐雾沉降量1.0mL/小时 .80cm² ~ 2.0mL/小时 . 80cm²,持续时间48小时,试验期间执法仪处于非工作状态,试验后执法仪能够正常工作,且表面没有锈蚀。

6.3防尘、防雨、抗振动与抗冲击在执法记录仪结构设计中,外部设备外壳除满足其它要求外,还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气流冲击和雨水、冰雹、砂尘的侵蚀;外部装置外壳应采用尘密和水密式设计,以防砂尘和雨水渗入,由此带来的散热、凝露、除湿等问题应有效地加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